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易错点和对点练习系列(法治中国建设)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4/15748753/0-171599720194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易错点和对点练习系列(法治中国建设)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4/15748753/0-171599720199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易错点和对点练习系列(法治中国建设)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易错点和对点练习系列(法治中国建设),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能准确区分依法行政,对法治社会的内涵理解不正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法治中国建设)
一、对准确把握良法和善治的关系掌握不准。
【常见认识误区】
(1)良法和善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2)良法要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善治要求把制定的良法付诸实施,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实现良法的价值。
(3)良法是实现善治的前提,善治是制定良法的目的。
【对点练习】
最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修改条文34条,其中最低刑责年龄由14岁下调至12岁,这一调整是为了预防和治理近年来时常发生的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现象,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多名委员认为,近些年来,很多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有强奸、凶杀等恶性案件,所以应该降低刑责年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应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同样的犯罪都要受到同样的制裁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行使了国家立法权
④与会人员就修订草案发表相关看法,表明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为了预防和治理近年来时常发生的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现象,我国将最低刑责年龄由14岁下调至12岁;体现了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应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与时俱进。①符合题意。
②:在法律上不同类型的公民同样的犯罪受到何种制裁,应该根据犯罪情节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何公民同样的犯罪都要受到同样的制裁的说法太绝对,②错误。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修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行使了国家立法权。③符合题意。
④:提案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可见与会人员就修订草案发表相关看法,并没有表明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④错误。
【变式练习】
1.根据中国人大网发布,到2021年6月10日,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共283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超过8000件,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法律为主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制建设成就举世瞩目。这表明()
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核心②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③我国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彰显公平正义④我国坚持良法之治,逐步健全法律体系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详解】①: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①错误;
②④:根据中国人大网发布,到2021年6月10日,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共283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超过8000件,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法律为主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制建设成就举世瞩目。这表明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我国坚持良法之治,逐步健全法律体系,②④正确;
③:材料只表明我国形成了法律体系,并不涉及完善法律实施机制,④错误。
2.民法典草案在编纂的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充分保障公民建言献策、表达主张的民主参与权利。据悉,全国人大常委会每次审议后均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总共有425600余人参与,提出的意见总数达到102万条,公众关注热度空前。这表明( )
①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显著增强
②公民的参与有利于促进良法善治
③国家尊重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④法律的制定体现全体公民的意志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每次审议后均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总共有425600余人参与,提出的意见总数达到102万条,公众关注热度空前,说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显著增强。①符合题意。
②:民法典草案在编纂的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良法善治。②符合题意。
③:公民能够参与民主决策,但没有决策权。④错误。
④:法律的制定无法体现全体公民的意志。“全体”说法过于绝对化。④错误。
二、不能准确区分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公正司法。
【常见认识误区】
明确在依法治国中各行为主体的具体要求。
(1)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2)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国家立法权,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完善法律。
(3)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4)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人员监督全覆盖。
【对点练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务院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组织办法》,国务院任命的25个部门和单位的28名负责人依法进行宪法宣誓。这体现了()
①完善政府内外监督体系②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③政府机关落实依法执政④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②④:国务院的部门单位领导人依法进行宪法宣示,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表现,强化法治是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事实不涉及完善政府内外监督体系,①与题意无关。
③: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政府依法行政,③错误。
【变式练习】
1.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中就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十六字要求,即“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下列对此要求理解正确的是()
①领导立法——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法律体现人民意志
②保证执法——党与执法机关以宪法和法律作为行为准则,共同行使行政执法权
③支持司法——党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促进公正司法
④带头守法——党引导公民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增强法律意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领导立法是指坚持党的领导,把握立法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法律体现人民意志,①正确。
②:保证执法是指执法机关以宪法和法律作为行为准则,行使行政执法权,党不是行政机关,排除②。
③:支持司法是指党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促进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③正确。
④:带头守法是指党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不是引导公民做模范,④错误。
2.公交地铁霸座、遛狗不拴绳、共享单车乱停放等不文明行为将被规范,并受到相应惩处。2019年11月,《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提请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② 该条例须经市人大代表审议并通过——人大代表行使立法权
③ 开展一次为期20天的促进文明行为社会问卷调查——为立法提供民意参考
④ 条例通过后由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对严重不文明行为开展联合惩戒——依法执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坚持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原则,①正确。
②:该条例须经市人大代表审议并通过,这表明人大代表行使审议表决权,而不是行使立法权。因为立法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不是人大代表的权利,②错误。
③:开展一次为期20天的促进文明行为社会问卷调查,这体现了收集民意为立法提供民意参考,③正确。
④:条例通过后由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对严重不文明行为开展联合惩戒,体现了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而不是依法执政,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④错误。
三、对法治社会的内涵理解不正确。
常见认识误区
全面把握法治社会的内涵:
(1)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一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致追求。
(2)社会治理依法开展一宪法和法律 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3)公共生活和谐有序一社 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对点练习】
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建设的法治社会是()
①彻底消除了违法犯罪行为的社会
②社会治理依法开展的社会
③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的社会
④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详解】②③④:我们要建设的法治社会是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②③④符合题意。
①:法治社会是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而不是彻底消除了违法犯罪行为,①错误。
【变式练习】
1.卢梭认为,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意味着()
A.只有相对重要的法律才需要所有公民都遵循
B.要积极开展法治教育,让公民将重要的法律条文背下来
C.法律不需要明确的文本条文,只要公民心中有个大概印象即可
D.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让全体社会成员发自内心地尊崇和信仰法律
【答案】D
【详解】A:实行依法治国,要求任何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故“只有相对重要的法律才需要所有公民都遵循”的说法错误,A排除。
B:卢梭的这一观点主要强调应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意识,而不是要求公民去背法律条文,B说法不科学。
C:法律是严谨的,公民应严格遵守,而不是“只在心中有个大概印象”,C说法错误。
D: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强调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让全体社会成员发自内心地尊崇和信仰法律,D符合题意。
2.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下列有利于建设法治社会的是()
A.人们“信官不信法”,总是寄希望于“青天大老爷”
B.“其身正,不令而行”,统治者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C.子产铸鼎,公布法律,让老百姓周知国家常用的法律
D.窦娥被杀前发下三桩誓愿,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答案】C
【详解】A:“信官不信法”实质上是对法治工作的不信任,A不符合题意。
B:“其身正,不令而行”强调个人品行要严于律己,与法治无关,B不符合题意。
C:子产铸鼎,公布法律让普通百姓都了解国家常用的法律利于建设法治社会,C正确。
D:窦娥被杀前发下三桩誓愿强调的是有冤无处伸,不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故排除D。
四、对社会纠纷分解决和化解的具体途径不能正确判断。
【常见认识误区】
注意两点:
一是我国政府与其他机关的关系;
二是认识诉讼在解决纠纷中的重要性。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人民政府主动出庭应诉,而行使审判职能的是人民法院,体现了我国政府积极接收司法机关的监督,积极解决行政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对点练习】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则、政府及其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该法的出台与实施()
①为个人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动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促进社会纠纷得到解决,健全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③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完善法律体系
④提高了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则、政府及其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该法的出台与实施为个人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动提供了法律保障,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完善法律体系,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促进社会纠纷得到解决,②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未讲述提高了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④不符合题意。
【变式练习】
1.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这才是法治的力量所在、尊严所系。这表明法治社会( )
A.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已没有违法行为 B.社会纠纷只有运用法律手段才能解决
C.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 D.公民的一切权利都受法律确认与保护
【答案】C
【详解】A:社会上还是存在违法行为,A项说法错误。
B:社会纠纷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手段解决,B项说法错误。
C: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宪法和法律在现实中得到了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C项符合题意。
D:公民的合法权利受法律的确认与保护,D项说法错误。
2.石景山区本着“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原则,将信访代理与多元调解相融合,集咨询、评估、调解、诉讼于一体,建设起全市首家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让百姓足不出户、动动手指便可调解纠纷。这说明()
①法治与自治的融合有利于完善基层治理
②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消除人民内部矛盾
③法治社会有利于降低矛盾化解成本
④创新百姓维权渠道,有利于提高司法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让百姓足不出户、动动手指便可调解纠纷”有利于法治与自治的融合,这有利于完善基层治理,降低矛盾化解成本,①③符合题意。
②:“消除人民内部矛盾”说法错误,②排除。
④:材料未涉及司法问题,也就不能说明“有利于提高司法水平”,④排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易错点纠错练11 状语从句和并列句易错点-备战2024年高考英语考试易错题,文件包含易错点纠错练11状语从句和并列句易错点-备战2024年高考英语考试易错题原卷版docx、易错点纠错练11状语从句和并列句易错点-备战2024年高考英语考试易错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易错点07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4大陷阱易错点)-备战2024年高考英语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易错点07动词的时态和语态4大陷阱-备战2024年高考英语考试易错题原卷版docx、易错点07动词的时态和语态4大陷阱-备战2024年高考英语考试易错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英语20个易错知识点(附练习题),共11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