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含解析)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重点 专题03 物态变化(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重点 专题03 物态变化(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温度定义,温度的单位,50-5,1℃,则示数为37,5cm-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2024年的中考物理中,"物态变化"这一主题将继续占据重要地位。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涉及到基本的物理概念,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考生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在命题上,中考物理将继续以"物质的三态六变"为核心,通过各种题型全面考察考生的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考题可能会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为背景,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考察考生是否了解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能否根据现象判断物质的状态变化等。
为了应对这一命题趋势,考生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物态变化"相关概念的深入理解。同时,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和模拟试题来熟悉题型,提升解题技巧。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思考和探讨,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点1:温度
1.温度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2)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5℃读做:零下5摄氏度或负5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1)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3)温度计的分类及比较: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注意:体温计使用前应该把玻璃管内的液体甩回玻璃泡内!
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
1.熔化:
(1)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2)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体。比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等。
(3)晶体熔化时特点:固液共存,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注意: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5)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体。比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
(6)非晶体熔化时特点:吸收热量,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2.凝固:
(1)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晶体凝固时特点:固液共存,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3)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非晶体凝固时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注意:
①有没有熔点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标准;
②熔化过程:晶体由固→固液共存→液;非晶体由固→软→稀→液;
③凝固过程:晶体由液→固液共存→固;非晶体由液→稀→软→固.
④熔化(凝固)图象:关键是是否存在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晶体在熔点时所处的状态有三种可能: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 6 \* GB3 \* MERGEFORMAT ⑥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不相同的。
重点:熔化和凝固图象
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可知:
A点开始计时,B点表示t=5min时萘的温度为80℃,此时萘仍全部处于 固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收热量,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萘的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萘的熔点是 80℃ 。
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 液态 。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从图象看出,B点是80℃固态的萘,C点是80℃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 固液共存状态 的萘。
3)若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当降到E点(80℃)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仍保持80℃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以后,固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段。
4)如下图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②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越快.③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2)液体蒸发的特点:
①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即液体的蒸发不受温度限制.
②只发生在液体表面,即发生的部位在液体的表面,且过程较缓慢.
③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有致冷作用.
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也与自身的性质有关,有的液体容易蒸发,有的液体不容易蒸发.
3.沸腾
(1)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特点
①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在内部形成大量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②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液体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3)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
①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②液体能持续吸热.
(4)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说明:沸点与液体表面处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高压锅就是利用增大气压的方式来增大液体的沸点的.
4.液化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时要放热.例如被水蒸气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还要放热.
(2)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
①降低温度.②压缩气体的体积.如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是气态,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为液体.
注意: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但有的气体仅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才能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
“白气”与“白雾”辨析
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凡是看得见的“白气”、“白雾”都不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小水珠)。
在一般情况下,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即形成“白气”,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水滴。夜间气温下降,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凝结在空中的尘埃上形成“雾”,凝结在地面物体上则形成“露”。
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碘升华、结冰衣服也干了、干冰升华吸热、樟脑片消失、用久的钨丝灯变黑。
2、凝华:
(1)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
(2)生活中常见凝华现象:霜和雪的形成、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划重点: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窗户上的雾,冰花等均是在温度高的那边形成;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物质变化升仙图:
一、单选题
1.(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学校开展“给父母送上一道家常菜”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小安在妈妈指导下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她发现厨房里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的“白霜”,是凝固形成的冰晶
B.排骨汤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汤沸腾后排骨上下翻滚,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排骨汤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A.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形成“白霜”,故A错误;
B.排骨汤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气”,是锅内的水蒸气上升的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B错误;
C.汤沸腾后排骨上下翻滚,说明沸腾是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而不是分子运动,故C错误;
D.排骨汤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引起嗅觉,故D正确。
故选D。
2.(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水是万物之源,亦是生命之源。斗转星移,岁月更迭,水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关于自然界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冬,堆好的雪人,过了几天发现变小了,是因为雪吸热后熔化
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水吸热后汽化
C.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是因为水吸热后升华
D.滴水成冰,是因为水放热后凝固
【答案】D
【解析】A.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是因为雪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升华吸热,故A错误;
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B错误;
C.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是因为水吸热后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C错误;
D.滴水成冰,是因为水放热后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3.(2023·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凝固现象
B.夏天在地面上洒水能有效降温,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C.秋天小草上露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冬天北方的屋檐上有时会形成冰柱,是凝华现象
【答案】B
【解析】A.春天冰雪消融,冰遇热熔化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在地面上洒水,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蒸气,蒸发的过程中会吸热,能够降低一些温度,故B正确;
C.秋天小草上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冬天北方的屋檐上的冰柱,是屋檐上的水在流下来的过程中遇冷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4.(2023·四川德阳·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关于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烧开水的时候,壶口的“白气”是水汽化吸热形成的水蒸气
B.乙图中用冰箱制作冰棒,发生了凝固放热的现象
C.丙图中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冰升华放热
D.丁图中深秋,枫叶上形成霜是水固化放热
【答案】B
【解析】A.壶口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的,故A错误;
B.制作冰棒时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故B正确;
C.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过程,会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5.(2023·安徽池州·统考三模)下列对一些有关物态变化的问题表述正确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
B.从冰箱里拿出来一根冰棒上面有白色粉末出现是凝固现象
C.白炽灯灯丝变细是因为灯泡发光时温度很高灯丝熔化了
D.北方冬季人们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凝华放热的道理
【答案】A
【解析】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直接变干,是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A正确;
B.冰棒上面的“白粉”,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
C.白炽灯灯丝变细是因为灯泡发光时温度很高,灯丝发生升华现象,故C错误;
D.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故D错误。
故选A。
6.(2023·河南周口·统考二模)日常生活中,常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对食品进行保鲜。保鲜过程中干冰变小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B.汽化C.升华D.凝华
【答案】C
【解析】干冰吸热变成二氧化碳是升华现象,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3·陕西咸阳·统考三模)下列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霜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B.乙图中,湿衣服变干是凝固现象
C.丙图中,BC段物质的温度、内能均不变
D.丁图中,水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答案】D
【解析】A.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
B.湿衣服变干是液态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
C.由图像知,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C错误;
D.水沸腾后,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8.(2023·山东菏泽·统考三模)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依据实验数据描绘出了该液态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答案】 晶体 74
【解析】[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化和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和凝固温度,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图乙为凝固图象,有一段时间内此物质的温度是不变的,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2]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读数是74℃。
9.(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校考一模)如图,把一块固体金属“镓”放在手心,很快就变成了一颗晶莹的液滴,像雨后荷叶上的水珠,在手心滚来滚去。在这个现象中,金属“镓”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熔化
【解析】金属“镓”是固体,变成了一颗晶莹的液滴,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
10.(2023·江西上饶·统考一模)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凉玻璃片,会发现玻璃片表面有水滴出现,那么此时玻璃片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发生这种物态变化需要 热。
【答案】 液化 放
【解析】[1][2]由题意可知,在玻璃片上出现了水滴,说明是水蒸气变成了液体,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出热量。
11.(2023·广东珠海·珠海市紫荆中学校考三模)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如图乙所示的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 ℃。
【答案】 2.00 热胀冷缩 37.5
【解析】[1]由图甲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L=3.50-5.50cm=2.00cm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也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由图乙知,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示数为37.5℃。
12.(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为水的沸腾实验装置。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此时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
【答案】 98 低于
【解析】[1]如图所示,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柱在零上,示数为98℃。
[2]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大,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此时沸点低于100℃,因此大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13.(2023·宁夏·统考中考真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离不开地球上的水循环,关于图中水循环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云中的小水滴
C.云中的小水滴遇冷,凝固形成冰雹
D.云中的小冰晶吸热,升华形成雨
选择理由: 。
【答案】 D 见解析
【解析】[1]A.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属于汽化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由液态的小水珠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粒,是凝固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冰晶是固态,雨是液态,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故D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小冰晶是固态,雨是液态,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才是升华。
14.(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小强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在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这就做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小强将简易温度计分别放入温度不同的水中,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丙所示,则图 所反映的是放入温度较低的水中的情况。
【答案】丙
【解析】小强自制的简易温度计是利用小瓶内水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工作的。当将此温度计放入温度较低的水中时,小瓶中的水因受冷而收缩,细管中的水柱下降,则细管中的液面比甲低,故图丙是放入温度较低的水中的情况。
三、实验题
15.(2023·江苏徐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用温度和室温相同的水给碎冰加热。
(1)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位于碎冰的( )
A.上部 B.中部 C.底部 D.都可以
(2)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在t1到t2时间段,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 ,此时的温度叫作冰的 。
(3)图乙中,t₁前和t₂后的两段图像的倾斜程度不同,原因是( )
A.冰吸热比水快 B.冰的质量比水大
C.水的密度比冰大 D.水的比热容比冰大
(4)实验过程中,如果还想同时得到冰在熔化时吸收热量的证据,请你对该实验做出改进: 。
【答案】 B 固液共存 熔点 D 再加一个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
【解析】(1)[1]测量试管中碎冰的温度,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充分接触,且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B正确;
(2)[2][3]由图知在t1到t2时间段,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物质的熔点,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3)[4]冰化成水质量不变,由图像知,在同样受热情况 (吸收热量相同)下,温度变化快慢不同,是由于冰和水的比热容不同,质量一定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慢,故水的比热容比冰大,故D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5]在烧杯中也插入一支温度计,在t1到t2时间段,冰熔化过程中,若烧杯中温度计示数变小,说明冰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16.(2023·辽宁本溪·统考中考真题)小利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他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纸板的作用是 。
(2)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为 ℃,继续加热,烧杯内的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3)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水 (填“已经”或“还没”)沸腾。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气泡在水面破裂时,将内能转化为 能。
(4)这样加热几分钟后,得到如图丙所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①水在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升高;在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 。
②周围环境大气压 (填“高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答案】 减小热量散失 61 已经 机械 保持不变 低于
【解析】(1)[1]纸板作用是主要是减少热量的损失,加快水的沸腾,同时还可以固定温度计。
(2)[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C,所以此时的温度为61℃。
(3)[3]当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涌现,接连不断地上升,并迅速地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说明水已经沸腾。
[4]气泡在水面破裂时,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①[5]如图丙,水沸腾前的图线为一条斜向上的线段,所以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 水沸腾时,图线变为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这就说明水的温度不再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即水在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在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②[6]液体的沸点与水表面的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大,沸点越高。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此时水的沸点低于100°C,说明此时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17.(2023·福建宁德·统考二模)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形容沸腾的水“势如奔涛”。小明用如下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1)在安装如图甲的装置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固定 (选填“a”、“b”或“c”)位置;
(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其温度是 ℃;
(3)持续加热直至观察到“势如奔涛”的景象,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需要 热量;
(4)如图乙,将刚停止沸腾的水迅速塞上瓶塞并倒置,然后向瓶底浇冷水,使瓶内气压 ,水的沸点 ,水重新沸腾起来。
【答案】 a 96 不变 吸收 降低 降低
【解析】(1)[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酒精灯放置好后,根据外焰的高度确定石棉网的位置,然后放置烧杯,最后温度计的高度要确保温度计的液泡不碰到烧杯底部和侧壁,且液泡完全放入被测物质中,应先固定a的位置。
(2)[2]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SKIPIF 1 < 0 ,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 SKIPIF 1 < 0 。
(3)[3][4]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5][6]水停止沸腾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因为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瓶内液面上方气压降低,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
四、综合题
18.(2023·辽宁沈阳·校考模拟预测)《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的科学著作,书中记载着大量的古代机械或工具。
(1)《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纯铁柄勺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如图1所示。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将“铁水”注入模具中使“铁水”凝固成“釜”。浇铸过程中,浇铸用的材料——铁水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说明铁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2)如图2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立刻燃烧起来。其原理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使筒内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答案】 熔化 晶体 做功
【解析】(1)[1]“铁化如水”是指铁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
[2]浇铸过程中,铁水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说明它具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即凝固点,因此属于晶体。
(2)[3]封闭的气体被推杆压缩过程中,活塞对气体做功,所以气体内能增大,则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使艾绒着火。
19.(2023·四川泸州·校考模拟预测)临近中考,小明和小聪重新复习学过的热学实验:
(1)探究沸腾现象:两位同学在相同的环境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如图乙所示的a、b两个图像,由图像可知:
①水的沸点为 ℃,说明此地的大气压 (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2)探究液化现象:两位同学将沸腾的水倒入烧瓶,继续探究液化现象,实验装置如图丙(C是温度计)。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少量的水,这是由于水蒸气发生 现象(选填“汽化”、“液化”),同时看到温度计示数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的现象。
【答案】 98 低于 液化 升高
【解析】(1)[1][2]液体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则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8°C。1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沸点是100°C ,故液面上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2)[3][4]如图丙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试管壁上有小水珠,同时温度计C的示数由于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热量而升高。
五、科普阅读题
20.(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请阅读《云中探秘问苍穹》并回答题。
云中探秘问苍穹
苍茫云海、万里层云中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水的降落滋润着地球万物。降水量的多少和降水在时间与空间的分布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一定时段内,从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降水,在无渗透、蒸发、流失情况下积聚的水层深度,称为该地该时段内的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
如何预测某个区域的降水量呢?如果能获得该区域正上方云层所含降水粒子(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所能形成的水的总体积,再结合其他信息估测能够降落到地面的降水粒子占总降水粒子的比例,利用体积和该区域面积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到降水量了。
精准预报降水是一个世界难题,我国在轨气象卫星家族中的新成员——风云三号G星(如图所示)的出现,向解决这一难题迈出了一大步。风云三号G星搭载了我国首套“空中雨量计”——星载KU、KA双频主动降水测量雷达,通过向大气发射无线电磁波信号,接收大气中不同高度层的降水粒子反射信号,获取竖直方向不同高度层的降水结构信息;同时,利用雷达跨轨方向的扫描,实现对水平方向的降水探测。这就如同对大气降水进行“CT”扫描,最终使风云三号G星自上而下地获取云层的三维结构信息,如云层厚度、云层中不同位置降水粒子的数密度(即单位体积内降水粒子的数量)以及各种降水粒子的直径大小等。
风云三号G星云中探秘、叩问苍穹,助力我国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程上,跑出加速度。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风云三号G星搭载了我国首套 ,即星载KU、KA双频主动降水测量雷达。
(2)降水粒子的数密度越大,则1m3内降水粒子的 越大。
A.质量 B.体积 C.数量
(3)假设探测到某云层的平均厚度为1000m,内部的降水粒子(可视为小水滴)分布均匀,数密度为6.25×109个/m3,每个降水粒子的体积均为4×10-15m³。若在12小时内,该云层中有80%的降水粒子以雨滴形式竖直降落到地面上。该云层对应区域的平均降水量为 mm。根据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各类雨的降水量标准(见表),可知此次降雨的种类为 。
表各类雨的降水量标准
【答案】 空中雨量计 C 20 大雨
【解析】(1)[1]由文中信息可知,风云三号G星搭载了我国首套空中雨量计,即星载KU、KA双频主动降水测量雷达,通过向大气发射无线电磁波信号,接收大气中不同高度层的降水粒子反射信号,获取竖直方向不同高度层的降水结构信息。
(2)[2] 降水粒子的数密度即单位体积内降水粒子的数量,所以降水粒子的数密度越大,则1m3内降水粒子的数量越大。
故选C。
(3)[3]设云层面积为S,则该云层的体积为1000m×S,内部的降水粒子数为1000m×S×6.25×109个/m3,降水粒子的体积为1000m×S×6.25×109个/m3×4×10-15m³,降落到地面上的降水粒子的体积为1000m×S×6.25×109个/m3×4×10-15m³×80%,该云层对应区域的平均降水量为
SKIPIF 1 < 0
[4]根据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各类雨的降水量标准,可知此次降雨的种类为大雨。
一、单选题
1.(2023·山东泰安·统考二模)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雾、露、霜、雪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形成的。下列说法中( )
①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②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③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④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④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
【答案】B
【解析】①“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①错误;
②“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②正确;
③“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③正确;
④“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④错误。
故选B。
2.(2023·湖北武汉·校联考模拟预测)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190℃时氮是液态
B.将氮和氧放在﹣200℃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慢慢提高环境的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
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答案】B
【解析】A.氮的熔点是﹣210℃,沸点是﹣196℃,﹣190℃高于氮的沸点,所以是气体,故A错误;
B.氮的沸点是﹣196℃,氧的沸点是是﹣183℃,随着升温,氮会先沸腾,变成气体分离出来,剩下液态的氧,故B正确;
C.酒精的沸点是78℃,水的沸点是100℃,高于酒精的沸点,水在沸腾时,酒精会变成气体,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故C错误;
D.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并沸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3.(2023·山东泰安·校联考一模)开启啤酒瓶盖瞬间伴有“嘭”的一声,瓶口有一股“白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内外温度相等,啤酒内能不变B.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啤酒内能增加
C.瓶口“白烟”是瓶内CO2液化形成的D.瓶口“白烟”是瓶口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D
【解析】开启啤酒瓶时伴有嘭的一声,是瓶内空气迅速膨胀发出响声,同时对瓶盖做功,瓶内空气的内能转化为瓶盖动能,瓶内空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于是在瓶口周围形成白烟,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2023·福建福州·校考一模)在恒温环境下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哪幅图可表示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冰水混合物的初始温度为0℃,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刚放入时温度计内的液体放热,体积缩小,温度将下降至接近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水混合物中的冰吸热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温度计的示数也不变;熔化结束后,水不断吸收环境中的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最后与环境温度保持一致;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刚放入时温度计内液体吸热,体积增大,温度上升至接近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水混合物中的水放热凝固,温度保持不变,温度计的示数也不变,凝固结束后,冰不断向环境放热,温度不断降低,最后与环境温度保持一致,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3·广东深圳·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在烧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塞紧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塞尚未跳出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内气体内能变小B.瓶内会出现白雾
C.此过程能量转化过程类似汽油机的做功冲程D.瓶内如果有灵敏温度计,它的示数会升高
【答案】D
【解析】A.用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塞尚未跳出前,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是增大的,A错误;
BD.瓶内气体温度会升高,瓶内如果有灵敏温度计,它的示数会升高,由于瓶塞没有跳出,里面的气体不会遇冷,则不会液化为小水珠,瓶内不会出现白雾,B错误,D正确;
C.此过程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类似的,不是做功冲程,C错误。
6.(2023·河南焦作·校联考二模)小明同学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为家人做了“下雨”的实验.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这时水汽不断上升,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白气”,这就是“云”.从冰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15cm的地方,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等到挂不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雨”.下面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液态水
B.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水汽化时放出热量
D.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这水滴是熔化形成的
【答案】A
【解析】A.壶嘴上方“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变成的液态水,故正确.
B.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壶中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错误.
C.水汽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故错误.
D.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这些水滴是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盘子液化而成的, 故错误.
故选A
二、多选题
7.(2023·湖南岳阳·统考模拟预测)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它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外界温度变化时,冰层的厚度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CD
【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当水的温度为4℃时,密度最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0~4℃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水的密度逐渐变大,根据 SKIPIF 1 < 0 可知,水的体积逐渐变小,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的凝固点是0℃,当河面结冰时,冰接触的河水温度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即A点温度为0℃,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外界的温度越低,越能让更多的水结冰,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D。
三、填空题
8.(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校考一模)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该物质由图甲状态变为图丙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
【答案】升华
【解析】从微观结构方面分析:甲中物质分子间距离较小,分子间作用较大,分子排列规则,是固态;丙中物质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几乎为0,分子排列杂乱无章,是气态。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
9.(2023·云南·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如图甲。其结构为:一根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球形容器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当外界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瓶内空气的体积会发生变化,引起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根据管内水柱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小满想探究空气与水哪个受热膨胀更明显,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在锥形瓶中装满混有少量红墨水的冷开水,用带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密封锥形瓶口,将锥形瓶浸没在水温可设定的加热水壶中如图乙所示。用相同的锥形瓶,在瓶内冷开水上方保留一部分空气,用带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密封锥形瓶口,将锥形瓶浸没在水温可设定的加热水壶中如图丙所示。为了探究空气与水哪个受热膨胀更明显,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如果出现 的现象,能初步说明 。
【答案】 升高相同温度时,比较液面上升的高度 丙图中液面变化明显 升高相同温度时,空气的膨胀比水更明显
【解析】[1]为了探究空气与水哪个受热膨胀更明显,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将空气与水升高相同温度时,比较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
[2][3]如果出现丙图中液面变化比乙图中液面变化明显的现象,则能初步说明升高相同温度时,空气的膨胀比水更明显;如果出现乙图中液面变化比丙图中液面变化明显的现象,则能初步说明升高相同温度时,水的膨胀比空气更明显。
10.(2023·福建漳州·校联考一模)有一支温度计,其外面刻度已模糊不清,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用刻度尺测得温度计内红色液柱长3厘米;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100℃的沸水中,测得温度计内红色液柱长28厘米;现用此温度计测某液体的温度,用刻度尺测得温度计内红色液柱长15厘米;那么此液体的温度为 。在室内气温36℃时,用刻度尺测得温度计内红色液柱长 厘米。
【答案】 48℃ 12
【解析】[1]由题意知,温度为0℃时液柱长度为3cm,温度为100℃时,液柱的长度为28cm,1厘米液柱表示的温度为
SKIPIF 1 < 0
用此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液柱的长度为15cm,与0℃相比液柱的高度差为
15cm-3cm=12cm
被测液体的温度为
SKIPIF 1 < 0
[2]在室内气温为36℃时,与0℃时相比,液柱高度差为
SKIPIF 1 < 0
此时液柱的高度为
9cm+3cm=12cm
11.(2023·河南平顶山·校联考模拟预测)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 (液化/汽化)现象,并 (吸收/放出)热量,环戊烷在电动压缩机内会发生 (填物态变化)。
【答案】 汽化 吸收 液化
【解析】[1][2]由于环戊烷是一种既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发生汽化并从冷冻室吸收热量,使冷冻室的温度下降,从而达到致冷的效果。
[3]环戊烷进入电动压缩机内时,由于被压缩体积会发生液化,同时向外放热,将从冷冻室吸收的热量释放到冷冻室外。
12.(2023上·甘肃白银·八年级统考期末)“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 (填“会”或“不会”)沸腾。
【答案】 液化 不会
【解析】[1]“白气”实质是液态的小水珠,是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
[2]沸腾需要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将炖盅浸在大煲的水中,而且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大煲内水持续被加热,温度达到沸点而沸腾,经过一段时间的热传递,炖盅中的温度也会达到沸点温度,这样炖盅内外温度相等,没有温度差,不会发生热传递,也就不会继续给炖盅中水加热,里面的水只能是达到沸点而不能沸腾起来。
13.(2023上·江苏南京·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所示,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请依次写出甲、乙、丙物态 、 、 。
【答案】 气态 固态 液态
【解析】[1][2][3]由甲状态变为乙状态时放热的过程,说明甲状态变为乙状态是凝固、液化或凝华的过程,甲不可能是固态,若甲是液态,则乙就是固态、丙是气态,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放热的过程,与上述吸热的过程相矛盾,则甲只能是气态;甲是气态,乙是液态或固态,由乙状态变为丙状态时吸热,若乙为液态,丙就为固态,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要放出热量,与上述吸热的过程相矛盾,所以乙只能为固态,丙只能为液态。
14.(2023上·安徽合肥·九年级合肥38中校考期中)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 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那么这种颗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答案】晶体
【解析】如果装的是非晶体,倒入热水后,它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或者同时熔化现象(但熔化时温度也是变化的),放一段时间后,又向外界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或同时发生凝固现象(但凝固时温度也是变化的)。不会使杯中水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
如果放的是晶体,当倒入热水后,晶体吸收热量达到熔点熔化,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不会使杯水温低于它的熔点;当这种液体在凝固时,向外放出热量,但温度也是保持在凝固点不变,不会使杯水温高于它的凝固点。通过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和凝固,使杯中水温维持在一定温度不变。故这种物质是晶体。
四、实验题
15.(2023·辽宁沈阳·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甲是小鲁同时探究“水沸腾和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试管中装有适量的晶体颗粒,水和晶体颗粒中分别放有温度计。
(1)某时刻右侧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为 ℃。
(2)实验中两支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晶体的熔点为 ℃;在第7分钟时晶体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分析甲、乙可知水沸腾和晶体熔化的共同特点是: 。当试管中的物质温度达到99℃后不再升高,这时它 (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会沸腾。
【答案】 93 48 固液共存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一定不
【解析】(1)[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其读数为93℃。
(2)[2]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等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等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因是用水浴法加热,故加热过程中晶体的温度要低于水的温度,加热足够的时间后,二者温度才相等。故晶体的熔点为48℃。
[3]第7分钟时,晶体正在熔化,一部分已经熔化为液化,但还未熔化完毕。故是固液共存状态。
(3)[4]它们的沸腾与熔化时都被加热,但温度不变,故共同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5]水的温度达到99℃,即达到沸点后,如果能够继续吸热,就会沸腾;如果不能再从外界吸收热量,则不会沸腾。
16.(2023·辽宁营口·统考二模)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对于盛水的烧杯和测水温的温度计,应先调整 (选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已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本实验应选用 (选填“水银”或“酒精”)制作的温度计;
(2)图乙是实验中某个时段气泡的变化图像,这是水 (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形;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3)图丙为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像,水的沸点为 ℃;
(4)小明发现水正在沸腾,移走酒精灯,水还能沸腾一段时间,表明水沸腾过程中不需要吸热,这种说法 (填“对”或“不对”),理由是: 。
【答案】 烧杯 水银 沸腾时 水蒸气 98 不对 见解析
【解析】(1)[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先确定石棉网的位置,应该从下往上组装,所以对于盛水的烧杯和测水温的温度计,应先调整烧杯的位置。
[2]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假设用酒精制作的温度计,这温度计接触100℃的沸水,酒精的温度也会升高到100℃,酒精的温度高于自身的沸点78℃,酒精会沸腾起来,温度计不能正常使用,所以不能用酒精制作的温度计;假设用水银制作的温度计,水银要达到357℃才会沸腾,温度低于-39℃才会凝固,这温度计接触100℃的沸水,水银不会沸腾,温度计可以正常使用,所以本实验应选用水银制作的温度计。
(2)[3]图乙是实验中某个时段气泡的变化图像,可以看到,气泡从下往上升,气泡是变大的,假设这是沸腾前的情形,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均匀,烧杯中的下部分的水温度较高,上部分的水温度较低,高温的气泡上升时,遇冷放热,气泡的一部分液化为水,气泡是变小的,这不符合题意,假设不成立,这不是沸腾前的情形;假设这是沸腾时的情形,烧杯中水的温度是均匀的,气泡上升时,不会遇冷,但水对气泡的压强会变小,气泡会膨胀变大,这符合题意,假设成立,这应该是沸腾时的情形。
[4]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是由烧杯中的水,汽化形成的,是水蒸气,不是空气。
(3)[5]图丙为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已知水沸腾时,温度是保持不变的,水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从图丙可看到,水在98℃时,温度保持不变,故水的沸点为98℃。
(4)[6][7]这种说法不对;因为撤去酒精灯后,石棉网上有余热,水仍能从石棉网上吸热,故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
17.(2023·河北·一模)小南同学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完成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c水>c冰)
(1)分析图像,根据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可知:冰属于 ;
(2)冰熔化后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C 段;
(3)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没有用酒精灯加热,也可以完成,理由是 ;
(4)若将冰熔化后试管中的水倒掉,装入另一种液体。用酒精灯不断给烧杯加热时,最终发现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液体都沸腾了,这说明水的沸点 试管中液体的沸点。
【答案】 晶体 D 物质可以从空气中吸热熔化 高于
【解析】(1)[1]分析图像,可看到,冰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只有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属于晶体。
(2)[2]冰熔化后,变为水,而c水>c冰,从图中可以看到,从第10min到第14min,这4min水吸收的热量,大小等于冰一开始到第4min,吸收的热量,即 SKIPIF 1 < 0 ,熔化前后,冰和水的质量是相同的,即 SKIPIF 1 < 0 ,根据比热容公式 SKIPIF 1 < 0 可知,水升高的温度较小,冰升高的温度较大,由于冰一开始到第4min,升高的温度为4℃,则水升高的温度小于4℃,故冰熔化后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CD段。
(3)[3]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没有用酒精灯加热,也可以完成,因为冰是需要吸收热量才熔化,冰周围的空气温度高于冰块,冰可以从空气中吸热熔化,所以该实验没有用酒精灯加热,也可以完成。
(4)[4]假设水的沸点低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那么烧杯中水沸腾了,试管中液体的温度和烧杯水的温度相同,液体的温度没有达到自身的沸点,该液体不能沸腾,假设不成立;假设水的沸点等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那么烧杯中水沸腾了,试管中液体也达到了沸点,但是液体不能沸腾,因为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液体,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试管中的液体不能持续吸收热量,假设不成立;假设水的沸点高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那么烧杯中水沸腾了,水和液体之间有热传递,液体的温度会达到沸点,并且水的温度高于液体的沸点,存在温度差,液体达到沸点后,还会继续吸热,液体会沸腾,符合题意,假设成立,故水的沸点高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
五、综合题
18.(2023上·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中)超声波加湿器以体积小、静音、加湿均匀而深受用户喜爱。如图甲是某款超声波加湿器,它是利用超声波振子每分钟向水箱中发射900万次高频振荡波,将水打散成直径为 SKIPIF 1 < 0 的细小水雾颗粒,物理学中将某一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量与该温度下饱和水蒸气量的比值叫做该温度下的空气相对湿度,以百分数表示。研究发现: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为此人们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测定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干湿球湿度计是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玻璃泡裸露的称为干球温度计,用湿棉布包裹住的称为湿球温度计。已知部分室温下的相对湿度如下表所示。
(1)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 (选填“方向性好”或“声能集中”)的特点制作而成的。
(2)加湿器工作时,喷出的水雾最终使空气湿度增大的原因是:水雾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3)关于加湿器和干湿球湿度计,下列判断正确的 。(填字母)
A.正常工作时,加湿器的响度约为 SKIPIF 1 < 0
B.加湿器喷口外的白雾是液化形成的
C.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越小,表示当时空气越干燥
D.包裹湿球温度计玻璃泡的棉布不能用酒精沾湿
(4)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玻璃泡部分已被遮挡,由图可推测湿球温度计是 (选填“A”或“B”),根据两温度计的示数,对照湿度表可知:此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 。
(5)某天中午,小明看到干温度计的示数为 SKIPIF 1 < 0 ,湿温度计示数为 SKIPIF 1 < 0 。到了晚上,小明看到干温度计的示数为 SKIPIF 1 < 0 ,湿温度计示数为 SKIPIF 1 < 0 。由此可判断:中午空气的相对湿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晚上空气的相对湿度。
【答案】 声能集中 汽化 D B 76% 小于
【解析】(1)[1]根据题意知道,超声波加湿器是通过超声波振动时具有能量且声能集中的特点,将水滴击打成为非常小的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的。
(2)[2]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喷出的水雾就是发生了汽化现象,变成了水蒸气,使得湿度变大。
(3)[3]A.人们大声说话的声音响度约为70dB,而超声波加湿器以体积小、静音、加湿均匀而深受用户喜爱,所以正常工作时,加湿器的响度较小,故A错误;
B.加湿器喷口外的白雾是由超声波振子每分钟向水箱中发射900万次高频振荡波,将水打散成直径为3~5微米的细小水雾颗粒形成的,物态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
C.当空气中水蒸气很多时,湿球温度计的纱布蒸发慢,吸热少,两温度计的示数差就小,所以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越小,表示当时空气越湿润,故C错误;
D.包裹湿球温度计玻璃泡的棉布不能用酒精沾湿,因为酒精相对于水来说,更易蒸发吸热,导致湿温度计的示数较低,在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变化时,温度变化不明显,故D正确。
故选D。
(4)[4]干球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球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所以湿球温度计的示数比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低,由图乙可知,B是湿球温度计。
[5]由图乙知道,干湿球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为21℃,湿球温度计的示数为18℃,所以干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差为
SKIPIF 1 < 0
由表格中的数据知道,此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76%。
(5)[6]由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当干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差相同时,室温越高,即干球温度计示数越高,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由题意可知,中午时,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为26℃,湿球温度计示数为21℃,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为5℃;晚上时,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为15℃,湿球温度计示数为10℃,干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差还是5℃,所以晚上空气的相对湿度小于中午空气的相对湿度。
19.(2023上·陕西西安·八年级交大附中分校校考阶段练习)国庆假期,小明一家外出游玩,驾驶汽车以15m/s的速度在两山之间的一段平直公路上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在两山间的某位置,小明鸣笛一声后汽车匀速行驶60m听到前山的回声,又继续行驶一段距离听到了后山的回声,已知两山间的距离为1685m,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小明鸣笛后汽车行驶60m所用的时间 :
(2)听到前山回声时,汽车距前山的距离 ;
(3)鸣笛处距后山的距离为 m,听到前山回声至听到后山回声期间,汽车继续行驶的路程为 m;
(4)小明为了测量山里的气温(标准大气压下),自制了如图乙所示的简易温度计,细管中液面到瓶盖上端的高度为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山里此时温度为 ℃,请用横线在图乙中标出0℃和山里温度所在的刻度线 。
【答案】 4s 650m 975m 30m 25 见解析
【解析】解:(1)[1]小明鸣笛后汽车行驶60m所用的时间
SKIPIF 1 < 0
(2)[2]这段时间声音通过的路程为
SKIPIF 1 < 0
听到前山回声时,汽车距前山的距离为
SKIPIF 1 < 0
(3)[3]鸣笛处,汽车距前山的距离为
SKIPIF 1 < 0
则鸣笛处距后山的距离为
SKIPIF 1 < 0
听到前山回声至听到后山回声的时间为
SKIPIF 1 < 0
[4]听到前山回声至听到后山回声期间,汽车继续行驶的距离为
SKIPIF 1 < 0
(4)[5]由题意知,冰水混合物到沸水,液面上升了h=4.5cm-0.5cm=4cm,根据
SKIPIF 1 < 0
则温度上升25℃,液面到瓶盖上端的高度就会增加1cm,所以山里的温度为25℃。
[6]如下图所示
答:(1)小明鸣笛后汽车行驶60m所用的时间为4s;
(2)听到前山回声时,汽车距前山的距离650m;
(3)鸣笛处距后山的距离为975m;听到前山回声至听到后山回声期间,汽车继续行驶的距离30m;
(4)见解析。
20.(2023上·江西南昌·八年级统考期末)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的性质制成的;
(2)如图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 图是体温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和 ℃;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
①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应选用 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因为 ;
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应选用 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 。
【答案】 热胀冷缩 甲 38.5 -5 酒精 酒精的凝固点低于南极的最低气温 水银 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
【解析】(1)[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2][3][4]由甲乙两图知,甲是体温计,因为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甲乙两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8.5℃和-5℃。
(3)①[5][6]南极的最低气温为-88.3℃,而酒精的凝固点为-117℃,低于南极的最低气温,所以选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南极的气温。
(4)②[7][8]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而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应选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沸水的温度。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时间/ SKIPIF 1 < 0
0
1
2
3
4
5
6
7
温度/ SKIPIF 1 < 0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种类
12小时降水量(mm)
小雨
小于5.0
中雨
5.0~14.9
大雨
15.0~29.9
暴雨
30.0~69.9
大暴雨
70.0~139.9
特大暴雨
140.0以上
物质
固态氮
固态氧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
熔点/℃
﹣210
﹣218
﹣117
﹣39
物质
液态氮
液态氧
液态酒精
液态水银
沸点/℃
﹣196
﹣183
78
357
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
相对湿度室温/℃
1℃
2℃
3℃
4℃
15
90%
80%
71%
62%
18
91%
82%
74%
66%
21
92%
83%
76%
68%
24
93%
85%
79%
74%
所处环境
冰水混合物
山里
沸水
温度/℃
0
100
h/cm
0.5
1.5
4.5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8.8
357
酒精
-117
78.5
水
0
1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重点讲义专题3 物态变化(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温度定义,温度的单位,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3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3 物态变化-2024年中考物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3物态变化-2024年中考物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03物态变化-2024年中考物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物态变化 易错点及专题训练(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某同学体温为36,8℃,即凝固点为﹣38,2×103J/,3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