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金字塔夕照教案设计
展开《金字塔》是一篇略读课文,由《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两篇短文组成。《金字塔夕照》主要以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开阔而又雄浑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之情。《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以及古埃及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赞扬了古埃及人精湛的技艺和杰出的智慧。
对于这样的略读课文,教师应该充分放手,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反复引导学生发现、感知、体验,让学生在“疑——探——悟——说”中与作者、与金字塔进行心灵的对话。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面的提示,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2.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第一遍小声读,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第二遍默读,在读中感悟古埃及人的聪明才智。
3.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4.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写作方法之后,要让学生进行欣赏性的品读。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关于金字塔的知识。
2.了解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来介绍金字塔的宏伟精巧。
【过程与方法】
体会两篇短文在介绍金字塔的方式上的不同,学习常用的介绍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展开丰富的联想,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重点
体会两篇短文在介绍金字塔的方式上的不同,学习常用的介绍事物的方法。
难点
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教师:多媒体课件、金字塔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学生:课前预习,了解金字塔的相关知识。
1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在人类历史上,曾有世界七大奇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大部分早已湮没,埃及金字塔成了硕果仅存的遗迹。长久以来,它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字塔,一睹它的风采。
2.板书课题:金字塔。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找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2.检查自学效果。
三、《金字塔夕照》
1.默读短文,想一想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金字塔在夕阳的照耀下呈现的开阔而又雄浑的画面;“金字塔”这个译名中“金”的由来;作者面对金字塔发出的感怀。)
2.这篇短文写“金字塔夕照”,为什么从“开罗是金色的”写起?
(开罗是埃及的首都,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主要位于开罗附近,这句话点明了金字塔所在的位置。而强调“金色”,既引出下文,又显得庄重辉煌。)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对夕阳照耀下的金字塔怎样的感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喜爱和赞叹。最后一自然段。)
4.结尾说“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会有哪些幽思呢?
(金字塔这么宏伟的工程,是怎样建造的呢?古埃及人的智慧真是让人惊叹啊……)
四、《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一)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1.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向我们一一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胡夫金字塔)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加深理解。
(1)胡夫金字塔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
①学生交流。
②教师小结: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胡夫金字塔的高。
(2)“用大约230万块石材彻成,……塔基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①学生交流。
②教师小结: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用料、高度、塔基面积和体积,突出了它高大宏伟的特点。
(3)“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①如此精湛的工艺,几千年的工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②学生交流。
(二)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1.默读课文,想一想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岸边?
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②教师巡视,加以引导。
2.古埃及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
(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造船技术、建筑成就)
五、总结课文,深化情感
夕阳照耀下的金字塔黄澄澄、金灿灿的,多么宏伟啊!这么宏伟的工程,几千年前的工匠们是怎么实现的呢?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塔高的10亿倍,这只是巧合吗?关于金字塔的未解之谜,等待着你们去探究,去发现。
六、作业
1.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2.制作一张关于金字塔的手抄报。
金字塔夕照
描写 eq \b\lc\{(\a\vs4\al\c1(夕阳下的金字塔(开阔、雄浑),译名中“金”的由来(联想),怀古的幽思(难以忘记)))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说明 eq \b\lc\{(\a\vs4\al\c1(胡夫金字塔\b\lc\{(\a\vs4\al\c1(规模宏大,年代久远)),古埃及\b\lc\{(\a\vs4\al\c1(技艺精湛,伟大成就))))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金字塔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金字塔的宏伟。在教学《金字塔夕照》时,主要让学生去朗读,感受夕阳照耀下是金色世界。在教学《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说明方法来体会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并最终转向对写作方法的体会。首先,请学生分别找出能让他们感受到金字塔宏伟和精巧的句子,然后说一说,这些句子到底是哪些地方让他们有了这样的感受呢?在此引出各种说明方法。
整个过程环环相扣,通过数字体会写作方法,通过数学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语言教学中渗透着写作教学,用写作教学强化语言教学,并深化情感教学,彼此互为相长,学生也较容易理解与接受。
20*金字塔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了解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学习烘托、渲染的表达手法,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的建成方式。
3.搜集资料,用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的建成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给我们一起做一回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说说你对金字塔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3.交流不懂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或利用工具书弄清楚意思。
4.思考:文章的体裁有什么不同?
(《金字塔》一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为穆青的《金字塔夕照》。第二篇则是一则非连续性文本,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
5.《金字塔夕照》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
6.《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以及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作了简要的补充。)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思考,朗读课文,思考: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则是非连续性文本,为多元的文本形式,即文字描述、数据、图画和示意图、批注等不连续成篇。)
2.“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在文中用“”画出描写“金色”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就像是用纯金铸成的。”“三座金山”“金色的光源”等。作者不厌其烦的,反复地渲染、烘托金色,用这样文学化的表达方式塑造一幅瑰丽的,宏阔的画卷。)
3.说说《金字塔夕照》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学生自由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找出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5.说说金字塔不可思议表现在哪儿。引导学生在散落的图标、示意图,批注,还有文字描述的信息中,进行归纳和梳理,形成一个有条理的回答。
6.读懂课文内容,借助文中的批注,进行大胆的想象和猜测。
(1)第一个批注:为什么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出现更高的建筑呢?
明确:文本里说,金字塔是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的,直到1889年,地球上才有了跟金字塔在高度上可以媲美的埃菲尔铁塔。在这长达四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居然没有一个建筑的高度能够跟金字塔相媲美,文明的发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一个断层呢。从这一个批注中,学生很可能就会想到,当时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说不定就是有外星人,有远远超越当时人类文明成就的存在,可以这么想。在后面的内容,讲的是当时的古埃及所取得的文明成就,讲他的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发展,讲金字塔周围还有类似的文明成就的存在,好像又在暗示我们,其实,在当时古埃及人有能力建成这样的金字塔。)
(2)第二个批注:当时的人们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呢?
明确:古埃及人动用了无数的人力,利用木筏顺着尼罗河,远从一千多公里外的地方将石头搬运过来。
(3)小组探寻、想象、猜测,交流其他批注中提出的疑问,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根据文本语言描述的内容和阅读批注的展开自己的推测和想象,学生的想象,结果和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大的方向应该就是这两种可能。一个是埃及人自己的成就,另外一个可能就是非人类所为。
师小结:语文的教学在这里我们不需要去追求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关于金字塔是怎么建成的,至今科学家也没有给出一个科学说法,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文本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欲,把想象的火花给点燃,让它充满一个又一个无尽的思考,一个又一个大胆的推测。
四、拓展延伸
1.说说《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两篇短文哪些内容是相互印证的。
2.如果你和爸爸妈妈打算一起去金字塔游玩,你会如何介绍金字塔呢?(提示:可以搜集资料;融入你对金字塔的了解;将两篇课文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今天所学的这两篇短文,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共同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我们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
[教学板书]
20*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烘托、渲染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归纳和梳理
推测和想象
[教学反思]
非连续性文本,这是第一次出现在小学语文教科书当中的比较新鲜的短文样式,课文由多元的文本形式,即文字描述、数据、图表和示意图、批注等不连续成篇,这是其他文本可能都不具备的特点。基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利用文本的多元化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梳理“金字塔不可思议在哪?”并结合文本中的批注,来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与推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探知欲。一言以蔽之,这是一堂非常生动的课堂,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金字塔夕照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a href="/yw/tb_c300002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金字塔夕照教学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深入探究,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课后作业,巩固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金字塔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102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金字塔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金字塔夕照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金字塔夕照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