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12.0 分)
骑踏板车是小朋友喜爱的一项运动,如图是小明在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踏板车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明匀速骑踏板车时受到惯性作用
小明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踏板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小明对踏板车的压力和踏板车对小明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小明对踏板车的压力是由于踏板车发生形变产生的
如图,将一瓶500??的纯净水倒置在水平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强最接近下面哪个数据
()
A.1 × 102??B.1 × 104??C.1 × 106??D.1 × 108??
下列关于压强的实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火车轨道铺在枕木上,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排水管的?形“反水弯”是一个连通器
自制压强计随海拔的升高玻璃管内液面会降低
将玻璃管从竖直位置适当向右侧倾斜,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仍为
760??
如图所示,取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物体1块、2块、3块分别竖放、平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和??(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则()
A.??=??> ??B.??=???C.??>??>??D.????
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将处于容器底部的物块缓慢上提。在物块从开始上提到离开水面的过程中如,图能正确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物块底部离容器底部的高ℎ的关系的是()
A.
B.
C.
D.
同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静止后如图所示,密度计受到的浮力
分别为?甲、?乙,液体的密度分别为?甲、?乙,则()
?甲=?乙,?甲>?乙B.?甲=?乙,?甲=?乙
C.?甲?乙,?甲=?乙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
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甲、乙,分别装有深度相同的水,将两个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小球?、?,分别放在甲、乙两容器中(水均未溢出),小球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两个小球所受浮力分别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两小球的密度??>??
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甲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乙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强
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10??的正方体竖直悬浮在某液体中。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1为5?,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2为13?(?取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为8?
液体的密度为1.2 × 103??/?3
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1.3 × 103??
正方体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ℎ等于5??
第 II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14.0 分)
如图所示,用手握住装有水的杯子静止在空中,杯子(选填“具有”或“不具有”)惯性;杯子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为;若喝掉杯中一部分水后,仍按如图方式保持静止,则杯子所受摩擦力(选填“增
大”“不变”或“减小”)。
如图所示是一款自动清洁地面机器人,它工作时内部的电动机带动风扇转动,把尘盒内的空气排出,利用将垃圾吸入尘盒内。已知机器人的质量是3??,滚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10??2,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它对地面的压强为??。(? = 10?/??)
现在的汽车为了保护司机和乘客的安全,都安装有安全带、头枕和安全气囊等装置,其中,为防止被后车追尾对人造成伤害的装置是
现;在高铁站台均有安全标线,一般都是采用白线和黄色盲道合并
铺设,提示候车的乘客应站在线后等车,是避免因带来的安全隐患。
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多次成功坐底,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奋斗者”号在深水下潜过程中所受水的压强,浮力。(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潜水器的体积不变)
用手将一重为6?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9?,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放手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排开水的体积是?3。(?=10?/
??,?水 = 1.0 × 103??/?3)
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甲图所示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同学们认为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优于图乙的,其主要原因是。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
请补全图中由于惯性冲上粗糙斜面的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在图中画出小球在水中下沉时受力示意图。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8.0 分)
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来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1)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表面上移动的距离。再分别换用棉布和木板表面进行两次实验,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
①每次都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目的是 。
②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选填“近”或“远”)。 (2)十六世纪末,伽利略已通过类似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因此,物体运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图2是伽利略的实验和推理示意图。
(3)后来,笛卡尔进一步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十七世纪初,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4)上述实验及科学家研究成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将正确说法前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
A.科学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出。B.科学推理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C.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就是正确的观点
D.普通人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观点不可以质疑
物理课上,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进行了如下操作。
实验前,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发现?形管中的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该装置(选填“漏 气”或“不漏气”)。小明没有按压橡皮膜时,?形管两侧液面就存在高度差(如图①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选填字母);
从?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形管内添加适量水
实验时,小明将探头放入水下,?形管两侧水面高度差为6??,此时?形管内外的气压差为
??;(?水 = 1.0 × 103??/?3,? = 10?/??)
正确操作后,分析图②、图③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分析图③、图④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越大,压强越大; (5)小明用图⑤所示的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橡皮膜刚好变平,她测量了以下物理量:
右侧待测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ℎ1
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ℎ2C.左侧水到容器底的深度ℎ3
D.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ℎ4
请你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 =(选择题中合适的字母和?水表示)。
兴趣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物块、温水杯、小桶、铁架台等器材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细线的质量和体积均忽略不计)
实验中所用物块的重力为?。
同学们发现溢水杯中未装满水,如图甲所示,这样实验会使测得的溢出水的重力(
填“偏大”或“偏小”)。
溢水杯装满水后,将物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物块受到的浮力为?。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水所受的重力大小。
继续实验,将物块浸没在装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如图丙所示,发现?5> ?3。说明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有关,换用酒精再次实验的目的是(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8.0 分)
如图所示,将底面积为100??2,重为10?的容器放在水
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重60?,深50??的水。(?水 = 1.0 × 103??/?3;取10?/??)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多少? (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多大?
(3)如果容器中装的是另外一种液体,尺寸仍如图所示,若容器中?点受到的压强为3200??,则另外一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古时代就开始利用浮力了,据考古工作者发现,在距今
75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制造出了独木舟,如图所示,该独木舟外形可看成一个长方体,它长3?、宽50??、高 15??,质量为50??,? = 10?/??,?水= 1.0 × 103??/?3。
求:
(1)当独木舟底部距离水面12??时,底部受到的压强;(2)独木舟空载时受到的浮力;
(3)独木舟能承载的最大货物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解:?、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 A
错误;
B、小明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踏板车的支持力大小不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B 错误;
C、小明对踏板车的压力和踏板车对小明的支持力同时作用在踏板车和小明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C 正确;
D、由于小明受到重力,所以小明会对踏板车产生压力,压力是弹力,其施力物体是小明的脚,所以是小明的脚发生形变产生的,故 D 错误。
故选:?。
(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会产生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就是产生弹力的施力物体。常见的推、拉、提、压等均为弹力。
此题考查惯性、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弹力产生的原因,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主要在于: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
【答案】?
【解析】解:将一瓶500??的纯净水倒置在水平桌面上,该瓶水的质量约为0.5??,它对桌面的压力约:? = ? = ?? = 0.5?? × 10?/?? = 5?;
瓶盖的面积即受力面积约为:?=5??2=0.0005?2,压强大约为:?=?=5?= 1 × 104?
?,故 B 正确。
?0.0005?2
故选:?。
首先估算纯净水的重力及压力的大小,然后估算瓶盖面积的大小,最后根据? = ?计算压强的大小。
?
本题考查了重力的估算、压强大小的计算,难度不大。
【答案】?
【解析】解:?、列车的钢轨要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 A 正确;
B、洗手盆设计的 ?型反水弯是连通器,连通器中装同种液体时,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可以防止异味,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故 B 正确;
C、随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减小,瓶内气压大于瓶外气压将液体压入玻璃管中,所以玻璃管内液柱升高,故 C 错误;
D、将玻璃管从竖直位置适当向右侧倾斜,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仍为760??,故 D 正确。故选:?。
(1)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2)连通器的原理:连通器中装同种液体时,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
(3)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瓶外气压小,玻璃管中液柱会上升;
(4)将玻璃管从竖直位置适当向右侧倾斜,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变。
本题是事例都是生活中的常用的现象,利用生活现象考查物理知识,体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答案】?
【解析】解:设长方体物体的长、宽、高分别为?、?、ℎ,
则?
=??=??,
?
??
??
?ℎ
2??
??
??=??=??=??,
2
1
?=??=2??=??,
???
3?ℎ
?ℎ
由题和图知,? > ? > ℎ,且ℎ <1?,
2
所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为:?? = ??> ??。故选:?。
(1)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
(2)根据压强公式? = ?,考虑在不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的大小,从而确定压强的大小。
?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的理解和掌握,要知道在水平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
【答案】?
【解析】解:(1)物块从容器底部到露出水面之前,
?浮 = ?水?排?,物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物块受到的浮力不变;
又因为?浮 = ?−?,物块重?不变,所以弹簧测力计测力计示数?不变;
(2)物块从上表面露出水面到下表面离开水面,由?浮′ = ?水?排′?,物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小,物块受到的浮力变小;
又因为?浮′ = ?−?′,物块重?不变,所以弹簧测力计测力计示数?变大;
所以在物块从容器底提到离开水面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先不变、后变大。故选:?。
分两个过程分析:
(1)物块从容器底部到露出水面之前,物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公式?浮 =
?水?排?分析物块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变化,再根据?浮 = ?−?可得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2)物块从上表面露出水面到下表面离开水面,物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公式?浮 = ?水?排?分析物块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变化,再根据?浮 = ?−?可得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本题找出两个阶段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是突破口,利用好阿基米德原理和称重法测浮力是本题的关键。
【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由于同一支密度计的重力不变,
所以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相等,即?甲 = ?乙;由于甲中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
所以根据?浮 = ???排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即?甲 >?乙,故 A正确、BCD错误。故选:?。
同一支密度计的重力不变,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的条件可知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
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漂浮条件的应用,利用好物体漂浮条件?浮 = ?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
【答案】??
【解析】解:完全相同的容器甲、乙,分别装有深度相同的水,将两个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小球
?、?,分别放在甲、乙两容器中(水均未溢出);
A、甲容器中小球排开水的体积小于乙容器中小球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 = ?水?排?
可知:???,故 A正确;
B、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漂浮时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即??C、开始甲、乙两容器中水的深度相同,乙容器中小球排开水的体积大,所以分别放入小球后,水的深度关系是ℎ甲 < ℎ乙,根据公式? = ?水?ℎ可知:?甲 < ?乙,即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小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故 C 错误;
D、两小球的密度??< ??,它们的体积相同,根据公式? = ??可知:??< ??,又因为两容器及水的质量相同,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容器、水、小球的总重力,可得?甲 甲
面积相同,根据? = ?可知:?
?
′ < ?乙
′,即:甲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乙容器底部对桌面的
压强,故 D正确。故选:??。
小球的体积相同,排开水的体积不同,液体的密度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比较浮力大小。(2)根据浮沉条件,漂浮时: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悬浮时: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沉底时: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据此分析。
(3)根据公式? = ??ℎ分析容器底部所受压强的大小。
(4)两容器完全相同,底面积相同,桌面受到的压力等于容器、水、小球的总重力,根据? = ?分
?
析。
本题考查压强和浮力的综合,有一定难度。要熟练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及浮沉条件以及压强的计算公式。
【答案】??
【解析】解:?、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得,正方体受到的浮力?浮 = ?2−?1 = 13?−5? = 8?,故 A
正确;
B、因物体悬浮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
所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排 = ? = ?3 = (10??)3 = 1000??3 = 1 × 10−3?3,
由?浮
= ?液
??排
可得,液体的密度?液
?浮
=
??排
8?33,故 错误;
== 0.8× 10??/?B
10?/??×1×10−3?3
??、正方体的上表面积? = ?2 = (10??)2 = 100??2 = 1 × 10−2?2,
正方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强?
=?1=5?= 500??,
1?
1×10−2?2
由? = ??ℎ可得,正方体上表面所处的深度ℎ
=?1=500??= 0.0625? = 6.25
液
??,故 D 错误;
1?液?0.8×103??/?3×10?/??
正方体下表面的深度ℎ2 = ℎ1 + ? = 6.25?? + 10?? = 16.25?? = 0.1625?,
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2 = ?液?ℎ2 = 0.8 × 103??/?3 × 10?/?? × 0.1625? = 1.3 × 103??,故
C 正确。故选:??。
(1)知道正方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浮 = ?向上−?向下求出正方体受到的浮力;
(2)物体悬浮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根据? = ?3求出其体积即为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浮 = ?液??排求出液体的密度;
液
(3)根据? = ?2求出正方体的上表面积,根据? = ?求出液体对正方体上表面的压强,利用? = ?
?
?ℎ
求出正方体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
(4)正方体下表面的深度等于正方体上表面的深度加上正方体的棱长,根据? = ?液?ℎ求出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
本题考查了浮力产生的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固体压强公式、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要注意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
【答案】具有 竖直向上 减小
【解析】解:(1)因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所以用手握住装有水的杯子静止在空中,杯子具有惯性;
杯子被握在手中,处于静止状态,杯子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
力,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
若喝掉杯中一部分水后,仍按如图方式保持静止,杯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仍是二力平衡,大小相等,杯子和水的重力减小,摩擦力减小。
故答案为:具有;竖直向上;减小。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本题考查了惯性、平衡力和摩擦力,属于基础题。
【答案】大气压 3 × 104
【解析】解:(1)清洁地面机器人,它工作时内部的电动机带动风扇转动,把尘盒内的空气排出,利用大气压的作用将垃圾吸入尘盒内;
(2)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 ? = ?? = 3?? × 10?/?? = 30?,
?30?4
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强:? = ?= 10 × 10−4?2= 3 × 10??。
故答案为:大气压;3 × 104。
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
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又知道受力面积,利用压强公式求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强。本题考查了大气压强的应用和压强的计算,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答案】头枕 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解析】解:在座位的靠背上安装“头枕”,当轿车被追尾时,轿车速度加快,乘客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此时头枕可以起到防止乘客颈椎受伤;
高铁进站时,列车速度大造成列车周围空气流速大,列车附近气体的压强小于大气压,人在压强差下被压向列车,造成危险,所以候车的乘客应站在线后等车。
故答案为:头枕;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从惯性的角度可解释头枕如何对人起保护作用;
液体和气体都称为流体,生活中常见的流体是水和空气,流体的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本题考查了惯性现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答案】变大 不变
【解析】解: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当潜水器完全入水后,随着潜水深度的增大,潜水器底部受到海水的压强将变大。
当潜水器完全入水后,随着潜水深度的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根据?浮 = ?水??排可知,潜水器受到的浮力不变。
故答案为:变大;不变。
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特点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关键是排开水的体积和深度变化的判断。
【答案】966 × 10−4
【解析】解:(1)物体受到的浮力:?浮 = ?排 = 9?;
(2)物体重? = 6?,?浮 >?,放手后物体将上浮,待物体静止时,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为:?浮′ = ? = 6?;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此时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浮′= 6?=6×
10−4?3。
故答案为:9;6;6 × 10−4。
排?液?1.0×103??/?3×10?/??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重; (2)待物体静止时,物体漂浮,所受浮力为:?浮′ = ?; (3)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排开水的体积。
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我们应该熟知的重要知识,根据它可以判断物体浮沉,也可以在已知浮沉的情况下判断浮力与重力的关系。解此类题目要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结合使用。
【答案】卡片 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解析】解:
图甲的探究方案中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研究对象是小卡片;
图乙中木块与桌面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图甲实验用的小卡片悬在空中不受摩擦力影响。故答案为:卡片;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根据图示受力物体即可确定研究对象;
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实验要考虑摩擦力,使实验比较复杂。
用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时,要简化实验,本实验采用探究处于静止状态的小卡片受到平衡力的条件,实验中还采用小卡片悬在空中,都是简化实验的目的。
【答案】解: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作用;物体冲上斜面,受到斜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沿斜面现象;过物体重心,分别垂直于斜面向上和沿斜面向下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分别用?和?表示,即为其所受支持力和摩擦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解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物体靠惯性冲上斜面,物体一共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于接触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的作用。
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是本题的关键,画图时力的方向是易错点,值得我们注意。
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尖,五把力的符号标尖边。按照这个作图步骤,很容易能够画出指定力的示意图。
【答案】解:小球在水中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由于小球在水中正在下沉,所以重力大于浮力,二力的作用点均画在小球的重心上,如图所示:
【解析】小球在水中受重力与浮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因为小球在水中正在下沉,所以重力比浮力大,则表示重力的线段长度较长。
本题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画力的示意图时,首先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出物体受力的大小关系。
【答案】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远 不需要 ?
【解析】解:
(1)①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②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
(2)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说明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图乙是伽利略的实验示意图,图甲是伽利略的推理示意图;
(4)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即科学推理也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故 B 正确、ACD 错误。
故答案为:(1)①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②远;(2)不需要;(4)?。
①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控制小车滑到水平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②在越光滑的表面上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得越远;
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实质是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采用了逐渐逼近的方法,即先实验再推理,根据这一特点判断伽利略的实验和推理示意图;
(4)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是先实验再推理,上述实验及科学家研究成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科学推理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本题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通过实验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要掌握实验的现象及结论,解此类问题一定要注意思考实验的意义,并能根据所学的其它物理知识分析解决本实验中相关的实验问题。
ℎ
【答案】不漏气 ?600增加 密度 ?水ℎ4
2
【解析】解:(1)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形管 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形管中的液面就 是相平的,故 B 正确;
故选:?;
(2)?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ℎ = 6?? = 0.06?,
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 = ?水?ℎ = 1.0 × 103??/?3 × 10?/?? × 0.06? = 600??;
分析图②、图③的实验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不同,深度越深,?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分析图③、图④的实验知液体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且密度越大,?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得出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实验时,橡皮膜两侧受到的压强容易观察,所以需要利用水和液体在橡皮膜处的压强相等来计算液体压强,因此需要测量待测液体和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如图⑤,橡皮膜相平,所以橡皮膜左侧和右侧的压强相等,即?左 = ?右,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得?水?ℎ4 = ??ℎ2,解得待测液体密度
的表达式为? = ?水ℎ4。
ℎ2
故答案为:(1)不漏气;?;(2)600;(3)增加;(4)密度;(5)?水ℎ4。
ℎ2
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时,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看液体能否灵活升降;
?形管右端上方是和大气相通的,等于大气压强;?形管右端液面比较高,就说明?形管左端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只要取下软管,让?形管左端液面和大气相通,这样?形管两端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2)根据? = ??ℎ求出液体产生的压强即为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
(3)(4)液体压强与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研究液体压强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分析实验中相同量和不同量,根据转换法得出结论;
(5)观察到橡皮膜相平,则左右液体产生的压强相同,根据? = ?液?ℎ,可求出液体的密度的表达式。
本题考查了压强计的检查与使用、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等问题,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答案】4偏小 1相等 液体密度 寻找普遍规律
【解析】解:(1)由图甲可知,物体的重力为4?;
物体放入水中前,溢水杯应该是满水的,否则小桶内所盛的水将小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变小,所以,测得排开水的重力会偏小;
物块的重力大小是4?,物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是3?,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浮 = ?1−?3 = 4?−3? = 1?;
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可以由实验步骤乙和甲得到,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排 = ?4−?2 = 1.5?
−0.5? = 1?,所以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水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
酒精代替水继续实验,发现此时的?3变大,由称重法可知浮力变小,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浮力不同,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使实验具有普遍性,用酒精
继续实验。
故答案为:(1)4;(2)偏小;(3)1;相等;(4)液体密度(液体种类);寻找普遍规律。
据图读出物块所受重力。
根据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排等于桶和排开水的总重减去空桶的重即可分析判断。
(3)根据?浮 = ?−?求出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等于物块浸没时溢水杯流入空桶中水的重力。
(4)改变液体的密度,根据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判断出浮力的变化,进而得出结论;为了使实验具有普遍性,换其他液体继续实验。
本题综合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知识,在“探究浮力的大小”实验中,用“称量法”测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即?浮 = ?−?拉,属于常考点。
20.【答案】解:(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 ??ℎ可知,? = ?水?ℎ = 1.0 × 103??/?3 × 10?/??
×0.5? = 5000??,
由? = ?得,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 = ?? = 5000?? × 0.01?2 = 50?;
?
(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加水的重力,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
?容 + ?水= 10? + 60?= 7000??;
?0.01?2
(3)由? = ??ℎ可知,另外一种液体的密度是:?液
?3。
答:(1)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50?;
(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7000??;
=?′
?ℎ′
3200??3
== 0.8× 10??/
10?/??×(0.5?−0.1?)
(3)另外一种液体的密度是0.8 × 103??/?3。
【解析】(1)根据? = ??ℎ可求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由? = ?的变形式? = ??可求出水对容器底的
?
压力;
(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加水的重力,由? = ?可求出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
?
(3)由? = ??ℎ的变形式? = ?ℎ可求出另外一种液体的密度。
此题考查的是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同时出现固、液体压力压强,要注意先后顺序。
21.【答案】解:(1)独木舟底部受到的压强为:
? = ?水?ℎ = 1 × 103??/?3 × 10?/?? × 12 × 10−2? = 1200??; (2)独木舟空载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独木舟的自重,即:
?浮 = ?舟 = ?舟? = 50?? × 10?/?? = 500?;
(3)独木舟的体积为:? = ??? = 3? × 50 × 10−2? × 15 × 10−2? = 0.225?3,
当独木舟刚好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最大,此时独木舟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独木舟的体积,
则独木舟受到的最大浮力为:?浮大 = ?液??排 = 1 × 103??/?3 × 10?/?? × 0.225?3 = 2250?,独木舟的最大总重力等于最大浮力,即:?总 = ?浮大 = 2250?,
独木舟能承载的最大货物的重量为:?货 = ?总−?舟 = 2250?−500? = 1750?;
货物的质量为?
= ?货= 1750?= 175??。
货?
10?/??
答:(1)当独木舟底部距离水面12??时,底部受到的压强为1200??;
独木舟空载时受到的浮力为500?;
独木舟能承载的最大货物的质量为175??。
【解析】(1)已知独木舟底部水的深度,根据? = ?液?ℎ计算独木舟底部受到的压强;
(2)已知独木舟自身的质量,独木舟空载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独木舟的自重,根据?浮 = ? = ??
求得独木舟空载时受到的浮力;
(3)已知独木舟的长、宽、高,根据? = ???求得独木舟的体积,当独木舟刚好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最大,根据?浮 = ?液??排求得独木舟受到的最大浮力,独木舟的最大总重力等于最大浮力,货物的最大重量等于最大总重力与独木舟自重之差,进一步求得货物的质量。
本题考查压强、重力、浮力的计算,知道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是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开学物理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是小孔成像示意图,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