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获奖教案
展开2.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3.学习在演讲中运用事例证明观点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方法指导
1.圈点文中重点词语,给生字注音;初步体会“格物致知”的意义。
2.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本文层层推进的结构。
3.概括王阳明的例子与作者的亲身经历,理解事例对于观点的印证作用。
基础解读
题目解说
“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就是获得知识。前者是后者的手段,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格物致知”是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题目交代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作者简介
丁肇(zhà)中,1936 年生,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4年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并用英文字母“J”命名该粒子,因此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背景资料
1990年5月,《瞭望》周刊等单位组织“情系中华”征文活动,历时一年四个月,收到来稿近千篇。《瞭望》周刊海外版对部分来稿进行了刊登,在海内外产生热烈的反响。征文评委会评出两篇文章,授予特别荣誉奖,著名物理家丁肇中的《怀念》是其中一篇。1991 年10月,征文活动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丁肇中在会上发表了这篇演讲。
字音识记
1.重点字
瞭望(lià) 荣誉(yù) 格物致知(zhì)
不知所措(cuò) 彷徨(páng huáng) 缅怀(miǎn)
袖手旁观(xiù) 遵照(zūn)
2.多音字
埋
中
量
(liáng)测量 (zhōng)中华 (mái)埋没
(liàng)量力而行 (zhòng)中奖 (mán)埋怨
度
(dù)制度
(duó)揣度
字形辨识
(瞭(lià)瞭望 彷(páng)彷徨 维(wéi)思维 践(jiàn)实践
僚(liá)官僚 仿(fǎng)仿佛 唯(wéi)唯一 线(xiàn)路线
(liá)潦草 防(fáng)国防 准(zhǔn)准备 钱(qián)金钱
词语积累
缅怀: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探讨:研究讨论。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激变:急剧变化。
格物致知:探究事物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一帆风顺: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
近义词辨析
袖手旁观一置之不理
相同点:都有“不去管”之意。
不同点:“袖手旁观”比喻人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侧重指不去帮助。“置之不理”指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侧重于不管,不理睬。
辨析:
1.同学要是遇到了困难,我们应该主动提供精助,不应该 。
2.朋友来给她道歉,她却冷着脸 。
答案:1.袖手旁观 2.置之不理
探究突破
结构图解
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指出传统的中国教育对“格物致知”精神的曲解
培养实验精神贡献人类社会
分析问题
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分析中国学生现状、现身说法
得出结论:必须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主旨点睛
作者由儒家经典引出“格物致知”的观点,并针对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以王阳明和自己的事例,揭示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阐明了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号召中国的新一代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疑难突破
1.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
传统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这是应对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2.这篇文章论述的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缺点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今社会中,这个缺点甚至可以说是致命伤,它使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继而影响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当然,这个缺点也不是哪一天突然形成的,它有着久远的文化背景。要克服这个缺点,任重而道远。
作者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教训,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学生的现状,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学生应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的问题。高屋建瓴,一针见血,语重心长,对我国教育理念的改变具有启示性的作用。
写作借鉴
1.思路清晰,说理缜密。
本文开头简洁明了地交代了论述的问题。首先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指出现代学术的基础是实地的探察,即实验。其次说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然后论述具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必要性:最后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提出殷切的希望。
2.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有机结合。
为了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作者首先引用了《大学》里的话,阐述传统教育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作者又举明朝大哲学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因头痛而失败的事例,阐述了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从而证明儒家“格物”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两种论证方法结合,使论证过程简洁明了,更具说服力。
对接中考
从课文中挖掘考试命题
(河北正定模拟)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完整表述。(考点:提炼中心论点)
中国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时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
【答题技巧】中心论点在文章中常见的位置有的标题即论点;有的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有的在引论部分的结尾,开头列举日常现象等引出中心论点;有的文章的中心论点在本论部分的开头,这类文章大多是采取先破后立的写法,引论部分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有所破,然后在本论部分提出作者正面的见解与主张;有的文章的论点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有的则要读者根据全文内容归纳。
(湖南常德模拟)下面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考点:举例论证)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举例论证。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实验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从而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答题技巧】举例论证,是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通过举例论证,可以有力地证明某个观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增强读者阅读兴趣,让文章浅显易懂。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9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马说优秀教案</a>,共4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2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核舟记优秀教案</a>,共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2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小石潭记精品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答题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