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15页。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题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上不答题,请按答题卡上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为了响应“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近日,某中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系列活动精彩纷呈,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走进自然
下面是活动中小文撰写的一段解说词,其中有些字词他拿不准,请你帮他完成。(4分)
越是miǎ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zhuó,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淀下来的结果。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lè dǎn B. lī tán C. lì dǎn D. lì tán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活动二】品味自然
2.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美好的礼物,它意味着生命、纯洁、力量。小文想看看古人是怎么写水的,请你帮他补写完整。(8分)
同样是写水,但古代文人所用的手法不同。《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① ② ”运用比兴,借关雎在河中小洲和鸣的情景,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③ , ④ ”运用“望”字,把目光从京城移向巴山蜀水,充满深情厚意;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 ⑤ , ⑥ ”运用对偶,表现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的“ ⑦ , ⑧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曲折蜿蜒、时隐时现的特点。
【活动三】尊重自然
3.绿水青山、莺飞燕舞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蓝图,下面关于人与自然的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已然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反映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留住“绿水青山”
②才能创造更大的财富,才能拥有最美的未来
③学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④为此,我们必须转变对自然的态度
⑤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渐入人心
A.①③⑤④② B.⑤①②④③ C.①③⑤②④ D.⑤②④①③
【活动四】保护自然
4.为了使同学们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选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本次主题活动中还开展了低碳宜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任务。(8分)
(1)阅读下列材料,从两个方面概括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2分)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不久的将来,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多种疾病。
(2)阅读下列学校在活动前期进行的“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调查表,说说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2分)
(3)宣传活动结束后,现场散落着一些废纸、塑料袋等垃圾,小文同学摘下口罩也准备扔在其中,你去阻止,他振振有词地说:“地上本来就有垃圾,干脆都扔在这里,让环卫工人明天一起打扫吧。”对此,你会怎样应对?请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100字左右)(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共16分)
夜风送来槐花香
①入夜,乘公交车回家。刚一下车,一股清甜之气扑鼻而来。槐花,是槐花开了!我一眼就瞅见三棵洋槐树,站在路边的冬青后面,显得卓尔不群。
②走近点,再近点,借着路灯的微光,细细打量,满树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闪耀着玉石般柔美的光泽,像一盏盏壁灯,隐约而幽静。香气愈发浓郁,我忍不住深吸了几口。一瞬间,我仿佛置身槐香的世界,不,应该是故乡漫山遍野的槐树林中。此香,彼香,分辨不清。在此之前,我一直固执地以为,唯有故乡的槐花才配叫槐花。
③而今夜,我站立在城市的街头,却分明嗅到了故乡的槐花香。
④故乡永寿地处偏远,气温回升慢,每到四月底五月初,县城附近的四十万亩槐花才开始绽放。其时,恰逢五一黄金周,槐花节盛大启幕,全国各地的游客相聚槐林,赏景采花,品槐花蜜,游览古县城,敲打战鼓,玩得不亦乐乎。
⑤老家离县城远,但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植有洋槐树,花开时节,香气冲天。槐树高大多刺,难以攀爬,不易采摘,需要全家齐上阵。老家人把采槐花叫捋槐花,捋槐花时,男人们拿着长长的挠钩,勾住低处的槐枝,女人和孩子们顺着叶脉轻轻地一根一根地捋,这样捋下来的槐花干净,也不会折断树枝。槐花开的那几天,家家都会蒸槐花麦饭,晾晒槐花。以前,槐花麦饭是人们度过饥馑荒年的主要饭食。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心灵手巧的媳妇们,变着花样吃槐花,大家也就学着样儿用槐花烙菜盒子,包饺子,炖肉了。
⑥夜色滤去了城市的繁器,也隐没了四周林立的高楼大厦,世界一下子变得很安静,静得只有几棵开花的洋槐树在风中窃窃私语。我身在花香最浓处,被纯粹的香气包围起来,鼻翼翁动,整个世界瞬间香甜如蜜。
⑦贪婪地深呼吸,想要这清甜之气带我回到故乡。那一刻,我喜悦而安详——我确信我在城市的街头闻到了故乡的气息。我曾经在想念母亲做的臊子面时,穿越城市的大街小巷,寻找最正宗的家乡风味;我曾经陪着在外地工作的亲友,按图索骥去网红店品尝记忆中的味道,结果每一次都是失望而归。每每如此,我便确信人生就是这样充满缺憾——离开故乡,在外打拼,得到的同时也就必须舍弃一些东西。
⑧一位朋友说他压力太大的时候,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只好驱车二三百里,回到故乡的老屋踏踏实实睡一觉,第二天满血复活,再杀回城市继续打拼。故乡的清风朗月是治疗失眠的良药。如今,他事业发展顺利,一双儿女乖巧可爱,他的失眠早已不治而愈。多年后,父母相继离世,他才从众人口中得知那些年他回老家睡安稳觉时,父母整宿整宿都不敢合眼,生怕他有什么闪失。好男儿志在四方,父母希望儿女不要忘记根本,但更希望儿女在外万事顺遂,随遇而安。此心安处即吾乡。朋友感叹着,为自己当年的鲁莽之举而自责。
⑨其实,今世之人,能够一辈子不离开家乡的少之又少。谁没有在陌生街头举目无亲、踽踽独行的悲凉和无助呢?好在住久了,时间会治愈一切。他乡也就有了故乡的气息。你看,满街的美食,来自天南地北,它们要想在城市里存在,就得既保持住故乡风味,又要考虑当地居民的喜好。人也一样,必得经历一番痛苦的蜕变才能逐渐适应。故而,人们常把工作久了的城市叫作第二故乡。
⑩夜晚的清风送来槐花香,我站在城市里闻见了故乡的味道。心生欢喜!
(作者:梁新会,有删改)
5.阅读文章,梳理情节,完成思维导图。(4分)
6.结合全文,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品读下面两个句子。(4分)
(1)走近点,再近点,借着路灯的微光,细细打量,满树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闪耀着玉石般柔美的光泽,像一盏盏壁灯,隐约而幽静。(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老家人把采槐花叫捋槐花,捋槐花时,男人们拿着长长的挠钩,勾住低处的槐枝,女人和孩子们顺着叶脉轻轻地一根一根地捋,这样捋下来的槐花干净,也不会折断树枝。(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7.作者为何闻到槐花就“闻见了故乡的味道”?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以下链接材料概括回答。(4分)
【链接材料】①梁新会,陕西青年作家,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②民俗有云:“门前种棵槐,财运自然来。”槐作为一种北方乡土树种,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土壤多么瘠薄,亦能傲然挺立,健康生长。在物质短缺的贫穷年代,尤其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槐花、槐叶还是救命的口粮,在欠收的年景,帮助人们度过饥荒,被百姓称为“救命树”。
8.同样都是写快乐,请比较本文“我”在城市闻到“槐花香”心生的“欢喜”,与课文《社戏》里“我”与小朋友看戏那晚的快乐,两者原因有何不同?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4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9~11题。(12分)
【文本一】
睡不好心情差,还是心情差睡不好?
——解码睡眠与情绪的关系
①电影《他人的生活》中有一个经典桥段:东德史塔西审问疑犯的时候,没有动用什么酷刑,只是24小时不间断地轮换警察来审问,很快,疑犯便因极度缺乏睡眠导致了精神的彻底崩溃。估计很多人也体会过,熬夜、睡眠不足后,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往往情绪不佳。那么,睡眠和情绪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联?
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和医疗专业人士认为失眠是其他更“主要”的疾病或症状的副产品,比如抑郁症或焦虑症。换句话说,首先是焦虑,然后才会出现失眠。而如今通过不断地研究,我们发现失眠和焦虑、抑郁或其他精神健康状况会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极难打破的恶性循环。
③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失眠可以使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出现严重的精神类疾病症状。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连续两个晚上不睡觉的志愿者在形成想法、寻找单词和造句方面存在困难。他们出现幻觉,比如看到静止的物体在移动,或者尽管独自一人却感到别人的触摸。三天不眠之后,一些参与者出现妄想和偏执症状。他们相信自己是秘密特工,或者外星人要来抓他们。五天后,几名参与者进入了一种类似于全面临床精神病的状态,并且表现出暴力行为和持续的幻觉。
④与睡眠良好的人相比,患有失眠症的人在之后的生活中患抑郁症或焦虑症的可能性是前者的两倍。例如,一项针对1500人进行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慢性失眠与一年后抑郁症发病率增加三倍、焦虑症发病率增加两倍有关。失眠症状还会增加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风险,在高危人群中与自杀行为密切相关。那些患有慢性睡眠障碍的人往往会对日常事件感到更消极,从而很难摆脱沮丧悲观的心态。
⑤由此可见,我们的思维和心理健康到底有多么依赖睡眠。那么,睡眠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呢?
⑥神经科学的研究者发现,每当我们面临令人神经或情绪紧张的挑战时,大脑深处一个叫做杏仁核的中枢就会启动。杏仁核可以触发全面的身体反应,让我们为面临的挑战或威胁做好准备。这种“逃跑或战斗”的反应会加快我们的心率,并使得压力荷尔蒙涌入我们的血液。幸运的是,我们和这一系列过度兴奋反应之间有一个脑区:前额叶皮层,即眉心后面的脑区。研究表明,该区域的活动往往会抑制或下调杏仁核,从而控制我们的情绪反应。
⑦而健康者在经历了一晚不睡觉后,根据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测量,其前额皮质的活动急剧下降。此外,连接杏仁核和前额皮质的神经活动明显减弱。换句话说,当睡眠受到干扰时,控制我们情绪反应的区域和回路基本上都会失灵。在人们通常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或者每晚仅4小时并且连续5个晚上时,这种神经损伤的情况也会发生。
⑧当然,不可避免的是,我们都会时不时地错过睡眠。但我们应该认真审视那些阻碍人们获得充分休息的社会结构,例如工作规范、学校文化以及对父母或其他照顾者的支持不足等等。睡眠和心理健康科学表明,不解决这些问题将使人们容易受到严重的伤害。
【文本二】
梦中可以“解题”?
①俗话说,解决一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睡一觉。历史上有很多传奇故事似乎证明了这句话。比如著名化学家凯库勒梦到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旋转的环状,于是他想通了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又比如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做梦时梦到元素纷纷落到了一张表格的合适位置里,于是他制作出了著名的元素周期表。那么,梦中真的可以“解题”吗?
②从研究者目前积累的大量资料来看,睡眠确实有助于学习和记忆的巩固。学习过程中大脑中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但是太多的突触会占用大脑大量的容量,我们并不能无限地往脑里塞东西。而在睡眠中,一部分连接强度弱的突触会被选择性地消除,同时一小部分比较重要的突触可以通过巧妙的办法加强和保存下来。这些发现从很基础的层面解释了睡眠在学习和记忆巩固确实存在一定作用。做梦时大脑可能在复习?
③研究人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让大鼠沿着环形的轨道单方向反复跑动来获得食物奖励,然后记录下大鼠存储空间记忆的海马区里位置细胞的活动。位置细胞是只对特定的空间位置响应的细胞,比如一小群对应左上角,一小群对应中央位置。然后研究员就可以记录下大鼠在轨道里跑动的海马位置细胞的激活模式。有意思的是,当大鼠睡着了,进入非快速眼动睡眠之后,海马区相同的位置细胞激活模式竟然出现了,就像大鼠的大脑正在回放训练中的经历一样。我们可以合理猜测,我们在睡眠中可能会重现白天的任务,这种重现也许可以达到增强学习的效果。
④当然,睡眠不是万能的灵药,白天的努力工作和学习也是必需的。
9.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对于睡眠和情绪的关系,文本一重点说明了睡眠对于人们情绪的影响。
B.当健康者的睡眠受到干扰时,其前额皮质的活动会急剧上升,从而导致控制情绪反应的区域和回路失灵。
C.文本二的划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D.文本二第③段加点词“可能”和“也许”都表示推测,旨在强调我们在睡眠中能重现白天的任务从而达到增强学习的效果只是合理的猜测。
E.文本一和文本二都运用问句做标题,能够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
10.请简要分析【文本一】③至⑦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11.临近考试,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你的同学小张打算每晚熬夜备考。请你根据以上两则文本的内容,向他提出建议,并进行合理劝说。(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小题。(共11分)
【甲】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皆从之。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秦纪。大泽起义》)
12.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13.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4.你认为武陵郡太守和刘子骥寻找桃花源的目的一样吗?请结合【甲】文和链接材料简要说明你的理由。(2分)
【链接材料】“使武陵太守得至焉(桃花源),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苏轼《和桃源诗序》)
15.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陶渊明与陈胜的态度和做法有何不同?(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6~17题。(共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6.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具体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2分)
17.请你从“意境美”“含蓄美”中任选一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
四、名著阅读(共5分)
班级举行经典阅读交流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共5分)
【任务一】经典知识大比拼
18.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C.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任务二】经典我推荐
19.小语阅读《经典常谈》后,认为这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经典,想给同学们推荐这部名著,请你帮她写两条推荐理由。(2分)
五、作文(50分)
20.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50分)
春节档喜剧电影《热辣滚烫》讲述了一个充满欢笑与泪水的故事。影片的主角杜乐莹是一位对生活感到麻木、失去自我的大龄单身女性。她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后,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并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影片中也有很多经典语录发人深省,比如:“人生就像一场拳击赛,你不站起来,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强。”“我们面临的世界,就是她本身的样子,不会因为谁而改变。而自己想过的人生只有自己去书写”等。
(1)在你的生活当中,一定也有类似的成长经历,请以“找回 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补上合适的词语,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恰当运用表达方式。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④600字左右。
(2)这部电影给你怎样的感受和启示,请自选角度写一篇观后感。
要求:①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内容充实。②尽量少引述,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④600字左右。
洛阳市涧西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 (1) C (2分) (2) 渺 浊 (每空1分, 共2分)
2.①窈窕淑女 ②君子好逑 ③城阙辅三秦④风烟望五津⑤气蒸云梦泽⑥波撼岳阳城⑦斗折蛇行⑧明灭可见(每空1分,共8分)
3. C (2分)
4.(1)示例:①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造成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被淹没;②导致蓝藻过度繁衍,水系湖泊受污染,引发人体多种疾病。(每点1分,共2分)
(2)认真观察“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表,可以看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低碳生活方式的加到一起只要30%多一点,而对低碳生活方式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加到一起竟达将近70%。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所以为了普及低碳生活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低碳生活,开展宣传很有必要。(2分)
(3)小文同学你好,我认为你说的不对,干净整洁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维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首先这些垃圾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应该由我们自己清理干净,而不能留给环卫工人或者其他人去做;其次口罩不能随便乱扔,我们应该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进行处理。希望你能理解并改变你的观念!(观点1分,理由2分;口语交际1分,共4分)
二、现代文阅读 (共28分)
5.示例:①老家捋槐花,变着花样吃槐花、晾晒槐花。②我穿越大街小巷、网红店,找寻家乡的味道。(每点2分,共4分)
6.示例:(1)比喻,将夜灯下的槐花比作壁灯,把槐花的光泽比作玉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灯下槐花的隐约、幽静,引发了我对故乡槐花的怀念。(2分)
(2)运用“勾”“顺着叶脉轻轻地一根一根地捋”等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槐花节家乡男女老少捋槐花的场景,表现了家乡特有风俗和人们的辛勤。(2分)
7.示例:①作者是陕西人,槐树作为一种北方乡土树种,在当地十分常见,槐树养育了故乡人民。同时,槐树的坚韧、顽强象征了故乡人民的勤劳、聪慧的品质,是故乡的象征;②作者长期离开家乡,看见槐花,睹物思乡,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每点2分,共4分)
8.示例:①本文的快乐除了有对家乡美好风俗、淳朴民风的怀念与热爱,更多的是通过朋友的遭遇,理解了人在异乡,“必得经历一番痛苦的蜕变才能逐渐适应”这一道理之后的透彻与安心;②《社戏》主要写“我”少年时代在农村看戏的愉快生活,描写了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生活的向往。(言之有理即可,每点2分,共4分)
9. B C ( 每个2分, 共4分)
10.【示例】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作者先通过列举两项实验调查的内容和结果,说明了失眠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思维和心理健康(我们的思维和健康依赖睡眠);然后再具体解释睡眠是怎样影响情绪的科学原理,即失眠会使连接杏仁核和前额皮质的神经活动明显减弱,从而导致情绪失控。
好处: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与人们认知的顺序一致,能够让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顺序2分,好处2分,共4分)
11.小张同学,我建议你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期熬夜。因为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很有可能会加重我们考试前的压力和焦虑;另外,睡眠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增强白天的学习和记忆。所以我们需要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保证充足的睡眠,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观点1分,理由每点1分,口语交际1分,共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 12. (1) 访求、探求 (2) ③ (3) 已经 (每空1分, 共3分)
13.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2分)
14.不一样。武陵郡太守是为了夺取占有桃花源;而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他是为了欣赏和追求这神秘美好的理想社会。 (2分)
15.①陶渊明认为当时社会的黑暗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就借创作来抒写情怀,虚构了一个与之相对立的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②陈胜认为人没有天生的贵种,他不甘平庸,不畏强权,于是发动起义,力图诛灭暴秦来改变黑暗的现实。(每点2分,共4分)
16.【示例】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表现出主人公感情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2分)
17.【示例一】意境美: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起兴的手法。通过对眼前实景的描写与感叹,营造出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浓墨重彩反复描绘,渲染出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渴慕的心境。(2分)
【示例二】含蓄美: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伊人的行动。主人公追求对方的热烈感情、焦急心绪和失望的痛苦,都是通过寻求的行动和连续匆忙的过程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的。(2分)
四、名著阅读 (共5分)
18. C (3分)
19.【示例】①《经典常谈》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深人浅出,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容易激发起读者阅读经典的兴趣,从而使读者亲近经典,了解经典。②《经典常谈》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选择,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每点1分,共2分)
五、作文 (50分)
20.按常规批改,注意关注写作要求。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释义
后遂无问津者
词语推断法:无人问津
(1)__________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查阅词典法:(nìng) ①宁可, 宁愿。②竞,乃。③岂, 难道。(摘自《古汉语字典》)
(2) __________ (填序号)
既入陈
课内迁移法:既出, 得其船(《桃花源记》)
(3)__________
洛阳市涧西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 (共22分)
1. (1) C (2分) (2)渺 浊(每空1分, 共2分)
2.①窈窕淑女 ②君子好逑 ③城阙辅三秦④风烟望五津⑤气蒸云梦泽⑥波撼岳阳城⑦斗折蛇行⑧明灭可见 (每空1分,共8分)
3. C (2分)
4.(1)示例:①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造成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被淹没;②导致蓝藻过度繁衍,水系湖泊受污染,引发人体多种疾病。(每点1分,共2分)
(2)认真观察“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表,可以看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低碳生活方式的加到一起只要30%多一点,而对低碳生活方式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加到一起竟达将近70%。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所以为了普及低碳生活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低碳生活,开展宣传很有必要。(2分)
(3)小文同学你好,我认为你说的不对,干净整洁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维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首先这些垃圾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应该由我们自己清理干净,而不能留给环卫工人或者其他人去做;其次口罩不能随便乱扔,我们应该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进行处理。希望你能理解并改变你的观念!(观点1分,理由2分; 口语交际1分,共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5.示例:①老家捋槐花,变着花样吃槐花、晾晒槐花。②我穿越大街小巷、网红店,找寻家乡的味道。(每点2分,共4分)
6.示例:(1)比喻,将夜灯下的槐花比作壁灯,把槐花的光泽比作玉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灯下槐花的隐约、幽静,引发了我对故乡槐花的怀念。(2分)
(2)运用“勾”“顺着叶脉轻轻地一根一根地捋”等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槐花节家乡男女老少捋槐花的场景,表现了家乡特有风俗和人们的辛勤。(2分)
7.示例:①作者是陕西人,槐树作为一种北方乡土树种,在当地十分常见,槐树养育了故乡人民。同时,槐树的坚韧、顽强象征了故乡人民的勤劳、聪慧的品质,是故乡的象征;②作者长期离开家乡,看见槐花,睹物思乡,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每点2分,共4分)
8.示例:①本文的快乐除了有对家乡美好风俗、淳朴民风的怀念与热爱,更多的是通过朋友的遭遇,理解了人在异乡,“必得经历一番痛苦的蜕变才能逐渐适应”这一道理之后的透彻与安心;②《社戏》主要写“我”少年时代在农村看戏的愉快生活,描写了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生活的向往。(言之有理即可,每点2分,共4分)
9. B C( 每个2分, 共4分)
10.【示例】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作者先通过列举两项实验调查的内容和结果,说明了失眠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思维和心理健康(我们的思维和健康依赖睡眠);然后再具体解释睡眠是怎样影响情绪的科学原理,即失眠会使连接杏仁核和前额皮质的神经活动明显减弱,从而导致情绪失控。
好处: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与人们认知的顺序一致,能够让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顺序2分,好处2分,共4分)
11.小张同学,我建议你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期熬夜。因为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很有可能会加重我们考试前的压力和焦虑;另外,睡眠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增强白天的学习和记忆。所以我们需要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保证充足的睡眠,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观点1分,理由每点1分,口语交际1分,共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 12. (1) 访求、探求 (2)③ (3) 已经 (每空1分, 共3分)
13.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2分)
14.不一样。武陵郡太守是为了夺取占有桃花源;而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他是为了欣赏和追求这神秘美好的理想社会。 (2分)
15.①陶渊明认为当时社会的黑暗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就借创作来抒写情怀,虚构了一个与之相对立的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②陈胜认为人没有天生的贵种,他不甘平庸,不畏强权,于是发动起义,力图诛灭暴秦来改变黑暗的现实。(每点2分,共4分)
16.【示例】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表现出主人公感情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2分)
17.【示例一】意境美: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起兴的手法。通过对眼前实景的描写与感叹,营造出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浓墨重彩反复描绘,渲染出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渴慕的心境。(2分)
【示例二】含蓄美: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伊人的行动。主人公追求对方的热烈感情、焦急心绪和失望的痛苦,都是通过寻求的行动和连续匆忙的过程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的。(2分)
四、名著阅读(共5分)
18. C (3分)
19.【示例】①《经典常谈》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深人浅出,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容易激发起读者阅读经典的兴趣,从而使读者亲近经典,了解经典。②《经典常谈》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选择,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每点1分,共2分)
五、作文 (50分)
20.按常规批改,注意关注写作要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2023-2024学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