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模拟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2024年5月)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由若干综合题构成,包括选择、填空、作图、简答等试题形式。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1. 地磁暴是一种典型的太阳爆发活动。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磁暴是一种地球磁场全球性的剧烈扰动现象。2024年3月2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大地磁暴预警称,3月24日至26日3天可能出现地磁活动,其中3月25日可能发生中等以上地磁暴甚至大地磁暴。
材料二: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团队发现水星也和地球一样存在磁暴与环电流,破解了近半个世纪的谜题。
(1)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其内部的____反应(A.核裂变B.核聚变),图1中导致这场磁暴产生的太阳活动是____,位于太阳大气的____层。若太阳的剧烈活动在今年发生了一次,预计未来的一次将发生在约____年
(2)剧烈太阳活动不会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是( )
A. 全球各地降水量都明显增多
B. 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影响
C. 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D. 航天发射任务暂停
(3)磁暴的监测通常依赖于卫星,这些卫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并在地球大气的____(大气垂直分层)运行。图2中表示水星的是____(填字母),它属于____(行星类型)。八大行星的运动具有____、共面性、近圆性。
(4)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____(选填编号)
①火山喷发②生物出现③水体运动
④潮汐现象⑤地形起伏⑥大气运动
(5)地球上开始产生氧气的地质年代是( )
A. 太古代B. 元古代C. 古生代D. 中生代
(6)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具有多样性。从宇宙环境角度看,图2中能反映出的是____
从地球自身条件角度看,图2中能反映出的是____
【答案】(1) ①. B ②. 耀斑 ③. 色球 ④. 2035 (2)B
(3) ①. 地月系 ②. 散逸 ③. A ④. 类地行星 ⑤. 同向性
(4)②③⑥ (5)B
(6) ①.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 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差较小,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磁暴为背景材料,涉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演化历史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图1中导致这场磁暴产生的太阳活动是耀斑,位于太阳大气的色球层。若太阳的剧烈活动在今年发生了一次,其周期为11年,故预计未来的一次将发生在约2035年。
【小问2详解】
剧烈的太阳活动会影响气候,可能使得全球各地降水量都明显增多,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影响、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航天发射信号受干扰,任务暂停,ACD不符合题意要求,太阳活动不会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B符合题意,故选B。
【小问3详解】
磁暴的监测通常依赖于卫星,卫星围绕地球运转,故这些卫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并在地球大气高层大气中的散逸层运行。读图可知,图2中表示水星的是A,B为金星、C为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水星属于类地行星。八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同向性(自西向东运行)、共面性、近圆性。
【小问4详解】
火山的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地球内部的能力来自于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的热能,和太阳辐射无关,①错误;万物生长靠太阳,生物的出现和太阳辐射有关,②正确;水体的蒸发需要太阳能,形成水体运动,③正确;潮汐现象是天体的引力导致的,与太阳辐射无关,④错误;地形起伏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与太阳辐射无关,⑤错误;大气运动与太阳辐射的地面分布不均有关,⑥正确。故选②③⑥。
【小问5详解】
元古代的藻类日益繁盛,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地球上开始产生氧气的时代是元古代。故选B。
【小问6详解】
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具有多样性。从宇宙环境角度看,图2中能反映出的是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有稳定的外部条件,除此之外还有稳定的光照;从地球自身条件角度看,图2中能反映出的是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差较小,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除此以外,还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
2. 2024年4月3日早晨,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次地震是近25年来台湾地区发生的最大地震,震中花莲受灾最重。台湾灾害应变中心4月3日表示,花莲地震目前造成9人死亡。
材料二:花莲强震导致当地一大楼严重倾斜,而其“倒而不塌”的整体性竟成了关注点,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这栋楼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距今已有37年的历史。
(1)台湾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其位于____地震带上。地震波成为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是因为横波和纵波的____(A.传播速度B.传播介质)不同。
(2)救援人员了解到花莲地区的植被大多四季常绿,由此可以推测当地的气候特征为____。
(3)台湾“新海研3号”研究船驶达花莲强震震央区,成功采样了海底强震后的雾浊层。若该研究船从基隆始发,去程时用的时间比返程____(A.长B.短)。下图中所展示的洋流流向和性质分别是____
A.向北流,暖流B.向北流,寒流C.向南流,寒流D.向南流,暖流
(4)科研人员在取样调查花莲地区的土壤类型时,发现这里的土壤颜色以红棕色为主。此类土壤通常呈____(A.酸B.碱C.中)性,蓄水能力____(A.强B.中等C.弱)。该土壤样本经实验室分析后发现有机质含量很低,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
(5)台湾是我国重要的岛屿之一,地形错落多变。下列拍摄的三处台湾风光中,A表示____(地貌类型)。
(6)地理信息技术也在台湾地震的次生灾害____、____等中应用广泛。根据下列思路,选择适当选项完成填空。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A.提供决策依据 B.进行灾情统计和评估
C.确定救灾物资调配最佳路径 D.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
(7)我国大陆地区老楼仍以砖混结构为主,抗震能力差,危害程度极大。请以老旧小区为例,向有关部门提出“旧改”过程中对抗震减灾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1) ①. 环太平洋 ②. B
(2)夏季高温多雨(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少雨
(3) ①. A ②. A
(4) ①. A ②. B ③. 台湾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少;降水较多,淋溶作用强烈,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质大多存储在树干,返还土壤的有机质较少
(5)海蚀地貌 (6) ①. 滑坡 ②. 泥石流 ③. ①:D; ④. ②:B; ⑤. ③:C; ⑥. ④:A
(7)加强老旧建筑的抗震加固工作(对建筑结构的加固、对墙体的加固、对屋顶的加固等);改善小区的排水系统、加固小区的道路和桥梁、增设避难场所;开展抗震宣传教育活动,向居民普及抗震知识,提高居民安全意识等。(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
【解析】
【分析】本题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为情境设置相关问题,涉及地震、洋流、土壤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台湾的地理位置可知,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多地震。地震波划分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介质的不同,横波只能穿过固体,纵波可以穿过固液气三态。
【小问2详解】
植被四季常青应该为常绿植被,常绿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小问3详解】
若该研究船从吉隆始发,去时逆日本暖流而行,速度较慢;返程时顺流而行,速度较快。图中洋流的流向应该与等温线突出的方向一致,故此洋流由南向北流,为北半球的暖流,A正确。
【小问4详解】
红棕壤富含铁氧化物和铝氧化物,这使得土壤呈现酸性红色。土壤中有机质较少,土质黏重,淋溶作用强烈,盐基饱和度较低 pH值通常在5-6之间,显示出较强的酸性。在雨水的淋洗下,土壤中的化合物被洗去,但氧化铁最不易溶解,反而会在结晶生成过程中一层层包覆于粘粒外,形成粒团,不易因雨水冲刷而破坏,故蓄水能力中等。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的高温和多雨气候条件;台湾气候湿热,气温较高,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少;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烈;土壤有机质的快速分解和流失,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质大多存储在树干,返还土壤的有机质较少。
【小问5详解】
据图可判断,A为海蚀崖,属于海蚀地貌;B为海滩,属于海积地貌;C为冲积平原,属于河流沉积地貌。
【小问6详解】
此题可结合事件发生的前后关联进行分析。地震灾害一般引发的次生灾害为滑坡、泥石流。在地震灾害中,地理信息系统首先进行①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然后分析灾害的影像,进行②灾情统计和评估,受灾人员安全转移,从而为④灾情提供决策依据;可以确定③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径,指导灾后重建。
【小问7详解】
此题可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以及增强人们的减灾意识入手分析。老旧小区的抗震能力差,一般为砖混结构,可以对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对墙体进行加固,对建筑结构的加固、对墙体的加固、对屋顶的加固等,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增设小区避难场所,改善小区的排水系统、加固小区的道路和桥梁;开展抗震宣传教育活动,向居民普及抗震知识,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等。
3. 麻辣烫助推天水成为今年又一座“顶流”城市。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水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地势西高东低,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天水传统民居多为合院,整体为坡屋面,正房以双坡屋面为主,东西厢房则多为单坡屋面。该地建筑主要为土木构造,石质基座为房屋建筑与地面的过渡。
材料二:甘谷县位于天水市西北部,地处渭河河谷,盛产羊角辣椒,是闻名中国的“辣椒之乡”。2022年8月,“甘谷辣椒”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甘谷县加强辣椒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智能水肥一体化建设),助力甘谷辣椒提质增效。
(1)与西北地区常见的平屋顶形式不同,天水传统民居的东西厢房多为朝向内院的单坡屋面,此种做法可以( )
①便于收集雨水②利于建筑防火③增强夏季通风④传承传统观念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2)为促进天水古民居可持续发展,合理的做法是( )
A. 拆旧建新适应时代发展B. 禁止采取人为干预措施
C. 加强破败民居修缮整治D. 大力发展古村落旅游业
(3)在下图中绘制甘谷所在的渭河河谷夜晚山谷风的示意图。
(4)简述甘谷县开展辣椒种植的有利区位条件。
(5)春季低温冻害和晚霜是天水常见的气象灾害,对辣椒的生产影响较大,试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答案】(1)B (2)C
(3) (4)位于高原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辣椒的生长和发育;位于渭河河谷,地势较平坦,利于发展种植业;有渭河流经,水资源丰富;
甘谷县加强辣椒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业科技水平高;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5)在果园内燃烧秸秆制造烟雾,增强大气逆辐射;果园铺设鹅卵石,保持地面温度,增强地面辐射;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体抗冻能力;果园灌水和树体喷水,增加大气湿度和保温作用。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天水市区域为背景材料,涉及地域文化的形成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热力环流与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据图文材料可知,天水市位于甘肃省,靠近半干旱半湿润区分界线,降水较少,且降水较为集中;天水传统民居的东西厢房多为朝向内院的单坡屋面,可起到收集雨水的作用,体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思想;与两侧住宅相隔,能够隔绝火势蔓延的作用,单坡屋顶和增强夏季风无关,③错误;①②④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小问2详解】
天水古民居凝聚了当地的传统文化。为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应积极修缮和保护,避免大拆大建和过度开发,拆旧建新不利于传统的文化的传承,C正确,A错误;禁止采取人为干预措施,不利于古民居的保护,B错误;大力发展古村落旅游业,超过环境承载力,不利于民居的保护,D错误。故选C。
【小问3详解】
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故图中热力环流为顺时针,如图所示:
【小问4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甘谷县开展辣椒种植的区位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灌溉水源、科技、市场等方面进行描述。甘谷位于高原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辣椒的生长和发育;位于渭河河谷,地势较平坦,利于发展种植业;有渭河流经,水资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由材料可知,2022年8月,“甘谷辣椒”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甘谷县加强辣椒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现智能水肥一体化,农业科技水平高等。
【小问5详解】
在果园内燃烧秸秆制造烟雾,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低温,隔断落霜免遭霜害;果园铺设鹅卵石,保持地面温度,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地表温度;加强水肥管理,施足有机肥、巧施化肥,结合施肥尽和灌溉,确保树体养分、水分需求,增强树体抗冻能力;果园灌水和树体喷水,增加大气湿度和保温作用,增强果树的抗冻能力。
4. 深圳探索“工业上楼”新模式。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工业上楼是指在高密度工业园区的高层楼房中进行生产、研发、设计、办公的新型工业发展模式。2022年,深圳打响先进制造业“空间保卫战”,提出将连续5年,每年建设2000万平方米高质量、低成本、定制化的厂房空间,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型制造业园区。
(1)根据题意,图1中横坐标名称应该是____。传统工业园区应布局在图1中的____(选填字母)区域,该区域对应的地租曲线是____(选填编号)。
(2)深圳目前处于城镇化____(A.起步发展B.快速发展C.稳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表现为第____产业为主导。
(3)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深圳推行“工业上楼”的原因。
(4)“工业上楼”有利于( )
A.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集聚B. 改善交通条件,节省运输费用
C. 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D. 共用基础设施,加快市场开发
(5)尽管工业上楼在迅速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企业和园区难上楼,上不了楼。以深圳市光明区某征求意见稿为例,该意见稿在产业发展模型的基础上对是否能上楼的产业做出了相关研判。其产业发展模型包含环保安全、减振隔振、工艺需求、垂直交通和设备载重五要素(右图)。结合右图,将下列产业分别填入下图的方框内
①生物医药②塑料制品③五金加工④造纸⑤智能网联⑥电子机器人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答案】(1) ①. 距离##距离市中心远近 ②. C ③. ③
(2) ①. C ②. 三
(3)随着城市的发展,用地紧张,地价上升,以及保护耕地的需要,工业发展水平空间受限,故向垂直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A (5) ①. ①、⑤ ②. ③、⑥ ③. ②、④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地租的影响因素,城镇化的特点,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图1反映距离市中心远近其地租的变化,最终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图1中横坐标名称应该是距离或距离市中心远近。从市中心向外,功能区依次是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农业区,所以传统工业园区应布局在图1中的C区域,该区域对应的地租曲线是③曲线(在C范围内,③曲线付租能力最强)。
【小问2详解】
深圳经济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目前城镇化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中,其第三产业的比重和产值大,产业结构表现为第三产业为主导。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楼房比低矮的厂房土地利用率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城市用地逐渐紧张,地价上升,郊区主要为耕地,所以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向高空发展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减少耕地的占用。
【小问4详解】
“工业上楼’对土地利用更加集约化,实现了企业的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等环节一体化进行,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土地,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集聚,A正确。不涉及交通条件的变化,B错误。不涉及产业链的变化,C错误。“工业上楼”共用了基础设施,但加快市场开发需要加强市场营销,“工业上楼”不一定会加快市场开发,D错。故选A。
【小问5详解】
根据生产环节是否满足五要素模型中任意一条件判断,塑料制品和造纸有污染,不满足环保安全,所以C对应②、④;根据是否满足五要素模型中所有重要条件判断,五金加工不满足减振隔振,电子机器人制造涉及大型设备的零部件生产环节而难以上楼,不满足设备载重,所以B对应③、⑥。生物医药和智能网联技术含量高,主导因素是高科技人才,满足五要素模型中所有重要条件,所以A对应①、⑤。
5. 2024年2月,国家发布《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3-2035年)》。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规划中指出:坚持共抓大保护、不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发挥沿江三大城市群的主体地位,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具有强大的涵养水源、繁育生物、释氧固氮和净化环境等功能,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走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战略定位。
(1)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城市群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城市群,其中心城市是____。
(2)长江经济带要依托黄金水道发展,是因为长江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可发展江海联运和干支直达运输。影响长江运能大小的水文、水系特点是( )
A. 多支流、多峡谷、多湖泊B. 落差大、含沙量小、不结冰
C. 水量大、江阔水深D. 汛期长、水位浅
(3)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①水运、陆运交通便利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④人口多、消费市场巨大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4)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其中心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A. 长江航运中心B. 传统工业基地
C. 甘蔗、花卉生产基地D. 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5)长江经济带发展,符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A. 在长江上游建水土保持林,推进绿色工程
B. 将成渝钢铁工业迁至武汉,保护上游水质
C.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域推进高技术产业
D. 长三角推进防护林建设,防治滑坡、泥石流
(6)简述长江之水对于人类生存、生活、生态的影响。
(7)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位,共抓“大保护”,其意义何在?是否意味着不发展?请简述理由。
【答案】(1) ①. 中游城市群 ②. 武汉 (2)C (3)C (4)D (5)A
(6)长江之水为沿岸地区人类提供了饮用水、生活用水,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必需品。长江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提供灌溉用水、水能资源,是淡水养殖、长江航运的场所;参与水循环,促进了水资源的再生。水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生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生物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必须以水为介质;水的比热容很大,为生物创造了一个非常稳定的温度环境。
(7)长江经济带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位,共抓“大保护”,是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是为了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体现了人地协调观,促进区域健康可持续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长江经济带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图表信息可知,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城市群中,面积最大的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为武汉。
【小问2详解】
长江经济带要依托黄金水道发展,可发展江海联运和干支直达运输,通航里程长,运量大,这主要是利用长江水量大、江阔水深的特点, C正确;峡谷河段水流急,不利于发展航运,A错误;落差大,水流急,不利于发展航运,B错误;水位浅,通航能力差,不利于发展航运,D错误。故选C。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成渝城市群位于长江上游地区。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不适合发展航运,本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上游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土地和用工的成本低;长三角地区人口更多、消费市场巨大,②③正确,①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小问4详解】
长江中游城市群三个中心城市是武汉、长沙、南昌。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武汉是长江航运中心和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基地;三个中心城市附近都不适合种植甘蔗;三个中心城市都是所在区域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小问5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上游地区地势落差较大,水土流失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在长江上游建水土保持林,推进绿色工程,A正确;将成渝钢铁工业迁至武汉,并不符合中游地区绿色发展,排除B;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但全域推进高技术产业不符合现状,排除C;长江上游地区推进防护林建设,防治滑坡、泥石流,长三角地势低平,滑坡、泥石流灾害少,排除D。故选A。
【小问6详解】
对生存与生活而言,长江之水作为淡水资源,为沿岸地区的人类提供了饮用水、生活用水,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必需品。长江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提供灌溉用水、水能资源,是淡水养殖、长江航运的场所,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从对生态的影响角度考虑,长江水参与水循环,促进了水资源的再生。水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生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助于维护区域生态环境;生物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必须以水为介质;水的比热容很大,为生物创造了一个非常稳定的温度环境,促进区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小问7详解】
长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由于多年来的无序利用和过度开发,长江一度不堪重负,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面临极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治理开出了治本良方,提出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抓大保护和生态优先讲的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前提,要以大保护、生态优先的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为了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体现了人地协调观,促进区域健康可持续发展。城市群名称
面积(万km2)
常住人口(亿人)
GDP(万亿元)
长三角城市群
22.5
1.65
20.4
中游城市群
34.4
1.27
9.1
成渝城市群
24
1.01
6.5
2022年精品解析: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原卷及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年精品解析: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原卷及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精品解析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2年精品解析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地理仿真卷(九)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地理仿真卷(九)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地理仿真卷九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地理仿真卷九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地理仿真卷(三)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地理仿真卷(三)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