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地理(海南卷)(解析版)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人口老龄化为养老产业发展带来机遇。2014至2019年,长三角地区养老产业整体发展迅猛,但水平不一。图示意2014年和2019年长三角主要地区基于相同指标的养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得分情况(得分越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2014年相比,2019年养老产业出现的总体变化是( )
A.安徽省内差距变小 B.浙江省内差距变大 C.单核心变为多核心 D.多核心变为单核心
2.杭州养老产业发展水平的变化表明当地( )
A.城乡养老体系同步发展 B.老年人口迁入数量多
C.扶持养老产业的力度大 D.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答案】1.B 2.C
【解析】1.由图上信息可知,安徽省内差距变大,排除A选项。浙江省内差距变大,B选项正确。2014年和2019年都是多核心模式,排除C和D选项,故选B。
2.杭州养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得分在增加,且增加快,说明当地扶持养老产业的力度大,使养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得到快速提高,C选项正确。据材料无法判断城乡养老体系内部发展速度差异,排除A选项。养老产业发展水平得分提高,不能表明老年人口迁入数量多,也不能表明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杭州为人口净迁入区,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年轻人口迁入缓解老龄化),排除B和D选项,故选C。
在我国乡村发展历程中,介于县城和乡村之间的建制镇(乡)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县城和乡村的投资力度增大,县城对乡村地区的服务功能愈发突出,镇逐渐成为城乡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下图示意广东省某典型县域“县-镇-村”空间服务结构的演变。完成下面小题。
3.从阶段I到阶段Ⅱ的跨越,优先发展的是( )
A.交通运输 B.乡村农业 C.乡镇企业 D.科学技术
4.与阶段I相比,阶段Ⅱ的县城驻地( )
A.服务空间范围不变 B.吸引村民就业减少
C.人口平均年龄变小 D.城市等级明显提升
【答案】3.A 4.C
【解析】3.县城对乡村地区的服务功能愈发突出,而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加强县一村的空间联系,因此可推测近年来国家对县城和乡村投资的重点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比较两阶段的图可知,与阶段I相比,阶段Ⅱ县与镇的空间联系增强,县与村之间直接空间联系增多,县城对乡村的直接服务加强,这主要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A正确。村与镇的空间联系渠道由单一向多点多重联系转变,与优先发展乡村农业、乡镇企业和科学技术关系不大。排除B、C、D。故选A。
4.比较两阶段的图可知,与阶段I相比,阶段Ⅱ县与镇的空间联系增强,县与村之间直接空间联系增多,县城对乡村的直接服务加强。图示县城服务范围变化不大,但不代表不变,A错误;县城对乡村地区的服务功能愈发突出,说明吸引村民就业应增加,B错误;县城驻地成为乡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场所,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在县城就业,会使人口平均年龄变小,C正确;图示县城服务范围变化不大,推测城市等级无明显提升,D错误。故选C。
“飞地经济”一般是指行政上互不隶属的2个及以上地区,通过构建合作协调机制,以生产要素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依托区域合作共建产业园,以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广德产业园位于广东省英德市,是广东省最早实施两地共建共管的“飞地经济”园区。飞出地顺德和飞入地英德双方达成一致,自发创建飞地合作园区。下图为广德产业园产业共生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顺德和英德共建“飞地经济”园区的主要因素有( )
①英德基础设施完善 ②英德工业化进程滞后
③顺德土地开发接近饱和 ④顺德劳动力素质低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6.目前,广德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飞入产业( )
A.与本地产业分工不明确 B.生产规模小
C.科技含量低 D.与本地产业协同关系弱
【答案】5.B 6.D
【解析】5.由材料“‘飞地经济’以生产要素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结合关联图可知,顺德为飞出地,故顺德经济发达,土地开发接近饱和,劳动力素质高;英德为飞入地,故英德工业化进程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但土地资源充足,两地因生产要素互补而共建"飞地经济"园区,②③对,①④错,B正确,排除ACD。故选B。
6.读示意图可知,飞出地顺德与飞地园区存在双向强联系,而飞入地英德周边镇与飞地园区只存在单向的弱联系,因此,广德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飞入产业与本地(英德)产业协同关系弱,D正确;与本地产业分工不明确、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等是产业园区协作发展后应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当前要解决的问题,ABC错误。故选D。
2023年2月16日,我国首个进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压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400亿度清洁电能。图示意该工程输电线路。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该工程开工建设当日( )
A.我国即将迎来雨水节气 B.卡麦傍晚日影朝向西北方向
C.大冶与帮果同时日出 D.帮果达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
8.输电线路( )
A.自西向东由寒温带进入亚热带 B.地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C.沿线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西部对外输送水电为主
【答案】7.A 8.D
【解析】7.该工程开工建设当日是2月16日,即将迎来的节气是雨水, A正确;卡麦位于北温带地区,傍晚时太阳应在西南方位,日影应朝向东北方位,B错误;大冶和帮果纬度位置相似,两地昼夜长短相差不大,但大冶在帮果的东部,越向东时刻越早,纬度相似的前提下,越先看到日出,所以大冶比帮果日出时间早,C错误;北半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出现地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日期是冬至日前后,不是2月16日,D错误。故选A。
8.输电线路是由川藏高原到华中地区,图中并未经过我国的寒温带地区,我国的寒温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北部地区,A错误;输电线路是由川藏高原到华中地区,经过青藏高原的第一阶梯,四川盆地的第二阶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第三阶梯,地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B错误;沿线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C错误;西部对外输送电力以水电为主,D正确。故选D。
数据服务企业为了给用户最好的体验,需要配置上千台服务器确保系统稳定。我国的数据服务企业往往把数据中心建在远离发达地区的高纬度或者高海拔地区,但是我国大多数数据需求客户又需要服务中心提供低延时服务。2022年年底,我国首个海底数据舱(如图)在海南建成,其应用水深超过30m,重量达1300t,罐体直径达3.6m,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数据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首个海底数据中心建在海南的原因是( )
A.海域面积广 B.距主要市场近 C.海底地质稳定 D.海水水质优
10.一般而言,海底数据中心相比于陆上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是( )
A.传输速度快 B.技术难度低 C.稳定性更好 D.使用寿命长
11.数据服务企业所具有的特点不包括( )
A.服务范围广 B.创新能力强 C.发展速度快 D.安全程度高
【答案】9.B 10.C 11.D
【解析】9.我国四大海域均有足够的海域面积和地质稳定的海底用于建设海底数据中心,AC错误;海南省经济发展快,对数据处理需求量大,加上海南临近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数据储存和处理需求量大,首个海底数据中心建在海南可以靠近主要市场距,B正确;海水水质对数据中心建设影响小,D错误。故选B。
10.据材料可知,我国的数据服务企业往往把数据中心建在远离发达地区的高纬度或者高海拔地区,海底环境温度较低且稳定,不易受外界干扰,服务器稳定性更好,C正确;海底数据中心相比于陆上数据中心,两者的传输速度差异不大,A错误;建设和运营海底数据中心,要解决水下密封、防腐蚀、通信技术等一系列复杂工程和技术问题,技术难度更高,B错误;海水的腐蚀性强,设备要保障抗腐蚀的能力,海底数据中心的使用寿命优势不明显,D错误。故选C。
11.数据服务企业服务范围较广,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强,数据服务企业发展速度快,ABC不符合题意;安全程度高并不是所有数据服务企业所都具有的特点,一些企业可能面临数据泄露、黑客攻击等安全风险,D符合题意。故选D。
研究发现,近20年来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蒙古高原在植被生长季之前(简称季前)出现了昼夜非对称变暖现象,白天变暖速率是夜晚的2.3倍,该现象导致了多种植被返青期提前(注:返青期是植物移栽或越冬后,由黄色变为绿色、长出绿芽,并恢复生长的一段时间)。此外,季前降水增加对当地植被返青期提前也有显著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蒙古高原季前昼夜非对称变暖现象将直接导致本区该时段内( )
A.霜冻风险增加 B.昼夜温差变大 C.降雨频率增大 D.土壤湿度增加
13.相比于森林,季前降水增加对草地返青期提前影响更明显,其原因是( )
A.草地分布海拔高,热量不足 B.草地分布海拔高,水分充足
C.草地分布海拔低,热量丰富 D.草地分布海拔低,水分缺乏
【答案】12.B 13.D
【解析】12.由材料“白天变暖速率是夜晚的2.3倍”可知昼夜温差变大,B选项正确。昼夜非对称变暖直接影响昼夜温差,温度变化导致植物提前返青,间接影响其遭受霜冻的风险,排除A选项。降水频率受气候变化等多因素影响,排除C选项。昼夜非对称变暖间接影响土壤湿度(比如因蒸发加剧,土壤湿度降低),排除D选项,故选B。
13.由材料可知,季前降水增加对草地影响比森林大,说明水分是影响草地返青提前的关键因素。与森林相比,草地分布区海拔较低,气温更高,蒸发更旺盛,水分更缺乏,D正确,排除A、B、C选项,故选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40°N,75°E)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在2月某日连续两个课间测量了学校南墙上的一壁灯(包括支架)影子长度与高度变化。下图示意该地理兴趣小组第一次测量时灯影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灯影照片拍摄的北京时间可能是( )
A.8:00 B.12:00 C.15:00 D.18:00
15.此日该地理兴趣小组在两次测量期间,图示壁灯(包括支架)影子( )
A.长度增长,高度降低 B.长度增长,高度升高
C.长度缩短,高度降低 D.长度缩短,高度升高
【答案】14.D 15.B
【解析】14.由图可知,图示南墙上灯影此时朝东,说明太阳在西侧天空,应该是当地下午。喀什市位于75°E,其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3小时。当北京时间为18:00时,喀什市当地时间约为15:00,正值下午。北京时间为8:00和12:00时,喀什市当地时间均在12:00之前;北京时间为15:00时喀什市当地时间为12:00。综上所述,图示灯影照片拍摄的北京时间可能是18:00,D对,排除ABC。故选D。
15.由上题可知,第一次测量时间约为当地时间下午,则第二次测量时太阳位置向偏西方向移动,壁灯(包括支架)影子向东移动,长度增长;当地太阳高度减小,壁灯(包括支架)影子高度升高。综上所述,B对,排除ACD。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拉克伊斯马拉赫塞斯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图1),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千米,由众多白色新月形沙丘组成,雨季降临时沙漠上会出现成千上万个微小湖泊,形成“千湖沙漠”奇景(图2)。亚马孙河是世界第一大河,干支流主要流经亚马孙平原,蜿蜒曲折,沙洲、河漫滩数量众多。亚马孙河口(图3)极为宽阔,入海水量巨大,拥有壮观的涌潮,然而却没有出现河口三角洲。
推测“千湖沙漠”的形成过程并说明亚马孙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10分)
【答案】
形成过程:河流从巴西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注入大西洋,在河口处沉积并随洋流扩散,形成沿岸沙滩(2分);旱季时河口附近水位下降,干燥的泥沙裸露在地表,在东南信风作用下向内陆搬运、沉积,沙滩扩展为沙漠(2分);雨季降水量丰富,沙漠底部基岩透水性差,雨水不易下渗,在沙丘之间的众多低地积水成湖(2分)。【答3得分点,共6分】
原因:亚马孙河中下游热带雨林广布,河流含沙量小(2分);地势低平,河曲众多,沿途泥沙大量沉积(2分);入海口呈喇叭状,潮汐作用强,加之沿岸洋流影响,沉积作用弱(2分)。【任答2点,共4分】
【解析】
形成过程:拉克伊斯马拉赫塞斯沙漠的沙源是附近的河流在雨季时把内陆的泥沙侵蚀搬运至河口并沉积下来;当地进入旱季时,降水少,河流流量大幅减少,水位下降,河口处的泥沙堆积体出露水面,并逐渐变干燥,形成较干的沙丘;沿海地势低平,对风的阻挡较弱,旱季时受强劲东南信风的影响,将沙粒向内陆搬运,沙滩扩展为沙漠;随风力减弱、地形阻挡,沙粒发生沉积,在河口附近处逐渐累积形成沙漠;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的雨季降水量丰富,沙漠底部基岩透水性差,雨水不易下渗,留存在沙丘之间,形成众多在低地中积水成湖的景观。
原因:三角洲是河流堆积地貌,可从沙源、动力条件、沉积环境等角度展开分析。亚马孙河中下游热带雨林广布,地表植被好,对土壤的侵蚀作用较弱,河流含沙量小;地势低平,河曲众多,河流流速慢,沿途泥沙大量沉积,进一步减少含沙量;入海口呈喇叭状,潮汐作用强,加之沿岸洋流影响,沉积作用弱,难以形成三角洲地貌。
17.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跨境转移的电子废弃物又被称为“电子洋垃圾”,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进口国,进口成本仅为10~100元/吨。相关研究表明,每1吨废弃电子板中,能分离出0.5kg黄金、143kg铜、29.5kg铅、40.8kg铁。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属于内涝区,干旱、洪涝多发。改革开放以来,贵屿镇“家家拆解,户户冒烟,酸液排河,黑云蔽天。”来自国际和国内的电子废弃物既给当地居民带来了财富,同时又让当地付出了惨痛的环境代价。“洋垃圾”禁令发布后,当地政府建设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代替不合规的私人作坊,目前该园区已成为我国电子产品拆解特色产业集聚地。
分析贵屿镇接受电子废弃物跨境转移的原因及对周边环境安全的影响。(10分)
【答案】原因:贵屿镇干旱、洪涝灾害多发,农业基础薄弱,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不足(2分);位于我国沿海地区,进口便利,有利于接受海外“电子洋垃圾”(2分);“电子洋垃圾”可作为国内制造业原材料的廉价来源,市场需求量大(2分);电子废弃物回收利润率高,使其成为区域支柱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分)。【任答2点,共4分】
影响:进口电子废弃物运输和储存时可能会产生重金属泄露,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2分);酸浸、水洗废弃物会危害水体、导致土壤酸化(2分);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会污染大气环境(2分);从电子废弃物中提取和可用于加工生产的原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2分);各种污染物会对周围的居民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威胁环境安全等(2分)。【任答3点,共6分】
【解析】(1)由材料可知,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属于内涝区,干旱、洪涝多发,导致农业生产收入低,农业基础薄弱,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不足,廉价劳动力多;广东省汕头市位于我国沿海地区,是我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进口便利,有利于接受海外“电子洋垃圾”;20世纪90年代工业化进程加速,国内外电器电子产业更新换代速度快,产生的电子垃圾数量多、价格低,“电子洋垃圾”可作为国内制造业原材料的廉价来源,市场需求量大;电子垃圾拆解可获得稀有贵金属和元器件,因此电子废弃物回收利润率高,使其成为区域支柱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进口电子废弃物含有多种重金属物质,在运输和储存时可能会产生重金属泄露,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贵屿镇处理电子垃圾的方法原始落后,酸浸、水洗废弃物的酸液排河,会危害水体、导致土壤酸化;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会污染大气环境,导致黑云蔽天;同时从电子废弃物中提取和可用于加工生产的原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综上,各种污染物会对周围的居民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威胁环境安全等。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并持续时间长达1~2个星期以上的天气现象。黄土高原地区(西起乌鞘岭,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连内蒙古高原)是受倒春寒危害较大的区域,但近些年对倒春寒现象有所忽视。如图示意黄土高原1961—2005年间4月份倒春寒量(单位:℃)平均分布状况。
(1)分析近些年来该区域对倒春寒现象有所忽视的原因。(7分)
(2)分析黄土高原易发生倒春寒的主要原因。(8分)
【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倒春寒危害程度弱化(2分);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熟悉倒春寒灾害的规律和特点(2分);科技水平的提升,应对倒春寒灾害的能力加强(2分)。【任答3点,共7分】
(2)全球气候变暖,倒春寒危害程度弱化(2分);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熟悉倒春寒灾害的规律和特点(2分);科技水平的提升,应对倒春寒灾害的能力加强(2分)。【任答3点,共7分】黄土高原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风风力强(2分);位于冷空气南下的主要路径上(2分);地势较高,多晴夜,地表辐射强,热量损失较多(2分);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冷空气南下与暖湿空气相遇,易形成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3分)。【任答4点,共8分】
【解析】
(1)倒春寒现象有所忽视的原因可能是倒春寒天气减少,也可能是对倒春寒天气有了足够的防御。由此分析,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洲高压势力减弱,南下的冷空气势力减弱,倒春寒危害程度弱化;由材料“黄土高原地区是受倒春寒危害较大的区域”可知,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已熟悉倒春寒发生的时空规律、特点、影响,提前做好的防御措施;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人们可能通过改良耐寒品种、覆膜等应对倒春寒。
(2)由材料“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并持续时间长达1~2个星期以上的天气现象”可知,倒春寒是春季升温后又出现的较长时间低温天气。由已学可知,春季,当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增强时南移,黄土高原离冷空气源地近,从高压中心吹出的冷空气由西北向东南运动经过黄土高原造成降温;春季黄土高原多晴天,地势高,夜晚地表辐射强,热量损失多,降温快;黄土高原处在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带,春季中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易形成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影响,北极地区近地表气温正在以全球平均水平两倍以上的速度急剧升高,北极的快速升温导致北极地表与大气相关因素(如海冰、水汽、云量以及温度梯度等)发生变化,造成地气系统辐射收支相互反馈作用增强。下图示意北极地区升温过程的主要驱动机制。
(1)说明北极近地面大气易形成逆温的原因,并指出逆温对北极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6分)
(2)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大气中水汽和云量增加与北极升温的关系。(6分)
(3)简述全球变暖所产生的北极海冰和积雪变化对北极升温的放大作用。(8分)
【答案】(1)原因:北极因纬度高,近地面冰雪覆盖面积大,造成近地面大气温度低于其上空,形成逆温层(2分)。影响:大气逆温层抑制大气对流运动(2分),影响北极海-气相互交换,降水减少(2分)。
(2)大气中水汽和云量增加,使大气吸收下垫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底层大气增温(2分);大气中水汽和云量增加使大气逆辐射增强(2分),大气保温个用增强,大气温度上升(2分)。
(3)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表升温,使北极海和积雪大量融化,冰雪反射率下降(2分);进而造成北极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增加(2分),使北极地升温加快,导致更多海冰和积雪融化(2分),对升温具有放大作用(2分)。
【解析】(1)本小问设置两个小问,第一小问分析逆温产生原因,北极附近常年被冰雪覆盖,地表温度较低,近地面大气地面辐射弱,导致近地面温度较低,出现逆温现象。第二小问是说明逆温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逆温产生大气下冷上热,结构较为稳定,抑制了大气的对流运动,海气相互交换作用减少,降水减少。
(2)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去分析北极大气水汽和云量增加的关系,大气中水汽和云量增加,会导致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其次是水汽和云量会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较强的保温作用,从而加速北极的升温。
(3)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和积雪大量融化,地面反射作用减弱,地面和海水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强,近地面气温升高。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加,湿度云量增大,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加速气温升高。气温加速升高又加速海冰和积雪融化,对北极升温起到了放大作用。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地理(重庆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地理(重庆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有利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地理(重庆卷)(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地理(重庆卷)(考试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有利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地理(山东卷)(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地理(山东卷)(考试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培养的微藻类可以,半年后,戊海域表层,建设石油储备基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