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山东省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山东省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山东省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第1页
    山东省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第2页
    山东省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第3页
    山东省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山东省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山东省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考试即将到来,小语、小文开始了复习。温故而知新,请你加入他们,一起检验一下复习效果吧!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 小语对学过的生词进行整理时,写了两个错别字,请帮他找出来,并加以纠正。
    ①错字为______,应该为______ ②错字为______,应该为______
    2. 对于小语写错的两个字,你有什么方法帮助他记忆?任选其中一个字即可。
    【答案】1. ①. 憾 ②. 撼 ③. 事 ④. 世
    2. 示例:(1)可以根据偏旁部首(字意)来记忆,“憾”是“忄”旁,和心理活动有关,如遗憾;“撼”是“扌”旁,指用手摇动、撼动。(2)可以根据词语比较来记忆,“事故”指意外发生的损失或祸患,“世故”是指处世方法与经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易错字。
    ①震撼:zhèn hàn,一指: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二指:土层受到猛烈的撞击(这层意思多指自然灾害)。
    ②人情世故:rén qíng shì gù,为人处世的道理。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字义理解。区分常见易错字,可以采用偏旁部首法、词语对比法、联想记忆法等方法进行区别。
    对于小语写错的两个字,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帮助他记忆:如针对“事”和“世”:可以通过造句或联想记忆法来区分。例如,“事”可以用在“事情发生了”,而“世”可以用在“世界很大”。通过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这两个字,帮助小语理解它们的含义并记住正确的用法。又如针对“憾”和“撼”:可以根据偏旁部首(字意)来记忆,“憾”是“忄”旁,和心理活动有关,如遗憾;“撼”是“扌”旁,指用手摇动、撼动。也可以通过造句来加深印象,比如“心中充满了遗憾”和“用力撼动大门”,通过动作和情感的不同来区分这两个字。
    3. 小语对第一单元做了单元小结。请在四个画线句子中指出有病句的一项( )
    A.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鲁迅记忆里那蒙着皎洁月色的社戏,贺敬之心中那永不变味的糜子、油馍和米酒,B.刘成章笔下那气势磅礴、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吴伯箫文字里那静穆的、暖融融的灯笼,C.无一不是民俗风情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D.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而且可以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A.成分残缺,应在“世代传承的”后面加上“民间文化”。
    故选A。
    4. 小语整理了前三单元的文学和文化常识,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社戏是为庆祝春天重要的民俗——春社日举办的“年规戏”。
    B.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新诗。
    C. 《核舟记》选自清代涨潮编写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代魏学洢。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故选A。
    5. 在整理古诗文的过程中,小语发现很多成语出自古诗文,或在古诗文中被巧妙运用。他做了下列整理单,请联系所学知识,依据示例,完成表格。
    【答案】 ①. 无人问津 ②. 陶渊明 ③. 比喻无人过问或尝试,受到冷落。 ④. 寤寐思服 ⑤. 蒹葭苍苍 ⑥. 白露为霜 ⑦. 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⑧. 位卑未敢忘忧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及成语积累。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津、寤、寐、蒹、葭、苍、卑。
    无人问津:wú rén wèn jīn,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秋水伊人:qiū shuǐ yī rén,意思是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盖棺定论:gài guān dìng lùn,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同“盖棺论定”。
    小语在复习名著《经典常谈》时,摘抄了如下片段。请你和他一起走进经典吧!
    【摘抄A】
    开篇解释“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作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
    【摘抄B】
    讲屈原创作《离骚》时走投无路,满腔委屈,无人可诉说——《离骚》是“别愁”或“遭忧”的意思。他是个富于感情的人,那一腔遏抑不住的悲愤,随着他的笔奔迸出来,“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只是一片一段的,没有篇章可言。这和人在疲倦或苦痛的时候,叫“妈呀!” “天哪!”一样;心里乱极了,闷极了,叫叫透一口气,自然是顾不到甚么组织的。
    【摘抄C】
    唐代以诗取士,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诗又是供给乐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宫庭及贵人的玩意儿。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6. 小语想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你可以推荐他读《经典常谈》的这个篇目( )
    A. 《辞赋第十一》B. 《诗第十二》C. 《诗经第四》D. 《文第十三》
    7. 下面是小语阅读《经典常谈》后做的笔记,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写作目的: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
    B. 主要内容:介绍《史记》《周易》等经典著作,概述辞赋、历代诗文等情况。
    C. 写作原则:以传统的“尊经”“崇古”观念去研究我国传统典籍。
    D. 写作特点:《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作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
    8. 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和小语做的摘抄,简析《经典常谈》的语言艺术。
    【答案】6. B 7. C
    8. 示例:生动通俗、朴实自然,接近日常说话,贴近普通读者的认知(如摘抄A);陈述学术观点时,非常严谨,一语中的。(如摘抄C讲述唐代诗风流变)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根据“小语想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可知,推荐的文章,应该和“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相关。
    A.《辞赋第十一》主要介绍屈原作《离骚》的过程,这一部分介绍了屈原的人生经历和他的爱国之情。这和“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不相关,故不适合推荐;
    B.《诗第十二》主要介绍了诗的来源、发展、变化、派别和成因,有助于同学们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故适合推荐;
    C.《诗经第四》主要介绍《诗经》的手法,这和“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不相关,故不适合推荐;
    D.《文第十三》主要介绍了文的起源、界定、发展、演变,这和“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不相关,故不适合推荐;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识记。
    C.《经典常谈》研究传统典籍,遵循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摈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倡导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的语言艺术分析。
    《经典常谈》是作者朱自清用十三篇文字要言不烦地介绍了华夏民族文化的著作,数千年文化典籍的精粹,经这本小书提纲挈领,娓娓道来,令人如闻朱先生謦颏,不觉仰首伸眉,困倦顿消。本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一本入门书。一部小书,历经数年而成,可见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经典常谈》的语言艺术体现在多个方面:
    ①生动通俗: 如摘抄A中,作者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想象,将“天雨粟,鬼夜哭”解释得浅显易懂,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文字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②朴实自然: 文中的语言接近日常说话,没有过多的修饰和繁复的辞藻,使得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作者的意图,如摘抄A中的表述就像是一个长者在讲述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
    ③情感丰富: 摘抄B中对屈原创作《离骚》时的心情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屈原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同情,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④严谨精炼: 在陈述学术观点时,如摘抄C所述“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作者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概括了唐代诗风的变化及其对诗歌价值的影响,体现了学术论述的严谨性。
    ⑤深入浅出: 无论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还是对于历史背景的阐述,作者都能够做到深入而浅出,既展现了深厚的学识,又不失通俗易懂,如摘抄C中对唐代诗歌的评价“唐代以诗取士,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诗又是供给乐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宫庭及贵人的玩意儿”。
    ⑥富有启发: 书中语言不仅传递知识,还启发读者思考,如摘抄C提到的杜甫如何通过诗歌展现社会现实,引导读者思考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综上所述,《经典常谈》的语言艺术在于其既能够生动形象地传达思想,又能保持学术论述的严谨性,同时以一种朴实自然、情感丰富的方式吸引读者,使其在阅读中获得知识与美的享受。
    二、阅读(54分)
    (一)诗歌阅读(9分)
    【甲】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乙】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 同是写洞庭湖美景,【甲】诗突出了月下洞庭湖_____的特点,【乙】诗突出了八月洞庭湖_____的特点。
    10. 【甲】诗“遥望洞庭山水色”有的版本为“遥望洞庭山水翠”。你认为哪一个更恰当?请简述理由。
    11. 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9. ①. 平静美好 ②. 水势浩大烟波浩渺
    10. 示例一:用“色”更好。描写出在皎洁的月下湖光山色融为一体的美景。月夜远眺的青山则呈现出青灰色或黛色,这样的色调与“山水色”更为相符。而“翠”不符合月夜特点。示例二:“翠”更好。“翠”意思是“翠绿、碧绿”,是作者想象中的山应有的颜色。“翠、白”相应,更有色彩和谐映衬之美。
    11. 甲诗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乙诗借洞庭湖的壮阔而“欲济无舟楫”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张丞相的引荐而出仕,表现了诗人对政治生涯的向往。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甲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可知,诗人刘禹锡描绘的洞庭湖是平静且美丽的。“两相和”意味着湖面平静,与秋月的光亮相映成趣,“镜未磨”则比喻湖面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平滑且明亮,体现了洞庭湖的静态美。
    根据乙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可知,诗句描绘了洞庭湖八月时的壮观景象。“气蒸”表现了湖面水汽蒸腾的景象,有水势浩大的感觉;“波撼岳阳城”则直接写出湖浪的威力,足以撼动岳阳城,强调了洞庭湖的动态美和浩渺的气势。
    因此,甲诗突出了月下洞庭湖平静美好的特点,乙诗突出了八月洞庭湖水势浩大、烟波浩渺的特点。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根据甲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描绘的场景,可以理解到诗人在秋月的映照下,洞庭湖的湖水与山色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和谐统一的景象。月光覆盖下的湖面和山色可能并不明亮,而是呈现一种淡淡的色调,因此“色”字更符合月夜的朦胧和静谧氛围,更强调了月光下洞庭山水的整体色调。然而,用“翠”字也有其合理性。因为“翠”字带有鲜明的色彩感,它赋予了山以生机和活力,与湖面上的银色月光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展现出湖光山色的层次感和立体感,给人以视觉冲击力,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两个字各有千秋,选择哪一个更恰当,可能取决于读者对画面的想象和对诗歌意境的偏好。在传统诗词中,一字之差往往能影响到诗歌的意境和表达,因此,不同版本的选择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审美取向。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
    根据甲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以及“白银盘里一青螺”,可以感受到诗人刘禹锡对洞庭湖在月光下的宁静、美丽景色的赞美。诗人通过对月光下湖面如镜、山水如画的描绘,充分表达了自己对洞庭湖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根据乙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可知,孟浩然表达了自己有心出仕却无人引荐的无奈,以及对张丞相的期待。诗人以洞庭湖的壮阔比喻为政治舞台,以“无舟楫”比喻自己没有机会进入仕途,而“端居耻圣明”则表示他在圣明的时代不愿意无所作为,流露出他对政治生涯的向往和积极参与的渴望。
    因此,甲诗以洞庭湖的美景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乙诗则通过洞庭湖的壮景寄寓诗人对仕途的期望和抱负。
    (二)(19分)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成为了这个城市的名片。为追寻宗师足迹,瞻仰柳子风骨,小语所在的班级来到永州进行了一场研学之旅,邀请你一起参加。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①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①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③、梁欐④之形,其旁出堡坞⑤,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⑥,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⑦,类智者所施设也。
    ②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⑧,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⑨,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⑩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①土断:山势突然断落,形成峭壁。②垠:边界。③睥睨:城上如齿状的矮墙。④梁欐:房子的正梁。⑤堡坞:土堡。⑥箭:箭竹。⑦疏数偃仰:长得参差错落,疏密相间,有高有低。⑧夷狄:指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⑨伎:同“技”,技艺。指小石城山的美景。⑩辱:被贬谪。
    12. 下面句子来自柳子庙中的石刻,请你帮助小语断句。(限断三处)
    有 二 道 其 一 西 出 寻 之 无 所 得其 一 少 北 而 东
    13. 大家都称赞柳宗元虚词用得巧妙,文章读来从容舒缓而抑扬有致。下面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全石以为底 投以小石
    B. 为坻 其上为睥睨
    C. 心乐之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D. 乃记之而去 良久乃已
    14. 柳子庙墙壁上雕刻着柳宗元的文章,请你用自己的话解释以下两句的意思。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
    15. 一千多年前,永州的山水治愈了被贬于此的柳宗元,请从两篇文章中任选一处写景句子,仿照示例进行赏析。
    示例一: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小石潭水声玉石般清脆悦耳,让作者为之一振,笼罩在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一阵喜悦随之而来。
    写景句:__________________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小石城山记》是作者借石抒发胸中的愤懑之气。请结合第②段中的内容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12. 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 13. B
    14. (1)青葱的树枝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15. ①. 示例一: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水清鱼儿嬉戏,在自然景物中,作者释放了内心的愁绪,心情舒畅。 ②. 示例二: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奇异的山水让作者产生了好奇心,投石想要探究洞的深度,感受到了激越的水声,无不使作者欣然。
    16. 示例一:“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体现了了作者用山水排遣被贬谪后无法排遣内心的孤独寂寞,寄情山水的情感。示例二:“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等词句,表现了作者认为这样的美景无法彰显是因为地僻,表达了内心的怀才不遇之情。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可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依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再结合语法结构辅助断句。本句句意为: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其中,“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和“其一少北而东”可知,这两句分别说明了“有二道”的具体情况。据此断句为: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的能力。
    A.介词,把/介词,用;
    B.动词,成为/动词,成为;
    C.代词,代指“闻水声,如鸣珮环”/助词,的;
    D.副词,于是/故此,才;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可以采取直接翻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现象的准确理解与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
    (1)青:青葱;蔓:藤蔓;蒙:遮盖;络:缠绕;摇:摇曳;缀:牵连;参差披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生:长着;嘉:美好;箭:竹子;益:更加;奇:显得形状奇特;坚:坚硬。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示例:
    写景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赏析:本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通过潭水中的鱼儿的一举一动,侧面烘托了潭水的清澈透明的特点,表达作者暂时沉醉于自然美景的愉悦和对自然美景喜爱之情。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可依据本段文字中的“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和“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这两句句意和写作背景理解分析。
    示例1:选文中“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这句表现了作者认为这样的美景无法得到大家的观赏,是因为景物居于偏僻之地,少有人来,因而留有遗憾之情,进而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遗憾和无奈。
    示例2:选文中“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这一句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借以排遣自己被贬谪后苦闷、孤独、寂寞的情怀。
    【点睛】参考译文:
    小石潭记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小石城山记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三)(7分)
    溯洄从之
    《诗经》里藏着中国人的哪些精神密码?
    ①诗人雪莱对“诗”的定义是,“最快乐的、最高尚的心灵在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刻的记录”。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无疑就是这样一部鲜活生动的情感之书。
    ②【甲】有人说,“诗”与“史”不同,“史”可以用春秋笔法,存在因主观倾向而造成的对事实的遮蔽。而“诗”在某种程度上不可伪装,因为它们来自普通人,来自普通人的情不自禁、直抒胸臆,或不吐不快。
    ③可以说,《诗经》反映了三千年来中国人真实生动的心灵史。
    ④翻开《诗经》,你会感动于祖先在每一个日常洋溢的切实的生命热情,感动于一个民族在它年轻的时候,所具有的那种开朗、大胆、奔放。《诗经》中写男女之情的活泼诗篇很多,然而,这部诗歌总集很珍贵的一点是,它几乎不加修饰地反映了先民在与外部环境的相处中,那些最原始的、令人动容的普世情感。【乙】比如《周颂·臣工》一首,乃是暮春小麦收割之前的动员令,“於皇来牟,将受厥明”,一大片金灿灿的麦子,马上就要收获了。这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画面。因为一年来认认真真地劳作,所以心里踏实,确信丰收一定会如期到来。文人可能会在这样的暮春时节感伤,表达对春意的留恋。但更多依靠土地生活的人们是务实的,他们发自内心地雀跃,为着丰收,为着丰足的、有奔头的未来。
    ⑤说《诗经》是一部“情感之书”,其实是一个深厚圆融的概念,它更多地指向祖先的“大情感”。正是这些情感,使得我们华夏民族与其他民族不同,也构成了中国人今天认知世界、思考问题的底色。当遇到一件事,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这其中的奥秘是很奇妙的。
    ⑦比如中国人对天地的大情感——农耕文明里生长的人对天地是一种报恩的心态,认为天地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依偎在他的怀抱里。所以《信南山》中描写的天地是很贴心的,“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上天到了冬春之交,就召集起云彩,下了一阵雪,雪不够,再下一阵小雨,于是我们的土地得到润泽,水分充足,百谷得以生长。
    ⑧《诗经》没有宣扬过“大地自然是提供财富的,我们应该征服它而获得更多的财富”,中国人认定大自然是有德行的,中国哲学也一直提倡“天人合一”“生生之大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独特的认知世界的方式。
    17. 结合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一部鲜活生动的情感之书,是源于诗人雪莱对“诗”的理解。
    B. 我们对《诗经》最熟悉的部分是《关雎》《蒹葭》《式微》等爱情诗。
    C. 《诗经》中蕴含着我们民族务实淳朴、善良感恩的底色。
    D. 正是因为有了《诗经》,才有了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认知世界的方式。
    18. 请从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17. C 18. (1)作比较。通过“史”和“诗”的对比,突出了诗来自于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说明了《诗经》是反映了三千年来中国人真实生动的心灵史。(2)举例子。说明了《诗经》是务实的,反映的是先民在与外部环境的相处中,那些最原始的,令人动容的普世情感。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第一段写《诗经》是情感之书符合雪莱对诗的定义,不是源于雪莱对诗的理解;
    B.《式微》不是爱情诗,是诗经中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归隐诗;
    D.最后一段,中华民族认知世界的方式多种多样,《诗经》对人的影响是其中一部分,夸大其实;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
    由甲处“‘诗’与‘史’不同”可知,将“史”和“诗”作比较,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强调了“诗”的真实性和直接性。历史书写可能因为作者的主观倾向而有所遮蔽,而诗歌则是人们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易伪装,更加真实。这种比较不仅揭示了《诗经》作为一部情感之书的本质,也体现了它在中国文化和文学中的独特价值,即作为一个记录和反映中华民族心灵历程的重要文献。
    由乙处“比如《周颂·臣工》一首”可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通过引用《周颂·臣工》中的具体诗句作为例子,来说明《诗经》中的诗歌是如何直接反映先民的生活和情感的。这个例子展示了《诗经》中的诗歌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对当时人们生活状态的真实记录。通过这样的具体例子,读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诗经》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以及它如何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这种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得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更容易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四)(17分)
    在复习第一单元时,小语和小文共同选择了《端午的鸭蛋》作为自己的拓展阅读材料。请你参与进来,共赏奇文,探疑解惑吧。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①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喝雄黄酒。用酒和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②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③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④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⑤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选自《汪曾祺全集》第4卷,有删节)
    19. 【争论一】小语认为文章开头用了大量篇幅介绍端午习俗,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不如删去。小文不同意,却说服不了小语,你可从内容、构思、风格、主题等任选两个角度简述理由,做到以理服人。
    20. 【赏析二】小语特地在两个句子下面画线,并在某些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请你赏析。
    (1)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2)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21. 【探究三】小语觉得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淡而有味”,小文却认为是“淡而无味”。请你以第④段内容为例,谈谈你的理解。
    22. 【迁移四】请和小语、小文分享你家乡端午节的习俗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答案】19. 示例:①内容上,开篇写端午节的各种风俗,营造了一种浓郁的节日氛围,展示了地方风俗风情。②构思上,端午节风俗之一是吃“十二红”,其中一道菜就是鸭蛋。由此引出端午的鸭蛋,娓娓道来,自然而充满情趣。③风格上,信手写来,这符合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风格。④主题是借端午的鸭蛋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这一部分的文字丰富了内容,突出了主题。
    20. (1)“肃然起敬”大词小用,是夸张的手法,幽默地表现了高邮咸鸭蛋的远近闻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家乡特产浓浓的骄傲与自豪。(2)“一……就……”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强调筷子扎进鸭蛋,红油冒出之快,之急,语言口语化,写出了鸭蛋油多,让人垂涎欲滴。
    21. 文章以短句为主,自然流畅,平实中又有趣味。第④段用设问句,以对话的口气可以产生现场感、亲切感。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了鸭蛋像人一样有“蠢”、有“秀气”的不同特点,读起来妙趣横生。
    22. 示例:给小孩子用红丝线系索子,系在手腕上,驱邪不生病。包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在门口悬挂艾草,驱蚊防虫。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
    由首段“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放黄烟子……”可知,文章开头详细描述了家乡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喝雄黄酒等。这些细致的描绘不仅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节日景象,而且传达了作者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感情。特别是“放黄烟子”和“十二红”的描写,展现了地方特色,为后文强调家乡的高邮咸鸭蛋铺垫了情感背景。
    其次,文章从介绍端午节的风俗入手,巧妙地引出了家乡的特色食品——高邮咸鸭蛋。例如,“十二红”中提到的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自然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咸鸭蛋。这种由广而深的叙述方式,使得文章结构紧凑,主题突出。
    再者,汪曾祺的散文以其细腻入微、平淡中见奇特著称。在描述端午习俗时,他采用了详尽的叙述和温馨的回忆,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感受到那份质朴与纯真。这种风格贯穿全文,使得对家乡咸鸭蛋的赞美显得更加真挚和感人。
    由首段“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第②段“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可知,文章通过对端午节习俗的描述,逐渐聚焦到家乡的咸鸭蛋上,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特产的自豪和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开篇的习俗描述不仅是对传统节日的纪念,也是对家乡美好记忆的缅怀,进而强化了文章的主题——对家乡的深情怀念。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重要字词。
    (1)“肃然起敬”这个词语通常用于形容对人十分尊敬、敬意的态度。在这里,作者用它来形容外地人听说他的家乡是高邮后的反应,明显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由第②段“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可知,由于高邮咸鸭蛋非常有名,所以人们听闻作者来自生产这种美食的地方时,便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极大的敬意。这种大词小用不仅幽默地传达了高邮咸鸭蛋的盛名,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于家乡特产的骄傲和自豪。
    (2)“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句话使用了“一……就……”的条件关系关联词,突出了动作和结果之间的迅速连续性。由第③段“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可知,这里描绘的是吃鸭蛋时的情景,强调了鸭蛋油多的特点,以及油冒出的速度感和声音,使读者仿佛能听到声音,感受到红油的丰富,从而产生强烈的感官体验。同时,这样的口语化表达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真实,让人垂涎欲滴。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语言风格赏析。
    文章的语言虽然朴素无华、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却能够通过简洁的句子传达出深刻的意味和独特的意趣。
    如第②段“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鸭多,鸭蛋也多”,在这一段中,作者使用了连续的短句来叙述家乡的特产和人们对它的认可,语言简洁明了,给人以质朴直接的感觉。然而,在这简单的叙述之中,作者巧妙地插入了对话和细节描述(如“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这些细节增加了文本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又如由第④段“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可知,作者通过对孩子们挑选鸭蛋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孩子们的童真和对美的追求,还巧妙地通过“蠢”和“秀气”这样的人性化特征来描绘鸭蛋,使得平淡的叙述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想象空间。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拓展运用。端午节习俗主要有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食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写出家乡端午节的习俗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言之有理。
    示例:端午节这一天,我们会在家门口或门楣上挂艾草和菖蒲,据说可以驱除瘟疫和邪气。艾草和菖蒲都有独特的香味,能够有效驱赶蚊虫,保护家人健康。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23. 为了让山更青、水更绿,小语所在的春华中学拟举办“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宣传低碳生活】请把宣传标语补充完整。要求:字数一致,词性相对。
    倡导低碳生活,________________。
    (2)【了解低碳生活】学校拟邀请著名环境保护专家陈教授给同学们做讲座。下面邀请函的初稿有四处错误,请按照要求找出来并修改。
    邀请函
    陈教授:
    您好!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我校将开展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活动。您在生态环保方面有深入研究,特邀请您周三下午来我校学术报告厅,有幸为我校师生做专题讲座,期待您的到来!
    春华中学
    2024年4月15
    ①搭配不当:将词语______改为_______;②______用词不得体,修改____________ ;
    ③内容表达不清楚,修改__________________;④标点错误: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3)【践行低碳生活】请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内容,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生活中减排二氧化碳的数据统计
    【答案】(1)示例:拥抱碧水蓝天
    (2) ①. 提高 ②. 增强 ③. “有幸”删除 ④. “周三下午”不准确, ⑤. 具体到x月x日x时 ⑥. 书名号 ⑦. 双引号
    (3)示例:①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节约能源,将会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②对于减排二氧化碳比较有效的方式有:手洗衣服、五层以下用爬楼梯代替电梯、每月少开一天车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开放类试题,与前句字数一致,词性相对,“倡导低碳生活”格式为:动词+偏正短语。围绕着“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拟写即可。
    示例:迎接美好世界。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及标点辨析。
    ①“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动宾搭配不当,可将“提高”改为“增强”。
    ②有幸:有运气、机会好。使用不当,不能用在被邀请者身上,应该删除“有幸”。
    ③“周三下午”没有具体时间,不准确,可具体为x月x日x时。
    ④“倡导低碳生活”是主题名称,而不是文章题目,不能使用书名号,应使用引号。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从表格中出结论。
    根据《生活中减排二氧化碳的数据统计》表中“事项名称”有“每年少买两件不必要的衣服、随手关灯、夏季每台空调在26℃基础上调高1℃……每月少开一天车”等,可知,日常生活中很多事项可以节约能源,实现低碳生活,进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谈启示:如果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节约能源,践行低碳生活,将会减少很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根据《生活中减排二氧化碳的数据统计》表中“五层以下,用爬楼梯代替电梯”可减少减排量(千克)“216”、“手洗衣物”可减少减排量(千克)“108”、“每月少开一天车”可减少减排量(千克)“98”可知,这三者是减排量最大的三项,是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有效方式,可谈启示:生活中对于减排二氧化碳比较有效的方式有:手洗衣服、五层以下用爬楼梯代替电梯、每月少开一天车等。
    四、我手写我心(60分)
    24. 一处偏僻却优美宜人的小石潭,触发了柳宗元对人生“忧”“乐”情怀的感慨;一段平桥村的快乐时光,引发了鲁迅对淳朴乡村和纯真友情的回忆;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少年的我们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光芒,又何尝不是一次旅行!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⑤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答案】例文
    走过,才明白
    有些路,要走过,才明白其曲折;有些事,要做过,才懂得其中的道理;有些人,要爱过,才会知道珍惜。又是一年春节至,我踏上了回家的路。转过那熟悉的弯道,远远便看见了桥头的身影,是奶奶,她已然在寒风中等待了许久。
    远远望见我们,奶奶便小跑着迎来,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期待。爸爸停下车,招呼奶奶上车,而她却笑着摆摆手,“你们先回,我去买几个囡囡爱吃菜。”话音未落,她已转身向市集走去。
    “奶奶,我和您一起去吧!”我脱口而出,几乎是下意识的。爸爸点了点头,“让她去吧,陪陪奶奶。”于是,我急忙下车,快步走到奶奶身边,握住了她冰凉的手。
    风,似乎更紧了,但我却感受到了一丝暖意。走在这乡间的小路上,我与奶奶仿佛回到了多年前,那时的她步伐矫健,黑发如瀑。而如今,岁月已在她的头上留下了银丝,脸上刻下了皱纹。我看着她,眼中不禁泛起了波澜。
    突然,奶奶侧过头来,笑着对我说:“囡囡,你知道吗?最近乡里可热闹了……”她滔滔不绝地说着,我静静地听着,心中涌起了一种莫名的幸福。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了城里的那对老夫妇。他们总是手挽手地散步,老爷爷下棋时,老奶奶便静静地陪在身边。那种相依相伴的画面,总是让人感到温暖。我曾听老奶奶说过:“那些年,我们一起打拼,一起走过风风雨雨,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誓言真的不如实实在在的陪伴。”
    是啊,走过,才明白,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紧紧握着奶奶的手,仿佛想将这份陪伴传递给她。我们一起走过这段路,一起分享着这份难得的亲情时光。
    终于到家,我看着奶奶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感激。是岁月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是陪伴让我们更加懂得爱的意义。走过这段路,我才真正明白,有些情,只有走过,才会懂得珍惜;有些人,只有爱过,才会知道其重要。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我与奶奶的故事温暖了整个家,也温暖了我的心。走过,才明白,家人的陪伴是最珍贵的财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走过”中的“走”提醒我们要注意所写的内容应该是亲身经历的,“过”表示这件事情已经过去,“走过”这个平淡的词语其实背后蓄积着深沉的情感。“走过”引导我们思考回忆往事,很有积极意义。所以“走过”最好是一份独特的经历,如果写的是生活的鸡零狗碎,尤其是未经自己思维和情感过滤过的素材,是肯定不中的。写作前,我们需要思考“走过”什么,例如:“走过”的既可以是走过自然界中的山川田野,也可以是走过社会生活中的街市阡陌,还可以是走过成长道路上的青葱岁月。“明白”本题是了解、知道的意思,是本命题中的核心词,是审题与立意的关键。审题时应思考明白什么,如一个道理,一种感悟,某种情感等。还要思考明白后的意义是什么、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帮助等。“走过”,提示我们要写出“明白”的过程:“走过”为经过努力,达到理想的结果,可以展现“明白”的心理变化历程,也可以用几件事来展现“明白”的发展阶段。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易写成记叙文。
    2.构思选材。根据题干“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可知,我们在“走过”之后会有所心得感悟,或明白些道理,我们在结尾处可以表达我们的收获,心得体会等。因此我们可以做一个填空:走过……才明白……例如:走过一座陌生的城市,才知道世间所有的遇见都是美好;走过春夏秋冬,才明白四季更替轮回的意义;走过泥泞,才懂得晴天的可贵;走过风雨,才明白彩虹会升起等。应根据自己对题意的理解,选定其中的一个方面,叙写有关的故事。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用心理描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明白”什么以及对自己的影响或作用。
    第一、二单元字词整理单
    难写的字
    羁绊 沟壑 怅惘 戛然而止
    易错的字
    震憾 踊跃 恬静 人情事故
    古诗文整理单之成语系列
    成语
    出处(或借用)
    意思
    (1)____
    后遂无问津者。((2)_____《桃花源记》)
    (3)___________________
    辗转反侧
    求之不得,(4)___________。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
    形容由于思念很深或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秋水伊人
    (5)__________,(6)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水落石出
    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核舟记》)
    (7)___________________
    盖棺定论
    (8)__________,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
    事项名称(以年计算)
    减排量(千克)
    每年少买两件不必要的衣服
    5
    随手关灯
    4.7
    夏季每台空调在26℃基础上调高1℃
    21
    少用50个塑料袋
    5
    五层以下,用爬楼梯代替电梯
    216
    手洗衣物
    108
    每月少开一天车
    98

    相关试卷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