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中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探究实验(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688321/0-171483358961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中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探究实验(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688321/0-171483358968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中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探究实验(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688321/0-171483358973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中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探究实验(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中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探究实验(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探究题
1.探究霉菌在面包上生长繁殖所需的环境条件
面包发霉了!小华发现自己4天前没吃完的面包已经发霉,不禁产生了疑问:面包上的霉菌适合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呢?于是他和几位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分析以上实验,回答问题:
(1)该实验探究了影响霉菌生长繁殖的两个环境条件,其中1组和2组对照,探究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2组和3组对照,探究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
1组和3组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他们为什么要选用未加防腐剂的面包片作为实验材料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每天认真观察,几天后,发现第____________组面包片最先发霉,这与他们的预期一致,于是得出了实验结论。
待面包片上长出较多霉菌菌落后,他们从不同颜色的菌落上分别挑取少许霉菌,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些霉菌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请你说出其中一点:____________(一点即可)。
(4)小华和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实验存在不足之处,即___________(一点即可)。完善实验后,他们得到了同样的实验结果。
(5)你认为该实验结果对我们保存食品有什么启示呢?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点即可)虽然霉菌会使面包变质,但它们也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请你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点即可)。
2.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并上网查找了如下材料:①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②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切断、撕裂、磨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容易下咽。③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④淀粉遇碘变蓝。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要探究牙齿的研磨作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用______________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2)若将1组和2组进行对照,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变蓝,这组对照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馒头的量、唾液或清水的量、碘液的量等要相同,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若要利用1组、4组和5组进行对照实验,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请对上表实验方案中的①②两处进行补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以金鱼为实验对象,探究烟草浸现液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请你也参与进来,共同完成探究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烟草浸出液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___________。
实验计划与材料:实验计划(略去):实验材料:清水,烟草浸出液,500mL烧杯5只,体长3cm左右小金鱼15条,秒表1只。
(2)实验步骤:①取容积为500mL的烧杯5只,分别编号为A、B、C、D、E。
②向B、C、D、E四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烟草浸出液100mL、200mL、300mL、400mL。
③向A烧杯中加清水400mL,这时还应向B、C、D、E各烧杯中各加清水___________mL、___________mL、___________mL、___________mL。
④在A、B、C、D、E5只烧杯中,同时分别放进一条小金鱼:稍作停顿,待金鱼的游动稳定后,一个同学计时,其余5位同学分别计数每只金鱼在1分钟内的呼吸次数。
(3)结果分析:
①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___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填“定量”或“定性”研究)。
②将上述实验重复做三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析表中数据可看出:烟草浸出液确实能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其具体影响是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发现一片向日葵田收获的花盘种子小、空壳多,经检测得知土壤中硼元素含量较低。因此推测,缺硼会影响向日葵种子的成熟。为此,科研人员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取两只大小相同的花盆,编号为A、B。
②A盆装入硼含量为0.1毫克/公斤的土壤,B盆装入硼含量为0.7毫克/公斤的等量土壤。
③在A盆、B盆中各栽种一株同一品种、生长状态相同的向日葵幼苗。
④将两株向日葵放在相同环境中培养,给予相同的光照、水分等条件。
⑤待开花结果后,统计两株向日葵花盘中的空壳籽粒的数量。
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该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统计结果显示,A盆向日葵空壳籽粒多于B盆,则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探究题:鼠妇,又叫潮虫,它们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鼠妇很快就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生物学兴趣小组想利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如果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在设置对照实验时,在保证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前提下___(选填“甲”或“乙”或“丙”实验装置,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
(2)若将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放入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静置一分钟后,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结果如下: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鼠妇喜欢生活在______的环境中。
(3)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还应进行______实验。
(4)如果选择丙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可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
(5)实验结束后,鼠妇应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
6.某科研小组为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选取30只大小、生理状态等基本相同的蝌蚪,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实验中用等量的饲料饲喂,分别进行以下处理,除变量外,三组蝌蚪的生活条件均相同且适宜。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注:甲状腺激素抑制剂能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
(2)本实验中,设计甲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3)实验时,每组选用10只蝌蚪,而不是1只,是为了__________。
(4)实验结果表明,甲状腺激素能够__________蝌蚪的发育。
7.某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为材料,探究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步骤:①取两组下图所示的装置,分别编号为甲、乙。
②向甲、乙两装置的A瓶中分别加入20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装置甲的B瓶中加入20mL澄清石灰水,向装置乙的B瓶中加入20mL______。(注:A瓶中都预留了足够的空气)
③将装置甲放于5℃左右条件下培养,装置乙放于25℃左右条件下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依据题目信息可知,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2)该实验的原理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越浑浊,说明酵母菌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越______(填“多”或“少”),呼吸作用越______(填“强”或“弱”)。
(3)该实验的变量为______。
(4)该实验设置乙组进行对照。步骤②中,应向装置乙的B瓶中加入20mL_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预测实验结果:装置______(填“甲”或“乙”)中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明显,另一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明显浑浊。
8.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李强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5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鱼缸,并做消毒处理;
②在5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E;
③在5个鱼缸中分别放人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④在其中四个鱼缸中分别加入50mL、100mL、
200mL、400mL废电池浸出液;
⑤再向各角缸分别放入一条同种、大小、生长状况都相同的金鱼,定时饲喂同种饲料。
观察并记录,结果如表:
根据以上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做出的假设是_____。
(2)该实验变量是_____;第⑤步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必须是同种、大小、生长状况都相同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3)A鱼缸未加入浸出液,该鱼缸的作用是_____;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_____。
9.为了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否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A、B两个花盆中分别装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并分别种入20粒大花生种子,适时浇清水,观察两个花盆中花生成熟后所结花生果实的大小情况。
实验结果:A花盆中的花生果实小且干瘪,B花盆中的花生果实较大且较为饱满。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本实验可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每个花盆种入20粒花生种子而不是1粒,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
(4)分析实验结果,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5)从B花盆所结的花生中选取粒大饱满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可能结出小花生。如果将此小花生的种子再种下去,所收获的果实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小花生。
10.辣条以味道重、气味香、颜色鲜艳、价格低廉而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喜爱。有些学生几乎每天都要购买辣条食用,某同学不禁疑惑:辣条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吗?现以仓鼠为研究对象设计一个实验,对问题进行探究。实验材料:辣条、仓鼠10只、仓鼠的主食——鼠粮、水、仓鼠的笼子等。
(1)提出问题:辣条会对仓鼠身体造成伤害吗?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定计划与实施计划:
①该实验变量是______,设置甲、乙两组实验目的是______,其中实验组是______组。
②每组用5只仓鼠,而不是只用1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中除了变量不一样,其他条件必须都要______,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实验结论,给中小学生提出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11.小明为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两个实验装置同时置于温暖的室内,定期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注:各装置中均为数量相同的黄豆种子,用白醋配制的溶液模拟酸雨)。
请分析回答。
(1)围绕探究的问题,小明作出的假设是_____。
(2)小明确定的实验变量是_____。该探究实验中,对照组是_____组。
(3)实验中,将两组都置于温暖的室内等相同的条件下,原因是_____。
(4)实验结果:甲组种子的发芽率为20%,乙组种子的发芽率为90%。从数据来看,酸雨对黄豆种子的萌发起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12.生活中,夏天食物很容易发霉,而冬天则会好很多;潮湿的食物很容易发霉,而干燥的食品则能存放很久。霉菌的生活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呢?为探究这一问题,某学习小组将一块干馒头平均分成三份,进行灭菌处理后分别置于三个洁净无菌的培养皿中,进行如下处理: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该探究活动中,同学们所设置的对照及其变量分别是______(填字母,可多选)。
A.1组与2组对照;水分B.2组与3组对照;水分
C.1组与3组对照;温度D.2组与3组对照;温度
(2)连续观察几天后发现,最先长出霉菌菌斑的是第______组。上述实验说明了霉菌生活的条件有:营养物质、______等。
(3)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减少实验误差,你认为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该学习小组还应怎么做?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4)受上述探究的启发,小华利用下图装置进一步探究了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弯玻璃管可以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肉汤)。
①如果实验结果为甲试管中肉汤腐败变质,乙试管中肉汤新鲜如初,则能得出的结论是:肉汤的腐败变质是由______造成的。
②几天后,小华发现两个试管中加入的澄清新鲜肉汤都变质了,请你帮他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根据上述探究过程,结合生活经验,请你提出一条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方法:______。
13.探究不同材质套袋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清徐葡萄是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充分利用套袋技术提高葡萄果实的品质,科研人员对不同材质套袋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科研人员选取同一棵葡萄树、大小相似的不同葡萄串;同时对不同葡萄串进行套袋处理;套袋处理相同时间后,同时测定结果。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回答:
(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
(2)为控制单一变量,科研人员的做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实验数据表明,实施套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葡萄的品质,选用___________材质的套袋效果略好。
(4)为提高清徐葡萄的品质和产量,除利用套袋技术外,请你给果农提出两条有效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可联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田间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5)葡萄可以进行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清徐果农常采用扦插的方法来繁殖葡萄,其与播种繁殖相比,优势是___________(一点即可)。
14.“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同学们有更多的课外时间开展生物实践活动。某兴趣小组利用玉米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加入的液体不能浸没种子,否则种子会因为缺少______,不利于萌发。
(2)若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______进行对照实验。
(3)表中A组的种子萌发率为__________。
(4)根据A、B组实验结果可知,蒸馏水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5)为了进一步探究蒸馏水对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该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若干生长状况相似的幼苗,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在盛有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的试管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幼苗生长状况如乙组所示。由此可知,图中_______组试管中加入的是土壤浸出液,因为该液体中含有幼苗生长所需要的___________。
15.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的实验装置和方法。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按图示装置光照2~3小时。取下叶片A和B,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然后用碘液分别检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探究设计的问题是_____。
(2)装置中A和B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_____,探究的变量是___。
(3)图中装置A加入25%的氢氧化钠溶液具有___作用。
(4)最后光照结束后用碘液分别检验,不能变蓝的是_____,因为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5)如果把图中装置A中液体换成澄清的石灰水,放入黑暗环境中2—3小时后,看到的现象是石灰水_____。由此得出结论是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1)水分(或“湿度”);温度;1组和3组之间有水分(湿度)和温度两个变量(或“它们之间变量不唯一”、“它们之间有多个变量”)
(2)因为防腐剂会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影响实验结果(或“因为防腐剂可能会杀死霉菌”、“因为不加防腐剂有利于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3)2;菌体由菌丝构成;菌丝顶端生有孢子;菌丝由多个细胞构成;细胞里都有细胞核;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4)未进行重复实验;未设置重复组
(5)食品应放在低温、干燥环境中保存;没吃完的饭菜应及时放入冰箱保存;保存干制食品要注意防潮;利用霉菌酿造酱油;利用青霉提取青霉素;可从一些霉菌中提取抗生素;霉菌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解析:(1)1组和2组对照,实验变量为水分,故探究的环境条件是水分。2组和3组对照,实验变量为温度,故探究的环境条件是温度。对照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而1组和3组之间有水分和温度两个变量,因此不能形成对照。
(2)小华他们要选用未加防腐剂的面包片作为实验材料,这是因为防腐剂会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影响实验结果。
(3)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有机物,而第2组满足了霉菌生长的条件,因此第2组面包片最先发霉,这与他们的预期一致,于是得出了实验结论。霉菌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菌体由菌丝构成;菌丝顶端生有孢子;菌丝由多个细胞构成;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但没有叶绿体等。
(4)该实验存在不足之处,即未进行重复实验,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需进行重复实验。
(5)通过实验结果可知,我们保存食品时,应放在低温、干燥环境中保存。虽然霉菌会使面包变质,但它们也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如:利用霉菌酿造酱油、利用青霉提取青霉素、可从一些霉菌中提取抗生素、菌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等。(一点即可)
2.答案:(1)1、3
(2)①.唾液②.2③.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
(3)控制单一变量(或控制变量唯一)
(4)①.2mL唾液②.适量馒头屑
解析:(1)牙齿能切断、撕裂、磨碎食物,该实验中,将馒头块切成馒头碎屑是为了模拟口腔中的牙齿的咀嚼作用。可见,要探究牙齿的研磨作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唯一变量是牙齿的咀嚼作用,其它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故应该选用1(适量馒头屑)、3(适量馒头块)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2)若将1组和2组进行对照,唯一变量是唾液,其它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实验中,1组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因此该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2组加入了清水,清水不能将淀粉分解。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该对照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
(3)一组探究实验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这就是控制单一变量。可见,实验过程中,馒头的量、唾液或清水的量、碘液的量等要相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或控制变量唯一)。
(4)若要利用1组、4组和5组进行对照实验,唯一变量是温度,其它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这样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所以上表实验方案中的①处是2mL唾液;②处是适量馒头屑。
3.答案:(1)烟草浸出液降低(增加)金鱼的呼吸频率
(2)300;200;100;0
(3)A;定量;取平均数;烟草浸出液浓度越高,金鱼的呼吸频率越低
解析:(1)探究实验主要是对照试验。对照试验又叫单一变量试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他量皆相同的试验。对照试验的问题、假设和结论最好一致,根据问题:烟草浸出液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吗?作出假设:烟草浸出液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
(2)对照试验只有一个变量,根据假设可知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不同,其他量应都相同。因此5只烧杯中的液体体积都应该是相同的。向A烧杯中加清水400mL,这时还应向B、C、D、E各烧杯中各加清水300mL、200mL、100mL、0mL。使5只烧杯中的液体体积都是400mL。
(3)①对照试验的对照组一般是条件正常的,变量没有变化的一组,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A组,B、C、D、E都是实验组。由于可以根据每分钟呼吸次数了解金鱼呼吸频率,所以此实验属于定量实验。
②将实验重复做三次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可信度。
③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由A→E逐渐增大,金鱼的呼吸次数逐渐下降。表明:烟草浸出液确实能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烟草浸出液对金鱼的呼吸有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
4.答案:(1)缺硼会影响向日葵种子的成熟吗?(合理即可)
(2)硼元素含量的多少(合理即可)
(3)每盆只种植一株向日葵,数量太少(合理即可)
(4)缺硼会影响向日葵种子的成熟(合理即可)
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科研人员推测缺硼会影响向日葵种子的成熟,故该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是:缺硼会影响向日葵种子的成熟吗?
(2)A盆装入硼含量为0.1毫克/公斤的土壤,B盆装入硼含量为0.7毫克/公斤的等量土壤,故该实验中的变量是硼的含量。
(3)该实验只在A盆、B盆中各栽种一株同一品种、生长状态相同的向日葵幼苗,而一株幼苗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为了避免实验误差,要用多株同一品种、生长状态相同的向日葵幼苗。
(4)统计结果显示,A盆向日葵空壳籽粒多于B盆,则实验结论为:缺硼会影响向日葵种子的成熟。
5.答案:(1)乙;光
(2)阴暗
(3)重复
(4)水
(5)把它们放回到适宜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解析:(1)如果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就要形成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所以应选择乙装置。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多,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3)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还应进行重复实验,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4)丙装置中的唯一变量是水,所以如果选择丙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5)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们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6.答案:(1)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
(2)作对照;甲状腺激素
(3)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为准确
(4)促进
解析:(1)本实验探究的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合题干表格信息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有影响吗?
(2)通常把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实验组,把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对照组。所以,本实验中,设计甲组(普通饲料组)的目的是作对照,甲、乙两组实验的唯一不同条件是甲状腺激素,故其变量是甲状腺激素。
(3)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每组实验选用10只蝌蚪,而不是1只,是为了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4)根据实验结果“普通饲料组,发育成正常青蛙;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组,提前发育成小型青蛙;含甲状腺激素抑制的饲料组,停止发育”可知,实验结论是: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蝌蚪的发育。
7.答案:(1)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有(没有)影响
(2)多;强
(3)温度
(4)澄清石灰水
(5)甲
解析:(1)该实验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提出的问题: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有影响吗?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肯定或否定回答,此题作出假设: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有(没有)影响。
(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为生物的活动提供动力。不同的温度下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不同。澄清石灰水越浑浊,说明酵母菌释放的二氧化碳越多,呼吸作用越强。
(3)该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此实验变量是温度。
(4)实验设置乙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对照实验是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所以向装置甲的B瓶中加入20mL澄清石灰水,向装置乙的B瓶中加入20mL澄清石灰水。
(5)根据所学知识预测实验结果:甲组放于低温条件下培养,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少;乙组放于常温条件下培养,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多。因此,甲组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不明显,乙组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明显。
8.答案:(1)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有影(或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没有响)
(2)加入废电池浸出液的体积;保证验变量的唯一
(3)作对照;废电池浸出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且废电池浸出浓度越大,影响越大
(4)每个鱼缸内只放条金鱼,数量太少,县有偶然性
解析:(1)该实验是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故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或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没有影响。
(2)该实验变量是加入废电池浸出液的体积。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应当控制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必须是同种、大小、生长状况都相同的,以保证实验变量的唯一。
(3)A鱼缸未加入浸出液,该鱼缸的作用是作对照。分析题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且废电池浸出液浓度越大,影响越大。
9.答案:(1)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受(或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土壤的肥沃程度
(3)排除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4)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5)不一定
解析:(1)作出假设是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本实验可作出的假设是: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受(或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在A、B两个花盆中分别装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并分别种入20粒大花生种子,适时浇清水,观察两个花盆中花生成熟后所结花生果实的大小情况。在该实验中,除了土壤的肥沃程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变量是土壤的肥沃程度。
(3)实验过程中,每个花盆种入20粒花生种子而不是1粒,用1粒做实验偶然性太大,主要目的是排除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4)实验结果:A花盆中的花生果实小且干瘪,B花盆中的花生果实较大且较为饱满。这说明了土壤贫瘠,花生果实小,土壤肥沃,花生果实大,得出结论: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5)从B花盆所结的花生中选取粒大饱满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可能结出小花生,此时的小花生虽然小,但由于受贫瘠土壤的影响,所含有的基因可能是控制大花生的基因,如果将此小花生的种子再种下去,所收获的果实不一定是小花生,这是由于基因重组或者发生变异,或者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导致的。
10.答案:(1)辣条会对仓鼠身体造成伤害/辣条不会对仓鼠身体造成伤害
(2)辣条/有无辣条;形成对照;乙;1只数量太少,会出现偶然性,影响实验结果;相同
(3)辣条会对仓鼠身体造成伤害
(4)不要吃辣条(少吃辣条)
解析:(1)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作出一个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提出问题:辣条会对仓鼠身体造成伤害吗?因此作出假设是辣条对仓鼠身体有(没有)伤害。
(2))①由图表中可以看到甲、乙组两组每次投放等量的鼠粮,甲组投放普通鼠粮,乙组投放掺入辣条的鼠粮,其余条件相同,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辣条。设置甲、乙两组实验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实验组是变量有变化的一组,对照组是变量没有变化的一组(条件正常)。甲、乙两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甲组,乙是实验组。
②为了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每组用5只仓鼠,而不是只用1只。
③对照实验中除了变量不一样,其他条件必须都要相同,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3)分析实验结果,甲组:5只仓鼠活动能力正常;乙组:2只仓鼠已经死亡,3只仓鼠活动能力弱,得出的结论是:辣条会对仓鼠身体有伤害。
(4)经常吃辛辣食物,会对胃肠造成一定的刺激,影响身体健康,应该合理饮食,平时应该少吃或者不吃辣条。
11.答案:(1)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或酸雨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
(2)有无酸雨;乙
(3)控制单一变量
(4)抑制
解析:(1)该实验是为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由此作出假设: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或酸雨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
(2)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酸雨。施加变量的一组为实验组,不作处理的一组为对照组。因此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中设置的条件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保持一致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4)实验结果是甲组种子的发芽率低,乙组种子的发芽率高,则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
12.答案:(1)AC
(2)1;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
(3)进行重复实验
(4)①空气中的微生物/空气中的细菌;甲乙两组未经过高温灭菌,试管和肉汤中有微生物存在(意思相近即可)
(5)冷冻、高温杀菌、真空包装等(写出一条,合理即可)
解析:(1)分析表格可知,该探究活动中,同学们所设置的对照实验有2组。1组与2组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探究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吗?1组与3组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有影响吗?可见AC正确。
故选AC。
(2)连续观察几天后发现,最先长出霉菌菌斑的是第1组。第1组满足霉菌的生活需要,具备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上述实验说明了霉菌生活的条件有: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等。
(3)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减少实验误差,应进行重复实验。
(4)①甲直玻璃管,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肉汤而导致肉汤腐败变质;乙弯玻璃管可以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肉汤,不会腐败变质。则能得出的结论是:肉汤的腐败变质是由空气中的微生物或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②几天后,小华发现两个试管中加入的澄清新鲜肉汤都变质了,请你帮他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甲乙两组未经过高温灭菌,试管和肉汤中有微生物存在(意思相近即可)。
(5)食品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因此,食品保存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腐。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结合生活经验,请你提出一条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方法:冷冻、高温杀菌、真空包装等(写出一条,合理即可)。
13.答案:(1)套袋的材质
(2)选取同一棵葡萄树、大小相似的不同葡萄串;同时对不同葡萄串进行套袋处理;套袋处理时间相同,同时测定结果(任答两点即可,其他合理亦可)
(3)黄色蜡纸
(4)合理灌溉;合理密植;及时耕地,使土壤疏松;合理施肥;防治杂草及病虫害;等等(任答两条即可,其他合理亦可)
(5)后代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后代个体间的遗传特性基本一致(任答一点即可,其他合理亦可)
解析:(1)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是控制其它条件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观察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因此该实验中变量是套袋的材质。
(2)对照试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是控制其它条件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观察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了控制单一变量,科研人员选取同一棵葡萄树、大小相似的不同葡萄串;同时对不同葡萄串进行套袋处理;套袋处理相同时间后,同时测定结果。
(3)根据实验数据表明,黄色蜡纸袋的单粒果实质量(均值)最大,果实含糖量(均值)也最高,所以实施套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葡萄的品质,选用黄色蜡纸材质的套袋效果略好。
(4)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土壤板结,中耕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
(5)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常见植物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分裂生殖、营养生殖、组织培养、克隆技术等。葡萄的扦插能够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而且繁殖速度较快。
14.答案:(1)充足的空气
(2)A组和C组
(3)93%
(4)不会
(5)甲;无机盐
解析:(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实验中加入的液体不能浸没种子,否则种子会因为缺少充足的空气,不利于萌发。
(2)“若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应选择A组与C组进行对照。
(3)种子的萌发率=萌发的种子÷总种子×100%,所以表中A组的种子萌发率为186÷200=93%。
(4)根据A、B组实验结果可知,蒸馏水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5)蒸馏水与土壤浸出液在物质成分上的最大区别是蒸馏水中无无机盐。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看出甲组试管中的植物生长旺盛,说明甲组试管中含有土壤浸出液。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15.答案:(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吗(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2)叶片B/B;二氧化碳/CO2
(3)吸收二氧化碳
(4)叶片A/A
(5)变浑浊;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解析:(1)装置中A放置的是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装置中B放置的是清水,除此之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故本实验探究设计的问题是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2)装置中叶片A周围无二氧化碳,叶片B周围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叶片B处于自然状态下,属于对照组。两者除了二氧化碳,其他条件均相同,变量是二氧化碳。
(3)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清水没有此功能,装置A加入25%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4)淀粉遇碘变蓝,叶片A无二氧化碳,缺乏光合作用原料,未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叶片B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遇碘变蓝。
(5)叶片A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是仍然会进行呼吸作用,如果把图中装置A中液体换成澄清的石灰水,放入黑暗环境中2-3小时后,叶片A呼吸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故一段时间后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即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第一步
准备三片相同的干面包片(未加防腐剂),分别放入三个相同且洁净、干燥的透明餐盒中,并编号。
第二步
不滴加凉开水
均匀滴加20毫升凉开水
均匀滴加20毫升凉开水
第三步
同时在同一环境中暴露30分钟后,盖好盒盖。
第四步
组别
1
2
3
4
5
馒头屑或馒头块
适量馒头屑
适量馒头屑
适量馒头块
适量馒头屑
②
唾液或清水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①
2mL唾液
温度
37℃
100℃
0℃
加入碘液
2滴
组别
A
B
C
D
E
烟草浸出液含量(mL/400mL)
0
100
200
300
400
每分钟呼吸次数(第一次实验)
163
139
125
93
50
每分钟呼吸次数(第一次实验)
166
135
122
94
48
每分钟呼吸次数(第一次实验)
163
137
125
92
52
每分钟呼吸次数(平均数)
164
137
124
93
50
时间(min)
环境
2
3
4
5
6
7
8
9
10
11
平均值
明亮
5
3
2
2
1
2
2
3
1
0
2
阴暗
5
7
8
8
9
8
8
7
9
10
8
组别
甲
乙
丙
饲喂
的
饲料
普通饲料
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
含甲状腺激素抑制剂的饲料
实验
结果
发育成正常青蛙
提前发育成小型青蛙
停止发育
A
B
C
D
E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0
50
100
200
400
金鱼成活时间/天
25
15
12
7
1
组别
实验材料
处理方式
4个月以后结果
甲组
各5只大小、生长情况、活动能力相同的仓鼠
投喂普通鼠粮
5只仓鼠活动能力正常
乙组
喂普通鼠粮加水与辣条一起磨碎,再用微波炉烘干,制成掺入辣条的鼠粮(大小、形状与原鼠粮一致)后再投喂4个月以后结果
2只仓鼠已经死亡,3只仓鼠活动能力弱
装置(培养皿)
1组
2组
3组
操作过程
步骤①
滴加少量蒸馏水
不滴水
滴加少量蒸馏水
步骤②
在同一环境的空气中暴露30分钟后,盖上培养皿盖
步骤③
25℃(恒温箱)
25℃(恒温箱)
5℃(冰箱)
组别
处理方式
单粒果实质量(均值)
果实含糖量(均值)
A组
不套袋
87.22g
15.97%
B组
无纺布袋
87.29g
16.18%
C组
透明塑料袋
87.91g
16.15%
D组
黄色蜡纸袋
88.17g
16.22%
组别
A
B
C
种子数(粒)
200
200
200
温度(℃)
25
25
0
加入的液体
土壤浸出液
蒸馏水
土壤浸出液
萌发数(粒)
186
187
0
烧杯编号
种子数
种子所处的环境条件
A
50粒
适量的水、25℃
B
50粒
①、25℃
C
50粒
适量的水、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中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题型专练:材料分析题(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题型01 实验探究(含解析),共20页。
这是一份专练16 实验探究题30题-最新中考考点必杀800题,文件包含专练16实验探究题30题教师版docx、专练16实验探究题30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