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动画是数字时代的新兴艺术形态和文化业态,是全年龄段受众都乐于接受、用心欣赏的文艺形式,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在线动画市场规模达285.8亿元。网络动画特色鲜明,市场潜力可观,既充满机遇,发展空间广阔,同时又面对许多新课题和新挑战,需要寻找到独有的创作规律和传播特点。观察网络动画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路径,可以发现,传统文化正在成为网络动画的底色,成为网络动画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的底气。
网络动画的出现,拓展了动画的创作风格和传播方式,其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追求创新。网络动画呈现出新的动态视觉效果与创意,借助不断翻新的动画技术,呈现更加生动、绚丽的视觉效果,并以独特的、富于时代气息的创意吸引观众。比如,网络动画《三体》关注科幻小说这个热门题材,故事的想象力令人惊叹,强大的视听冲击力给人带来沉浸式的体验,画面风格写实感与厚重感并重,跟原著的宏大气势和史诗风格相呼应。
伴随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网络动画形式更为多样,动画不再是原本横屏构图、单集完整故事的单一叙事形式,而是出现了一系列竖屏构图、结构精巧的短剧动画。有些传统文化题材的网络动画作品,以极短的篇幅,精准还原和表现生活细节,重在展示传统的美好和文化的氛围,更多强调人物个性、画面风格和文化气息,更加突出快节奏与戏剧化。对于这类网络动画,观众利用碎片时间就可以观看,剧集更新更快,也更容易产生黏性。动画短视频具有强大的文化信息传播潜力,可以说是网络动画寻求发展突破口的新方向。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网络动画的推广和传播提供了广阔舞台,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创作者也更容易、更快捷地获知观众的感受,在后续的创作中及时进行调整。创作者与接受者在网络空间里开展更直接的互动,让网络动画的创作少走弯路,二者的理念更加合拍,从而可以提升创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网络动画数量激增,创作内容中也出现了更多细分领域。网络文学的改编作品尤其是传统文化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成为网络动画的主要内容板块。有的作品由网络文学平台牵头,将网络小说作品交给动画制作公司进行可视化改编,成品后再投放到网络视听平台播放。有的则由网络文学平台和网络视听平台直接合作,实行“网文漫改计划”,打造一条高效率、流水线的制播产业链。据统计,2021年播放量排名前十的网络动画中,一半以上为网络小说改编作品。改编成网络动画的网络小说往往是网文平台的重磅作品,具有大量初始用户,由网文改编的网络动画就有了用户的“基本盘”。优秀网络小说到网络动画的转化过程,有利于促进文化消费、激发文化活力、强化文化价值。
同时,也需要看到,网络动画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创作质量参差不齐、总体上创新乏力、作品内容比较单一的问题。有些网络动画作品过于依赖改编题材,而且题材大多局限于魔幻、仙侠等类型,缺乏独特性、创新性和多样性,从而导致审美疲劳,创作空间比较有限。如何不断开拓新方向和新领域,挖掘原创题材的潜力,为网络动画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和能量,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问题。
网络动画要不断持续发展和进步,必然要强化原创作品在其中的占比。只有抓住网络传播的特点,根植于动画创作规律,关注网络受众的特征,从网络这片土地生长出来的艺术作品,才能具有更为旺盛的生命力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原创网络动画创意的重要源头和主要素材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浓厚、博大精深,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认知思维、思想内涵和精神风范,深刻展现着东方哲学的深度、力度和高度。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挖掘和呈现,是网络动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必然路径。
一系列高口碑原创网络动画,大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题材资源和价值来源。网络动画的特点就是能够创作独一无二、带有鲜明个性特征和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实现跨平台、跨媒体传播。因而塑造更多有中国特色、原创的经典艺术形象,进一步提升网络动画的整体品质和特色,才能使之成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一个重要文艺样式,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开发原创题材,不仅是文化传播的需要,更是网络动画观众的审美和情感需要。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受青睐,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潮流。观众对于网络动画的风格探索有着越来越高的期待。这不仅源于大家的文化认同和精神需求,也源于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有了需求,如何找准方向,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是值得创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开发优秀传统文化题材时,需要守正创新,不仅要深刻理解文化内涵,更要了解观众的心声,让好的内容、好的理念、好的创意落地,在观众的心间生根发芽。
网络动画作品既要满足观众的情感和审美需求,又要引起观众的深入思考,引导他们的心灵成长,开阔他们的视野,这就需要网络动画在创作中不断创新开拓,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结合不同艺术形式,充分运用现代动画新技术,着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样才能让网络动画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打通与观众情感交流的渠道,让中国的动画在网络平台这条新赛道上跑得更远、更稳。
(摘编自葛竞《传统文化成为网络动画的底色》)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动画是数字化时代的产物,很有影响力,相对于其他年龄段,青少年更加喜欢网络动画。
B. 不断翻新的动画技术,以传统文化为底色,是成就一部优秀的网络动画作品必不可少的因素。
C. 新媒体对网络动画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加速了网络动画的传播,另一方面增加了创作的难度。
D. 观众对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的网络动画期待越来越高,这与当下的社会氛围和大家的文化认同相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列举网络动画《三体》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网络动画的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追求创新。
B. 由深受观众喜爱的网络文学改编成的网络动画,能吸引大量的初始用户,有利于网络动画的传播。
C. 原创是网络动画持续发展的动力,原创时要注意把握动画创作的规律和网络传播、网络受众的特点。
D. 相对于传统动画,网络动画的特点是创作个性鲜明的形象,从而能够实现跨平台、跨媒体传播。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
A. 《大理寺日志》:讲述唐朝大理寺众人在白猫少卿李饼的带领下,展开各种惊心动魄的破案冒险,来反抗命运、坚守自己内心正义的故事。
B. 《斗罗大陆》:讲述的是穿越到斗罗大陆的唐三如何一步步修炼武魂,由人修炼为神,最终铲除邪恶力量,成为斗罗大陆上最强者的故事。
C. 《京剧猫》:猫土上充满混沌,猫吸入混沌就会变成六亲不认的魔物,故事中的英雄京剧猫用韵力打向魔物,魔物被净化,就会变回原来的猫民。
D. 《画江湖之不良人》:唐朝末年,天下大乱,藩镇割据,群雄并起,围绕着李唐遗孤李星云、龙泉宝藏和不良人这支神秘组织而展开的故事。
4. 本文是如何体现论证的严密性的?请简要分析。
5.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中国奇谭》取得成功的原因。
《中国奇谭》共8个短片,每个20分钟左右。《中国奇谭》聚焦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以现代视角进行全新的解读与再创作,得到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市场的热切反响。剧中被职场困扰的小猪妖、胡同里的神仙精灵、山中的独行书生等人物形象源于传统文化,又鲜活、生动、接地气,与现代人心灵相通,因而让作品迅速获得很高的关注度和普遍赞誉。
【答案】1. D2. D3. B
4. ①结构严谨有序,文章先概述了网络动画取得的成就,然后分析了取得成就的原因,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清晰,逻辑严密。②论证语言严谨。从“一半以上”“大多”等限定词语可看出语言严谨。③论证手法多样。为了论证观点,作者列举了具体的事例,增强了说服力。
5. ①时长短,观众利用碎片时间就可以观看,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②内容深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资源和价值来源,以现代视角进行解读与创作,易引起读者共鸣。③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接地气,与现代人心灵相通,既描写了现代职场故事,又满足观众的情感和审美需求,引发观众思考和共鸣。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青少年更加喜欢网络动画”说法错误,原文是说“是全年龄段受众都乐于接受、用心欣赏的文艺形式”。
B.“必不可少因素”无中生有。原文是说“网络动画呈现出新的动态视觉效果与创意,借助不断翻新的动画技术,呈现更加生动、绚丽的视觉效果,并以独特的、富于时代气息的创意吸引观众”,没有说动画技术“必不可少”。
C.“另一方面增加了创作的难度”说法错误,从“创作者与接受者在网络空间里开展更直接的互动,让网络动画的创作少走弯路”可知,并没有增加难度。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从而能够实现跨平台、跨媒体传播”说法错误。“从而”为连词,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而文中并没有说“网络动画的特点是创作个性鲜明的形象”和“实现跨平台、跨媒体传播”存在这样的关系。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重点论述的是传统文化成为网络动画的底色。
B.没有涉及传统文化。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
①结构严谨有序,第一段是总说,后面是分说,文章呈总分结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在线动画市场规模达285.8亿元”“网络动画数量激增,创作内容中也出现了更多细分领域”先概述了网络动画取得的成就,然后“借助不断翻新的动画技术,呈现更加生动、绚丽的视觉效果,并以独特的、富于时代气息的创意吸引观众”“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网络动画的推广和传播提供了广阔舞台”分析了取得成就的原因,“也需要看到,网络动画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创作质量参差不齐、总体上创新乏力、作品内容比较单一的问题”指出存在的问题,“网络动画要不断持续发展和进步,必然要强化原创作品在其中的占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原创网络动画创意的重要源头和主要素材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开发原创题材,不仅是文化传播的需要,更是网络动画观众的审美和情感需要”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②论证语言严谨。“一半以上为网络小说改编作品”“往往是网文平台的重磅作品”“题材大多局限于魔幻”从“一半以上”“往往”“大多”等限定词语可看出语言严谨。
③论证手法多样。为了论证观点,作者列举了具体的事例,增强了说服力。如“比如,网络动画《三体》……”为举例论证,论证网络动画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①结合“伴随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网络动画形式更为多样,动画不再是原本横屏构图、单集完整故事的单一叙事形式,而是出现了一系列竖屏构图、结构精巧的短剧动画”和材料“共8个短片,每个20分钟左右”可知,时长短,观众利用碎片时间就可以观看,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
②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原创网络动画创意的重要源头和主要素材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受青睐,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潮流。观众对于网络动画的风格探索有着越来越高的期待”和材料“聚焦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以现代视角进行全新的解读与再创作,得到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市场的热切反响”内容深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资源和价值来源,以现代视角进行解读与创作,易引起读者共鸣。
③结合“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结合不同艺术形式,充分运用现代动画新技术,着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样才能让网络动画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打通与观众情感交流的渠道”和“剧中被职场困扰的小猪妖、胡同里的神仙精灵、山中的独行书生等人物形象源于传统文化,又鲜活、生动、接地气,与现代人心灵相通,因而让作品迅速获得很高的关注度和普遍赞誉”可知,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接地气,与现代人心灵相通,既描写了现代职场故事,又满足观众的情感和审美需求,引发观众思考和共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村歌
孙犁
大官亭的野战医院里,新来了一批伤兵,里面有几个饶阳县今年春天参军的战士。战士们给家里写了信,母亲和妻子们都去看望了。张岗贫农组也买了一筐鸭梨,募了一篮鸡蛋,送去慰劳,李三同双眉是代表。
在伤兵里,双眉看见了兴儿,挂着一只胳膊。兴儿和李三说是参加机枪班冲锋受了伤。双眉一句话也说不出,红着脸笑了。兴儿用那只好手轻轻拍着受伤的胳膊,好像是叫双眉看。双眉明白,这意思是说:你看我怎么样,我受伤了。
第二天,区里送来一封信说:野战医院的伤兵同志们要求张岗剧团给他们演演戏,叫李三加紧准备。
李三拿着信找了双眉去,笑着说:“你的工作来了!”
双眉接过信来看了看,抬头问:“伤兵同志们为什么单到咱村?”
李三说:“周围几十里,谁不知道张岗剧团?在冀中区,除了“火线”,恐怕就属咱们了,人家军队上能没有听说过?”
双眉说:“那可演什么节目哩?咱不演俗戏,新编又一下排不出来,全怨三哥,那两天还批评我哩!”说完把嘴一撅。李三说:“这怨三哥没远见。双眉,这事全交给你,你用什么东西,使唤哪些人,告诉我,我给跑腿!人家既然指名请咱们,咱们就得露一手,不能丢人!”
双眉想了想说:“我看还是演比武从军,这个戏别的剧团演不了,咱们又是熟戏。三哥,你看怎么样?”
李三说:“对,就演这出。给军队演,又符题,我就喜欢这出戏,末了那一大段唱,别的剧团,就是没法演,两个人接着也唱不下来。你唱起来,可是从从容容,越到后来越有劲。不过那个武委会主任叫谁演哩?兴儿不在家。”
双眉说,“就叫小三成替他,排的时候,小三成一块学会了。”
“好,”李三说,“带着咱们那汽灯、好幕去,演的时候,还得叫我拿着大喇叭站台!”李三比划一下,笑着走了。
演戏的那天是十月革命节。会场就在大官亭街当中那大场院里。吃过晚饭,周围几十里,道路上满是人。
“今晚上是张岗的比武从军!”
“喂!那个女角叫什么?”
“你这人!双眉呗!”
“对,真好嗓门,好长相,好走相,真,真比不了!”
“有一年不唱了,听说为唱戏受过批评哩?”
“呔!不批评别的,单批评唱戏!”
汽灯还没挂起来,会场里就挤满了人,卖糖的,烙馅饼的,老豆腐挑子也赶来了。
伤兵同志们坐在场子当中,汽灯点着了,张岗剧团的人马在台上忙着,打鼓的老头子郭老珍,架着腿,把雪白的手巾搭在膝盖上,嘴里叼着一支只有在这个当口才肯抽的好烟卷。
兴儿挂着胳膊,走到后台来和人们说话。在一个大油灯下边,双眉坐着她那小红凳,正对着镜子化装。见兴儿来了,就问:“你在哪看?”
兴儿说:“在台下边呗!”
“有座物没有?”
“没有。”
“我给你带来了一个。”
“咱们这剧团,越来越阔了,还置了家具?”兴儿说。
“这是我分的果实。”
“你参加斗争了啊?”
“你参加战争,我参加斗争!”双眉低声说,在镜子里抿着嘴轻轻一笑。
“入党了没有?”
“快批准了。你哩?”
“我今天满了候补期。”
“我来演戏给你道喜!”
“先唱的时候,嗓子不要太高,这个地方是街心,容易收音。”兴儿关照了双眉几句,就下去了。
今晚上没有月亮,是个好晴天。星星像有喜事的人们的眼睛。一声锣响,开幕了。台下的人挤着跟前去,说:“比武从军!”
“不要挤,不要碰着伤兵同志们!”李三拿着个大喇叭,在台上猫着腰喊叫。
“双眉!”台下看见双眉一上场,挤得更欢。前边的人用死力顶着,像钉木桩,不让挤过去。
双眉一出来,是在梨树底下,里面有这么几段:
风吹枝儿树猫腰,今年梨儿挂得好。上好的梨儿谁先尝哪,我提着篮儿上前方呀,送梨的人儿回去吧,前方的战斗紧张啊。
双眉唱着,眼睛望着台下面。台下的人,不挤也不动,整个大广场叫她的眼睛照亮了。
她用全部的精神唱。她觉得:台上台下都归她,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
(摘编自孙犁《白洋淀纪事》
文本二: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回忆了童年时期阅读孙犁作品的体验,那个叫双眉的农村姑娘,对我有不可言传的美的诱惑。现在,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生命,就会被重新召唤出理想。
我常常想,为什么孙犁的作品至今经得起一读再读,至今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呢?除他对人的深邃情感、他的真诚忠直、他对文化的悉心守护,我还想谈谈他对语言的珍视。孙犁先生说:“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地去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
(摘编自铁凝《重谈孙犁:在艰难时代中发现可爱、发现美》等)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双眉去看望伤兵,兴儿“用那只好手轻轻拍着受伤的胳膊”,两人以简单的言语、动作传情达意,凸显出脉脉真情。
B. “雪白的手巾”“嘴里叼着一支只有在这个当口才肯抽的好烟卷”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打鼓的郭老珍对此次演出的重视。
C. 兴儿和双眉在后台短暂交流,“后台”小空间中更能聚焦人物,对话中点明了两人的关系,表达出他们相互之间的关心。
D. 小说两次写到双眉的笑,一次是见到受伤的兴儿,一次是兴儿去后台找她,不同的场景中表现出女孩子羞赧的美好形象。
7. 下列对文本一结尾部分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台下的人“不挤也不动”,与前文的喧闹对比鲜明,更衬托出双眉的形象。
B. “她用全部的精神唱”一句,表现的是双眉演唱时的神情专注,十分投入。
C. “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表现双眉坚信一定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心理。
D. 小说以演出的高潮结尾,引发读者想象,具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8. 某同学觉得兴儿和双眉在后台对话的部分,蕴含着两位有着共同追求的有情青年的丰富情感,便尝试补充细节,将这部分内容改写为剧本。请你结合相关内容帮助他完成改编。
在一个大油灯下边,双眉坐着她那小红凳,正对着镜子化装。兴儿三言两句地跟后台的人打完招呼,就轻悄悄地朝双眉那儿走过去。
双眉“你在哪看?”(脸上泛起笑容,仍然对着镜子化装)
兴儿“在台下边呗!”
双眉“有座物没有?”
兴儿(低头看着受伤的胳膊)“没有。”
双眉“我给你带来了一个。”( A )
兴儿“咱们这剧团,越来越阔了,还置了家具?”(高兴地接过凳子,端端地坐近了些)
双眉“这是我分的果实。”(格外自豪)
兴儿(忽而问)“你参加斗争了啊?”( B )
双眉“你参加战争,我参加斗争!”(低声说,在镜子里抿着嘴轻轻一笑)
兴儿“入党了没有?”( C )
双眉“快批准了。”(双眉的脸一红)“你哩?”
兴儿“我今天满了候补期。”(站起身来,慢慢说)
双眉“我来演戏给你道喜!”( D )
9. 文本二中,孙犁先生说“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语言,你认为文本一中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孙犁先生的语言功夫,请任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6. A7. C
8. A:一边说一边站起来,往后一推那小红凳 B:神情复杂,既担心,又惊喜 C:眉眼庄重地问D:双眉转过身来笑着说
9. ①善用具有地域特色的乡间口语,如“你用什么东西,使唤哪些人,告诉我,我给跑腿!”“咱们这剧团,越来越阔了”等人物对话,使用乡间口语,符合人物身份;②善用比喻,如“星星像有喜事的人们的眼睛”一句,将一闪一闪的星星比作人因有喜事而眨眼,生动形象;③善用白描,简洁质朴,“吃过晚饭,周围几十里,道路上满是人”等语句,寥寥几笔勾勒出人们去看戏时的场面,生动传神,简洁明快。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两人以简单的言语、动作传情达意”错,双眉和兴儿并没有直接的言语交流,两人只有简单的神态、动作交流,表现出未婚男女见面时的青涩之态。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坚信一定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错。“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表现出双眉演唱时的自信与投入。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艺术形象并进行剧本语言补写的能力。
所填写的内容都是舞台说明。
A:前面双眉问兴儿“有座物没有?”“我给你带来了一个”,下文兴儿“兴地接过凳子”,此处应该表现双眉站起来递凳子的动作,两个人比较熟悉,舞台动作可以自然生活化,应填:一边说一边站起来,往后一推那小红凳。
B:前文兴儿问“你参加斗争了啊?”这是一个问句,表明兴儿内心比较复杂的情感,此处舞台说明应该是兴儿的神态描写,应填:神情复杂,既担心,又惊喜。
C:前面兴儿说“入党了没有?”这个问题是严肃而庄重的,此处的舞台说明表现兴儿的神态,应填:眉眼庄重地问。
D:前面双眉说“我来演戏给你道喜!”入党是高兴的事,此处的舞台说明要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双眉的真诚,应填:双眉转过身来笑着说。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本题实质上是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语言平白质朴、富有生活气息。由“那可演什么节目哩?”“你用什么东西,使唤哪些人,告诉我,我给跑腿”“咱们这剧团,越来越阔了”等人物对话可知,本文使用乡间口语,符合人物身份,极具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语言生动活泼、有风趣。由“星星像有喜事的人们的眼睛”“前边的人用死力顶着,像钉木桩,不让挤过去”等叙述语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闪一闪的星星比作人因有喜事而眨眼,使文章生动形象;“台下的人,不挤也不动,整个大广场叫她的眼睛照亮了”,语言活泼灵动,有风趣。
语言简洁明快。由“吃过晚饭,周围几十里,道路上满是人”“汽灯还没挂起来,会场里就挤满了人,卖糖的,烙馅饼的,老豆腐挑子也赶来了”等语句可知,本文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人们去看戏时的场面,多用短句,生动传神,简洁明快。小说大量使用口语和人物对话,有李三与双眉的对话,群众的议论,双眉与兴儿的对话,语言简洁明快。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节选自《屈原列传》)
文段二: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曰:“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湣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楚人立之。
十八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十九年,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0. 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王与太子A俱困B于诸侯C而今又倍王D命E而立F其庶子G不宜H乃诈I赴于齐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昭王写信给楚怀王说明秦楚的关系,并希望和他相会。楚怀王看到信后,既想赴会,又不敢去,内心犹豫不决。
B. 对楚怀王前去秦国的态度,昭睢与子兰态度截然不同,但楚怀王听取了子兰的劝说去了秦国,结果被扣留。
C. 楚怀王从秦国逃跑,被秦国人发现,秦王派人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只好逃到赵国,但赵国人不敢接纳他,后来被秦国人追上。
D. 楚怀王去世后,秦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非常哀怜他,很悲伤。从此楚国不再尊重秦国。
1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2)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
13. 司马光认为楚怀王没有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请从文段一概括具体事实。
【答案】10. CGH11. D
12. (1)楚国有宋玉、唐勒这类人,都爱好文学而以善作赋被人称赞。但是(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终不敢直言进谏。
(2)秦国真是太无道了,害死楚怀王又威逼他的儿子;楚国不强,忍受杀父之仇而与自己的敌人通婚。
13. ①贪图秦国六百里土地。②轻信张仪而与齐绝交。③怒而轻率发兵攻秦,以致楚将被擒,楚兵被斩首八万。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君王和太子都被困在别的诸侯国,现在我们又违背君王的意旨去拥立他的庶子,不合适。”于是假称楚怀王去世到齐国去迎太子回国。
“于诸侯”是后置状语,其后C处断开;
“而”连接“倍王命”和“立其庶子”,结构紧密,中间不能断开,在“立其庶子”后G处断开;
“不宜”前省略代词主语,在“不宜”后断开。
故选CGH。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楚国不再尊重秦国”错,原文是“诸侯由是不直秦”。可见,“楚国”应改为“诸侯国”。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之徒”,这类人;“赋”,作赋;“见”,被;“祖”,效法;“从容”,委婉含蓄。
(2)“甚哉秦之无道也”,主谓倒装句,应为“秦之无道也甚哉”;“劫”,威逼;“竞”,强;“婚”,通婚。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原文“曰:‘……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可知,楚怀王贪图秦国六百里土地。
由原文“信张仪,遂绝齐”可知,楚怀王轻信张仪而与齐绝交。
由原文“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可知,楚怀王怒而轻率发兵攻秦,以致楚将被擒,楚兵被斩首八万。
参考译文:
文段一:
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却与楚国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却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
文段二:
秦人攻打楚国,夺取八座城池。秦王派人送信给楚王说道:“当初我与大王约为兄弟,在黄棘立盟,(您)派太子来(我国)做人质,(彼此)关系非常融洽,(谁知)太子凌辱杀害了我的重要的臣子,不道歉就离开了,我实在气愤难忍,派兵攻打了您的边境。现在(我)听说大王让太子到齐国充当人质以求和解。我国与楚国相邻接壤,相互通婚结为姻亲的关系。如果今日秦国、楚国不能友好相处,就无法号令别的诸侯。我希望与大王在武关会面,当面相约,结盟后再离开,(这是)我的愿望。”楚怀王忧虑此事,想前往又担心被骗,想不去又担心秦国更加愤怒。昭雎说:“秦是虎狼之国,有吞并各诸侯的心思,不可以相信呀!”楚怀王的儿子子兰却劝怀王去赴约,楚怀王于是到了秦国。……秦人把他扣留了下来。楚国的大臣们十分担忧,就一起商量说:“我们的君王(被扣留)在秦国不能回来,被用割地要挟,而太子又在齐国充当人质。(假如)齐国、秦国一起算计我们,那么楚国就要灭亡了!”于是打算拥立在国内的王子继承王位。昭雎说:“君王和太子都被困在别的诸侯国,现在我们又违背君王的意旨去拥立他的庶子,不合适。”于是假称楚怀王去世到齐国去迎太子回国。齐湣王召集群臣商量对策,有人建议:“不如扣留太子来要求楚国割让淮河以北的土地。”齐国的丞相说:“不可。楚国另立新王,这样我们就空有人质而又在世人面前做了不义的事。”那个主张扣留太子的人说:“不是这样。如果楚国拥立新王,我们就与他们的新王做交易说:‘让给我们下东国,我们替您杀太子。不这么做,(我们)将会联合三国一起立太子为楚王。’”齐湣王最后听取了丞相的意见送楚太子回国,楚国立太子为楚王。
十八年,楚怀王逃跑回楚国。秦国人发现后,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从小路逃到了赵国。(此时)赵主父在代郡,赵国人不敢接纳楚怀王。楚怀王准备逃往魏国,秦国人追上了他,抓回秦国。十九年,楚怀王生病,死在了秦国,秦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非常哀怜他,像是自己的亲人死了一样悲伤。各诸侯因此不再认为秦国有理。
司马光说:“秦国真是太无道了,害死楚怀王又威逼他的儿子;楚国不强,忍受杀父之仇而与自己的敌人通婚。唉,楚国的国君如果能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臣子如果能任用得当,秦国即使强大,又怎敢肆意凌辱楚国呢!所以君主不致力于治国之道而(只想)扩张自己的势力,这正是国家处于危险境地的原因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庄宗,讳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及为婴儿,体貌奇特,沈厚不群,武皇特所钟爱。帝洞晓音律,常令歌舞于前。十三习《春秋》,手自缮写,略通大义。及壮,便射骑,胆略绝人,其心豁如也。及武皇厌代,帝乃嗣王位于晋阳,时年二十有四。是日,诏曰:“皇纲已正,紫禁方严,凡事内官,不合更居外地。诏诸道应有内官,不计高低,逐一并家口发遣赴阙,不得辄有停滞。”帝龙潜时,寺人数已及五百,至是合诸道赴阙者,约千余人,皆给赐优赡,服玩华侈,委之事务,付以腹心。唐时宦官为内诸司使务、诸镇监军,出纳王命,造作威福,昭宗以此亡国。及帝奄有天下,当知戒彼前车,以为殷鉴,一朝复兴兹弊,议者惜之。同光二年夏五月壬寅,以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储德源为宪州刺史,皆梁之伶人也。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帝密召崇韬谓之曰:“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故有是命。高季兴,从梁祖平青州,改知宿州事,擢为荆南兵马留后。
及庄宗定天下,季兴来朝于洛阳,加兼中书令。谓宾佐曰:“新主百战方得河南,对勋臣夸手抄《春秋》;又竖手指云:‘我于指头上得天下。’如此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猎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无忧矣。”
(节选自《旧五代史》)
文本二: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4. 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那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
B. 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
C. 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
D. 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厌代,古代对辞官或者卸任的委婉说法,有厌恶官场事物之意。
B. 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住所。赴阙的意思是入朝,指朝见皇帝。
C. 少牢,指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D. 太庙,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中,庄宗年少时能文能武,精通音律,略通《春秋》大意,射箭骑马,胆量过人,心胸开阔,因此受到武皇的钟爱。
B. 文本一中,高季兴曾对他的手下评说庄宗,说庄宗曾对功勋大臣夸耀他曾亲手抄录《春秋》,又竖起手指说“我从手指头上得到天下”,像这样那就是功劳全在他一人了,哪里还有大臣的辅佐之功。
C. 文本二中,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 文本二中,欧阳修认为庄宗之所以能强大起来,主要在于他“忧劳”,而其破灭,原因又在其“逸豫”,阐释了成败由人的道理。
【答案】14. C15. A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起初,庄宗平定梁朝,陈俊与储德源都被宠伶周匝推荐,庄宗因此答应让他们当郡官,郭崇韬认为不可以,很多优伶都谈此事。
“俊与德源”作“皆为宠伶周匝所荐”的主语,故“俊与德源”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
“……为……所”,被动结构,故“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D。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厌代,古代对辞官或者卸任的委婉说法,有厌恶官场事物之意”错。厌代,特指帝王逝世。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庄宗年少时能文能武,精通音律,略通《春秋》大意,射箭骑马,胆量过人,心胸开阔,因此受到武皇的钟爱”错。文本一原文“及为婴儿,体貌奇特,沈厚不群,武皇特所钟爱”是说庄宗在婴儿时体貌奇特,厚重沉着不同于常人,因此武皇十分钟爱。选项对钟爱原因分析不当。
故选A。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庄宗,讳名存勖,是武皇帝的长子。庄宗在婴儿时体貌奇特,厚重沉着不同于常人,武皇十分钟爱。庄宗精通音律,常让人在面前歌舞。十三岁学习《春秋》,亲手抄写,略通大致的意思。成年后便射箭骑马,胆量过人,心胸开阔。武皇死后,庄宗便在晋阳即王位,时年二十四岁。这一天,下诏说:“皇纲已经端正,皇宫已严整,凡朝内官吏,不应居住在外地。诏令各道所有内官,不管职位高低,必须逐个连家属一起来到京城,不得随意停留。”庄宗没登帝位时,宦官已有五百,到现在连同各道到京城的约有一千多人,都优待赏赐,衣服珍玩十分华丽奢侈,委托他们各种事务,当作心腹看待。唐朝时宦官任为朝内各部门使务、各镇监军,进出时都以皇帝名义号令,作威作福,唐昭宗因此亡国。到庄宗统治天下,应知以前事为鉴戒,一旦又复兴旧弊,议论的人都为之叹息。同光二年夏五月壬寅,任命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任命储德源为宪州刺史,二人都是梁朝演戏的优伶。起初,庄宗平定梁朝,陈俊与储德源都被宠伶周匝推荐,庄宗因此答应让他们当郡官,郭崇韬认为不可以,很多优伶都谈此事,庄宗秘密召见郭崇韬对他说:“我已经答应了授予他俩郡官,很多年没兑现,我不好意思见这两个人,你应委屈一下听从我的。”所以有这次的任命。高季兴,跟随梁太祖平定青州,改为主持宿州事务,擢升为荆南兵马留后。
到后唐庄宗平定天下,高季兴到洛阳朝拜称臣,被加封为兼中书令,高季兴对宾僚将佐们说:“新立国的皇上百战之后才拥有了黄河以南,对功勋大臣夸耀他曾亲手抄录《春秋》;又竖起手指说:‘我从手指头上得到天下。’像这样那就是功劳全在他一人了,哪里还有大臣的辅佐之功!而且皇上外出游乐狩猎十天半月都不回,朝廷内外的人心,将怎么忍受得了,我可高枕无忧了。”
文本二: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二首
(唐)杜甫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7.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迟日”两句写秀丽山河沐浴在大好的春光里,春风送来了花草的芳香。
B. “今春”句写这个春天即将过去,“看又过”点明写诗的时节是春末夏初。
C. 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明净绚丽、生机勃勃的景色,用笔简洁、自然流畅。
D. 两首诗都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表达诗人置身于美好春光中的欣喜之情。
18. 下列诗句中燕子这一意象,与其一第三句中的“燕子”所表达的情感相同的一项是( )
A.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乌衣巷》)
B.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浣溪沙》)
C.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D. 燕子犹知社后归,君行无定期。 (刘克庄 《长相思•朝有时》)
19. 清代陶虞开《说杜》中评价杜诗“以诗为画”。请结合这两首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答案】17. D18. C
19. 答案示例:“以诗为画”的意思是诗歌具有画面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两首诗从视觉、嗅觉等方面让读者全方位感受到春意盎然的画面。例:“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句中,将江、山、花、鸟四个意象,分别施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的色彩,构成一幅绚烂多彩的春景图,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运用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拟人、联想等手法使读者感受到春意。例:其一整首诗从壮丽春景的粗笔勾勒到衔泥飞燕、静睡鸳鸯的细节描绘,由面到点,有动有静,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生机勃勃的画面。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D.“两首诗都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表达诗人置身于美好春光中的欣喜之情”错误,其二以乐景反衬哀情表达的是羁旅漂泊之人思念家乡的孤独落寞之情。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内涵、分析思想情感的能力。
其一中第三句“泥融飞燕子”意思是“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写春天生机勃勃的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A.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意思是: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表达的是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意为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也比喻某种力量或势力无可挽回地失落。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赞美了大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喜悦之情。
D.“燕子犹知社后归,君行无定期”意思是:燕子还知道社日(祭拜土地的节日)后归来,你什么时候回来却不确定。表达了孤独寂寞以及思念之情。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先说明什么叫“诗中有画”,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具体分析体现在哪里。
其一是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其二是杜甫客居四川时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沉重的乡思。前两句写景,第一小句写江水和水鸟,江水碧绿,衬托出鸟的羽毛更白,一个“逾”字,借衬托而显露其颜色。第二小句写山和花,一个“欲”字,由衬托更突出其姿态,把“江”“鸟”“山”“花”四种实物涂上一层碧绿、青翠、莹白、绯红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满动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
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孟子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4)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____________”和“盖自怨生也”这两句直接概括了屈原写作《离骚》的缘由。
【答案】 ①.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②. 举类迩而见义远 ③. 邪曲之害公也 ④. 方正之不容也 ⑤. 忧劳可以兴国 ⑥. 逸豫可以亡身 ⑦.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指、迩、邪曲、逸豫、幽。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0分)
21. 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 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⑤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⑥此不知人之祸也 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⑧离骚者,犹离忧也
A. ①②⑥⑧/③④⑤⑦B. ①⑥⑦⑧/②③④⑤
C. ①③⑤⑦/②④⑥⑧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父母,是人的根本。
②判断句,无标志。句意: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
③被动句,“见”“被”表被动。句意:诚实不欺却被怀疑,忠贞不贰却被毁谤。
④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
⑤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意:使他命丧国亡,为天下人所耻笑。
⑥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这是不能知人善任所招致的祸患啊。
⑦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聪明通达的人,不被外物所拘束,而能够随世道变化而变化。
⑧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离骚”,相当于“遭遇忧患”意思。
①②⑥⑧判断句,③④⑤⑦被动句。
故选A。
22. 下列各组句子,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亡走赵,赵不内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
B.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C.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D. 使于齐,顾反 齐与楚从亲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内”,通“纳”,接纳;句意: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绌”,通“黜”,废,罢免;句意: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
B.“被”,通“披”,披散;句意:屈原来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面走一面吟咏。/无通假字;句意: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
C.“详”,通“佯”,假装;句意:于是命令张仪假装去秦,拿着丰厚的礼物进献给楚国,表示愿意侍奉楚王。/“泥”,通“涅”,染黑;句意:屈原是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洁品德的人。
D.“反”通“返”,返回;句意:屈原从出使齐国的路上。又返回来了。/“从”,通“纵”,合纵;句意: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
故选B。
2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平属草稿未定(属:撰写)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原本)
B. 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害怕)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
C. 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自夸,炫耀)
D.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存:存在) 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刺:讥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本:考察,探究。句意: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B.害:嫉妒。句意:想争得怀王的宠爱,嫉妒屈原的才能。
D.存:思念。句意:屈原思念君王、振兴国家而想要使楚国回归富强局面的意愿。
故选C。
2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父母者,人之本也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B. 信而见疑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C.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举贤以自佐
D. 为天下笑 而自令见放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
A项,前句为助词“的”;后句为代词“他”;
B项,前后句皆为表转折的连词;
C项,前句为介词,用;后句为表目的的连词,来;
D项,前句为介词“被”;后句为语气词。
故选B。
25.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明道德之广崇 ②其后楚日以削 ③时秦昭王与楚婚 ④身客死于秦
⑤短屈原于顷襄王 ⑥故内惑于郑袖 ⑦方正之不容也 ⑧邪曲之害公也
A. ①③//②④⑥//⑤⑦//⑧B. ①④⑤//②⑥//③//⑦⑧
C. ①⑤//②④⑥//③//⑦⑧D. ①⑦⑧//②③⑥//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
①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阐明;
②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③名词活用为动词,通婚;
④名词作状语,像客那样,一说,以客的身份;
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说坏话;
⑥名词作状语,在内;
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端方正直的人;
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邪恶的小人;
故选C。
四、写作(60分)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曙光在头上,不抬起头,便永远只能看见物质的闪光。(《“圣武”》)
②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论睁了眼看》)
③危险?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到自己生命的力。在危险中漫游,是很好的。(《秋夜纪》)
④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生命的路》)
⑤“安贫”诚然是天下太平的安道,但倘使无法指定究竟的运命,总不能令人死心塌地。(《运命》)
常州市第一中学语文学科校本课程《鲁迅杂文选读》选修课上,同学们正在交流各自摘抄的“鲁迅语录”。以上是部分为同学们所喜欢的语录。请你也来品读与玩味,并任选其中深有感触的两条,提炼一个主题,联系当下社会现实,结合个人成长体验,写一篇发言稿,参与即将召开的“鲁迅语录纵横谈”读书心得分享会。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向上看往前走
张宇鹏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阅读《鲁迅杂文选读》的体会,参加本次读书分享会。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向上看,往前走》。
汪国真有言:“向上的路总是坎坷又崎岖……有人欣喜有人迷茫,当我们跨越了一座山峰,也就跨越了真正的自己。”青年的目标与追求是头顶的曙光,青年的踏实与笃行是前进的号角。向上看,坚定精神信仰;往前走,砥砺人生旅程。
坚定信仰,踏实前行,是正确价值观引领下的砥砺德行,也是梦想驱动下的勇毅前行,更是红色精神引导下的正道直行。倘若一味低头追求物质而盲目前行,难免走向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狭隘人生;倘若空有理想抱负而不付诸行动,只会在踌躇不前与自怨自艾中空逝青春。前行途中要坚定信仰,不畏跋山涉水,不惧坎坷风雨,若天黑心伤,便向天借一点月光,照亮前路,站稳脚下。抬头望向信仰的月亮,追逐月光,踽踽独行,不失为一次曼妙的旅程。
坚定信仰,踏实前行,源于中华民族继往开来、锐意进取的精神炬火,源于“人不辞路,虎不辞山”的行动准则,源于五岳向上、吐故纳新的大国志向与信仰。辜鸿铭坚守传统文化之光,走弘扬传统文化之路,实现了中华文化精髓在新时代的传承;邓中夏在新思想的引领下,走出北大红楼,寻找到民族革命之路,始终坚守自身信仰;在建设绿色中国信仰的引领下,杨善洲青丝变白发,大步前行,荒山变绿洲。理想信仰之线,牵引着他们,也牵引着我们度过漫漫人生长河。
坚定信仰,延展生命的广度。生命的强者有坚定的信仰,并能为信仰付诸实践。当今社会,有“幽谷兰香远”的邓小岚,为阜平县马兰村的孩子义务教授音乐课程,18年来从未间断,实现了教书育人的崇高信仰;有“寸草向春晖”的林占熺,立根黄沙破岩,传递幸福,不以闽宁为限,传播文明,“以草代木”的方式解决了菌业生产的“菌林矛盾”,实现了自身的职业信仰;有中华书局秉持传承文化之信仰,认真校对每一个文字,点滴方寸,延续文明。心中的理想信念之光化为孜孜不倦地笃行,推动着英勇无畏的驰援和一字一词的严谨。同时也要认识到坚定信仰、向上追光并非盲目崇拜、往前直行,也不是一根筋地蛮干。行走在为国为民的路上,我们向上向善,才会拥有春花灿烂、夏木葱茏的花样人生。
有人说“生活本沉闷,但跑起来就会有风”,的确,生活原本平淡,正是因为向上寻得理想信仰,逆风飞翔,才赋予了生活以活力和色彩,吹散了沉闷。青年本该这样,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永远激情,永远勇敢向上。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列举了五句鲁迅先生的语录。
第一则语录中“曙光”是一种理想、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指人如果能够奋发向上,勇于追求,就可以看见光明的前程,达到理想的境界;如果没有追求,只能沉迷于物质享受。告诉我们要有崇高理想、美好希望等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主动作为,不懈努力。
第二则语录首先指出要敢于正视,“正视”就是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说真话。然后才敢想,敢作,敢当。本句强调勇敢的前提是敢于正视现实,一个人需要有勇气面对现实,面对各种问题。只有通过直面困难与挑战,我们才能够不断成长和发展自己的人格和能力,才能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告诉我们要勇敢正视现实,敢于担当负责。
第三则语录的关键词是“危险”,指危险的环境、紧张的氛围更能磨炼人的意志,更能激发生命的潜能,能够让生命更有张力。告诉我们要学会在危险中挑战自我,迸发出生命活力。
第四则语录是说我们的生命中会遇到困难和阻碍,会有斜坡和陡路,会坎坷不平,但我们要努力进步,不能被任何障碍和艰难阻止。生命的路不是平坦的,但我们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向上走,不断向精神高峰攀登,不能被任何困境阻止前进的步伐。告诉我们要有向上走的精神动力,突破重重阻碍。
第五则语录是说如果不能明了最后的结局,不能明确最后的方向,那便不能安于现在的贫穷,不能满足于当下的境况。告诉我们不必“安贫”,不能“躺平”,不能苟安于现状,要奋斗,要突破。
任务导写导写部分虚拟了“鲁迅语录纵横谈”读书心得分享会的写作交际情境,提供了“校本课程《鲁迅杂文选读》选修课”的背景信息。要求任选其中深有感触的两条,自主提炼一个写作主题,这就要求考生通过对所给言论进行理解、比较,进而综合、归纳,建构与自我阅读感悟相适应的写作主题。试题还要求“联系当下社会现实,结合个人成长体验”,这是引导学生阅读鲁迅作品,体会鲁迅语录背后蕴含的深刻思想,须与时代际遇、社会现实、个体人生进行对话,从而促进自我思想的成熟,这是本题立德树人的命题宗旨的体现。
写作时,注意“读书分享会发言”的情境设置。可以引用爱默生的名言“当智慧和命运交战时,若智慧有胆识,敢作敢为,命运就没有机会动摇他”引出正视危险,敢作敢为,能让人将恐惧转化为直面挑战的勇气的观点。主体部分先分析正视危险,敢作敢为的源泉,即源于青年责任感和使命感,源于青年内心澎湃的热血。然后分析正视危险,敢作敢为需要怎样做,即意味着青年要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定毅力,淬炼利刃尖锋,以“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清醒信念,为生命赋值。再探讨正视危险,敢作敢为的深远意义,即是青年于人生旅途中劈波斩浪、迎难而上的智慧,是于时代大潮中勇立潮头的不二法门。最后总结全文,当代青年要像先生一样,张开双翼,正视危险,迎接挑战,将危险视为助推自己向前的助力剂,不畏惧袭来的狂风暴雨。
立意:
1.要有崇高的理想(精神追求)。(①与④)
2.锐意进取,勇于挑战、突破。(④⑤或者③⑤)
3.正视现实,勇于担当,迎难而上。(②③)
06,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06,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文件包含语文试题docx、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