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1.本试题分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在答题区规范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亲爱的同学,“科学启迪智慧,文学滋养人生”主题活动开幕了,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科学与文学,看似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miǎ远的夜空中明亮的双子星,它们各自独立,却又互相照亮,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如果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可能仍然茹毛饮血□如果没有文学艺术,人类可能仍然蒙昧无知。科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文学使我们的思想liá原。人类文明并非碱默不语,拉开历史的维幕,无论是文学还是科学,耀眼的成果都让人无动于衷。
1. 小科拟写的语段中有两处用拼音代替了汉字,画线句子中写了两个错别字,请根据拼音和语义选出填写和改正正确的一项( )
A. 缈 缭 碱一缄 维一惟
B. 渺 缭 碱一缄 维一帷
C. 渺 燎 碱一缄 维一帷
D. 缈 燎 碱一缄 维一惟
2. 小文对语段中的几个成语有疑问,其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截然不同B. 茹毛饮血C. 蒙昧无知D. 无动于衷
3. 语段两个方框处缺少标点,下面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处用逗号,第二处用句号
B. 第一处用分号,第二处用逗号
C. 第一处用句号,第二处用分号
D. 第一处用分号,第二处用句号
4. 小文为科技馆写了一句宣传语,有同学发现有两处语病,请你修改。
科技馆是连接城市人群、城市青少年和科学技术的一条纽带,也是城市发展赋能的名片。
5. 博学小组围绕《经典常谈》设计了“走进经典”读书会的任务。
(1)阅读《经典常谈》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学过的古诗文,请你选择此书中有助于理解下列古诗文的相关章节填入横线处。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__________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____________
③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_________
A.诗第十二 B.《诗经》第四 C.《史记》《汉书》第九 D.四书第七
(2)材料一:
跟读笔记一类书也不同,那些书可以给人新的知识和趣味,但不直接调平情感。读小说在这些时候,大概只注意在故事上,直接调平情感的效用也不如诗,诗是抒情的,直接诉诸情感,又是节奏的,同时直接诉诸感觉,又是最经济的,语短而意长,具备这些条件,读了心上容易平静轻松,也是当然。
读诗的人直接吟味那无我的情感,欣赏它的发而中结,自己也得到平静,而且也会渐渐知道节制自己的情感。一方面因为诗里的情感是无我的,欣赏起来得设身处地,替人着想。这也可以影响到性情上去。节制自己和替人着想,这两种影响都可以说是人在模仿诗。诗可以陶冶性情,便是这个意思,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也只该是这个意思。
材料二:
叶圣陶先生在《读<经典常谈>》中写到:朱先生的《经典常谈》却是负起这方面的责任来的一本书。它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谁要知道某书是什么,它就告诉你个什么。看了这本书,当然不就是变了古书,可是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于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有个简明的概念。
谈谈材料二所说的“其中的大要”在材料一中具体表现为哪些意思。
6. 在“承传统技艺,扬工匠精神”活动中,精工小组展示了一副蛋雕作品,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有一种在蛋壳上“舞蹈”的民间手工艺,以蛋为纸,以刀为笔,刻刀起落间,精雕细刻出世界的千姿百态;毫厘之间,绽放魅力;方寸之间,尽显乾坤;这就是被称为“脆弱”艺术的蛋雕。蛋雕传承人倾注一生心血、不断探索精工巧艺,让蛋雕这种非遗文化在推陈出新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1)阅读上面图文,请用下定义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蛋雕艺术”。
(2)小语为蛋雕艺术写了一副对联上联,请你结合上面图文帮他补充下联。
上联:明朝奇巧人刻核为舟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博文小组开展“跟随诗人脚步,寻找诗意人生”打卡活动,请你补充下面的诗文。
走进田园,看到老人孩子悠闲自在的生活,我们想到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漫步湖畔,看到高高的芦苇婀娜摇摆,我们沉浸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迷梦意境里(《蒹葭》);与友人依依惜别,我们耳畔仿佛响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乐观旷达之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阅读与鉴赏,共45分。
(一)(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送柴侍御①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①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为此诗人写下这首诗。
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句缘情写景,语调流畅而轻快,表达了江河相连、两地比邻的相近之感。
B. “送君不觉有离伤”是宽慰友人之句,言语欢快,却让人感到浓浓的离别深情。
C. 整首诗组合多种意象,化“远”为“近”,移情于景,体现了作者的边塞诗的风格。
D. 这首诗用丰富的想象,虚实结合,营造出明丽高远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宽广豁达的胸怀。
9.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为后人津津乐道,请赏析这两句诗。
(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②,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③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④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⑤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选自《游虎丘小记》)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②钓月矶:在虎丘山顶。③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④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⑤趺坐:两脚盘腿打坐。
10. 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潭西南而望”中“西南”是名词作状语,“望”翻译成“看去”,“而”不用翻译。
B. “亦复不恶”中的“恶”读音应该是“wù”,是“厌恶”的意思。
C. 【甲】文“往来翕忽”与【乙】文画线句子中的“往来”词性和意思都不同。
D. 【乙】文“生平过虎丘才两度”与【甲】文“以其境过清”两句中的“过”意思相同。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B. 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C. 以静意对之 能以径寸之木
D 相与趺坐石台 相与步于庭中
12. 【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
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13. 借助下面的文言知识资料卡,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知识卡片:会,①领悟、理解②聚会、会合③恰巧、正适合。
14. 阅读【甲】【乙】两文,从体裁看两文都是________________,两文所写景物的特点都可以用一个______字概括;两文内容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甲】文所写是________________;【乙】文所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材料一:
《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这样说
跨学科学习: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结合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学等学科学习,或者自己参与的科技活动,学习撰写并分享观察、实验研究报告。
材料二:
气象学家竺可桢也是语言大师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作为一名气象学家,他写的科普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知识性、文学性,可见他也是一位语言大师。
材料三:
这是地理还是生物学
①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②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离开现在大约六亿多年前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做“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③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④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实际上,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15. 下列有关材料一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说明了跨学科学习是语文学习中一项必要的学习任务群,其根本目的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B. 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是融合其他学科或者实践活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语文的方式呈现其过程和结果。
C. 材料二说竺可桢也是一位语言大师,理由是《大自然的语言》中介绍了许多物候学知识。
D. 材料三的主要内容是“化石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运用了逻辑顺序说明事理。
16. 下面的链接材料可以作为哪一则材料的补充说明?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潘颂德《<大自然的语言>浅析》:“说明科学常识的文章,一般容易产生枯燥、单调的毛病,然而本文由于语言浅显确切、简洁生动、层次清楚,条理明晰,因而通俗易懂。”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刘占祥《经典阅读的三重境界》:“重读竺可桢学长的《大自然的语言》,我们依然能强烈地感受到先贤文化功底的厚重和语言艺术的高妙。”
17. 材料三中,第④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18. 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跨学科学习的看法。
(四)(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看雪
①年初在北京,正好遇上一场大雪。
②雪是无声地降落的。那天傍晚天色灰暗,也没有大风呼啸,以为只是个平平常常的阴天。第二天一早醒来,发现窗外亮得异常,原来外面的世界已经严严实实地被耀眼的白雪覆盖了。从近处屋顶上的积雪看,这一夜降雪约有三四寸厚。而此刻,雪已经停了。离我的窗户最近的一根电线上居然也积了雪,雪窄窄地薄薄地垒上去,厚度居然超出电线本身的四五倍,所以看起来那根电线就像是一条长长的雪带。凭空徒添这许多负担的电线在风中紧张地颤抖着,显得不堪重负,真担心它马上就会绷断。
③这是怎样的一夜大雪啊!那些飘飘洒洒的轻盈的雪花在夜空中飞舞时,当是何等的壮观!假如集合这地面上的所有积雪,大概能堆成一座巍峨的雪山了吧。
④有什么能比大自然玄妙的造化和神奇的力量更能使人惊叹呢!
⑤雪的世界是奇妙的。在一片茫茫的白色的云中,城市原有的层次都淡化了、消失了,一切都仿佛融化在晶莹的白色之中。下雪之前的世界究竟是何种颜色,现在竟然想不真切了,人真是健忘。然而,这雪景似乎不宜久看,看久了眼睛便会有一种被刺痛的感觉。也许,人的眼睛天生是喜欢丰富的颜色的吧。白色,曾经被很多人偏爱,因为它拥有很多美好的属性,譬如纯洁,譬如宁静,譬如清高,等等。但是大多数人喜欢白色,恐怕只是喜欢一束白色的小花、一朵白色的云、一方白色的丝巾、一件白色的连衣裙……要是白到铺天盖地,那就消受不起了,眼前这无边无际的雪景,便是极生动的一例。
⑥茫茫的白色世界有一些鲜亮的色彩开始蠕动。几辆汽车像笨重的甲虫爬上了马路,行人也三三两两走上了街头。车和人经过的地方,清晰地留下痕迹。车辆和脚印毫不留情地撕开了雪地神秘的面纱——积雪原来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厚,车辙和脚印中显露出大地原有的色彩。晶莹寒冷的雪只是表象罢了。
⑦一群孩子走到楼前的雪地上,又是滚雪球,又是打雪仗,尖尖的嗓音和雪团一起飞来飞去,弄得一片喧闹。最后他们的目标一致起来——堆雪人。极有耐心地用手捧,用脚刮。一个矮而胖的雪人居然歪歪斜斜地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雪人周围的雪黯淡了、消失了,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清除了他们这方小小天地里的积雪。他们又奔着喊着跑去开拓他们的新疆域了,雪人孤零零地丢在那里……
⑧两只麻雀突然从窗前掠过,它们在空中急急忙忙盘旋着,嘴里发出焦灼的呼唤,似乎在寻找一个落脚的地方。也许,是积雪使它们熟悉的天地改变了模样,它们迷路了。我以为两只麻雀不可能在我窗前停留,想不到它们找到了一个我未曾预料到的落脚点——窗前的那根电线。一只麻雀先是从下而上掠过电线,翅膀只是轻轻地一拍,电线上积雪便卜卜地落下一段,另一只麻雀也如法炮制,又拍下一段雪,然后再一先一后停落在电线上。它们轻松地抖着羽毛,不时又嘴对嘴地轻声低语着,像是互相倾吐着什么隐秘,再不把那曾使它们惊惶迷惑的雪世界放在眼里。那根曾经被积雪覆盖着的电线在它们的脚下有节奏地颤抖着,积雪在不断地往下掉,往下掉……大雪忙忙碌碌经营了一夜的伪装,只十几秒钟便被两只小麻雀弄瓦解了……
⑨窗外寒风呼啸,积雪大概不会一下便消融,但雪后的世界已不是清一色的白了,我心里的春意也正在浓起来。只要有美丽的生命在,谁能阻挡春天呢!
19.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交代了看雪的时间、地点,引起下文的描述。
B. 第⑦段加点词语形象地写出了雪人的模样,表现了冬雪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C. 作者在“观雪”过程中感情经历了从惊叹——感觉消受不起——感动的变化过程。
D.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雪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20. 品味语言,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
雪窄窄地薄薄地垒上去
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
大雪忙忙碌碌经营了一夜的伪装,只十几秒钟便被两只小麻雀弄瓦解了……
21. 文章第③④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22. 文中描绘了哪些雪中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三、写作,共50分。
23. 生活似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它欢快地在时光里奔流着,泛起一朵朵晶莹的浪花。时光的脚步匆匆,却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请以“时光里的剪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文体不限;若写诗歌,不得少于22行。②文中不可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