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科学质量检测提优卷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正确规范地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 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盖盖玻片
B.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不用清洗
C.液体加热
D.向试管中滴加试剂
2.下列为小滨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
A.显微镜对光时,应调节图甲中的④
B.图乙中小滨操作是调节镜头向上
C.图丙视野中出现黑色圆圈的原因是口腔上皮细胞未经染色处理
D.欲将图丁视野中细胞a移至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3.花蛤是乐清湾的特产之一,下列不能作为判断它是生物的依据是( )
A.运动B.生长
C.繁殖D.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汇集全国各地小初高来这里 全站资源一元不到!最新试卷。4.下图是某藻类细胞中叶绿体移动路线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绕液泡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该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移动的方向分别为( )
①位于液泡的上方 ②位于液泡的下方 ③逆时针 ④顺时针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5.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内的物像
B.为了更清楚观察到细胞内结构,用红墨水染色
C.换用高倍镜后,视野模糊应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D.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亮
6.下列属于没有茎和叶分化的植物是( )
A.黑松B.蕨C.大豆D.海带
7.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B.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C.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8.小滨同学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已经找到清晰的细胞A,为了进一步看清细胞A的结构,他就直接转动物镜转换器,换成高倍镜,结果发现A不见了,若要达成该实验目的,接下来他需要操作的是( )
A.调节细准焦螺旋B.向左移动玻片找到细胞A
C.转动物镜转换器换回低倍镜D.调节反光镜寻找细胞A
9.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据测量数据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g、20g和10g三个砝码,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
A.81.4gB.78.6gC.78.2gD.81.8g
10.要想尽可能一次就准确量出质量为100g、密度为0.8×103㎏/m3的酒精的体积,下列四组量筒中适当的是( )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500mL,10mL
1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所有固定装置均省略),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
C.一点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12.森林公园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即使进入寒冬季节,依旧景色宜人。某学生参加“感受自然”活动时,记录了若干观察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
A.脊椎动物随处可见,如溪水中的小鱼,天空中的小鸟等
B.无种子植物可轻易找到,如.蕨、苔藓、杉柏等
C.溪边是茂密的松林,果实早已成熟
D.松林中,时常会有不知名的蛇类在活动
13.如图所示,一块冰悬挂在支架上,冰的一部分浸没在浓盐水中,此时天平平衡.在冰块熔化为水的过程中( )
A.杯中的盐水密度逐渐减小,天平的平衡破坏,左侧下降
B.杯中的盐水密度逐渐减小,天平的平衡破坏,右侧下降
C.杯中的盐水密度逐渐减小,天平仍平衡不动
D.杯中的盐水密度保持不变,天平仍平衡不动一、选择题
14.如果用图表示表格中各种概念间的关系,则表中各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A.AB.BC.CD.D
15.某地点以西是东半球,以东是西半球,以北是高纬度,以南是中纬度,该地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
A.160°E、30°N
B.20°W、60°S
C.160°E、60°N
D.20°W、30°S
16.如图中国2022年10月31日下午16点29分在四川凉山州西昌市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关于此次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内部
B.地震发生在欧亚板块内部
C.地震发生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地震发生在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17.如图所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由图可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
1
2
3
4
A
哺乳纲
猫属
猫科
猫种
B
输导组织
营养组织
机械组织
分生组织
C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软体动物
蚯蚓
D
植物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银杏
A.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B.地中海的面积将来会扩大
C.阿拉伯半岛将会在地球上消失
D.红海的面积将来会缩小
18.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糖人 B.瓯绣
C.剪纸 D.米酒
19.不同材料组成的a、b、c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者的密度关系ρa>ρb>ρc
B.a的密度是b的两倍C.若将b的质量减半,它的密度变为0.5×103kg/m3
D.若将c的体积增大到4×10-3m3,它的密度不变
20.“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实验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
A.研究板块的碰撞时,将两本科学书相对放在一起, 然后向中间移动
B.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时,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反复摇晃
C.研究地球形状时,用篮球和铅笔实验
D.研究分子热运动时,在清水中滴入红墨水,观察现象
二、填空题(本题共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21.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1年8月6日16时11分在距台湾岛约39公里的宜兰县海域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不少网友表示福建多地有震感。另据日本气象厅发表消息,称熊本县阿苏山当地时间2021年10月20日上午发生火山喷发,这已是该地区自2000年以来的第六次火山喷发了。请回答:
(1)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 的证明。
(2)台湾多地震以及日本地震、火山多发的原因是两地均处在 处。
22.下图A~E为五种常见的植物,请据图回答:
(1)图中玉米和黑松都能产生种子,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
(2)图中A、B、D三种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不能产生种子,都用 进行繁殖。
23.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内,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种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说明甲醛分子在 。甲醛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因此刚装修完的新房子最好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后再入住,和夏天相比,冬天甲醛气味散得 (填“更快些”、“更慢些”或“一样快”)。
24.如图是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夏季吃西瓜时流出来的西瓜汁是来自于细胞中的 (填图中序号)。
(2)洗青菜时,冷水没有变成绿色,而把青菜煮沸后,水就变成了绿色,这是因为煮沸后破坏了菜叶细胞的 (填细胞结构名称)。
25.为应对新冠疫情,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小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具有如下性质: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①易燃、②易挥发、③无色透明的液体;④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请回答:
(1)以上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文中序号);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 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26.如图是“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实验中量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1)当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后,通过比较 来判断它们吸热能力强弱的。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甲、乙两种液体中 的比热容更大。
三、探究题(共3题,每题24分)
27.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V2—V1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20
28
36
44
52
(1)如图所示,甲同学所测量的小石块的体积是 。
(2)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前俯视读数,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3)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乙同学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28.小欢同学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他用温度计测量冰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①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冰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了解冰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③读取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冰接触;④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填写序号)
(2)冰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发现冰熔化过程温度 ,持续 ,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小欢同学发现:在图像乙中,物质第1min和第8min升高的温度不同,其原因是 。
29.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上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 克。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方法测量体积,则颗粒的体积是 厘米3。
(3)该物质的密度是 千克/米3。
(4)在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 (填“大”或“小”,下同);若颗粒物太少,则实际密度比测量结果 。
(5)若在测固体颗粒的质量时,所用砝码已生锈,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 (填“大”或“小”)。
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30.某兴趣小组同学到大罗山进行研学活动,同学们不禁被“龙脊"景色所震惊。小明想:用什么方法能把大罗山表示在地图上呢?小明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进行如下操作。
(1)步骤④中,俯视模型,若它代表大罗山主峰,小组同学分别从路线甲和乙爬到山顶,哪条路线比较容易?说明理由。
(2)若要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请写出具体操作 。
31.小明随父亲前往酒厂考察白酒酿制过程。知道白酒是发酵后粮食里的酒精从蒸锅中蒸煮出来的,蒸煮装置如图。
蒸锅实际是一个汽化池,将其封闭后与输气管相通,然后将“气酒”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罐内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直接饮用,需要与适量水混合勾兑。白酒的“度数”是指在20℃的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ρ水=1.0×103千克/米3,ρ酒精=0.8×103千克/米3)
(1)将冷凝池内的输气管设计成弯弯曲曲的目的是 ;
(2)在冷凝池中用水作冷却剂,主要是利用了水的哪种物理性质?
(3)该酒厂生产的瓶装白酒标有“500mL,45度”的字样,则这种白酒的密度是多少? (不考虑勾兑时体积的变化)
32.下图是我国设计的北京奥运会奖牌,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的玉石,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中西合璧”。奖牌分为金牌、银牌、铜牌。其中金牌由纯银、玉石、纯金组成,金牌的总体积约为23cm3,镶嵌玉石的质量为16.2g,纯银的质量为182.7g。(已知ρ玉=3.0g/cm3,ρ金=19.3g/cm3,ρ银=10.5/cm3)请问:
(1)一枚金牌约需要玉石体积为多少?
(2)一枚金牌除了玉石和纯银外,纯金约多少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物质,然后缓缓放下,故A错误;
B.滴瓶上的滴管用后不需要清洗,应直接插回原瓶,故B正确;
C.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故C错误;
D.使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竖直悬空于试管上方,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①是转换器、②是反光镜、③是粗准焦螺旋、④是细准焦螺旋,解答即可
【解答】】A.显微镜对光时,转动③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①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A错误。
B.镜筒下降时,应从侧面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即图乙中小敏看物镜镜头的目的是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B错误。
C.黑色的圆圈是气泡,图丙视野中出现黑色圆圈的原因是盖盖玻片不当引起的,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C错误。
D. 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a位于右上方,欲将图丁视野中细胞a移至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正确。
故选D。
3.【答案】A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生命的产生,除此之外,生物还有一些基本的特征:能生长,能繁殖,能呼吸,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等;
【解答】 花蛤是乐清湾的特产之一,下列不能作为判断它是生物的依据是能运动;
故答案为:A.
4.【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是倒像,左右相反、上下对调。要知道细胞中叶绿体的实际位置和移动方向的方法有两种,一、可通过画左右对称图形和上下对称图形得到实际细胞的位置;二、可通过将画有细胞像的纸旋转180º所看到的即是实际的物体的位置。
【解答】显微镜中所成的像是倒像。根据分析中提供的方法可通过将画有细胞像的纸旋转180º,能发现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位于液泡的上方,移动的方向不变仍是逆时针的,所以①③正确,D选项正确。
故选D
5.【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
【解答】A. 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破装片,A错误;
B. 为了更清楚观察到细胞内结构,用红墨水染色 ,B正确;
C. 换用高倍镜后,视野模糊应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C错误;
D. 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D错误;
故答案为:B。
6.【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解答】A、黑松属于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有根、茎、叶的分化,错误B、蕨是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疏导组织
C、大豆是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D、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故答案为:D
7.【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其建立者是德国的两位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他们指出一切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解答】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故A正确。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故B正确。
C.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但所有生物并不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如病毒无细胞结构,故C错误。
D.细胞学说是19世纪40年代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故D正确。
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解答】细胞A在视野的右方,由于高倍镜的视野比较窄,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后,细胞A可能位于视野以外,小金要想找到的清晰的细胞A,需要转动转换器,再换成低倍物镜,找到物像后,向右移动玻片标本,把细胞A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准确把握天平的原理:天平是个等臂杠杆,所以天平平衡时,左右盘中的物体质量相等,且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砝码,所以应为m左=m右+m游,当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时,m物=m码+m游,而右盘放物体时,有m物=m码-m游。天平是物理学中基本的测量工具,要熟练掌握它的放置、调节方法和称量物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解答】解:天平在使用的过程中,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调节游码相当于增加了右边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如果放反了也可以测出质量此时调节游码相当于增加了物体的质量,所以最终物体的质量应该是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因为在称量过程中这位同学误将被测物放在天平右盘,左盘放砝码,
所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刻度,即该物体的实际质量=砝码质量一游码刻度数
∵砝码质量m码=50g+20g+10g=80g,由图示得游码对应的刻度m游=1.4g。
∴物体的实际质量m物=m码-m游=80g-1.4g=78.6g。
故答案为:B
10.【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解答】酒精的体积 ;
选项A、B量程过小,无法一次测量出100g酒精,选项A、B不合题意;
选项C和D都可以一次性的测完酒精的体积,但选项C量筒更精确;
故选C。
【分析】根据已有的数据算出液体的体积,从而选择合适的量程。
11.【答案】C
【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1)冰是水的固态形式,冰是一种晶体,晶体熔化的条件是:一是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由题意可分析这两条件是否满足来确定选项。(2)热量发生传的条件是物质间存在温差。
【解答】冰是晶体由一定的熔化温度,且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题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烧杯中的物质是冰水混合物,处于熔化过程中,此时温度为熔点,0℃,试管中的碎冰块的温度也是0℃,达到了熔点,但由于试管内的物体温度与烧杯中的温度相同,热量不会发生传递,所以试管中的冰块只达到了熔点,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熔化,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2.【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 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2.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解答】A:鱼类和鸟类属于脊椎动物,A正确;
B: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没有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杉柏属于裸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B错误;
C:松属于裸子植物,没有果实,C错误;D:蛇是变温动物,冬天需要冬眠,D错误。
故选A。
13.【答案】C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有的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和温度等因素无关;
【解答】冰化水的过程中,质量不变,左盘的综合自良不变,天平仍然平衡;而冰化成水,进入容器中,使盐水的密度减小;
故答案为:C.
14.【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题干图示中:1包含2,2包含3,3包含4,1到4是从大到小的包含关系。
【解答】A: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2为猫属,3是猫科,1到4不是从大到小的包含关系, A错误。
B:选项中组织为并列关系,B错误。
C:蚯蚓是环节动物,不属于软体动物,C错误。
D:裸子植物从属于种子植物,银杏属于裸子植物,1到4是从大到小的包含关系,D正确。
故选D。
15.【答案】C
【知识点】经纬网
【解析】【分析】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解答】首先根据“某地点以西是东半球,以东是西半球”,可以判断该点位于160°E,;然后由“以南是中纬度,以北是高纬度”,可以判断该点位于北半球,且是高中纬的分界线,即纬度应该是60°N。
故答案为:C。
16.【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 板块构造学说是目前比较认可的地壳运动学说,他提出了地球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的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巨大的山脉和海沟,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解答】 如图中国2022年10月31日下午16点29分在四川凉山州西昌市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 该地震发生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此处地壳及其不稳定;
故答案为:C.
17.【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解答】A、阿尔卑斯山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A正确;
B、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有的碰撞挤压,有的张裂拉伸,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其面积逐渐减少,B错误;
C、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C错误;
D、红海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拉伸作用,在不断扩张,D错误。
故答案为:A。
18.【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物。
【解答】A.制作糖人时,糖汁凝固成各种不同形状,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制作瓯绣作品时,只是丝线的存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剪纸时,只是纸片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C不合题意;
D.制作米酒时,大米经过发酵生成酒精,为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2)根据密度公式ρ=mV分别计算出三种物质的密度,然后进行比较和计算;
(3)(4)根据密度的特性判断。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a的密度为:ρa=maVa=1kg2×10-3m3=0.5×103kg/m3;
b的密度为:ρb=mbVb=1kg1×10-3m3=1×103kg/m3; c的密度为:ρc=mcVc=2kg1×10-3m3=2×103kg/m3;
则三种的密度关系为:ρa<ρb<>ρc。
则b的密度是a的密度的2倍,故A、B错误;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0.【答案】D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
【解答】A:研究板块的碰撞时,将两本科学书相对放在一起, 然后向中间移动,属于模拟实验。
B: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时,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反复摇晃,属于模拟实验。
C:研究地球形状时,用篮球和铅笔实验,属于模拟实验。
D:研究分子热运动时,在清水中滴入红墨水,观察现象,属于转换法。
故选D。
21.【答案】(1)地壳运动
(2)板块交界
【知识点】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地壳变动是地球运动的表现形式,是地球内部巨大能量作用的结果。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地震是由于地壳里的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和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包括震源、震中、震中距。
【解答】(1)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地壳变动的证明。
(2)台湾多地震以及日本地震、火山多发的原因是因为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22.【答案】(1)玉米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而黑松种子是裸露的
(2)孢子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
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1)玉米属于被子植物,黑松属于裸子植物。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玉米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而黑松种子是裸露的。
(2)图中A、B、D三种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不能产生种子,都用孢子进行繁殖。
23.【答案】做无规则运动;更慢些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1)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内,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种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说明甲醛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2)甲醛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因此刚装修完的新房子最好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后再入住,和夏天相比,冬天的气温低,甲醛气味散得更慢些。
24.【答案】(1)⑤
(2)细胞膜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动植物细胞的结构,首先明确各分的结构名称:1细胞壁;2细胞膜;3叶绿体;4细胞核;5液泡;6细胞质。
【解答】(1)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西瓜汁,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故选⑤。
(2)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的进出的作用,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当细胞膜被破坏后,里面的物质容易流出。所以当青菜用开水浸泡后,水变成了绿色, 这是因为煮沸后破坏了菜叶细胞的细胞膜,使的里面的细胞液流出。
25.【答案】(1)①
(2)易挥发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2)根据酒精的挥发性解答。
【解答】(1)易燃性是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易挥发、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都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
故选①。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易挥发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26.【答案】(1)升高温度的多少
(2)甲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收的热量越多,根据Q=cm△t可知,当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升高的越多,则比热容越小,即物质的吸热本领越小;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即可。
【解答】(1)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后,通过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来判断它们吸热能力强弱的。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加热时间1min时,甲升高的温度为:34℃-30℃=4℃,乙升高的温度:28℃-20℃=8℃,则甲升高度温度小于乙升高的温度。根据公式Q=cm△t可知,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
27.【答案】(1)10cm3
(2)B;C
(3)偏大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 排水法测不能溶解的物质的体积:1、先将容器装够量的液体(一般用水),测出水的体积V1。2、将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测量出物体和液体的体积V2。3、求出:物体的体积:V2-V1。
【解答】(1) 如图所示,甲同学所测量的小石块的体积是10立方厘米;
(2)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不会影响结果;量筒读数时,俯大仰小,B:放入石块前俯视读数,读数偏大,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读数会偏小,他们的差值会导致测量值偏小,B符合要求;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会导致测量的数值偏小,C符合要求;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会导致测量值偏大,所以偏小的是BC;
(3)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乙同学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偏大,因为石头带出了部分的水;
故答案为:(1) 10cm3(2) B C(3)偏大
28.【答案】(1)②④①③
(2)不变;吸热;晶体;固液共存(3)由图象知,第1min为固态冰,第8min冰完全熔化完,为液态水,冰和水的比热容不同,所以相同质量的冰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不同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与非晶体;比热容
【解析】【分析】晶体熔化是有一定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熔化的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体,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小的物质,升温快;
【解答】(1)他用温度计测量冰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①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冰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了解冰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③读取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冰接触;④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②④①③;
(2)冰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发现冰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持续吸热,可知冰是晶体,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3) 由图象知,第1min为固态冰,第8min冰完全熔化完,为液态水,冰和水的比热容不同,所以相同质量的冰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不同 ;
故答案为:(1) ②④①③ (2)不变、吸热、晶体、固液共存(3) 由图象知,第1min为固态冰,第8min冰完全熔化完,为液态水,冰和水的比热容不同,所以相同质量的冰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不同
29.【答案】(1)161
(2)20
(3)8.05×103
(4)小;大
(5)小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游码要指向红色0刻度线。调节平衡螺母(天平两端的螺母)调节零点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直至天平横梁水平位置平衡。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根据称量物的性状应放在玻璃器皿或洁净的纸上,事先应在同一天平上 称得玻璃器皿或纸片的质量,然后称量待称物质。砝码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千万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这样会让砝码生锈,砝码质量变大,测量结果不准确),游码也要用镊子拨动。添加砝码从估计称量物的最大值加起,逐步减小。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克。加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 码,直至指针再次对准中央刻度线。过冷过热的物体不可放在天平上称量。应先在干燥器内放置至室温后再称。物体的质量 =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M左=M右+M游);取用砝码必须用镊子,取下的砝码应放在砝码盒中,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点。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砝码若生锈,测量结果偏小;砝码若磨损,测量结果偏大。
【解答】(1)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上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砝码+游码的质量值=160克+1克=161克。
(2) 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方法测量体积,则颗粒的体积为C-A=170cm3-150cm3=20厘米3。
(3) 该物质的密度是质量/体积=161克/20立方厘米=8.05克/立方厘米= 8.05×103 千克/米3。
(4) 在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使得测得的体积偏大,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小; 若颗粒物太少,使得体积偏小,则实际密度比测量结果偏大;
(5) 若在测固体颗粒的质量时,所用砝码已生锈,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小;
故答案为:(1) 161(2)20(3) 8.05×103 (4)小;大(5)小
30.【答案】(1)乙处到山顶容易,因为乙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2)用小刀沿“线”水平切下“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沿“山体”边缘描线。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
【解析】【分析】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
【解答】(1)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故乙处到山顶容易,因为乙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2)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具体操作是:用小刀沿“线”水平切下“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沿“山体”边缘描线。
31.【答案】(1)为了扩大散热面积,降低温度有益于气态酒精液化
(2)比热容大
(3)0.91×103kg/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比热容
【解析】【分析】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m=ρv;v=m/ρ;比热容大的物质,升温慢,降温也慢,比容大的物质,吸热多放热也多;
【解答】(1) 将冷凝池内的输气管设计成弯弯曲曲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散热面积,降低温度有益于气态酒精液化;(2)在冷凝池中用水作冷却剂,主要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吸热多,散热也多;
(3)白酒的“度数”是指在20℃的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说明在20℃的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为45mL;所有白酒的质量=m酒+m水=0.8g/cm3×45mL+1.0g/cm3×55mL=91克;V白酒=100mL;所以ρ白酒=m白酒/V白酒=91克/100mL=0.91g/cm3=0.91×103kg/m3
故答案为:(1)为了扩大散热面积,降低温度有益于气态酒精液化;(2) 比热容大 (3) 0.91×103kg/m3
32.【答案】(1)V玉石=m/ρ= 16.2g / 玉=3.0g/cm3 =5.4cm3
(2)V玉石=5.4cm3;V银=m银/ρ银= 182.7g / 10.5/cm3 =17.4cm3;V金=V总-V玉石-V银=23 cm3 -5.4cm3-17.4cm3=0.2cm3;m金=ρ金×V金= 19.3g/cm3 ×0.2cm3=3.86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m=ρv;v=m/ρ;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有的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和温度等因素无关。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九年级第一学期12月科学质量检测提优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九年级第一学期12月科学质量检测提优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科学提优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科学提优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科学提优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科学提优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