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703704/0-171521432673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703704/0-171521432675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703704/0-171521432677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时作业(28份)
-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1节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时锋与天气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1节常见天气系统第2课时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3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达标测试,共7页。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据此完成1~2题。
1.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A )
A.50°N、(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B.90°N、赤道低气压带
C.30°S、(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D.60°S、赤道低气压带
2.由气压值推断此时( D )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
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C.我国东部高温多雨
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解析] 第1题,图中90°E附近,气压最高值为1 036 hPa,而它位于60°N靠右一点,因此可以推断它的纬度可能为50°N。气压最低值为988 hPa,而它位于60°S左右,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第2题,根据世界地图,90°E线在北半球主要为陆地,南半球主要为海洋。根据气压图,北半球气压要高于南半球,即北半球陆地气压高,出现亚洲高压,气温较低,故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夏威夷高压势力强是北半球夏季,A错误;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是北半球夏季,B错误;我国东部高温多雨为北半球夏季,C错误;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为北半球冬季,D正确。所以选D。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则( C )
A.该环流是中纬环流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丙地可能盛行西南风 D.甲气压带因热力产生
4.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低纬环流,则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乙地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B )
[解析] 第3题,题目图中并无明确的方向,无法判断北半球甲乙两地的纬度高低,甲地受下沉气流影响为高压,可能是极地高气压带,也可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乙地可能受赤道低气压带或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对应的可能是高纬环流,也可能是中纬环流或低纬环流,A、B错误;若甲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乙地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则位于北半球的丙地会受盛行西南风影响,C正确;甲气压带可能是动力因素产生,可能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错误。故选C。第4题,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低纬环流,则图中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乙是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赤道低气压带南北两侧风带分别是东南信风带与东北信风带。能正确反映乙地两侧大气运动的是B图。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区域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及1 013 hPa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据图可以推测( C )
A.该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
B.乙风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
C.该气压带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D.甲、乙风带分别位于不同半球
6.若甲、乙风带的风向不同且甲纬度较乙低,则图中( A )
A.乙风带的风向以偏西风为主
B.该气压带与甲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C.甲风带自低纬吹向高纬,降水多
D.常年受甲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气候
[解析] 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图表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该气压带等压线向上突出,该地气压值较高,为高气压带,排除A;空气垂直方向运动以下沉运动为主,近地面形成高压,多晴朗天气,C正确;无法判断该气压带名称,因此无法判断风带所处半球,也无法判断该气压带的夏季移动方向,排除B、D。故选C。第6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乙风带风向不同,且甲的纬度比乙低,可以推测出甲地为信风带,乙地为西风带,中间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风带以偏西风为主,A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排除B;信风带由高纬吹向低纬,降水稀少,排除C;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排除D。故选A。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下图为某月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7.该月份( B )
A.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
B.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
C.北半球西风偏转为东北风
D.南半球西风偏转为东南风
8.图示气压带中,成因与对流运动有关的是( C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7题,由图可知,在10°S附近有一低压带,根据气压带与风带知识点可知,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故可知赤道低气压带移至赤道以南,应为北半球冬季。由此可推知,由于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带动东北信风带越过赤道进入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北风,B正确,A错误;中纬西风带移动并没有改变半球位置,偏转风向不会发生改变,C、D错误。故选B。第8题,根据图示可知,丙为赤道低气压带,是由于近地面常年气温高,对流旺盛形成的,C正确;乙、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甲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A、B、D错误。故选C。
[能力提升练]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是一条独立环绕副热带地区的强锋带,终年在东亚上空活动,常出现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部边缘,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东亚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两次北跳关系密切。平均而言,这两次北跳分别发生在6月上旬和7月初,对应着江淮流域梅雨起始和结束。青藏高原,夏季形成热源,冬季成为冷源,受其影响,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会产生季节性突变。下图示意1979—2013年平均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a)、北界(b)逐月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据图判断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D )
A.冬季控制范围小,位置偏北
B.北界变化范围较大,变化速度较快
C.夏季控制范围大,位置偏南
D.冬季整体位置偏南
10.受青藏高原影响,推测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季节性突变现象可能是( A )
A.夏季,西风急流向西北突变
B.夏季,西风急流向东南突变
C.冬季,西风急流向东北突变
D.冬季,西风急流向西南突变
11.湖北省大部2020年6月8日入梅,8月1日出梅,推测2020年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第二次北跳可能发生在( C )
A.5月下旬 B.6月上旬
C.7月下旬 D.8月上旬
[解析] 第9题,阅读图表可知,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夏季的控制范围,以7月为例,约是从南界的35°到北界的45°;而冬季的控制范围,以1月为例,约是从南界的18°到北界的47°,所以是冬季的控制范围大于夏季,A、C错误。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D正确;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年内变幅大约是15°-35°,北界年内变幅是43°-48°,所以南界变化范围更大,B错误。故选D。第10题,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带动气压带和风带一年内的周期性运动,而副热带西风急流也会随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出现夏季北移,冬季南撤的空间变化。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对流层中高层大气,从而使青藏高原上空的空气与周围的空气形成显著温差,受其影响,西风急流北移的同时,向西突变(至100°E附近),A正确,B错误。冬季,青藏高原逐渐冷却,温差中心向东向南移动,西风急流东退(至120°E附近),C、D错误。故选A。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两次北跳密切相关,对应着江淮流域梅雨的起始和结束,说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第一次北跳对应梅雨起始,第二次北跳对应梅雨结束。读题干可知,2020年梅雨结束为8月1日,因此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第二次北跳应该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所以选择7月下旬,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副热带高压自高空向下大规模沉降大气,与下层海洋上空的信风相遇,形成信风逆温,大气层结构稳定。下图为信风逆温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天气现象经常出现在( D )
A.北非地区 B.南亚地区
C.西欧地区 D.太平洋中部地区
13.该处稳定的大气层结构能够( C )
A.增强该地大气的上升运动
B.导致该地降水明显增多
C.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
D.提高稳定层附近的风速
[解析] 第12题,本题考查信风逆温的分布区域,根据材料,副热带高压自高空向下大规模沉降大气,与下层海洋上空的信风相遇,说明海域面积广,信风湿润,根据选项可以看到,太平洋中部地区海域面积较大,排除其他选项。故D选项正确。第13题,本题考查逆温层对大气运动的影响,下方为来自海洋的凉爽湿润的信风气团,逆温层将云层限定在逆温层之下,逆温层形成后不利于大气的上升运动,会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层结构稳定,风力较小,降水天气较少,C正确,A、B、D错误。故C选项正确。
14.读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气压带A是_赤道低气压带__,E是_副极地低气压带__。
(2)若上图表示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则风带B为_东北信风__,D为_盛行西风/西南风__。
(3)各气压带中,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有_C__、_E__。(填字母)
(4)若上图表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则图中B、D的风向分别为_东南信风__、_西北风__。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A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赤道低气压带;E位于纬度60°N附近,其盛行上升气流,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第(2)题,若示意图表示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则A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C位于30°N,是副热带高气压带,E位于60°N附近,是副极地低气压带,G位于极地附近,是极地高气压带;B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赤道低气压带之间,是东北信风带(低纬信风带);D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是盛行西风带(西南风)。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C)是由于空气受重力因素下沉而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E)是由于冷暖空气相遇,冷空气将暖空气抬升形成上升气流而形成的,故两者由动力原因形成的。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B为信风带,风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偏为东南风;D为盛行西风带,风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偏为西北风。
15.图A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图B是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两地气压状况为a_>__b(填“>”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时课后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时课时练习,共7页。
这是一份地理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精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地的气候类型是,b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