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图片课件ppt
展开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是三礼之首,五经之一,三礼:五经:
《礼记》《仪礼》《周礼》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大意是:从前,孔子曾参加过鲁国的蜡(zhà)祭。祭祀结束后,他出来在宗庙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觉感慨长叹鲁国的现状。言偃在他身边问道: “老师为什么叹息?”孔子回答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孔丘都没有赶上,我心向往之。可见,孔子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争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 孤、 独、 废疾 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亲
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子
能够善终
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分,女子要及时出嫁。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文: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译文: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 大同。
译文: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作乱害人的事情而不会兴起,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1.勾画文中的总领句、“大同”社会的社会总纲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1)人不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男有分,女有归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每个人都能推已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男有分,女有归“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已有。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3.总括“大同”社会景象的句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总括“大同”社会景象的句子:
4.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那些方面。
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内容有:选贤任能,诚信和睦,普遍仁爱;全体社会成员各有所养、各有所用、各尽其职,行为皆出于公心;杜绝奸诈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5.陶渊明“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比较阅读,找出本文与《桃花源记》相对应的句子。
例: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2、讲信修睦——3、男有分,女有归——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都是一种理想的社会,不能实现。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何不同?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只不过是厌恶世间黑暗和战争之乱,采取的一种消极的避世态度,是脱离了社会的一种形式。 而孔子的大同思想却是通过对人的一种教化,让人人之间相互友爱、人人以天下 人为自己的亲人,人们恪守道德品格,不贪不厌,所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者是也。可见,这是一种积极的做法,希望用实行大道来改造社会以达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了纲领性的说明,然后再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1.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2.运用对偶排比修辞,增强文章气势
3.用对比手法突出“大同”的特征
“是故谋闭……大同”,作者拿现实社会跟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这些在大同社会里都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和平、安定的局面。
如“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偶精严,音韵平仄相对,简洁凝练
总:美好前景(理想社会)
本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古今中外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孙中山的“天下为公”孙中山先生是一位十分推崇“大同”学说的人他说:“大同世界即所谓‘天下为公’”在此基础上,他独创性地提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生、民权”)就是对“大同”学说的继承和发扬。
大同社会,是洪秀全起义纲领中辛苦谋求的希望。大同社会,是康有为百日维新里振臂一呼的激情。大同社会,是谭嗣同维新变法时舍身取义的鲜血。是文人笔下的桃花源,是政客眼中的乌托邦。是思想家消除蒙昧的滥觞,是改革者励精图治的措施。更是你我心中的一方乐土,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云水间。愿天下大同,在你我心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1.老有所终: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2.夜不闭户:指夜里间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3.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 为一种社会政治理想。4.鳏寡孤独:泛指失去依靠,需要照顾的人。5.选贤与能:意思是选拔任用贤能的人。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
不直言苛政,而以虎患烘托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41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教案配套课件ppt</a>,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创作背景,作品简介,字词读音,成语解释,字词积累,有节奏朗读课文,文章品析一,文章品析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41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大道之行也图文ppt课件</a>,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基础夯实写作背景,整体阅读,重点研讨,课堂小结,社会纲领,基本特征,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大道之行也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a href="/yw/tb_c13941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大道之行也图片课件ppt</a>,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天下为公,男有分女有归,以为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同“敩”教导,职分职守,以为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