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含解析)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重点 专题02 声现象(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重点 专题02 声现象(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速,回声及其利用,8m/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声现象”是中考物理的重要考点之一。在2024年的中考中,这一部分内容的命题趋势可能会更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会涉及到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
重点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以及与这些特性相关的概念和原理。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考生需要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需要依靠介质来传播。对于声音的三个特性,考生需要理解它们各自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并且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掌握一些与声现象相关的实际应用,如声呐、B超等医学超声波的应用,声音在音乐、通信等领域的应用等。这些应用涉及到声学的原理和实际操作,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理解能力。
“声现象”这一部分内容的命题趋势将会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理解能力。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中考中的挑战。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说声音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但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
(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物态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即v固>v液>v气。
(2)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4.回声及其利用:
(1)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最少需要0.1s,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2)回声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3)回声测距方法: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 SKIPIF 1 < 0 。
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有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2.超声波与次声波:
人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很多动物能够利用超声波交流),低于20Hz叫次声波(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
3.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
(1)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等。
(2)大自然的许多活动伴随有次声波产生.比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通常次声波对人体有害.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
知识点3:声音的利用
1.声音的利用:
(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①雷雨②铁路工人检查铁轨、车轮③医生用听诊器诊病④古代雾中航海的号角⑤蝙蝠是靠眼睛观察障碍物和昆虫,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⑥利用回声定位人们制成声呐⑦中医诊病的“闻”⑧用B超(超声波)看病、检查胎儿的情况⑨超声探伤、测厚、测距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①超声波清洗钟表、眼镜②利用超声波振动清除人体内的结石③爆竹升天,震耳欲聋④超声波干扰信号⑤超声波测速⑥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无力进行钻孔和切削⑦水面上的水波使树叶随之上下起伏,说明石头的能量通过水传递给树叶。
知识点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定义:
(1)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噪声。
(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2.声音等级和噪声的控制:
(1)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2)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一、单选题
1.(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古琴演奏家正在演奏名曲《高山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响度越大,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B.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拨动不同的琴弦,主要引起琴声响度不同
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琴声音调不同
【答案】B
【解析】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环境温度有关,跟响度无关,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琴弦粗细不同,拨动不同的琴弦,振动的难易程度不同,从而振动频率不同,主要引起琴声音调不同,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琴弦振动的幅度不同,琴声响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2.(2023·宁夏·统考中考真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真空中的声速是340m/s
B.教室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
C.超声波清洗仪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D.小提琴和二胡能发出音色相同的声音
【答案】B
【解析】A.声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
B.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
C.超声波清洗仪是利用声传递能量,故C错误;
D.小提琴和二胡的结构和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3.(2023·黑龙江大庆·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D.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B
【解析】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不同,故A错误;
B.噪声减弱途径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以及人耳处。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4.(2023·辽宁丹东·统考中考真题)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乒乓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正在振动
B.乙图:刻度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C.丙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丁图: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的
【答案】A
【解析】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该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正确;
B.刻度尺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B错误;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面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C错误;
D.工人戴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5.(2023·陕西西安·校联考三模)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如图所示),来自河北省阜平山区的马兰花合唱团用希腊语合唱《奥林匹克颂》,纯洁的童声唱出和平、友谊之声。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合唱的歌声一定比其中任意一个小朋友的歌声( )
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好D.声速大
【答案】A
【解析】A.合唱的歌声一定比其中任意一个小朋友唱歌声的响度大,多人合唱,声音大,响度大,故A 符合题意;
B.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与合唱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合唱的歌声一定与其中任意一个小朋友的歌声音色,无法比较,故C不符合题意;
D.合唱的歌声一定比其中任意一个小朋友唱歌声都是声波,都在空气中传播,传播的速度一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3·山东济宁·统考二模)2023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下雨天,人们能够听到打雷声,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B.人们听不到次声,所以次声波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C.运动会发令员佩戴有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利用B超检查胎儿发育情况,因为超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下雨天,人们能够听到打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故A错误;
B.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等都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很容易绕过障碍物,可以传得很远,而且几乎无孔不入,较强的次声波对人体是有害的,故B错误;
C.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运动会发令员佩戴有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利用B超检查胎儿发育情况,因为超声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7.(2023·陕西西安·统考三模)下列关于声音的成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余音袅袅”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很慢
B.“宛转悠扬”说明声音的音色优美
C.“响彻云霄”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
D.“抑扬顿挫”说明声音的音调高低起伏
【答案】A
【解析】A.“余音袅袅”说明声音的反射,是回声现象,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宛转悠扬”说明声音的音色优美,让人沉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响彻云霄”说明声音的音量大,即响度很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抑扬顿挫”说明声音的音调有高低变化、停顿转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8.(2023·河南开封·统考三模)在教室里,有时会听到窗外体育老师和同学们的声音,这些声音主要通过 (选填“气体”或“液体”)介质传到我们的耳中;请提出一种减弱这种声音对听课学生影响的方法: 。
【答案】 气体 关闭窗户
【解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听到窗外体育老师和同学们的声音,该声音是通过气体 SKIPIF 1 < 0 空气 SKIPIF 1 < 0 传播的。
[2]为了减弱窗外声音对听课的影响,可以关闭窗户,阻断声音的传播。
9.(2023·河南濮阳·统考二模)葫芦丝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吹奏乐器,吹奏时葫芦丝发出优美的声音是由于 振动产生的,葫芦丝上的那排小孔是为了可以改变声音的 。
【答案】 空气柱 音调
【解析】[1]葫芦丝属于管乐器,管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手指按压葫芦丝不同的孔,可以改变葫芦丝发出声音的音调。
10.(2023·安徽淮南·校考三模)如图所示的漫画,门内的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外婆的声音,它是根据不同物体在发声时 (选填声音基本特征)不同的依据来判断的。
【答案】音色
【解析】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声音有不同的特色,即音色不同,门内的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外婆的声音,它是根据不同物体在发声时音色不同来判断的。
11.(2023·江苏南通·校考三模)某音乐节上歌手唱歌时的歌声是他的声带 产生的,以台上边走边唱的歌手为参照物,坐在台下的乐迷是 的。舞台上灯光流光溢彩,红、 、蓝是光的三原色,把它们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
【答案】 振动 运动 绿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歌手唱歌时的歌声也是他的声带产生的振动。
[2]以台上边走边唱的歌手为参照物,坐在台下的乐迷相对于歌手的位置是变化的,是运动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2.(2023·河南开封·统考二模)《百鸟归巢》,是我国南音四大名谱之一、春节晚会上,演员用洞箫以花舌吹法模拟鸟啼声,如图所示,这是模拟鸟啼声的 (填乐音的特性),洞箫这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利用空气柱的 产生的。
【答案】 音色 振动
【解析】[1]乐音的三大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模拟鸟啼声,这主要是模拟鸟啼声的音色。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洞箫发出的声音是利用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13.(2023·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智能音箱可以模仿很多动物的声音,该音响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休息时,智能音箱可以播放轻音乐舒缓身心但音量不能过大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要适中,以免影响听力。
【答案】 音色 响度
【解析】[1]音色可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智能音箱可以模仿很多动物的声音,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
[2]休息时,智能音箱可以播放轻音乐舒缓身心,是指声音的响度不能太大。
14.(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如图-1,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音箱前方,看到烛焰随着声音的节奏晃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如图-2,用吸管在A蜡烛左侧吹气,B蜡烛的烛焰将A蜡烛点燃,这是因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 ;如图-3,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装水的盘中,在蜡烛上方倒扣一个玻璃杯,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在 的作用下,杯内水面上升。
【答案】 能量 小 大气压强(或大气压)
【解析】[1]如图-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音箱前方,看到烛焰随着声音的节奏晃动。
[2]如图-2,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所以,用吸管在A蜡烛左侧吹气,B蜡烛的烛焰将A蜡烛点燃。
[3]如图-3,根据题意可知,蜡烛燃烧熄灭,消耗了玻璃杯里面的空气,在大气压强(或大气压)的作用下,杯内水面上升。
三、实验题
15.(2023·云南·校联考三模)在探究“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小亮用肥皂膜代替人耳鼓膜进行了如下实验:
(1)当喇叭发声时,观察肥皂膜出现的现象。观察到的现象是肥皂膜左右 ;
(2)当喇叭发声的响度变大时,肥皂膜振动幅度变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跟 有关;
(3)当喇叭发声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幅度越大,直至破裂,由此可以联想到声音的响度跟 有关;
(4)在上面实验中,肥皂膜破裂,表明声音能传递 。
【答案】 振动 振幅 距离声源的距离 能量
【解析】(1)[1]当喇叭振动会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泡处,由于声音有能量可以使肥皂膜产生左右振动。
(2)[2]喇叭发声的响度变大时,肥皂膜振动幅度变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跟振幅有关,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3]当喇叭发声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幅度也大,直至破裂,由此可以联想到声音的响度跟 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具体关系是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4)[4]当喇叭振动会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泡处,且能引起肥皂泡的振动,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6.(2023·内蒙古赤峰·校考三模)用乒乓球做以下物理小实验:
(1)图甲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把一个乒乓球放入一杯水中,松手后乒乓球保持静止,如图乙,乒乓球 (选填“受到”或“不受到”)浮力;
(3)图丙中,为验证“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这一知识点,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应向漏斗口 (选填“吹气”或“吸气”)。
【答案】 振动 不受到 吹气
【解析】(1)[1]图甲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则音叉是振动的,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2]由于水处于失重状态,所以不会对乒乓球产生压力,乒乓球在水球中不受到浮力的作用。
(3)[3]图丙中,为验证“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这一知识点,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为使乒乓球上面压强小,气体流速应变大,故应向漏斗口吹气。
17.(2023·湖南常德·校考模拟预测)表中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声速的大小跟 有关(答一种即可);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海水的深度是 m;
(3)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该现象说明 ;
(4)如图乙,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
(5)如图丙所示是把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均填写丙图中的序号)
【答案】 温度 3062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能量 ①② ②③
【解析】(1)[1]观察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声音在 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温度有关。
(2)[2]声音在温度为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
SKIPIF 1 < 0
海水深度为
h=s=vt=1531m/s×2s=3062m
(3)[3]如图甲,用竖直的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音叉发声,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4]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向各个方向传播,声音传向左边音叉时,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即左边的音叉也能振动发声,这个现象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5)[5]从三幅图可以看出,①②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①和②的音调是相同的。
[6]②③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声速的影响因素、回声测距离的知识,考查学生读表、总结能力,考查了声音的产生条件和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是中考的常见题型,需要学生们注意。
四、计算题
18.(2023·山东枣庄·校考模拟预测)渔用声呐是一种水声探测仪器,专供渔船对鱼群进行搜索、跟踪、识别、定位和测距,实现瞄准捕捞之用,如图所示.某渔船在某次寻找鱼群时,声呐发出超声波后1.2s接到回波,若已知此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为1500m/s,则鱼群距离声呐的距离大约为多少?
【答案】900m
【解析】因为声呐发出超声波后1.2s接到回波,
所以,超声波从渔船传到鱼群的时间是:t= SKIPIF 1 < 0 ×1.2s=0.6s,
由v= SKIPIF 1 < 0 知道,鱼群距离声呐的距离是:s=vt=1500m/s×0.6s=900m.
19.(2023·山东泰安·统考三模)在某段区间测速路段,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 SKIPIF 1 < 0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 SKIPIF 1 < 0 。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 SKIPIF 1 < 0 ,超声波的速度为 SKIPIF 1 < 0 ,求:
(1)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间行驶的路程;
(2)汽车行驶的速度。
【答案】(1)34m;(2) SKIPIF 1 < 0
【解析】解:(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 SKIPIF 1 < 0 ,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SKIPIF 1 < 0
汽车反射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KIPIF 1 < 0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 SKIPIF 1 < 0 ,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SKIPIF 1 < 0
汽车反射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KIPIF 1 < 0
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间行驶的路程
SKIPIF 1 < 0
(2)这34m共耗用时间
SKIPIF 1 < 0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SKIPIF 1 < 0
答:(1)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间行驶的路程为34m;
(2)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SKIPIF 1 < 0 。
20.(2023·福建龙岩·校考一模)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经2s后,司机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2)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多远?
(3)汽车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开到山脚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60m;(2)310m;(3)10.3s
【解析】解:(1)由题意可知,汽车的速度为20m/s,根据 SKIPIF 1 < 0 可得,在t=2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s1=v1t=30m/s×2s=60m
(2)由题意可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根据 SKIPIF 1 < 0 可得,在t=2s的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s2=v2t=340m/s×2s=680m
设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则:2s=s2-s1,所以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
SKIPIF 1 < 0
(3)因为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310m,汽车的速度为30m/s,根据 SKIPIF 1 < 0 可得,汽车开到山脚下所用时间为
SKIPIF 1 < 0
答:(1)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是60m。
(2)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310m。
(3)汽车还要10.3s的时间才能开到山脚下。
一、单选题
1.(2023·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诗句或俗语中蕴含的声学知识正确的是( )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进行判别的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答案】B
【解析】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意思是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A错误;
B.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别的,故B正确;
C.“响鼓也要重锤敲”, 重锤敲击鼓面,鼓面的振动幅度大,说明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2.(2023·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B.演奏小提琴时,按压弦的不同位置,发出音色不同的声音
C.音叉的木质共鸣箱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
D.古代士兵用“伏地听声”防范敌军夜袭,“伏地”可以听到敌军马蹄发出的次声波
【答案】A
【解析】A.听诊器的前端面积远远大于末端面积,能够收集更多的声音,减小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故A正确;
B.演奏小提琴时,按压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故B错误;
C.音叉的木质共鸣箱的作用是增大听到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古代士兵用“伏地听声”防范敌军夜袭,是因为固体传声比空气快,马蹄发出的是声波,不是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次声波的,故D错误。
故选A。
3.(2023·山东德州·统考中考真题)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宛转悠扬,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振动不一定发声
B.拨动不同粗细、长短的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C.超声碎结石是利用了声能够传递能量
D.美妙的琴声不可能是噪声
【答案】C
【解析】A.振动与发声的关系: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要振动就会发声,故A错误;
B.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不同粗细、长短的琴弦可以改变它的音调,此时响度相同。故B错误;
C.超声波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的声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
D.美妙的琴声干扰人们正常学习、休息、工作、生活是也是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4.(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 SKIPIF 1 < 0 。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鲸Alice,其发声频率为 SKIPIF 1 < 0 ,导致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的声音,如图所示为海豚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乳动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鲸听觉频率范围(黑色横条)很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海豚的听觉频率和发声频率范围,其听觉频率范围比发声频率范围大,且听觉频率最高值比发声频率最高值大;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Hz~25Hz,则正常灰鲸的听觉频率最高值会比25Hz高,最低值比15 Hz低,但是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发出频率为52Hz的声音,则听觉频率最高值会低于52Hz;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3·山东日照·日照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校考一模)声波能直观地反映声音的特性。如图所示的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音色相同B.甲和丙的音调相同
C.乙和丙的响度相同D.乙和丁的响度相同
【答案】C
【解析】A.甲、乙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甲、丙振动的次数不相同,即甲、丙振动的频率不相同,所以甲、丙的音调不相同,故B错误;
C.由图可知,乙、丙的振幅相同,所以乙、内的响度相同,故C正确;
D.由图可知,乙、丁的振幅不相同,所以乙、丁的响度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6.(2023·湖南常德·统考一模)如图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相同B.乙、丙的音调相同
C.乙、丙的音色相同D.甲、丁的响度相同
【答案】A
【解析】A.甲与乙,在相同的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即振动频率相同,所以声音的音调相同。故A正确;
B.乙与丙,在相同的时间内声源振动的次数不相同,振动频率不同,所以音调不同。故B错误;
C.乙与丙的波形不相同,所以音色不同。故C错误;
D.甲与丁声源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响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7.(2023·湖北黄石·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为 340m/s
C.在 100m 赛跑的终点计时员,以听到声音开始计时会降低运动员的成绩
D.不能够利用回声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答案】D
【解析】A.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就消失了,故A错误;
B.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这种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不同,传播声音的速度也不同,故B错误;
C.在100m赛跑终点的计时员,若以听到声音开始计时,会提升运动员的成绩,因为发令枪响时,运动员已开始运动,但声音传到计时员那时需要一定时间,那么会造成所以计的时间偏短,故C错误;
D.地球和月球之间有真空存在,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够利用回声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8.(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图1为小明从车内后视镜观察到的情景,a、b、c以及小明所在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同向匀速直线运动,汽车a和小明所在汽车的运动图像如图2所示。
(1)由图2可知a车速度比小明所在汽车的速度 。一段时间后小明从车内后视镜(视为平面镜)观察到的情景可能是图3中的 。a车在后视镜中所成像的大小随着两车间距离的增加如何变化?
(2)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汽车和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倒车时,超声波从雷达发出到反射回来所需要的时间逐渐变 。超声波与可听声相比,频率更 。
【答案】 小 乙 不变 小 高
【解析】(1)[1]从图2可以看到,在相同时间内,小明所在汽车所走的路程,大于a车所走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 SKIPIF 1 < 0 可知,小明所在汽车的速度大于a车速度。
[2]由[1]解析可知,小明所在汽车的速度大于a车速度,一段时间后,小明所在汽车走的路程,比a车走的路程要大,两车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大,观察图3中的甲、乙、丙,可知图乙是有可能的,两车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大,a车更加靠后。
[3]后视镜看作为平面镜,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像与物的大小相等,a车的大小不变,则a车在小明所在汽车的后视镜中所成像,大小不变。
(2)[4]倒车时,倒车雷达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减小,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不变,根据公式 SKIPIF 1 < 0 可知,所需要的时间逐渐变小。
[5]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超声波的频率为高于20000Hz,所以说超声波与可听声相比,频率更高。
9.(2023·江苏苏州·校联考二模)小明暑假外出旅游。他到火车站乘坐复兴号列车,进入车厢时,发现旁边停着一列和谐号列车。
(1)坐到座位上后,透过车窗只能看到和谐号列车,发现它动了,据此判断: ;
A.一定是和谐号运动了 B.一定是复兴号运动了 C.可能是两车都运动了
(2)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向西行驶,小明发现桌上茶杯中的水面突然变为图示情形,此时茶杯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
(3)行驶过程中,复兴号列车以68m/s的速度驶入长1000m的平直隧道,复兴号在进入隧道时鸣笛5s,在隧道另一端口的护路工人听到鸣笛的时间为 s。(空气中声速340m/s)
【答案】 C 向西 4
【解析】(1)[1]坐到座位上后,看到和谐号列车动了,说明和谐号和复兴号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有以下三种可能:①复兴号列车运动了,而和谐号没动;②复兴号列车没动,而和谐号运动了;③两车都运动,但运动的速度不同。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向西行驶,小明发现桌上茶杯中的水面突然变为图示情形,故列车向西加速运动,此时茶杯相对于桌面有向东运动的趋势,所以摩擦力向西。
(3)[3]鸣笛开头的声音到达隧道另一头所用的时间为
SKIPIF 1 < 0
5s内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距离为
s2=v车t2=68m/s×5s=340m
鸣笛末尾的声音在隧道内传播的时间为
SKIPIF 1 < 0
在隧道另一头的工人能听到鸣笛声的时间为
SKIPIF 1 < 0
10.(2023·贵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它由多个青铜制成的钟按大小编组悬挂。用相同力度敲击,大钟声音低沉、浑厚,小钟声音高昂、清脆,这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填写声音特性名称)
【答案】音调
【解析】用相同力度敲击编钟,编钟的大小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大钟声音低沉、浑厚,小钟声音高昂、清脆,这是因为声音的音调不同。
11.(2023·辽宁本溪·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小明用发卡制作的发卡琴,发卡琴发出的声音是由发卡 产生的,弹奏时一手压紧发卡,手感到痛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小明把制作发卡琴的过程录制成视频,用手机发到班级群中进行分享交流,发布视频是利用 波完成的。
【答案】 振动 相互 电磁
【解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卡琴发出的声音是由发卡振动产生的。
[2]弹奏时一手压紧发卡,手对发卡有力的作用,手感到痛说明手受到发卡的力的作用,所以这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发布视频是利用电磁波完成的。
12.(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入我们的耳中。
【答案】 振动 空气
【解析】[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静止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是音叉的振动推动乒乓球弹起,此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是由空气传入人的耳朵的。
13.(2023·河南周口·河南省淮阳中学校考三模)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智能服务机器人也进入我们日常生活,如图为某商场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它能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在与客户的沟通过程中为了不打扰到其他客户,需要改变声音的 来减小音量,这是在 处控制噪声;智能服务机器人在网上查找资料时,其与互联网之间是通过 来传递信息的。
【答案】 响度 声源 电磁波
【解析】[1][2][3]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为了不打扰到其他客户,需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来减小音量,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智能服务机器人在网上查找资料时,其与互联网之间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14.(2023·河南·河南省实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2023年1月25日,河南洛阳伊川二程文化园非遗展演隆重开演,野狐岭“大铜器”、民间舞蹈“跑阵”、传统音乐“十盘”、“舞狮”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轮流进行表演。展演现场,鼓声如雷,热闹非凡。“大铜器”的演奏声是通过 传到观众耳中的,“鼓声如雷”是形容声音的 (填“音调高”或“响度大”)。
【答案】 空气 响度大
【解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大铜器”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耳中的。
[2]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鼓声如雷”指声音的响度大。
三、实验题
15.(2023上·广东广州)小明用声波传感器和电脑设备记录测量某种材料合金管所发出的声音频率,他猜想声音频率可能与合金管的直径、敲击的位置、敲击的力度、合金管的长度有关。他设计实验探究敲击合金管发出的声音频率与合金管长度之间的数值关系,以制作合金管编钟,请补充完善实验方案。
(1)实验器材: 、声波传感器、合金管若干、铁锤、电脑;
(2)实验步骤:(①③步骤的空均选填“相同”“不同”)
①选取 长度的合金管并按图安装好,每根合金管的直径 ;
②将声波传感器连接到电脑,准备记录;
③使用铁锤敲击合金管底部的 位置,确保敲击力度相同;
④ ;
⑤根据数据分析声音频率与合金管长度之间的数值关系。
(3)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将划线处补充完整,不需要填数据) 。
【答案】 刻度尺 不同 相同 相同 测量每根合金管的长度,记录每次敲击时声波传感器测得的声音频率 ①长度 SKIPIF 1 < 0 ,②频率 SKIPIF 1 < 0
【解析】(1)[1] 设计实验探究敲击合金管发出的声音频率与合金管长度之间的数值关系,故需要刻度尺测出合金管长度。
(2)[2][3][4][5]实验为探究敲击合金管发出的声音频率与合金管长度之间的数值关系,变量为声音频率与合金管长度,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故合金管直径、铁锤敲击的位置、敲击力度均要相同,合金管长度要不同。然后测量记录每根合金管的长度,记录每次敲击时声波传感器测得的声音频率填入表格。
(3)[6] 本实验为探究敲击合金管发出的声音频率与合金管长度之间的数值关系,故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需要统计的两个量为:①长度l/m,②频率f/Hz。
16.(2023上·内蒙古呼和浩特)关于声,小明和小华做了下面的一些实验:
(1)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这说明 。此探究中将音叉的振动间接通过乒乓球的运动表现出来,在物理学中,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 。
(2)如图2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能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4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了,这个实验说明了 。
(5)如图5所示,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此时发出的声是 波。
【答案】 乒乓球弹跳起来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转换法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空气 变小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钢尺 次声
【解析】(1)[1][2][3]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显示音叉的振动,这种方法叫作转换法。
(2)[4]为了显示桌子的振动,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其他轻小物体从而放大振动现象。
(3)[5]敲响左边的音叉,右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6][7]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9]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是因为钢尺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钢尺振动的频率低于人的听声范围,此时发出的声是次声波。
17.(2023上·九年级校联考)小明在观察图甲所示的二胡时猜想: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度、粗细和松紧有关。于是他找来两根粗细不同的钢丝,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拨动枕木AB间的钢丝,进行了四次对比探究,四次实验的部分信息如丙表所示。
(1)实验中,在钢丝末端悬挂不同数目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 ;
(2)第1、2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音调与弦的 关系。拨动后发现第1次实验发声音调低,则小明可得出结论: ;
(3)为了探究其余猜想,关于第3、4两次钢丝的粗细选择,一定要满足 ;
A.3粗4细 B.4粗3细 C.粗细相同 D.粗细均可
(4)探究结束反思实验时,小明认为可以将钢丝换成易于拉长和缩短的橡皮筋更方便探究音调与弦的长度关系。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 ;
(5)二胡演奏时可通过手指按压、松开、滑动等指法配合产生优美旋律。图丁中小明两手指按压的是音符“3、4”位置,为发出“3”音符,他此时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 。
【答案】 松紧 粗细 当长度、松紧相同时,弦越粗(细)音调越低(高) D 不可行,无法在改变橡皮筋长度时控制粗细、松紧不变 松开中指
【解析】(1)[1]实验中,钢丝末端悬挂钩码,钢丝受到拉力的作用,钩码个数不同,钢丝受到的拉力也不同,则钢丝的松紧程度也不同。所以挂个数不同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松紧程度。
(2)[2]由表格数据知,1、2两次实验中,钢丝在AB间的长度相同,所挂钩码个数相同,即钢丝的松紧程度相同,但粗细不同,所以是为了探究音调与弦的粗线的关系。
[3]其余因素相同、粗细不同的钢丝,拨动时,粗钢丝发音音调低,这说明: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弦越粗,音调越低。
(3)[4]第3次实验中,所挂钩码个数与1、2两次不同,即松紧程度不同,而AB间距离相同,即长度相同,通过1和3或2和3可探究音调与松紧程度的关系,则3的粗细可与1的相同,粗钢丝,或与2的相同,细钢丝。第4次实验中,所挂钩码个数相同,即松紧程度相同,AB间距不同,即长度不同,通过1和4或2和4可探究音调与长度的关系,则4的粗细可与1的相同,粗钢丝,或与2的相同,细钢丝。所以3、4次钢丝的粗细可为粗钢丝,也可为细钢丝。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5]用橡皮筋替代钢丝不可行,因为在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时,橡皮筋容易发生形变,则粗细及松紧也随着变化。
(5)[6]图示中,按压食指时,弦线长度较长,拨动弦振动较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较低,按压中指时,弦线较短,拨动弦振动较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而音符3的音调比4的低,所以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松开中指。
四、计算题
18.(2023上·四川成都)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成都市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探头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相距24km,全程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1)若采用“区间测速”,请通过计算判断,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2)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定点测速时,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可以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某次一轿车以108km/h的速度朝巡逻车匀速驶来,距巡逻车148m时,巡逻车发出超声波信号,则经过多少秒巡逻车收到轿车反射回来的信号?
(3)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9s,根据图(b)可知:P1与n1之间的时间间隔tPlnl=0.3s,P2与n2之间的时间间隔tP2n2=0.2s。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则该车速度为多少m/s?
【答案】(1)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2)0.8s;(3)20m/s
【解析】解:(1)由图可知,轿车的行驶时间
t=10∶41-10∶31=10min= SKIPIF 1 < 0 h
则轿车在该路段的平均速度
SKIPIF 1 < 0 144km/h SKIPIF 1 < 0 120km/h
所以,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2)声波信号发出后向前传播的同时,汽车匀速行驶,声波遇到汽车被反射,此后声波原路返回,声波向外传播和返回经过相同路程,用相同时间;声波和汽车的速度之和
108km/h=30m/s
v=v声+v车=340m/s+30m/s=370m/s
声波遇到汽车的时间
SKIPIF 1 < 0
巡逻车收到轿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的时间为
2t=2×0.4s=0.8s
(3)P1、P2的间隔的刻度值为9个格,时间长为0.9s,已知tP1n1=0.3s,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后经0.1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15s;P2、n2之间间隔的刻度值2个格,tP2n2=0.2s,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1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1s;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1= SKIPIF 1 < 0 v声tP1n1= SKIPIF 1 < 0 ×340m/s×0.3s=51m
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2= SKIPIF 1 < 0 v声tP1n2= SKIPIF 1 < 0 ×340m/s×0.2s=34m
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
s′=s1﹣s2=51m﹣34m=17m
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因此这17m共用了
t′=0.9s﹣0.15s+0.1s=0.85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SKIPIF 1 < 0 20m/s
答:(1)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2)经过0.8s巡逻车收到轿车反射回来的信号;
(3)该车速度为20m/s。
19.(2023上·河南南阳)为保障安全,交警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来监测车速。固定在平直道路上的超声波测速仪对着迎面匀速驶来的车辆发出第一个超声波信号后,经过时间0.10s 接收到车辆反射回来的信号;测速仪发出第二个超声波信号后,经过时间0.06s接收到车辆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测速仪连续发出两个信号的时间间隔为0.20s,则:
(1)车辆第一次遇到超声波信号时到测速仪的距离是多少?
(2)车辆第二次遇到超声波信号时到测速仪的距离是多少?车辆在前后两次遇到超声波信号期间,车辆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3)车辆匀速行驶的速度是多少m/s。(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1)17m;(2)10.2m;6.8m;(3)37.8m/s
【解析】解:(1)超声波第一次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1=340m/s×0.10s=34m
车辆第一次遇到超声波信号时到测速仪的距离
SKIPIF 1 < 0
(2)超声波第二次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2=340m/s×0.06s=20.4m
车辆第二次遇到超声波信号时到测速仪的距离
SKIPIF 1 < 0
车辆走过的路程
SKIPIF 1 < 0
(3)车辆匀速行驶的时间
SKIPIF 1 < 0
车辆匀速行驶的速度
SKIPIF 1 < 0
答:(1)车辆第一次遇到超声波信号时到测速仪的距离是17m;
(2)车辆第二次遇到超声波信号时到测速仪的距离是10.2m;车辆在前后两次遇到超声波信号期间,车辆走过的路程是6.8m;
(3)车辆匀速行驶的速度是37.8m/s。
20.(2023上·河北廊坊)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在群山的不同隧道中行驶,并做匀速运动,整列火车完全通过某一1.8km长的隧道时,所用的时间100s。求:
(1)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m/s?
(2)火车完全在隧道内时间为多少?
(3)当以同样的速度在即将进入另一隧道前鸣笛,经4s司机听到了来自前方隧道进口的回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听到回声时火车距前方隧道还有多远的路程?
【答案】(1)20m/s;(2)80s;(3)640m
【解析】解:(1)火车通过隧道时,通过的路程为
SKIPIF 1 < 0
火车的速度为
SKIPIF 1 < 0
(2)火车完全在隧道内的时间为
SKIPIF 1 < 0
(3)4s时间内声音通过的距离为
SKIPIF 1 < 0
4s时间内火车通过的距离为
SKIPIF 1 < 0
火车鸣笛时距离隧道的距离为
SKIPIF 1 < 0
火车听到回声时距离隧道的距离为
SKIPIF 1 < 0
答:(1)火车的行驶速度为20m/s。
(2)火车完全在隧道内的行驶时间为80s。
(3)火车听到回声时距离隧道为640m。
超声波
特点
应用或危害
方向性好,传播距离远
声呐、倒车雷达、超声导盲仪(传递信息)
穿透能力强
B超、金属探伤仪(传递信息)
振动强烈
清洗物体、碎石、击碎结石(传递能量)
次声波
特点
应用或危害
传播距离很远
监测地震、海啸、核爆炸(传递信息)
具有穿透能力
使人和动物受到伤害(传递能量)
能量很大
具有极大的破坏力(传递能量)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实验次数
①
②
1
2
3
实验次数
1
2
3
4
钢丝
粗
细
AB间距/cm
50
50
50
30
钩码个数
3
3
4
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重点讲义专题2 声现象(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速,回声及其利用, 振动 频率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针对性训练专题 声现象(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声的产生与传播,乐音的三要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的利用,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培优训练专题02 声现象(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超声波洗碗机是一种常用电器,有关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