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天津卷)(解析版)
展开【解析】
A.豆浆中的蛋白质可在CuSO4的作用下发生变性,A错误;
B.碳纳米管属于单质,只含有一种物质不能形成分散系,不是胶体,B错误;
C.糯米烧麦、白灼西兰花分别含淀粉、纤维素,都含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正确;
D.沙子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为氧化物,不是硅酸盐,D错误;
故答案为:C。
2.B
【解析】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A正确;
B.纤维素不能为人体分解,不可以为运动员提供能量,B错误;
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作为预包装食品的抗氧化剂,C正确;
D.向豆浆中加入卤水,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聚沉,属于蛋白质的聚沉,D正确;
故选B。
3.A
【解析】A.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应采用分液分离,仪器选用分液漏斗,故A正确;
B.粗盐提纯涉及蒸发结晶操作,应用到蒸发皿,而坩埚是灼烧固体的仪器,故B错误;
C.酸碱中和滴定不需要加热,不用酒精灯,故C错误;
D.含水酒精与生石灰制备无水乙醇应用蒸馏法,蒸馏时应用直型冷凝管,故D错误;
故选:A。
4.D
【解析】A.铝在空气中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铝,致密氧化铝包覆在铝表面阻止铝进一步反应,铝具有延展性,故铝可用于制作铝金属制品,A错误;
B.氧化铝为离子化合物,可用作电解冶炼铝的原料,B错误;
C.氢氧化铝是强碱,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胃酸;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可以用于中和过多的胃酸,C错误;
D.明矾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用于净水,D正确;
故选D。
5.C
【分析】本题考查金属性、非金属性、熔点、热稳定性等,明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碱性与非金属性、金属性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解析】A.熔点的一般规律:共价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SiO2为共价晶体,CO2为分子晶体,则熔点SiO2> CO2,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得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C,则酸性H2SO4> H2CO3,H2SO3不是S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因此酸性:H2SO3> H2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B错误;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得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Li,则碱性NaOH>LiOH,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C正确;
D.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则热稳定性:Na2CO3>NaH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D错误;
故答案选C。
6.A
【解析】A.NH3中N的电负性强,能形成分子间氢键,A正确;
B.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3,无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正三角形,B错误;
C.NH4NO3中存在极性共价键,但是没有非极性共价键,C错误;
D.NH3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4,杂化方式为sp3杂化,D错误;
故答案选A。
7.D
【解析】A. 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热,且平衡不移动,不能改变反应放出的热量,故A错误;
B. 在②→③过程,存在H-H、N≡N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形成 N 原子和 H 原子,故B错误;
C. 在③→④过程,生成了NH3,NH3含有N-H键,为极性键,故C错误;
D. 合成氨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能量转化为解答的关键,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构成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重新形成新的化学键,选项A为易错点,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放出的热量。
8.B
【解析】A.1ml双环烯酯含有2ml碳碳双键,能够和2mlH2发生加成反应,A正确;
B.该双环烯酯完全加氢后,左右的两个六元环各有4种一氯代物,-CH2-上有1种一氯代物,因此其完全加氢后的产物的一氯代物共有9种,B错误;
C.该双环烯酯水解后的产物中都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C正确;
D.左边环与酯基相连的C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右边环上与亚甲基相连的C原子为手性碳原子,一共两个,D正确;
故选B。
9.D
【解析】
A.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A正确;
B.饱和食盐水与电石反应生成乙炔气体,能使溴的溶液褪色,B正确;
C.与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化氢气体,足量硫化氢通入溶液生成硫单质,产生淡黄色浑浊,C正确;
D.浓氨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足量氨气通入溶液,先生成蓝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D错误;
故选D。
10.A
【解析】A.根据质子守恒,0.1 ml·L-1 NH4HCO3溶液中存在c(H+)+c(H2CO3)=c()+c(OH—)+c(NH3·H2O),故A正确;
B.由实验1溶液呈碱性可知,水解程度<,故可得Kb(NH3·H2O)>Ka1(H2CO3),故B错误;
C.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NH3↑+2H2O,故C错误;
D.析出晶体为NaHCO3,滤液中溶质为NaHCO3、NH4Cl,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实验3中物料守恒所得滤液中存在:c()+c(NH3·H2O)=c(Cl—),c(Na+)=c(H2CO3)+c()+c(),c(Na+)
故本题选A.
11.D
【解析】
A.含有氢键的氢化物易液化,NH3分子间存在氢键,PH3分子间不存在氢键,所以氨气易液化,A不合题意;
B.由于F的电负性大于Cl,则F3C-的极性大于Cl3C-的极性,F3C-的吸电子效应比Cl3C-的强,导致三氟乙酸的羧基中的羟基的极性更大,更易电离出氢离子,所以三氟乙酸的酸性大于三氯乙酸,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B符合题意;
C.镁离子半径大于铝离子半径,且铝离子所带电荷多于镁离子,则镁中的金属键较铝中的更弱,镁的硬度较铝的小,即由于Al原子价电子数多,半径小,导致Al的硬度大于Mg ,C不合题意;
D.非极性分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的溶剂,溴、碘和四氯化碳都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所以Br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D
【解析】A.“杯酚”能与通过形成分子间作用力而形成超分子,A正确;
B.操作①得到溶于甲苯的和不溶于甲苯的超分子,是过滤;操作③得到易挥发的氯仿,为蒸馏操作,B正确;
C.根据信息,通过操作①能实现与分离,C正确;
D.氯仿不是正四面体结构,是极性分子,苯是非极性分子,而苯分子的一个H原子被甲基取代后形成甲苯为极性分子,D错误;
故选D。
13.(1)3:2(或2:3)
(2) SiO2 H2S CaSO4
(3) MnCO3+ H2SO4=MnSO4+H2O+CO2↑ 2Fe2++MnO2+4H+=2Fe3++Mn2++2H2O
(4) Fe(OH)3
(5)
【分析】高硫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nCO3,主要杂质为SiO2、CaCO3,还含有少量MnS、FeS、CuS、NiS、FeCO3等,脱硫时,加入NaOH溶液、催化剂,并通入空气,硫化物中的硫转化为S单质,SiO2溶于NaOH;矿粉中加入稀硫酸、MnO2进行酸浸,CaCO3转化为CaSO4,此时S、CaSO4成为滤渣;Fe2+被MnO2氧化为Fe3+;加入调pH,Fe3+转化为Fe(OH)3沉淀,则沉淀1主要成分为Fe(OH)3;上清液1中加入(NH4)2S等,将Cu2+、Ni2+转化为CuS、NiS沉淀;上清液2为MnSO4溶液,经后续反应可得LiMn2O4。
【解析】(1)基态Ni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84s2,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2,价电子中只有2个未成对电子,则两种自旋状态的电子数为6和4,二者之比为3:2或2:3。
(2)矿物中含杂质SiO2,其属于酸性氧化物,脱硫时能被NaOH溶液溶解;若未经脱硫直接酸浸,金属硫化物和硫酸反应生成H2S气体,污染环境;矿粉中的CaCO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CaSO4,因此“滤渣”中还含有CaSO4。
(3)①“酸浸池”中,MnCO3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CO3+ H2SO4=MnSO4+H2O+CO2↑;
②“酸浸池”中加入MnO2的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离子方程式为2Fe2++MnO2+4H+=2Fe3++Mn2++2H2O。
(4)加入调pH,Fe3+转化为Fe(OH)3沉淀,则沉淀1主要成分为Fe(OH)3;由表格数据知Ksp(CuS)< Ksp(NiS),当时,Cu2+、Ni2+沉淀完全,此时,由、得,,。
(5)位于顶点和面心的氧原子数=,则晶胞中含1个LiMn2O4,所以该晶体的摩尔体积Vm=。
14.(1) 1-氟-2,4-二氯苯 羰基和酯基
(2) 取代反应
(3)+CH3COCl+HCl
(4)
(5)或
【分析】
根据反应条件可知,A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B的结构简式为,B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根据H的结构简式,逆推可知的G结构简式为,所以F→G的反应属于水解反应,根据G的结构简式,可知F为,C发生已知信息的反应生成D,以此解答。
【解析】(1)由结构简式可知,A的系统命名是1-氟-2,4-二氯苯,C中含氧官能团名称是羰基和酯基。
(2)由分析可知,F的结构简式为,G→H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3)A和CH3COCl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化学方程式为:+CH3COCl+HCl。
(4)由结构简式可以推知,D和先发生加成反应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E,则D→E中间体的结构简式为。
(5)G的同分异构体满足:①分子中含有硝基和2个苯环;②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其中含有酚羟基;③其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2:2:2:2:1,说明其中含有5种环境的H原子,且是对称的结构,则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或。
15.(1)AC
(2)PbCl2(s)=Pb2+(aq)+2Cl-(aq)
(3) 使PbCl2充分溶解(合理即可) 除去溶解在其中的CO2
(4) 产生白色沉淀 B
(5) 酚酞试液 最后半滴标准液加入后,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6)C
(7)不可行,Mg2+交换出的H+会与CO反应生成CO2逸出损失,从而无法被测定
【分析】
以PbCl2与H+氢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出H+,并用标准浓度的NaOH溶液进行滴定,来测量出溶液中的Pb2+的物质的量浓度,从而可测量出PbCl2的Ksp;
【解析】(1)实验中涉及准确量取V1mLPbCl2饱和溶液(需要使用移液管,而不是量筒),搅拌,过滤,涤离子交换树脂,合并滤液和洗涤液至锥形瓶,用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故图中仪器需使用漏斗、碱式滴定管,本实验用不到的量筒、容量瓶;故答案为:AC;
(2)步骤一中存在的沉淀溶解平衡:PbCl2(s)Pb2+(aq)+2Cl-(aq);
(3)配制饱和溶液时搅拌的目的是使PbCl2充分溶解(合理即可);使用煮沸后的蒸馏水配制,原因是除去溶解在其中的CO2,以免对实验结果造成误差;故答案为:使PbCl2充分溶解(合理即可);除去溶解在其中的CO2;
(4)取少量饱和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溶液,提高氯离子的浓度,PbCl2(s)Pb2+(aq)+2Cl-(aq)平衡逆向移动,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减小,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B;
(5)步骤四使用浓度为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氢氧化钠滴定氢离子可以选择酚酞为指示剂,滴定终点现象为最后半滴标准液加入后,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溶液,Pb2+~2H+~2NaOH,n(Pb2+)= n(H+)=cml·L-1 ×V2×10-3L=×10-3ml,c(Pb2+)= = c(Cl-),则。故答案为:酚酞试液;最后半滴标准液加入后,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6)若步骤二中使用的烧杯未干燥,并不改变溶液中的H+的物质的量,则测定结果不变,故答案为:C;
(7)某同学提出可以利用该方法测定的,分析该建议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不可行,Mg2+交换出的H+会与CO反应生成CO2逸出损失,从而无法被测定。故答案为:不可行,Mg2+交换出的H+会与CO反应生成CO2逸出损失,从而无法被测定。
16.(1) 作为反应物提供Cl-,做助剂降低Li2CO2熔融所需的温度
(2) 9
(3)6:1
(4)沉钴
(5)
【分析】氯化胆碱-草酸和微波共熔的过程中,C被还原为+2价,经过水浸滤液中C以存在,加入氢氧化钠沉钴,得到C(OH)2沉淀和含有锂离子的溶液,C(OH)2固体经过煅烧得到固体,含有锂离子的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锂沉淀,碳酸锂和高温烧结(通入空气氧化)得到产品。
【解析】(1)呈蓝色, “水浸”过程中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粉红色,则“微波共熔”后获得的含Li、C的化合物为,又已知:“氯化胆碱[]是铵盐,熔点较低,熔点较高”,则“微波共熔”中氯化胆碱的作用是: 作为反应物提供Cl-,做助剂降低Li2CO2熔融所需的温度。
(2)水浸滤液加入氢氧化钠沉钴,得到C(OH)2沉淀,则“沉钴”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常温下, ,当c(C2+)≤10-5ml/L时可认为离子沉淀完全,则钴离子恰好沉淀完全时溶液中c(OH-)=10-5ml/L,pOH=5,则pH=9。
(3)“煅烧”过程C(OH)2生成,反应为:,则消耗的6:1。
(4)“沉锂”后的滤液有残留的、锂离子和氯化钠,若加碱有利于左移、进一步转化为C(OH)2沉淀,故可回收利用“沉锂”后的滤液的操作单元是“沉钴”。
(5)碳酸锂和高温烧结(通入空气氧化)得到产品,则“高温烧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辽宁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辽宁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定条件下,能将转化为,原理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江苏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江苏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化学反应表示不正确的是,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湖南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湖南卷)(解析版),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