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734309/0-17157355174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6,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734309/0-171573551742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6,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734309/0-171573551744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6,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S 32 Fe 56 Cl 35.5 Zn 65
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高铁、共享单车、网购、移动支付”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下列相关叙述不能体现化学贡献的是
A.电力牵引高铁,优化能源结构B.共享单车出行,减少大气污染
C.网络购买物品,享受便利生活 D.手机扫码支付,采用石墨烯技术
2.高层安装的窗户往往是中空玻璃,即玻璃之间充入一种稀有气体来降低玻璃的导热效率,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A.N2 B.CO2C.H2 D.Ar
3.纤维素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但能够促进胃酸分泌,帮助消化,属于糖类。纤维素中一定不存的元素是
A.C B.NC.OD.H
4.物质由微粒构成,下列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 B.硅C.蔗糖D.铜
5.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硒化铟,接受过空间站高温的考验。硒元素和铟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D.电子层数不同
6.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A. B.C.D.
7. 黑枸杞浸泡在不同pH的溶液中,溶液呈现的颜色情况见表格。黑枸杞浸泡在下列液体中,会呈现深红色是
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A.蒸馏水 B.食盐水C.柠檬水D.肥皂水
8.氢能源电车的“心脏”是氢燃料电池,电池的外壳由塑料、碳纤维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而成,呈现出了“轻便、坚固、美观”等特点,塑料属于
A.金属材料 B.非金属材料C.合成材料D.复合材料
高温
9.宋代德化窑的白瓷,享有“凝脂似玉、洁白高雅”的美誉,是一种纯粹的凝脂白。陶瓷烧制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包括CaCO3 + X==== CaSiO3 + CO2↑,X的化学式为
Si B.SiCC.SiOD.SiO2
10.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这个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水分子的大小B.水分子间空隙
C.水分子的质量D.水分子的构成
11.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丹砂”指的是硫化汞(HgS),HgS属于
A.氧化物B.酸C.碱D.盐
12.胆铜法炼铜又称胆水浸铜术,在宋代作为炼铜技术大规模用于生产领域,并形成相当规模,反应原理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属于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13.在实验室中,进行下列实验,其中方案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4.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B.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切割玻璃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色素D.铜具有导热性,可用于制作电线
15.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下列相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A.仪器a的名称是铁夹台
B.装置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较多的二氧化碳
C.选用装置②制取二氧化碳时,稀硫酸与隔板上的大理石接触即反应开始
D.利用装置③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验满
16.俗名往往反映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等,下列对物质俗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具有可燃性的固态水 B.纯碱:水溶液呈碱性
C.双氧水:每个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D.食盐:可作调味品
17.KNO3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比KCl大
B.60℃时,KNO3饱和溶液比KCl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C.将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10℃,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除去KCl中少量的KNO3,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1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19.工业上可用双氧水脱硫处理燃煤烟气中的SO2,脱硫塔内发生的反应主要有:
Ⅰ.SO2 + H2O === H2SO3 Ⅱ.H2O2 + H2SO3 === H2SO4 + 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脱硫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B.反应Ⅱ中仅有硫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C.脱硫时,从脱硫塔的上方喷淋双氧水目的是让双氧水快速流下
D.理论上,每吸收6.4g的SO2 ,可获得9.8g的H2SO4
20.春秋初期,在1000℃左右的温度下,使木炭和赤铁矿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可生成含较多杂质的海绵铁。当代工业中,海绵铁可用于生产羰基铁粉[制备羰基铁粉Fe(CO)5的过程如图所示],运用于国防军工领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绵铁是单质
B.炼制海绵铁的过程中,木炭只作为燃料使用
C.工业上,用160 t的赤铁矿,可制得112t的铁粉
D.制备羰基铁粉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O
非选择题
(15分)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处处都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璀璨。
《黄帝内经》中有“五谷为养”之说,作为五谷之首的小麦具有除热止渴、养心益肾、补充营养等功效与作用。小麦粉(标准粉)中可食用部分的主要成分如表:
①小麦中的营养成分除了水,表格中没有提及的营养素是 ▲ ,属于人体微量元素的是 ▲ (填符号)。
②蛋白质是构成人体 ▲ 的基础物质,能在人体内逐步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化合物 ▲ 。
《伤寒论》中记载了大量艾灸疗法。艾灸是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柱、艾条等熏烤人体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疗的功效。
①艾叶燃烧是 ▲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在艾灸的过程中,会闻到特殊的香味,从微观角度分析,这是因为 ▲ 。
② 艾叶燃烧后的灰烬中含有碳酸钾,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 ▲ 。
③艾叶中含有矢车菊黄素,其化学式是C18H16O8,相对分子质量是 ▲ ,其一个分子中 C、H、O的原子个数比为 ▲ 。
《本草纲目》中记载“凡煮水饮之,众病无缘生也”,“煮水饮之”的主要目的是 ▲ ,“煮水”与 ▲ (填“蒸馏”或“分液”)都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外丹本草》中有记载炉甘石,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和碱式碳酸锌[Zn2(OH)2CO3],经炮制后主要成分为氧化锌ZnO。
①三种化合物均可作为外用药且抑菌效果:ZnO>Zn2(OH)2CO3>ZnCO3,可能原因是▲ 。
②碱式碳酸锌的化学性质与碱式碳酸铜相似,写出碱式碳酸锌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22.(8分)化学小组进行了“再探酸除锈”项目式学习。
Ⅰ.酸除锈实验再探究
将生锈的铁丝分别伸入试管①和试管②中,再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加热至沸,观察到以下现象。
写出酸除锈的化学方程式 ▲ (写一个即可)。
除锈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 ▲ ,该气体可加速除锈的原因是 ▲ 。
Ⅱ.探究反应后Fe3+溶液颜色不同的因素
实验一,向试管④中加入适量的 ▲ 固体。
实验二,根据试管⑤、⑥、⑦的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 。
查阅资料得知:酸除锈会造成铁制品损耗,同时产生的气体会渗透在金属中引起“氢脆”现象,致使金属的力学性能下降,影响钢铁本身的强度。为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在酸洗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 ▲ 。
23.(7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葡萄酒的酿造传统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葡萄酒厂以葡萄为原料酿制葡萄酒(题23-图1),葡萄皮上的酵母菌能加快葡萄糖(C6H12O6)分解,生产过程中需调控溶液的酸碱度,避免影响酵母菌的活性。葡萄糖分解生成酒精(C2H6O)的同时还生成了二氧化碳,并放出热量。葡萄有酸味,调糖可调节酒的口感,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加速反应速率,产生更多的目标产物。压帽是将浮在酒液上面的葡萄皮等酒渣,压回到酒液中。
葡萄皮上除了含有酵母菌外,还含有醋酸菌等物质,导致反应生成醋酸(CH3COOH),影响葡萄酒的纯度和口感,多数醋酸菌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为30~35℃。
(1)葡萄糖是 ▲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葡萄酒是 ▲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生产过程中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用 ▲ 。
(3)结合短文和题23-图2分析,酿酒发酵时应控制温度 ▲ 为宜。(填字母)
A.34℃ B.28℃ C.15℃
(4)结合短文和题23-图3分析,装罐时若未留空,未留孔引起的后果是 ▲ , ▲ 。
(5)醋酸(CH3COOH)具有酸的通性,是因为醋酸中含有较多的 ▲ (填微粒符号)。
24.(13分)碘主要存在于海洋植物中,尤其是海带,每1kg干海带中含有816mg碘。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灼烧法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I2)并验证,流程如下:
【资料卡片】:
= 1 \* GB3 ① CCl4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密度大于水,在水中的溶解性差,沸点为76.8℃。
② I2在常温下是紫黑色固体,沸点184℃,微溶于水,易溶于CCl4呈紫红色。
(1)干海带灼烧前要剪碎并用酒精浸泡,其目的是 ▲ 。
(2)海带灰浸出液中含有大量的碘离子(I-),利用H2O2的氧化性可将I-转化成I2,选择H2O2做氧化剂的理由是 ▲ ,但使用时要注意在低温的原因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在I2的溶液中加入CCl4,此时出现的现象是 ▲ 。
(4)控制温度85℃对I2的CCl4溶液加热,先蒸发出来的物质是 ▲ ,可采用的加热方式为 ▲ 。
(5)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利用NaOH溶液对I2进行提取(题24图-2):
= 1 \* GB3 ① Na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是 ▲ 。
② 过滤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
③ 实验室用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配制196g溶质质量分数为45%的稀硫酸,需浓硫酸的体积为 ▲ (保留一位小数),量取浓硫酸过程中若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 4 \* GB3 ④ 在I2的悬浊液中加入 ▲ ,即可对提取出的碘进行验证。
25.(17分)随着全球“双碳”目标的提出,氨作为氢的载体,越来越引起全国重视,氨气正在由肥料走向燃料。
Ⅰ.氨气、氢气都属于清洁能源,其性质对比参数(题25图-1):
(1)对比参数分析,你认为氨气替代氢气成为理想燃料的理由有 ▲ , ▲ 。
(2) 将氨气置于空气中发现无法燃烧,而在氧气流中却燃烧起来,说明氨气燃烧与 ▲ 有关。与NH3相比,甲烷燃料过度使用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
= 2 \* ROMAN II.在氨气中添加适量的氢气,进行混合燃烧。科学研究不同当量比下的氨气/氢气/空气的燃烧速度如题25图-2:
【资料卡片】当量比是燃料完全燃烧理论所需要的空气量与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之比。
(3)分析图中数据发现当量比为 ▲ 左右,x(NH3)= ▲ ,燃烧速度最快。
(4)已知氨气燃烧生成了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是 ▲ 。
= 3 \* ROMAN III.探究制备氨燃料的方法
【方案1】利用碳酸氢铵制备氨气
【方案2】利用铵盐溶液和碱溶液混合加热制备氨气
题25 图-4
【方案3】我国科研团队借助一种固体催化剂LDH,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用氮气和水合成氨气(NH3)的原理如题25图-4所示。
(5)经分析,方案1不合理,理由是 ▲ 。
(6)利用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制氨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过程中发现此方法制得的氨气量少,可能的原因是 ▲ 。
(7)经讨论改用铵盐固体和碱固体混合物来提高氨气产量(题25图-3),出现 ▲ 现象证明氨气收集满了。
(8)实验室用纯度为80%,质量为133.75g的氯化铵固体与足量固体碱完全反应,理论上可以制取氨气多少g?(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 ▲ 。
(9)方案3的反应总方程式是 ▲ 。pH<7
pH=7
pH>7
深红色
紫色
蓝绿色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MnO2粉末和活性炭粉
取样,灼烧,观察残留物
B
鉴别固体NaOH与NaCl
取样,分别溶于水中,观察溶液颜色
C
除去CO中少量的CO2
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D
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点燃木炭,消耗氧气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鸡蛋清溶液加热后产生白色固体
蛋白质发生盐析
B
内壁附有油脂的试管用洗洁精洗净
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C
加热铝箔,铝箔熔而不滴
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且熔点高于铝
D
加热滴有石蕊的碳酸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碳酸受热分解
营养成分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矿物质
钙
磷
铁
100g
11.2g
1.5g
73.6g
31mg
188mg
3.5mg
试管
酸
现象
①
稀盐酸
铁丝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少量铁锈脱落并很快消失,溶液迅速变黄。
②
稀硫酸
铁丝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少量铁锈脱落并很快消失,停止加热后,液体颜色变为浅棕色,几乎近无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将生锈的铁丝分别伸入试管③和试管④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并向试管④中加入适量的 ▲ 固体,加热至沸,观察溶液颜色。
试管③种溶液为浅棕色,几乎近无色;
试管④中溶液呈黄色。
含Cl-的Fe3+溶液为黄色
实验二
取等质量的Fe2(SO4)3固体于试管⑤、试管⑥和试管⑦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1∶100的稀硫酸、1∶10的稀硫酸,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试管⑤:溶液颜色呈红棕色;
试管⑥和试管⑦:溶液颜色呈浅棕色。
▲
66,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1): 这是一份66,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1),共6页。
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9页。
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流程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