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苏少版三年级上册20 皮影戏教学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
千百年来,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皮影戏也叫“影子戏”,因为它是用灯光照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它有韵美的唱腔、灵活的板式、精美的雕刻„„但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随着电视、电影的普及,人们的欣赏习惯发生了改变,皮影戏也日渐没落。所以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凝聚先人智慧的古老艺术,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以皮影戏为题材,课前让学生主动去了解皮影戏的历史,种类,制作,表演,价值等,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在网上、书店查阅或是走访民间艺人来搜集资料,在课堂上以学生讨论交流,制作、表演为主开展劳动技术课,增强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热爱,做好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学习了解皮影戏的相关知识、体会皮影人物的造型特点。
2、 实践目标:
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制作皮影,并能进行简单的表演。
3、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自主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意识,同时激发了研究民间艺术的兴趣,保护并使之传承。
【活动难点】
学会皮影的制作,并能利用皮影人物进行编排表演,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开发实施适用对象及组织准备】
1、 对象:小学五年级(45人)
2、地点:永寿小学课堂厅
3、教学准备:课件,皮影实物,表演皮影的道具,牛皮纸或硬纸板,彩笔,剪刀,针线,小木棒等。
【活动过程】
环节一:用视频方式激趣导入
1.同学们,请大家先看一段视频。
2. 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别样的《西游记》(播放课件)。
师提问:通过欣赏视频,你能回答出此视频是采用哪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制作的?
生交流:皮影
生交流:很好奇白色的幕布后面有人操控皮影进行表演„„
师总结:“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说得正是皮影戏,这是一门非常古老的艺术,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皮影,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语言讲述故事,旁边还有老艺人敲打乐器伴奏,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过去,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晚上能围在一起观看一场皮影戏,那可是再开心幸福不过了。那么今天,同学们有没有兴趣也来试试做一个皮影,演一场戏呢?好,那就让我们开启光影间跳动的精灵——皮影戏的制作之旅吧!引出课题(课件显示)
设计意图:引用皮影戏视频,直观形象,让学生感受皮影戏的神奇魅力,并且喜欢上皮影,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激发出学生对本民族艺术的自豪感。
环节二:探索交流
讲解皮影的来源
皮影戏来历:汉武帝爱妃李夫人去世,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不理朝政。李少翁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讲解皮影的发展
皮影最早是用兽皮制作,后来逐渐发展为用牛皮、羊皮等材料制作。唐代时期,皮影戏已经成为宫廷娱乐的一种形式。宋代以后,皮影戏逐渐传播到民间,成为广泛流行的民间艺术。明清时期,皮影戏进入鼎盛时期,各地涌现出大量优秀的皮影艺人和作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流派。
说说人物身体各主要活动关节有哪些?
学生答:人体的关节主要有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结构,主要发挥运动功能,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想一想:怎样让皮影人动起来?
教师出示表演用的皮影人物, 原来皮影人的关节部位都不是固定的,而是分开做出每一部分,然后订缀起来,这样就会活动了。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并从模仿中感受皮影影人机械式的动作特点,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和信心。通过教师示范,突破教学重点,化难为易,使得学生解除对表现影人的畏难情绪。
讲解皮影的制作步骤
A,选皮
各地皮影的原材料有所不同。比如陇东皮影的制作一般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
B.制皮
制皮的方式有很多,以陕西皮影为例,通常有两种方法炮制它的原材料--牛皮:“净皮”和“灰皮”。“净皮”的制作工艺是先将选好的牛皮放在洁净的凉水里浸泡两、三天,取出用刀刮制四次,每刮一次用清水浸泡一次,直到第四次精工细作,把皮刮薄泡亮为止。
刮好后撑在木架上阴干,晾到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皮影。“灰皮”也称为“软刮”,浸泡皮时把氧化钙(石灰)、硫化钠(臭火碱)、硫酸、硫酸铵等药剂配方化入水中,将牛皮反复浸泡刮制而成。这种方法刮出来的皮料,近似玻璃,更宜雕刻。
C.画稿
制作皮影时有专门的画稿,称为“样谱”,这些设计图稿世代相传。
D.过稿
雕刻艺人将刮好的皮分解成块,用湿布潮软后,再用特制的推板,稍加油汁逐次推摩,使牛皮更加平展光滑,并能解除皮质的收缩性,然后才能描图样。画稿前对成品皮的合理使用,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
薄而透亮的成品皮,要用于头、胸、腹这些显要部位;较厚而色暗的成品皮,可用于腿部和其他一般道具上。这样既可节约原料,又提高了皮影质量,同时也使皮影人物上轻下重,在挑签表演和静置靠站时安稳、趁手。接下来是描图样,用钢针把各部件的轮廓和设计图案纹样分别拷贝、描绘在皮面上,这叫"过稿",再把皮子放在枣木或梨木板上进行刻制。
E.镂刻
雕刻刀具一般都有十一、二把,甚至三十把以上。刀具有宽窄不同的斜口刀(尖刀)、平刀、圆刀、三角刀、花口刀等,分工很讲究,艺人需要熟练各种刀具的不同使用方法。根据传统经验,在刻制线状的纹样时要用平刀去扎;在刻制直线条的纹样时用平刀去推;对于传统服饰的袖头袄边的圆形花纹则需要用凿刀去凿;一些曲折多变的花纹图样,则须用斜口刀刻制。
艺人雕刻的口诀如下:樱花平刀扎,万字平刀推,袖头袄边凿刀上,花朵尖刀刻。雕刻线有虚实之分,还有暗线、绘线之分。虚线为阴刻,即镂空形体线而成,皮影多为这种线法。实线保留形体轮廓挖去余部,为阳刻,多用于生旦、须丑的白脸,凡白色的物体都用阳刻法。
虚实线沿轮廓的两侧刻出断续的镂空线,多用于景片建筑的刻制。暗线则用刀划线而不透皮,多在活动关节处。绘线是以笔代之,以表现细致的物体。刻制皮影有口诀相传,程序如下:刻人面——先刻头帽后刻脸,眼眉刻完再刻鼻子尖。
刻衣饰花纹——卍字先把四方画,四边咬茬转着扎。雪花先竖画,然后左右再打叉。六棂丢出齿,挑成雪花花。刻盔甲——黄靠甲,先把眼眼打,拾岔岔,人字三角扎。刻建筑装饰--空心桃儿落落梅,雪里竹梅六角龟,一满都在水字格。
F.敷彩:
皮影雕完之后是敷彩。老艺人用色十分讲究。大都自己用紫铜、银朱、普兰等矿植物炮制出大红、大绿、杏黄等颜色着色。着色的方法也各有不同。以陕西皮影为例,敷彩的方法是先把制好的纯色化入稍大的酒盅内,放进几块用精皮熬制的透明皮胶,然后把盅子放在特制的灯架上,下边点燃酒精灯火,使角色交融成为粥状,趁热敷在影人上。虽是色彩种类不多,但老艺人善于配色,再加上点染的浓淡变化,使色彩效果异常绚烂。
G.发汗熨平
敷色后还要给皮影脱水发汗,这是一项关键性工艺。它的目的是为了使敷彩经过适当高温吃入牛皮内,并使皮内保留的水分得以挥发。脱水发汗的方法很多,有的用薄木板夹住皮影部件,压在热炕的席下;也有的用平布包裹皮影部件,以烙铁或电熨斗烫;此外还有一种土办法是用土坯或砖块搭成人字形,下面用麦秸烧热,压平皮影使之脱水发汗。
脱水发汗的成败关键在于掌握温度火候。过去艺人们掌握火候的土办法叫“弹指点水”,就是用手指蘸水或唾液弹滴在熨具上,观察水的变化,判断温度的高低。既看水点所起泡沫大小的变化,也看水分蒸发的速度快慢。所要求的温度一般在摄氏七十度上下。
温度恰当,皮子脱水发汗顺利,皮内水分挥发了,颜色也吃入皮内了,皮影色泽鲜美,且久不褪色,而胶质也可溶化封闭住皮子的毛孔,使皮影永久不翘扭变形。如果温度过高则会使皮子缩为一团,工艺全部报废;温度不足,胶色就不能溶入肉皮,皮内的水分难以排尽,造成皮影人物的色泽不亮,时间长了还会变形。
H.缀结完成
为了让皮影动作灵活,一个完整皮影人物的形体,从头到脚通常有头颅、胸、腹、双腿、双臂、双肘、双手,共计十一个部件。头部——头包括颜面、帽、须和颈部,下端为楔子,演出时插入胸上部的卡口内,不用时则卸下保管。胸部——上部装置卡口,皮影人头就插在那里。
与胸上侧同点相钉结的有两臂,各分为上下臂两节,小臂下有手相连。腹部——腹部上方与胸相连,下方与双腿相连,腿部与足为一个整体(包括靴鞋在内)。皮影人物各个关节部分都要刻出轮盘式的枢纽(老艺人称之为“骨缝”),以避免肢体叠合处出现过多重影。
5.教师示范皮影制作步骤【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研究出皮影的制作步骤,教师只做必要补充,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和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综合实践课动手操作的理念。
环节三:活动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制作一个皮影人物。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有所用,在亲身动手制作中,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再现艺术造型,享受创作的快乐。
环节四:活动展示评价
课前教师搭建一个简易的皮影戏舞台,作品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进行展示评价,首先评出最佳造型奖和最佳创意奖,然后鼓励学生为了提高舞台表演效果,还需要做一些道具、背景等来烘托演出的气氛,这时评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合作奖,引导学生从技能、情感,合作等方面对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对作品发表看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展演汇报结束后,组织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展示作品,开展评价。评价可以客观多元,尽量让学生找到作品中的闪光点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增加学习自信,激发创新热情,让学生体验劳动制作带来的快乐,感受合作力量的强大!
环节五:活动总结及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中国皮影戏,并学会了制作和表演,收获很大。 千百年来,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2011年,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至今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欣赏习惯更多地依赖电影、电视,皮影戏也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2006年的央视春晚春舞台上,一群老奶奶跳起了皮影戏舞蹈《俏夕阳》,引起了一时轰动,倡导人们不要忽视古老艺术的魅力!我希望同学们也能将研究继续深入下去,发现更多值得中国人骄傲的民族艺术瑰宝,让我们为保护和传承发展这些艺术而不懈努力!
小学美术人美版一年级下册13.狮子大王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美版一年级下册<a href="/ms/tb_c9764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3.狮子大王教案</a>,共3页。
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7课 夸张的脸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a href="/ms/tb_c11715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7课 夸张的脸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揭题,导入新课,观察分析,感受夸张,作品欣赏,理解夸张,分工合作,实践夸张,作业展评,分享成功,欣赏拓展,总结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美术17. 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17. 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