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含答案
-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21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22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24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25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26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23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限时练23含答案,共5页。
A.在演替的整个阶段中,植物幼苗出土率的高低是优势种的决定因素
B.限制Ps、Pr在演替早期成为优势种的原因可能与该啮齿类动物的捕食喜好有关
C.演替早期阶段的生物可能提高了沙丘土壤的有机质、水分及无机盐含量,提高了演替后期各种植物幼苗的出土率
D.演替阶段为中后期时,单位时间内四种植株中多脂松的新增个体数最多
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幼苗出土率是影响优势种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演替中期北美小须芒草(Ss)是优势种,但是由图1可以看出,其幼苗出土率是四种植物中最低的,因此可以推测植物幼苗出土率的高低不是优势种的决定因素;由图2可知,Ps、Pr在有种子捕食者时,幼苗出土率较低,在无种子捕食者时,幼苗出土率较高,而另外两种植物在有、无种子捕食者时幼苗出土率差别不大,因此可以推测限制Ps、Pr在演替早期成为优势种的原因可能与该啮齿类动物的捕食喜好有关;演替早期阶段的生物改变了土壤中有机质、水分及无机盐含量,对演替后期各个植物幼苗出土率影响不一致,由图可以看出,美洲沙茅草(Ab)、北美小须芒草(Ss)在演替过程中幼苗出土率逐渐减小;演替阶段为中后期时,单位时间内四种植株中多脂松(Pr)的幼苗出土率最高,但并不意味着其新增个体数最多。
2.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为培育抗黑腐病杂种植株,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过程①需要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来处理两种细胞
B.过程②后,显微镜下观察到有叶绿体的细胞即为融合细胞
C.过程③的培养基中需加入植物激素来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D.可借助PCR技术、黑腐病菌接种实验对杂种植株进行鉴定
解析:过程①是去除细胞壁,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过程②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叶绿体作为初步筛选的标志,还需要鉴定是否具有抗黑腐病特性来确定融合细胞;过程③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
3.取野生拟南芥(W)和转基因拟南芥(T)数株,各均分为三组后分别喷施蒸馏水、寡霉素(抑制ATP合成酶的活性)和NaHSO3,24 h后各组再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正常条件和高盐条件处理8 h并测定W和T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寡霉素可通过抑制ATP的合成来抑制C3化合物的还原而降低光合速率
B.高盐条件下可通过降低气孔导度使CO2供应不足而降低光合速率
C.喷施NaHSO3可促进光合作用,且减缓高盐条件引起的光合速率的
下降
D.通过转基因技术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且增加寡霉素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
解析:由题意可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成酶的活性,光合作用过程中,寡霉素可通过抑制光反应过程中ATP的合成,来抑制C3化合物的还原而降低光合速率;高盐条件下各组的光合速率均低于正常条件下,可推知,高盐条件下可通过降低气孔导度使CO2供应不足而降低光合速率;比较图中W+H2O和W+NaHSO3两组的柱状图可知施加NaHSO3之后,植物在正常和高盐状态下的光合速率均有提高,说明喷施NaHSO3可促进光合作用,减缓高盐条件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比较图中W+H2O和T+H2O两组的柱状图可知,转基因拟南芥在正常和高盐条件下光合速率均比野生拟南芥的光合速率高,所以转基因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比较图中正常条件下W+H2O、W+寡霉素两组光合速率的差值和T+H2O、T+寡霉素两组光合速率的差值,可知施加了寡霉素之后转基因拟南芥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更小,所以转基因技术能减弱寡霉素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
4.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包括两个组分:一个是人工合成的短链RNA(sgRNA)和一个来自细菌的核酸酶Cas9。sgRNA与目的基因中希望被编辑的DNA序列相结合,然后Cas9切割该DNA序列,使DNA双链断裂,此时向细胞中加入大量可用于修复的模板DNA,细胞就会以这些片段为模板合成DNA,从而使特定的碱基序列被引入基因组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Cas9决定了基因组编辑的位点和基因组编辑的效率
B.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破坏某个基因使其失去功能
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基因组编辑能定向改变基因
D.Cas9类似限制酶能够使双链DNA中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解析:由题干可知,Cas9只能切割与sgRNA结合的DNA序列,所以决定基因组编辑位点的是sgRNA,而不是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修改特定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因此可以通过直接破坏目的基因或去除启动子等方式使得某个基因无法进行表达;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而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对特定基因进行特定的修改,是定向改变;Cas9和限制酶都可以切割DNA,使得DNA双链断裂,说明二者都能使得DNA中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5.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过度运动致使体内横纹肌细胞缺血、缺氧并发生破损,大量的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内容物释放进入内环境,引起代谢紊乱或脏器功能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运动过程中部分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剧烈运动时,缺氧导致横纹肌细胞 ,机体出现肌肉酸胀现象。
(2)运动时横纹肌细胞对能量的需求增加,[Y] 激素含量增加使糖类等物质的分解加快。由于糖类等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 ,过度运动可引起肌肉高热,体温升高,使某些酶活力增加,导致横纹肌细胞溶解、坏死。
(3)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进入内环境后,导致内环境渗透压的变化是 ,引发[Z]含量升高,使患者尿量 。肌红蛋白一方面会堵塞肾小管,另一方面会对肾小管产生毒性作用,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肾衰竭。
(4)结合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成因,提出参与体育运动时有效预防该病症发生的2点措施:
。
解析:(1)剧烈运动时,横纹肌细胞因缺氧而导致无氧呼吸增强,产生的乳酸积累而导致机体出现肌肉酸胀现象。
(2)[Y]是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物质氧化分解。糖类等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因此过度运动可引起肌肉高热,体温升高,使某些酶活力增加,导致横纹肌细胞溶解、坏死。
(3)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进入内环境后,会增大内环境渗透压,引发[Z]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患者尿量减少。
(4)运动时横纹肌细胞对能量的需求增加,细胞代谢加快,释放的热量增加,过度运动可引起肌肉高热,体温升高,使某些酶活力增加,导致横纹肌细胞溶解、坏死。因此为有效预防该病症发生,需避免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剧烈运动,运动前后都应充分休息;避免在高温炎热的环境中进行体育运动,可选择凉爽的早晨或傍晚,有利于身体散热;在运动过程中充分补充水、无机盐及维生素等,保证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稳态。
答案:(1)无氧呼吸产生并积累大量乳酸
(2)甲状腺 以热能形式散失
(3)升高 减少
(4)避免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剧烈运动,运动前后都应充分休息;避免在高温炎热的环境中进行体育运动,可选择凉爽的早晨或傍晚,有利于身体散热;在运动过程中充分补充水、无机盐及维生素等,保证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稳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综合限时练素能提升专题4调节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综合限时练素能提升专题3遗传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综合限时练素能提升专题1细胞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