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山东省临沂市沂新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展开1. 下列诗词中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形象生动地突出描述了燕子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求偶行为,A正确。
B.红杏出墙是受光照刺激引起的,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B正确。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鸣是一种求偶现象,属于繁殖行为,C错误。
D.芳林新叶催陈叶是指新叶长出老叶脱落,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的特征,D正确。
故选C。
2. 下列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 有机农场通过饲养蚯蚓改善土质
C. 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D. 莲藕生长在水中其根状茎和叶柄内部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生存的生物都适应一定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的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详解】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的是生物影响环境,A错误。
B.有机农场通过饲养蚯蚓改善土质,体现的是生物影响环境,B错误。
C.地衣能够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属于生物影响环境,C错误。
D.莲藕的根、茎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里面储存着空气,以满足根、茎、叶对氧气的需要。因此莲藕根和茎及叶柄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正确。
故选D。
3. 生命现象错综复杂,下列语句描述的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A. 种植香蕉时“以肥引芽”使植株分布均匀——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大熊猫每天进食大量竹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 水螅“出芽”形成芽体——生物可以由小长大
D. 绝大多数生物用细胞作单位建造自己的生命大厦——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种植香蕉时“以肥引芽”使植株分布均匀,说明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属于应激性,A正确。
B.大熊猫每天进食大量竹子,说明生物生活需要营养,B正确
C.水螅“出芽”来繁殖新个体,是生殖过程,不是生长过程,C错误。
D.绝大多数生物用细胞作单位建造自己的生命大厦——有一定的结构,说明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正确。
故选C。
4. 关于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与问题,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 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①是生理盐水B. 视野中出现气泡④,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
C. 视野太暗时,应该换用遮光器③中的小光圈D. 转动图中的②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
【答案】B
【解析】
【分析】(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生理盐水。因为洋葱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涨破,可以用清水;0.9%的生理盐水,其渗透压与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人体细胞处在这样的液体环境中,细胞的形态、功能可以保持正常,如果处在清水中,人体细胞会吸水涨破。(2)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快速找到物像。(3)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4)图示中:①往载玻片上滴液体;②粗准焦螺旋;③遮光器;④气泡。
【详解】A.制作的是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因此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①应该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A错误。
B.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水滴从一侧被均匀赶向另一侧避免产生气泡,视野中出现气泡④,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B正确。
C.视野太暗,应该使用遮光器③中的大光圈,C错误。
D.转动图中的②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D错误。
故选B。
5. 下列关于生物观察与探究实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作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形态
B. 显微镜对光时,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光圈、通光孔、物镜和目镜
C. 观察根毛时先用肉眼观察,找到幼根上的白色“绒毛”,再用放大镜观察
D. 在“测定某种食物中能量”实验中,温度计下端要浸入水中,不要接触瓶底
【答案】A
【解析】
【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详解】A.制作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清水可以维持细胞形态,A错误。
B.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B正确。
C.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根毛及根尖外形,对着光线先用肉眼观察试管内种子的幼根,找到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这就是根毛。再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根毛。幼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C正确。
D.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中,把温度计穿过瓶塞,插入锥形瓶内,温度计的下端要浸入水中,但不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才能正确的测量水温,D正确。
故选A。
6. 下列关于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程1、2、3、4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B. 过程4表示细胞分化,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C. 过程2、3表示细胞分裂,该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D. 过程1表示细胞的生长,细胞能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而持续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如图中,1细胞生长,2、3细胞分裂,4细胞分化。
【详解】AB.1细胞生长是细胞体积增大,2、3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4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因此,过程1、2、3、4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AB不符合题意。
C.过程2、3使细胞数目增多,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新形成的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保持一致,C不符合题意。
D.过程1使细胞体积增大,表示细胞的生长,周围环境中的营养物质有限,细胞不可能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而持续生长,当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其体积就不再增大了,D错误。
故选D。
7. 下列关于细胞及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表皮细胞构成的上皮组织,对植物内部柔嫩部分起保护作用
B. 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控制中心
C. 细胞分裂时,首先是细胞质分裂,然后是细胞核分裂
D. 是否含有细胞壁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
【答案】D
【解析】
【分析】(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3)细胞的分裂过程是: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动植物不同,植物还需形成新的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成了两个细胞。
【详解】A.由表皮细胞构成的保护组织,对植物内部柔嫩部分起保护作用,而上皮组织属于动物组织,A错误。
B.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B错误。
C.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C错误。
D.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D正确。
故选D。
8. 我国有许多描写植物的优美诗句,如“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春水绿于染”描写了藻类植物大量繁殖的现象
B.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描写的植物都能开花结果
C. “卷柏”能产生孢子,“青松”能产生种子
D. “卷柏”“牡丹”的根、茎、叶中都有输导组织
【答案】B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就是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中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花生、向日葵、大豆等);种子的胚中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单子叶植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详解】A.“春水绿于染”描写的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生物在水中,靠孢子进行繁殖,A正确。
B.“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描写的是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不能开花结果;牡丹属于被子植物能开花结果,B错误。
C.“卷柏”属于蕨类植物,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青松”属于裸子植物,能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C正确。
D.“卷柏”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牡丹”属于种子植物,植物体内的根、茎、叶中都有输导组织,D正确。
故选B。
9. 如图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模式图,错误的描述是( )
A. 菜豆种子中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的结构是①B. 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碘液,变蓝的部位是b
C. 菜豆种子的⑥和玉米种子的g都是新植物的幼体D. 菜豆种子的;④和玉米种子的c都是子叶,但是数量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①是胚轴,②是胚芽,③是胚根,④是子叶,⑤是种皮,⑥是胚;a是种皮和果皮,b是胚乳,c是子叶,d是胚芽,e是胚轴,f是胚根,g是胚。
【详解】A.菜豆种子的结构是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②是胚芽将来发育为茎和叶,A错误。
B.玉米种子的结构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胚乳中储存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所以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b胚乳,B正确。
C.种子的结构由种皮和胚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所以菜豆种子的⑥胚和玉米种子的g胚都是新植物的幼体,C正确。
D.菜豆种子的④和玉米种子的c都是子叶,但是数量不同:菜豆种子的子叶两片,能储存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子叶一片,能转运营养物质,D正确。
故选A。
10. 生物学社团在实践基地种植了花生,对其生长过程进行了观察记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花生种子萌发后,胚芽发育成芽,并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B. 花生幼苗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可能是因为土壤中缺乏含钾的无机盐
C. 花生根的生长主要依靠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
D. 花生果实中一般有2~4粒种子,这与子房中胚珠的数量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子萌发是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吸水,把子叶中的营养运给胚根、胚轴、胚芽;胚根发育,首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根尖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子房在完成受精后发育情况为:
【详解】A.花生种子萌发后,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A正确。
B.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因此,花生幼苗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可能是因为土壤中缺乏含氮的无机盐,B错误。
C.花生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C正确。
D.果实中含有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因此,花生果实中一般有2~4粒种子,这与子房中胚珠的数量有关,D正确。
故选B。
11. 如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B. 曲线乙表示的是幼苗细胞干重的变化
C. 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D. 曲线乙中C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大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由于不断地吸水,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曲线甲是表示种子萌发的鲜重;曲线乙是表示种子干重变化,由于大豆幼苗还没长出叶前,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但一直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因此从A点到C点有机物是减少的,即干重下降;大豆幼苗长出叶后,光合作用开始进行,从C点开始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机物开始积累,干重增加。
【详解】A.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A正确。
B.种子在萌发初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则细胞干重不断减少,幼苗形成叶后,开始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机物开始积累,干重增加,所以曲线乙是表示种子干重变化,B正确。
C.由于大豆幼苗还没长出叶前,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因此从A点到C点有机物是减少的,即干重下降,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C正确。
D.大豆幼苗长出叶,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萌发的种子一直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从C点开始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机物开始积累,干重增加,D错误。
故选D。
12.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
B. 实验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C. 步骤④中叶片不变蓝,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植物不能制造淀粉
D. 步骤;③的装置中,小烧杯内盛有酒精,大烧杯中装有清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详解】A.为了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A正确。
B.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不能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B错误。
C. 淀粉遇碘变蓝,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装置放在光下,但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得光合作用缺乏原料无法进行,C正确。
D.步骤③的装置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D正确。
故选B。
13. 生物学原理与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匹配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是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植物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
【详解】A.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种庄稼需要施肥,肥料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多种无机盐,不是有机物,A错误。
B.农民给庄稼松土的目的是使土壤疏松,利于储存空气,促进根的呼吸作用,B正确。
C.蒸腾作用主要器官是叶,移栽幼苗时去掉部分枝叶及遮阴目的是降低幼苗的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C错误。
D.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早春播种后覆盖地膜,可以提高温度,使种子提早萌发,促进种子的萌发,D错误。
故选B。
14. 如图所示,瓶子内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24小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入瓶中,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A. 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氧气
B. 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C. 种子进行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D. 种子进行蒸腾作用,放出了大量的水蒸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萌发的种子通过呼吸作用将瓶内的氧气消耗尽了,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入盛有萌发种子的瓶子里,蜡烛会熄灭。
【详解】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入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的瓶子里,蜡烛熄灭,其原因是该瓶内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把玻璃瓶中的氧气消耗尽了。故选:B。
【点睛】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萌发的种子通过呼吸作用将瓶内的氧气消耗尽了,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入盛有萌发种子的瓶子里,蜡烛会熄灭。
15. 试管婴儿技术为众多不孕不育家庭带来了福音。如图为排卵、受精和怀孕的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自然受孕时,精子在①处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B. 实施试管婴儿技术时,医生用腹腔镜从母体②中取出卵细胞
C. 形成的早期胚胎移植到③中继续完成发育
D. 若输卵管堵塞,会影响女性的第二性征表现
【答案】D
【解析】
【分析】试管婴儿是指用人工方法取出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创造合适的条件,使卵细胞受精,然后再植入母体子宫内膜,使其发育成胎儿。这种技术中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其他过程和正常胎儿的发育是一致的。图中①输卵管,②卵巢,③子宫。
【详解】A.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精子依靠它本身的运动,可以经过子宫腔而到达输卵管,这时如果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就可能受精,A正确。
B.②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所以实施试管婴儿技术时,医生用腹腔镜从母体②卵巢中取出卵细胞,B正确。
C.卵细胞受精以后即开始分裂、分化,形成胚泡,先形成的细胞团为桑椹胚,然后形成囊胚,并植入子宫内膜中,吸收母体的营养,继续发育,C正确。
D.第二性征受雌性激素调节,雌性激素是卵巢分泌的,直接进入卵巢内的毛细血管,所以若输卵管堵塞,不会影响女性的第二性征表现,D错误。
故选D。
16.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已成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下图甲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图,图乙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关键期,每天需多吃些图甲中c、d层食物
B. 图甲中c层物质在图乙h部位开始消化
C. 图甲中e层物质的消化过程可用图乙中X曲线来表示
D. 图乙中i处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因此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关键期,每天需要多吃些图甲中c鱼肉、d奶类食物,为青少年成长提供蛋白质,A正确;
B、c层含有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是从h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B正确;
C、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e为油脂类食物富含脂肪。图甲中e层物质的消化过程可用图乙中Z曲线来表示,C错误;
D、图乙中i处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因此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平衡膳食宝塔的含义,以及营养物质的消化 。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
17. 一些药物会对食道和胃产生刺激,需装入淀粉制成的胶囊中以便服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胶囊可以长时间含在口腔里B. 胃能消化胶囊,使药物渗出C. 胆汁可以帮助消化胶囊D. 小肠能消化胶囊,使药物渗出
【答案】D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人体各段消化道对食物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
【详解】ABD.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可见,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人们利用这个特性,把对胃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放在由淀粉制成的胶囊里直接吞服(胶囊在口腔里短暂停留),这样就可以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当药物到达小肠时,小肠能消化胶囊,使药物渗出,AB错误、D正确。
C.肝脏分泌的胆汁经过胆管流入胆囊中储存,消化食物时再通过胆管进入小肠中。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胆汁不能消化淀粉,因此胆汁不能帮助消化淀粉胶囊,C错误。
故选D。
18. ECMO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如图所示,膜肺中血液和气体虽然不直接接触,却能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半透膜模拟的是单层细胞构成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 血液和气体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是依靠呼吸作用
C. 膜肺发生的过程相当于外界气体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
D. 在半透膜处进行气体交换时,还能过滤血液中的部分尿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气体的浓度与压强有关,浓度高,压强就大;浓度低,压强就小。因此也可以说,气体是由压强高的地方向压强低的地方扩散的,气体在肺泡和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
【详解】A.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病人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说明半透膜模拟的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A正确。
B.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半透膜进行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B错误。
C.膜肺发生的过程相当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错误。
D.膜肺只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气体交换,不能过滤血液中的尿素,D错误。
故选A。
19. 如图所示,是人的吸气与呼气过程,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甲图与丙图中BC段相对应,处于呼气状态
B. 乙图与丙图中BC段相对应,处于吸气过程
C. 甲图与丙图中AB段相对应,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D. 乙图与丙图中BC段相对应,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答案】A
【解析】
【分析】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
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详解】A.甲图与丙图中BC段相对应,处于呼气状态,A正确。
B.乙图表示吸气过程,丙图中BC段处于呼气过程,B错误。
C.甲图表示呼气过程,膈肌处于舒张状态,AB段表示吸气过程,膈肌处于收缩状态,C错误。
D.乙图表示吸气过程,膈肌处于收缩状态;丙图中BC段处于呼气过程,膈肌处于舒张状态,D错误。
20. 如图是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其中a和b代表不同气体,c代表富含血红蛋白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泡中的a气体需要透过5层细胞膜才能进入血液B. b气体代表二氧化碳,在血液中主要依靠血浆运输
C. a气体最后在细胞中的线粒体被利用D. c代表的是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答案】A
【解析】
【分析】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进行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氧气的含量比肺泡中的低,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与血液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题图中: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c是红细胞。
【详解】A.肺泡中的a氧气进入血液需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因此穿过了4层细胞膜,A错误。
B.血浆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功能,b二氧化碳在血液中,主要依靠血浆运输,B正确。
C.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可见,a氧气最后在细胞中的线粒体被利用,C正确。
D.c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D正确。
故选A。
21. 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其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此时被救助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 膈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扩大 肺内气压变小
B. 膈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缩小 肺内气压变小
C. 膈顶部上升 胸腔容积缩小 肺内气压变大
D. 膈顶部上升 胸腔容积扩大 肺内气压变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1.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
2.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详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相当于呼气过程,冲击患者上腹部,使膈肌回升,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部分气体沿呼吸道冲出,将异物排出。
故选C。
22. 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B. ②的数量如果低于正常值,说明有炎症
C. ④是血浆,只能运载血细胞和营养物质
D. ③形状不规则,有促进止血和凝血及运输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④是血浆。
【详解】A.①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A正确。
B.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数量增多,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体内有炎症时,表现为②白细胞数目增多,B错误。
C.血浆呈现淡黄色、半透明,约占血液总量的 55%。血浆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功能,C错误。
D.③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可见,血小板没有运输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D错误。
故选A。
23. 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图是心脏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D是左心室,其壁最厚,内流动脉血
B. 当B、D收缩时,B与2、D与1之间瓣膜张开
C. 静脉注射青霉素后,最先应在C中发现该药物
D. A与B之间,C与D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1主动脉、2肺动脉、3肺静脉、4上腔静脉、5下腔静脉,据此答题。
【详解】A.D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左心室流动脉血,A正确。
B.心脏工作原理:①左右心房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左心室和右心室,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②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③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被吸进心房,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打开。因此,当B、D收缩时,B与2、D与1之间瓣膜张开,B正确。
C.静脉注射青霉素后,药物到达病部位置经过的途径是: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病变部位,药物最先到达A右心房,C错误。
D.在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D正确。
故选C
24. 如图为人体内部分血液流动示意图,X代表器官或结构、A、B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A中流静脉血,B中流动脉血,则X可以代表肺
B. 若A、B中都流静脉血,则X可以代表右心房、右心室
C. 若X为肾小球,则A中流动脉血,B中流静脉血
D. 若X为肾脏,则B中血液的尿素和氧气含量都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详解】A.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发生了气体交换,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若A中流静脉血,B中流动脉血,则X可以代表肺,A正确。
B.若A、B中都流静脉血,X代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的一部分,则X为右心房、右心室,B正确。
C.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只起过滤作用,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氧气含量不变,两端连接小动脉,若X为肾小球,则AB是小动脉,都流动脉血,C错误。
D.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肾小管的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肾小管的细胞,肾小管的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营养物质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所以,肾静脉和肾动脉的血液相比,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氧气、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因此,若X为肾脏,则B中血液的尿素和氧气含量都减少,D正确。
故选C。
25. 如图甲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内尿液形成过程中葡萄糖含量在肾内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乙中葡萄糖重吸收作用发生的位置是图甲中的⑥B. 图甲中①是动脉,②是静脉
C. 图甲中①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④D. 图乙中肾单位由①②③④所示结构组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1.图甲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静脉、⑤是集合管、⑥肾小管。
2.图乙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集合管。
【详解】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可见,图乙中葡萄糖重吸收作用发生的位置是图甲中的⑥肾小管,A正确。
B.图甲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B错误。
C.血液流经肾单位后,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尿素减少,氧气减少,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可见,图甲中①入球小动脉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于④肾静脉,C错误。
D.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可见,图乙中肾单位由肾小球、③肾小囊和⑥肾小管组成,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50分,每空一分)
26. 全球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有着极为适宜发展棉花规模化种植的自然条件:日照时间充足,最长可达16小时以上;气候干燥少雨,避免了因棉花成熟期空气湿度过高而影响棉花质量;较长的无霜期,这给棉花提供了充足的生长时间;土壤多为沙质土壤,符合棉花适合在疏松土壤上生长的需求。请结合相关图示,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棉花是通过产生____来繁殖后代的。
(2)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棉田生态系统,图乙中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棉蚜、棉长管蚜、七星瓢虫、草蛉在生态系统中承担的角色与图丙中的______(填字母)是相对应的。
(3)根据图乙可判断,该棉田生态系统中有____条食物链,其中七星瓢虫和草蛉之间是____关系。
(4)写出图丙中的食物链_____,绿色植物通过_____作用维持碳氧平衡(填序号)
【答案】(1)种子 (2) ①. 分解者 ②. B
(3) ①. 4 ②. 竞争
(4) ①. A→B ②. 光合
【解析】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图丙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能释放二氧化碳,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双箭头两边的A是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被分解者分解,因此C是分解者;生产者被消费者捕食,因此B是消费者。
【小问1详解】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等几个连续的过程。主要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植株的开花与结果等三部分。可见,如图甲所示,棉花是通过产生种子来繁殖后代的。
【小问2详解】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乙中的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生物部分还应有分解者。棉蚜、棉长管蚜、七星瓢虫、草蛉是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承担的角色与图丙中的B是相对应的,都属于消费者。
【小问3详解】
根据图乙可判断,该棉田生态系统中有4条食物链:新疆棉→棉蚜→七星瓢虫;新疆棉→棉蚜→草蛉;新疆棉→棉长管蚜→七星瓢虫;新疆棉→棉长管蚜→草蛉。七星瓢虫和草蛉都捕食棉蚜和棉长管蚜,两者之间是竞争关系。
【小问4详解】
食物链反应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图丙中,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因此食物链为:A→B。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7.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公认的黄金食品,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玉米称为人类膳食结构的平衡大使。如图为玉米个体发育过程中的部分形态结构及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A是由图3中的[_______]_____发育成的。玉米的营养物质储存在____。
(2)图1中的A→B过程,农民伯伯播种前常将A适当浸泡,这说明种子萌发需要___。
(3)图2示玉米的生理活动,若气体【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该生理活动是______。若该生理活动能释放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则【b】是______。
(4)如图4是玉米单株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与c点相比,在d点单株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该图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
【答案】(1) ①. ⑤ ②. 子房 ③. 胚乳
(2)一定的水分 (3) ①. 光合作用 ②. 二氧化碳
(4)合理密植
【解析】
【分析】(1)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图3中: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壁,④胚珠,⑤子房。
【小问1详解】
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所以,图1中的A是由图3中的⑤子房发育成的。玉米种子由种皮,胚乳和胚组成,胚储存营养物质,所以,玉米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
【小问2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图1中的A→B过程(种子萌发),农民伯伯播种前常将A种子适当浸泡,这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小问3详解】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把化学能转成热能和其它形式的能量,供给生命活动所需。所以,图2示玉米的生理活动,若气体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说明图中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若该生理活动能释放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则该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所以b是二氧化碳。
【小问4详解】
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所以,从题图中可以看出,与c点相比,在d点单株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原因是种植密度增加,叶片相互遮挡,玉米接受的光照强度减低,光合作用强度降低。该图给我们的启示是合理密植。
28. 建造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黄瓜为常见的大棚种植蔬菜,有清热、解渴、利水、消肿等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图一为黄瓜叶肉细胞内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二为黄瓜植株放在密闭装置中,连接氧气检测仪,室外培养24小时,测得装置内一昼夜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②处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
(2)图二中B点和E点时,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___。此时B点和E点氧气浓度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此时光合作用强度_____呼吸作用强度(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3)图二中CD段氧气浓度增加缓慢,原因是部分气孔关闭,影响了_____的吸收。黄瓜一天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_____点(填时间)。
(4)为继续探究黄瓜的某种生理活动,设计了如图三所示的实验。按图三所示方式处理,光照6小时后,发现其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该黄瓜枝叶进行了_______作用。
(5)分析图二,24小时后,黄瓜是否积累了有机物?______。(填“是”或“否”)
【答案】(1)呼吸作用
(2) ①. 能 ②. 等于
(3) ① 二氧化碳 ②. 18
(4)蒸腾 (5)是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4)图一中:①叶绿体,②线粒体,③二氧化碳。图二中,AB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的强度,BE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度逐渐大于呼吸作用,EF表示呼吸作用的强度逐渐大于光合作用的强度。
【小问1详解】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结合题图可知,图一中②处(线粒体)能够吸收氧气,故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
【小问2详解】
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结合图二可知,B点和E点是曲线最低点和最高点,植物在这两个点上,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且此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B点和E点氧气浓度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因此,图二中B点和E点时,能进行光合作用。此时B点和E点氧气浓度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小问3详解】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夏日中午光照最强,而阳光过强,使气孔关闭,就会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所以,图二中CD段氧气浓度增加缓慢,原因是部分气孔关闭,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图二中,B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体内有机物开始逐渐积累。当超过E点时由于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到低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开始出现消耗,E点对应的时刻(18时),黄瓜积累在一天中有机物积累的最多。
【小问4详解】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所以,按图三所示方式处理,光照6小时后,发现其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该黄瓜枝条进行了蒸腾作用。
【小问5详解】
析图二,24小时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增加,说明24小时黄瓜植株释放氧气的量高于吸收氧气的量,总光合作用强度高于总呼吸作用强度,产生有机物总量高于消耗有机物总量,有机物得到积累。
29. 下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据图回答:
(1)女性主要生殖器官是[_____]______,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当精子到达[③]_____后,遇到卵细胞,就会在此处与卵细胞结合成________。
(3)图中的[④]_______是早期胚胎,它最终会在[⑤]__________内“安家落户”,并在此经过大约280天的发育,形成成熟的胎儿;在此发育过程中,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氧气会通过母体的______和______获得。因此母亲身体负担明显加重,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孝敬母亲。
【答案】(1) ①. ① ②. 卵巢
(2) ①. 输卵管 ②. 受精卵
(3) ①. 胚泡 ②. 子宫 ③. 胎盘 ④. 脐带
【解析】
【分析】由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可知:①表示卵巢,②表示卵细胞,③表示输卵管,④表示胚泡,⑤表示子宫,⑥是子宫内膜,⑦是阴道。
【小问1详解】
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呈葡萄状,位于腹腔内,左右各一个,能产生卵细胞(属于生殖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小问2详解】
③输卵管是女性内生殖器的组成部分,其外观是一对细长而弯曲的管,位于子宫阔韧带的上缘,内侧与宫角相连通,外端游离,与卵巢接近,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和完成受精的场所。
【小问3详解】
在输卵管形成的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④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⑤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这是怀孕的开始。然后,胚泡内的细胞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在此经过大约280天的发育,形成成熟的胎儿;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30. 如图一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1~4表示心脏的四个腔,a~e表示人体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二是某人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一中过程b叫做_____;经过过程b后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分泌的_____增加,使血糖浓度降低。
(2)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肌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心脏的活动具有节律性,图一心脏中的[2]、[4]同时收缩时,房室瓣处于_____状态。
(3)人体的膈肌处于_____状态时,外界空气进入肺,完成过程d,对应的是图二中曲线的_____段。氧气进入血液后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___]__。
(4)血液流经肾时,葡萄糖暂时离开血液再回到血液的途径是:肾小球→_______→______→毛细血管。
(5)葡萄糖经过过程e进入组织细胞,在细胞的_____中被氧化分解,为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1) ①. 吸收 ②. 胰岛素
(2)关闭 (3) ①. 收缩 ②. BC ③. 3 ④. 左心房
(4) ①. 肾小囊 ②. 肾小管
(5)线粒体
【解析】
【分析】图一中,1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房,4左心室;a消化,b吸收,c呼气,d吸气,e血液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图二中,AB段呼气,BC段吸气。
【小问1详解】
图一过程a表示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内转变成葡萄糖,这个过程叫做消化;b是指葡萄糖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吸收;经过b吸收过程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受到刺激后,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小问2详解】
图一心脏中的2右心室、4左心室同时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右心室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
【小问3详解】
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骨、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顶下降,胸廓的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d吸气过程;图二中,AB段示外界气压小于肺内压,表示呼气过程;BC段示外界气压大于肺内压,表示吸气过程;d对应的是BC段;人体吸入的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毛细血管,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因此最先进入心脏的3左心房。
【小问4详解】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形成尿液;所以,血液流经肾时,葡萄糖暂时离开血液再回到血液的途径是: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毛细血管。
【小问5详解】
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在氧气的参与下,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的过程叫呼吸作用,它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
31. 下图甲为血液的组成图,图乙为显微镜下看到的血涂片图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乙图中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最少的是[___]____,这两种细胞相比较,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______。
(2)位于甲图的B层的是乙图中的______(填数字)。
(3)C层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是该处的细胞中含有_______。
【答案】(1) ①. ② ②. 红细胞 ③. ① ④. 白细胞 ⑤. 细胞核
(2)①④ (3)血红蛋白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图甲A是血浆、B白细胞和血小板、C红细胞; 图乙①白细胞,②红细胞,③血浆,④血小板。
【小问1详解】
乙图中数量最多的是②红细胞,最少的是①白细胞,这两种细胞相比较,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①白细胞有细胞核,成熟的③红细胞无细胞核。
【小问2详解】
加抗凝剂的血液静置后会分层,其中位于甲图的B层的是乙图中的①白细胞④血小板。
【小问3详解】
C层处红细胞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是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之后呈鲜红色,与氧气分离之后呈暗红色。
32.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完美闭幕。奥运健儿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彰显了永不言弃的坚毅品格和不断超越的奥运精神。人体的各个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项活动,保护生命健康。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结构和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注:数字代表结构,字母代表生理过程)
(1)人体内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奥运村为各国运动员准备了丰盛的美食,食物中的淀粉在小肠内最终被分解为______,进入血液,经过图中的[ ]______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2)心脏壁最厚的是[ ]______,图中1和2、3和4之间有______,能够防止血液倒流,心脏中流动脉血的心腔是______(填图中数字)。
(3)图中c、d过程是通过______实现的,如图能正确表示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是______(单选)。
(4)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e过程,血液中除了______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再通过f过程,最终形成尿液排出。
【答案】(1) ①. 消化 ②. 葡萄糖 ③. 9下腔静脉
(2) ①. 2左心室 ②. 房室瓣 ③. 1、2
(3) ①. 呼吸运动 ②. D
(4)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a表示消化过程,b表示吸收过程,c表示呼气过程,d表示吸气过程,e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f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1是左心房,2是左心室,3是右心房,4是右心室,5是肺静脉,6是主动脉,7是肺动脉,8是上腔静脉,9是下腔静脉。
【小问1详解】
a表示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的过程。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后被吸收进入血液。经过图中的9下腔静脉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小问2详解】
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即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2左心室。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能开闭的瓣膜,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图中1和2、3和4之间有房室瓣,能够防止血液倒流。
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可见心脏的1左心房和2左心室都流动脉血,3右心房和4右心室都流静脉血。
【小问3详解】
过程c表示吸气,过程d表示呼气。吸气时,肋间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呼气时正好相反。因此图中c、d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血液将二氧化碳给了肺泡,排出体外,所以二氧化碳含量变少,D符合题意。
【小问4详解】
当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e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的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选项
诗词
生物特征
A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能繁殖
B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生长发育
D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排出体内的废物
选项
生产实践
原理
A
种庄稼要施肥
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和有机物
B
给农作物松土
增加土壤中的空气,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C
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
主要目的是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D
早春播种后覆盖地膜
提高土壤湿度,促进种子的萌发
12,山东省临沂市沂新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12,山东省临沂市沂新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右图为血液中某物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