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第1页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第2页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不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是( )
    A.有机小分子物质B.有机大分子物质C.单细胞生物D.原始生命
    2.“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 )
    A.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B.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D.秋冬季节,杨树落叶
    3.我国金鱼品种众多,形成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
    A.适应不同环境B.我国水域辽阔
    C.自然选择D.人工选择
    4.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
    A.直立行走B.大脑发达C.使用工具D.使用语言
    5.生命起源和生命进化问题吸引了许多科学家探究的目光.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命进化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已经完全被实验证实
    B.人工选择比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更大
    C.进化总趋势为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D.解剖学的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6.在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最简单化石生物是( )
    A.单细胞的B.简单的、多细胞的
    C.复杂的、多细胞的D.最高等的动植物
    7.下列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叙述错误是( )
    A.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古人类化石为研究人类起源问题提供了间接证据
    C.建立“进化论”并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祖先的是达尔文
    D.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有直接关系
    8.下列有关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B.生物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C.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D.现代人可划分为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澳大利亚人三个人种
    9.学习了生物的进化后,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归纳,你不认同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B.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序列差异,能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C.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D.始祖鸟化石证明了现代爬行动物经过长久年代可进化成鸟类
    10.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可能使森林古猿逐渐进化成了人类
    B.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C.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
    D.在研究人类起源过程中,化石资料起了重要作用
    11.在东非大裂谷地区,导致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 )
    A.地面食物丰富B.扩大生活范围C.树上天敌增加D.森林大量消失
    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B.生物进化的总趋势之一是从低等到高等
    C.越古老的地层里,出现的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等
    D.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3.人类进化发展的大致历程是( )
    A.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B.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C.南方古猿→能人→智人→直立人
    D.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能人
    14.农民施用农药Ⅰ来防治害虫,害虫数量锐减后又逐渐增加。之后,农民又施用农药Ⅱ,害虫数量发生了同样的变化(如图)。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进行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下降的原因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B.b点不为零的原因是少数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
    C.bc段迅速上升体现了害虫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D.de段上升是因为农药Ⅱ使害虫产生了新的抗药性变异
    15.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C.“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了生物适应环境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16.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的长颈是为了摄食高处的树叶,长期不断伸长的结果
    B.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抗药性
    C.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D.猛禽具有锐利的喙和尖锐的爪,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7.养牛场饲养员用杀虫剂杀苍蝇,第一次使用效果显著,随着使用次数增加,药效逐渐下降。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该现象是由于杀虫剂( )
    A.使苍蝇繁殖能力增强B.对苍蝇进行了选择
    C.使苍蝇产生抗药性变异D.增强苍蝇的免疫力
    1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
    B.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C.根据化学进化说,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
    D.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进化
    19.任何生物都只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下列各项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昆虫的体态与色彩往往巧妙地与环境融为一体
    B.每天光照时间超过14小时,油菜才能形成花芽
    C.莲藕的根状茎和叶柄内部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
    D.地衣能够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20.一群蚂蚁通力搬运食物,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共生B.捕食C.种内斗争D.种内互助
    二、读图填空题
    21.如图是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进化树),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进化树的树根A处表示____,它生活在____中。
    (2)图中C表示____。
    (3)最适于陆地生活的无脊椎动物类群是____,最适于陆地生活的植物类群是____。
    (4)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____。
    2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问题,很久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也不断有各种各样的争论。下图所示为科学家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进行的实验。
    (1)A瓶中的甲烷、氨、氢气等模拟了原始的____,正负电极的火花放电模拟了____。通过这个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____。
    (2)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____是非常重要的证据。例如对郑氏始孔子鸟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由此可以推断____。
    (3)学习了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后,我们可以知道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____,由低等到高等,由____。
    (4)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今天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____学说。达尔文认为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
    23.各种生物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整个生物界通过逐渐的变化发展繁盛起来。如图是进化系统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_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____。
    (2)与B生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____,与C生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____。
    (3)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____。
    24.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黑猩猩的骨骼是____,你还知道的类人猿有猩猩、大猩猩、____。
    (2)黑猩猩的头骨是与人的头骨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人的____大。
    (3)类人猿与人类相似,它们也能用“手”灵巧地拿起东西,大脑比较发达,能表现出喜、怒、哀、乐等表情,还能模仿一些人的行为,这说明什么?____
    三、填空题
    25.分析以下资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距今300多万年前的“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骨比较细短,下肢骨比较粗长,而且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构成骨盆的髋骨比较宽阔,脊柱呈“S”形。
    材料二:距今175万年前的“东非人”使用过的石块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
    (1)根据材料一推测出“露西”的运动方式是_____。
    (2)根据材料二推测“东非人”已经具备_____能力。
    (3)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科学家推测部分森林古猿的生活方式由_____生活转变为下地生活,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
    (4)人和类人猿具有非常相似的形态结构,在人类数量急剧增加的今天,现代类人猿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你认为它们_____(填“能”或“不能”)进化为人类。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又经过漫长的年代,原始的生命一步步进化出原始的单细胞生物。由上可知,最初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在原始大气层中,产生有机高分子物质、原始生命和原始的单细胞生物的场所都是原始海洋。可见A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和秋冬季节,杨树落叶都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所以“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故选C。
    3.答案:D
    解析: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金鱼起源于我国,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作为世界上最有文化内涵的观赏鱼,它在国人心中很早就奠定了其国鱼之尊贵身份。所以产生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人工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A
    解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学会用火。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辟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所以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能否直立行走。
    5.答案:C
    解析:A.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只是一种假说,生命的起源已经过去了漫长的年代,不可能再现,无法被证实,故A错误。
    B.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具有重要作用,故B错误。
    C.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故C正确。
    D.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A
    解析:单细胞生物出现在35亿年前,在整个生物界中属最低等最原始的生物,包括所有古细菌和真细菌和很多原生生物;多细胞生物在进化上比单细胞生物高等。因此在古老的地层中发掘出的最简单的化石生物应该是单细胞的。
    7.答案:B
    解析:A.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A正确。
    B.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故B错误。
    C.达尔文是建立“进化论”并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祖先的人,故C正确。
    D.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上肢慢慢解放出来,由步行慢慢变为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辟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故D正确。
    故选B。
    8.答案:D
    解析:A.在原始大气中,无机小分子物质在紫外线、闪电等条件的激发下,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随着降雨汇入原始海洋。在原始海洋中,这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经过长期积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逐渐聚集并在外表形成了与周围海水隔开的原始界膜,构成相对独立的体系,这种体系一旦实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便意味着原始生命诞生了,所以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它记载着生物进化的历史,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故B不符合题意。
    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主要意思有四点,即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主要内容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所以说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故C不符合题意。
    D.按照一般的分类方法,现代人类可分为四个种族: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四个人种,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D
    解析: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A正确;
    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B正确;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C正确;
    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而来的。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D错误。
    10.答案:C
    解析:A.森林古猿生活在丛林里,后来随着气候逐渐向干燥寒冷转变,大片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古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部分古猿灭绝了;有一部分古猿从森林边缘退向深处,继续过着树栖生活,逐渐演化成了现代的类人猿。下地生活的古猿进化成人,A正确。
    B.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类祖先的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还产生了语言和意识,逐渐形成了社会。就这样,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类,B正确。
    C.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现代类人猿生活在丛林,C错误。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D正确。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在东非大裂谷地区,导致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森林大量消失。
    12.答案:C
    解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正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其中从低等到高等是生物进化的总趋势之一,B正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C错误。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D正确。
    13.答案:A
    解析: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先后经历了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选项A项符合题意。
    14.答案:D
    解析:A.害虫本身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有的无抗药性,杀虫剂(农药)对害虫起了定向选择作用,故A正确。
    BC.施用农药Ⅰ来防治害虫,把抗药性弱的病原体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病原体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病原体,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Ⅰ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病原体杀死,抗药性强的病原体活下来。在b点不为零的原因是少数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bc段迅速上升体现了害虫有过度繁殖的倾向,故BC正确。
    D.使用农药Ⅱ以后,同样把抗药性弱的病原体杀死,抗药性强的病原体活下来,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病原体,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Ⅱ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病原体杀死,抗药性强的病原体活下来,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抗药性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适应环境的变异,故D错误。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A.“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和光对生物的影响,A正确。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正确。
    C.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错误。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中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D正确。
    故选C。
    16.答案:D
    解析:A.在食物充足的环境中,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的变异,在缺乏食物的环境中,颈长的长颈鹿因能吃高处的树叶而生存下来,颈短的长颈鹿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不容易生存下来,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
    B.抗生素只对生物已经发生的变异起选择作用,不起诱导变异产生的作用,B错误。
    C.冰天雪地的环境对北极熊的体色进行了选择,白色与环境相适应是适者生存,而不是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C错误。
    D.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因此猛禽具有锐利的喙和尖锐的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17.答案:B
    解析:随着杀虫剂的使用,苍蝇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因此苍蝇抗药性的形成是杀虫剂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可见B正确。故选B
    18.答案:B
    解析:A.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A正确。
    B.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B错误。
    C.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碗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C正确。
    D.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D正确。
    故选B。
    19.答案:B
    解析:A.昆虫的体态与色彩往往巧妙地与环境融为一体,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不符合题意。
    B.每天光照时间超过14小时,油菜才能形成花芽,是非生物因素光照对油菜的影响,说明环境影响生物,B符合题意。
    C.莲藕的根、茎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里面储存着空气,以满足根、茎、叶对氧气的需要,因此莲藕根和茎及叶柄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
    D.地衣能够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是生态系统中的拓荒者,属于生物影响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答案:D
    解析:生物之间的种内关系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一些蚂蚁共同搬运食物,需要许多蚂蚁彼此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属于种内互助。
    故选D 。
    21.答案:(1)原始生命;原始海洋
    (2)裸子植物
    (3)节肢动物;被子植物
    (4)自然选择学说
    解析:(1)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后来在高温、雷电、紫外线的作用下,在原始大气中产生了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随着雨水一起汇入原始海洋。原始海洋就像一碗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有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才形成了具有生命现象的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可见,进化树的树根A处表示原始生命,它生活在原始海洋中。
    (2)一般认为最早出现的是原始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藻类,之后进化出原始的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因此,植物的进化进程可总结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可见,图中C表示裸子植物。
    (3)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使得该类群的动物更适于在陆地干燥环境中生活。可见,最适于陆地生活的无脊椎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具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可见,最适于陆地生活的植物类群是被子植物。
    (4)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2.答案:(1)大气;闪电;简单有机物/氨基酸
    (2)化石;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3)简单到复杂;水生到陆生
    (4)自然选择;生存斗争;适者
    解析:(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该装置模拟了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原始大气的成分。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这个实验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为其提供能量,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米勒用实验验证了这一步,原始地球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简单有机物。
    (2)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的直接的证据,通过对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的研究,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和规律;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这说明现在的各种生物是由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化而来的,而不是一次在地球上出现的;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由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3)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4)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各种解释,其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他认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因此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23.答案:(1)F
    (2)A;D
    (3)F
    解析:(1)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F→A→B;F→E→D→C;因此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2)从图中得出F→A→B,F→E→D→C,因此与B生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A,与C生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D。
    (3)从图中得出F最古老,在地层中应出现最早。
    24.答案:(1)A;长臂猿
    (2)脑容量
    (3)人类和类人猿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解析:(1)图中A是黑猩猩的骨骼,B是人的骨骼,人和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
    (2)黑猩猩的头骨与人的头骨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人的脑容量大,黑猩猩的颌骨突出。
    (3)类人猿与人类的形态相似,它们也能用“手”灵巧地拿起东西,大脑比较发达,能表现出喜、怒、哀、乐等表情,还能模仿一些人的行为,这说明人类与类人猿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25.答案:(1)直立行走
    (2)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或制造工具)
    (3)树栖;森林大量消失(或地形和气候剧烈变化)
    (4)栖息地被破坏(或森林减少);不能
    解析:(1)根据材料一“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骨盆的髋骨前后扁,左右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说明她已直立行走。
    (2)“材料二”的“东非人”使用过的石块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以当作工具,用来砍砸和削刮物体。由此可以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手的解放使他们已经初步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
    (3)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他提出了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约1000万年~2 000万年前,古猿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里,像现在的黑猩猩那样,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后来随着气候逐渐向干燥寒冷转变,大片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古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古猿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差异,从而产生了分化。大部分古猿灭绝了;有一部分古猿从森林边缘退向深处,继续过着树栖生活,逐渐演化成了现代的类人猿。因此在东非大裂谷地区,导致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森林大量消失(或地形和气候剧烈变化)。
    (4)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科学技术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增强。相反,类人猿不具备这些能力,加之人类不断开发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以及人类对类人猿的乱捕滥杀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可见森林减少(或栖息地被破坏)使得现代类人猿日益减少。
    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森林古猿进化成了人类。同样的森林古猿也进化成了类人猿。现代类人猿不能再进化成人类,原因是现代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不能再进化了。

    相关试卷

    66,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份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66,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份月考生物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人类进化发展的大致历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66,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份月考生物试题(1):

    这是一份66,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份月考生物试题(1),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1,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份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41,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份月考生物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