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南省琼中县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干的要求)
1. 风吹麦浪,稻花飘香,夏蝉低吟,鸟儿浅唱……万千生物演绎着生命奇迹,诠释了强大而神秘的生命力量。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生命现象的是( )
A. 春日和煦B. 夏荷绽放C. 秋风送爽D. 冬雪飞舞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这个生物,有遗传变异的特点。
【详解】A.春日和煦是自然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夏荷绽放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现象,B符合题意。
C.秋风送爽是自然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冬雪飞舞是自然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列由一个细胞构成,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生物是( )
A. 水螅B. 草履虫C. 水绵D. 线虫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些生物的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
【详解】单细胞生物的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水螅、水绵和线虫都是多细胞生物。草履虫的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属于单细胞生物,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 “天宫课堂”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向我们展示了“用筷子喝茶”的挑战实验:将飘浮在太空舱中形似果冻的“茶水”夹起,像吃菜一样放入口中。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环节( )
A. 提出问题B. 作出假设C. 实施计划D. 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据此答题。
【详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表述这些问题;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作出假设,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订计划,拟定计划,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组。
实施计划,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记录现象、数据;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得。
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
因此,科学实验挑战“用筷子喝茶”,中国航天员手握一双用绳子连接在一起的筷子,将飘浮在太空舱中形似果冻的“茶水”夹起,像吃菜一样放入口中。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实施计划。
故选C。
4. 玩“你画我猜”游戏时,某同学画出下图,这表示的是( )
A. 细胞生长B. 细胞分裂C. 细胞分化D. 细胞死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详解】A.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A不符合题意。
B.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会使细胞数目增多,B不符合题意。
C.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图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因此表示细胞分化,C符合题意。
D.细胞因受严重损伤而累及胞核时,呈现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等不可逆性变化,此即细胞死亡;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大类型,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海洋牧场”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它是指在特定海域内,人工投放藻类、贝类和鱼虾等海洋经济生物种苗,利用海洋中的天然饵料等进行集中养殖和科学管理,类似于在陆地上放牧牛羊。下列关于“海洋牧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属于海洋生态系统B. 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 其中的藻类可以制造有机物D. 有无限的自我(动)调节能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3.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详解】A.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由题干可知,“海洋牧场”属于海洋生态系统,A正确。
BC.藻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BC正确。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个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制的,超过了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D错误。
故选D。
6. 海南新鲜柚子每100克富含维生素C高达123毫克。海上船员经常食用新鲜柚子可以预防( )
A. 糖尿病B. 夜盲症C. 坏血病D. 骨质疏松症
【答案】C
【解析】
【分析】(1)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
(2)夜盲症是指在光线昏暗环境下或夜晚视物不清或完全看不见东西、行动困难的症状,该症状一般都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所引起。
(3)坏血病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从而引起皮、黏膜下出血。
(4)体内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和维生素D,婴幼儿易患佝偻病,成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详解】由题文可知,新鲜柚子每100克富含维生素C高达123毫克,说明新鲜柚子富含维生素C,则结合分析可知,海上船员经常食用新鲜柚子可以预防坏血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同学们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B. 试管中的液体需要充分混合均匀
C. 水浴温度为37℃,模拟了人体体温D. 2号试管溶液的蓝色比1号试管的深
【答案】D
【解析】
【分析】(1)唾液腺的开口在口腔,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详解】A.本实验中1号试管加入了清水、2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这俩个试管能够形成以唾液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正确。
B.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以便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该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唾液,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试管中的液体需要充分混合均匀,B正确。
C.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丧失活性,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而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实验过程中,应将实验装置放在37℃的水中进行水浴加热。这是模拟人体的口腔温度,为了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如此实验才能成功,C正确。
D.实验中,1号试管加入了清水,水不能将淀粉分解,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实验中,2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因此该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D错误。
故选D。
8. 研究拟南芥的耐盐性需提取其DNA。如图为拟南芥的细胞结构示意图,其DNA主要存在于(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④液泡。
【详解】A.①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A错误。
B.②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是流动着的,这利于物质交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B错误。
C.③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可见,拟南芥的DNA主要存在于③细胞核中,C正确。
D.④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D错误。
故选C。
9. 平衡膳食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保证健康。下列做法不符合平衡膳食的是( )
A. 不吃早餐,偏食挑食B.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C. 规律进餐,适量饮水D.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答案】A
【解析】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
【详解】A.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它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和养分,帮助维持正常的代谢和身体机能。不吃早餐可能导致能量不足,影响学习和集中注意力。偏食、挑食等不合理的膳食习惯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A错误。
B.吃动平衡指的是均衡摄取各种营养物质,适量运动;保持适当的健康体重,身体才能更好地发挥功能,B正确。
C.规律进餐指的是按照固定的时间和适量进食,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能量供给。适量饮水有助于维持体内水分平衡,促进物质代谢,C正确。
D.食物多样指的是摄入各种食物类别,例如谷物、蔬菜、水果、肉类等,以获取全面的营养。合理搭配指的是在每餐中合理搭配不同的食物,以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D正确。
故选A。
10. 如图为某志愿者的电子献血证(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血样可输给A型血患者B. 全血中含有血细胞和血浆
C. 献血时针头插入的是动脉D. 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白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该电子献血证可知该献血者为AB型血型,捐献的是全血。所谓献血是指献血者捐献全血、或捐献成分血(包括血浆或血细胞等单一成分)。献全血是指抽取献血者体内血液的全部成分,而成分献血则是将血液全部抽出,经过机器分离后留下所需成分,再将剩余部分回输体内。目前还没有药物可以替代血液,只有通过献血来满足临床需要。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输入全血还是成分血进行治疗。健康的成年人适当献血对身体健康不会产生明显影响,而且对身体有益,应积极参与献血。
【详解】A.输血需遵循输同型血原则,否则会引起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引起生命危险。依据电子献血证可知,该献血者为AB型血,可输给AB型血患者,A错误。
B.献全血是指抽取献血者体内血液的全部成分,即包括血细胞和血浆,B正确。
C.献血时针头插入的是静脉,不是动脉,C错误。
D.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白细胞的作用是吞噬病菌,起防御和保护作用,D错误。
故选B。
11. 小华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步骤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滴加清水B. 涂抹材料
C. 盖盖玻片D. 碘液染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①擦、②滴(生理盐水)、③刮、④涂、⑤盖、⑥染、⑦吸。
【详解】A.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生理盐水。因为洋葱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涨破,可以用清水;人的细胞是动物细胞,用清水的话会因为渗透压吸水涨破,故滴加的应该是生理盐水,A错误。
B.将牙签在载玻片上生理盐水滴中均匀地涂抹,B正确。
C.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以免产生气泡,该步骤属于盖盖玻片,C正确。
D.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属于染色步骤,D正确。
故选A。
【点睛】注意理解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12. “三手烟”指吸烟后残留在衣物、家具和窗帘等表面的有害物质。下列关于“三手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主要有害成分是焦油和尼古丁B. 残留时间长、容易被忽视
C. 人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癌风险D. 人在阳台吸烟没有“三手烟”危害
【答案】D
【解析】
【分析】香烟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吸烟者和周围的人体内会诱发多种疾病,特别是会影响循环系统的功能,造成动脉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病,严重的可能诱发肺癌。
【详解】A.焦油和尼古丁是烟草中的主要有害成分,对人体健康有害,A正确。
B.烟草燃烧后,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残留在空气、衣物、家具等表面上,并且这些残留物残留时间长、很容易被忽视,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长期接触烟草烟雾会增加患上肺癌的风险,C正确。
D.“三手烟”是指吸烟者吸出的烟雾经过空气流动后沉积在物体表面,然后被其他人吸入的烟雾。即使在阳台吸烟,烟雾仍然会沉积在物体表面,并对周围的人造成危害,D错误。
故选D。
13. Chat GPT(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能自主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人类的语言中枢位于( )
A. 脊髓B. 脑干C. 大脑D. 小脑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
【详解】A.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是神经元胞体聚集部位,有反射功能,白质由神经纤维构成,有传导功能,A错误。
B.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有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B错误。
C.大脑皮层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语言中枢、触觉中枢和味觉中枢等中枢。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可见,人类的语言中枢位于大脑,C正确。
D.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D错误。
故选C。
14. 齐白石的画作《他日相呼》(如图)描绘了两只小鸡在抢食蚯蚓的场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鸡是变温动物B. 蚯蚓的身体分节
C. 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D. 小鸡吃蚯蚓是取食行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小鸡属于脊椎动物中的鸟类;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环节动物。
【详解】A.小鸡属于鸟类,鸟类为恒温动物,A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
B.蚯蚓为环节动物,典型特征为身体分节。B不符合题意。
C.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将枯枝落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盐,能增加土壤肥力。C不符合题意。
D.小鸡吃蚯蚓是取食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夏季,西瓜成为人们的首选水果。西瓜的形成要经过( )
A. 开花→受精→传粉→结果B. 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C. 传粉→开花→受精→结果D. 传粉→受精+开花→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要想形成果实与种子必须进行的两个过程是:传粉与受精。
【详解】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西瓜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开花的主要目的是把花蕊显露出来,以便于传粉;传粉是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花粉落到柱头上后会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延伸到胚珠内部,释放出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是受精过程;受精以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成西瓜(果实),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6.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人们有挂艾草、划龙舟、包粽子的习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划龙舟只需要人体运动系统参与
B. 粽子中的糯米主要来自水稻种子的胚
C. 艾草植株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D. 与艾草植株相比,人特有的结构层次是组织
【答案】C
【解析】
【分析】1.运动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骨骼肌收缩牵拉着骨绕着关节活动,因此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完成,在运动的时候,需要物质和能量,因此运动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单子叶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种子的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
3.细胞是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详解】A.划龙舟不单需要人体运动系统参与,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控,同时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A错误。
B.糯米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B错误。
C.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细胞形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植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正确。
D.由分析可知,与艾草植株相比,人特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D错误。
故选C。
17. 观察漫画(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夏日大树下可乘凉与蒸腾作用有关
B. 移栽时带土坨能减少对根毛的损伤
C. 水分通过导管输送到植物体各部位
D. 剪去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方便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
【详解】A.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故A正确。
B.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故B正确。
C.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故C正确。
D.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剪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故D错误。
故选D。
18. 甘露醇是临床常用药,可降低肾小管对水的重新吸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 血液流经肾小球可形成原尿
C. 原尿中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D. 使用甘露醇会导致尿量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因此尿液中无蛋白质,无葡萄糖,而是含有大量的尿素;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含有葡萄糖;原中有葡萄糖,无(或微量)蛋白质。
【详解】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B正确。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C正确。
D.甘露醇是临床常用药,可降低肾小管对水的重新吸收。所以使用甘露醇会导致尿量增加,D不正确。
故选D。
19.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菌感染可导致芒果黑斑病。下列关于该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B. 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C. 利用芒果的有机物生活D. 可以依靠分裂进行生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
【详解】A.细菌是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A正确。
B.细菌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B错误。
C.细菌营养方式是异养,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C正确。
D.细菌的繁殖方式为分裂繁殖,D正确。
故选B。
20. 人吃酸梅时,唾液分泌量增加,该反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结构基础为反射弧B. 神经中枢在脑干
C. 效应器为唾液腺D. 属于条件(复杂)反射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中包含的反射弧:舌→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详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A正确。
B.由图可知,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脑干,B正确。
C.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由题意可知,该反射的效应器是唾液腺,C正确。
D.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结合分析可知,人吃酸梅时,唾液分泌量增加是非条件反射,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
故选D。
21. 下列免疫过程,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B. 白细胞吞噬病菌
C. 接种麻疹疫苗后产生相应抗体D. 溶菌酶杀死细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ABD.“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白细胞吞噬病菌”和“溶菌酶杀死细菌”,都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BD不正确。
C.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所以接种麻疹疫苗后产生相应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故选C。
22. “鼠疫斗士”伍连德第一次提出戴“伍氏口罩”可预防由呼吸道传播的肺鼠疫。下列关于肺鼠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注射水痘疫苗不能预防肺鼠疫B. 肺鼠疫患者属于病原体
C. 健康人戴口罩可切断传播途径D. 肺鼠疫是一种传染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性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所以疫苗相当于抗原。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后天形成的防御屏障,叫做特异性免疫。因此,注射水痘疫苗只能够针对水痘病毒起作用,不能预防肺鼠疫,A正确。
B.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源是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因此,肺鼠疫患者属于传染源,B错误。
C.“讲究个人卫生、环境消毒、戴口罩”等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因此,健康人戴口罩可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
D.肺鼠疫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因此属于传染病,D正确。
故选B。
23. 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脂肪可在①中初步分解
B. ②所示的消化腺可分泌胆汁
C. ③分泌的消化液含蛋白酶
D.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图中①是口腔,②是肝脏,③是胃,④是小肠。
【详解】A.①是口腔,能初步分解淀粉为麦芽糖,不能分解脂肪,A错误。
B.②是肝脏,能分泌胆汁,帮助脂肪的消化,B正确。
C.③是胃,胃内有胃腺,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C正确。
D.④是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选A。
24. 叶海龙是一种海洋动物,以漂浮的海藻和游近的小虾为食。它全身覆盖的叶状附肢并非用来游泳,而是使自身完美地融入周围的大型海藻中、下图中①~④代表的生物与其存在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下列关于叶海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属于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B. 叶状附肢有利于隐藏自身
C. 其形态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图中与其亲缘关系最远的是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研究表明,叶海龙的形态结构与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能够提供有效的伪装和保护。这种形态结构的进化是通过基因的遗传和变异,并通过自然选择的过程逐渐发展和优化的。
【详解】A.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叶海龙是一种海洋动物,以漂浮的海藻和游近的小虾为食,属于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正确。
B.叶海龙全身覆盖的叶状附肢并非用来游泳,而是使自身完美地融入周围的大型海藻中。可见,叶状附肢有利于隐藏自身,B正确。
C.那些具有有利变异(即具有更好的伪装能力)的叶海龙个体,能够完美地融入周围的大型海藻中,更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生存下来。而那些形态结构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容易被捕食者发现或无法有效捕食,从而被淘汰。因此,叶海龙的形态结构是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结合题图可知,图中与其亲缘关系最远的是①或②,不是④,D错误。
故选D。
25. 到了冬季,狼会集群生活,形成一个有“首领”、有“分工”并能利用各种信息交流保持联系的群体。狼群的这种行为属于( )
A. 繁殖行为B. 攻击行为
C. 社会(社群)行为D. 防御行为
【答案】C
【解析】
【分析】社会行为是指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详解】由分析可知,社会行为是指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到了冬季,狼会集群生活,形成一个有“首领”、有“分工”并能利用各种信息交流保持联系的群体,可见狼群的这种行为属于设社会行为,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6. 《梦溪笔谈》中记载,蜘蛛被蜂蜇伤后会用芋梗摩擦伤口消肿,后来人被蜂蜇伤后,也用芋梗敷伤口进行治疗。关于人这种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生来就有的B.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 不利于适应环境D. 是先天性行为基础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
(2)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详解】蜘蛛被蜂蜇伤后会用芋梗摩擦伤口消肿,后来人被蜂蜇伤后,也用芋梗敷伤口进行治疗。蜘蛛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性行为,而人这种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得来的后天性学习行为,人的这种学习行为,更有利于适应环境的变化。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7. 如图为胎盘和脐带示意图。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与绒毛之间充满了母体的血液;脐带与胎儿相连,内有脐动脉和脐静脉,连接它们的毛细血管位于绒毛内。胎盘的作用是( )
A. 产生卵细胞B. 进行物质交换C. 输送卵细胞D. 分泌雌性激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男性生殖系统包括:内生殖器: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外生殖器有:阴囊、阴茎。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附睾主要是贮存和运送精子。输精管主要是输送精子。阴囊具有保护睾丸和附睾的作用。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详解】AD.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AD错误。
B.胎儿生活在母体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B正确。
C.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C错误。
故选B。
28. 酸奶是利用乳酸菌将牛奶发酵后制成的。下列关于酸奶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发酵时应处于密封条件下B. 牛奶煮沸后立即加入乳酸菌
C. 发酵时应提供充足的光照D. 0℃以下利于乳酸菌发酵
【答案】A
【解析】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
【详解】A.乳酸菌是厌氧菌,发酵时应处于密封条件下,A正确。
B.牛奶煮沸后立即加入乳酸菌会烫死菌种,应冷却到室温再接种,B错误。
C.发酵时不需要提供充足的光照,C错误。
D.乳酸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0℃以下不利于乳酸菌发酵,D错误。
故选A。
29. 关于动物体结构与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鱼的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利于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B. 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C 家鸽体内有气囊,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D. 家兔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取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详解】A.鱼类用鳃呼吸,鳃是由鳃丝、鳃弓和鳃耙组成的,主要的结构是鳃丝,鳃丝又多又细,增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鳃丝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呈鲜红色。鳃丝的这些特点有利于鱼在水中进行呼吸,A正确。
B.蜥蜴是爬行动物,其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陆地生活,B正确。
C.家鸽属于鸟类,鸟类的呼吸器官是肺,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而气囊能暂时储存气体,辅助肺呼吸,但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
D.家兔属于草食性动物,牙具有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兔的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D正确。
故选C。
30. 地球距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经过数十亿年漫长的演变,形成了目前种类繁多的生物。下列与生物进化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B. 生物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C. 地球生物总的进化趋势是从陆生到水生
D. 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少、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形成晚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详解】A.地球上现存的各种生物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演变而来的,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A正确。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B正确。
C.地球生物总的进化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C错误。
D.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31. 桫椤(suōluó)是植食性恐龙食物中唯一幸存下来的木本蕨类植物。下列关于桫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孢子繁殖B. 无输导组织
C. 无根、茎和叶D. 有花和果实
【答案】A
【解析】
【分析】桫椤茎干高达6米或更高,直径10-20厘米,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桫椤为半荫性树种,喜温暖潮湿气候,喜生长在冲积土中或山谷溪边林下。气温在5-35℃的山区、坝区和庭院均可栽培。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有根、茎、叶3种植物器官,用孢子繁殖,体内有输导组织。
【详解】A.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A正确。
B.桫椤属于木本蕨类植物,体内有输导组织,B错误。
C.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C错误。
D.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不开花、不结果,D错误。
故选A。
32. 下列关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有口无肛门B.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都有外骨骼
C. 两栖动物和鱼类都属于脊椎动物D. 鸟类和哺乳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4.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详解】A.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因此,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有口无肛门,A正确。
B.软体动物大多数具有贝壳,节肢动物身体表面有外骨骼,B错误。
C.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可见,两栖动物和鱼类都由脊柱,属于脊椎动物,C正确。
D.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不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属于恒温动物,D正确。
故选B。
33. 如图所示是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甲、乙、丙、丁依次对应的是( )
A. 肾单位、肾小球、肾小管、肾动脉B. 真菌、酵母菌、霉菌、大肠杆菌
C.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D. 种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甲包含乙、丙、丁,甲和乙、丙、丁是从属关系,乙、丙、丁是并列关系。
【详解】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不符合图解要求,A错误。
B.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但是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和真菌并列,不符合图解要求,B错误。
C.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符合图解要求,C正确。
D.植物根据生殖方式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苔藓和蕨类,不符合图解要求,D错误。
故选C。
34. 下图是某同学构建的正常人体生物学模型,A和C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B表示心脏,则A中流静脉血,C中流动脉血
B. 若B表示肾小球,则A中流动脉血,C中流静脉血
C. 若B表示小肠,则C内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都增多
D. 若B表示胰岛,则饭后1小时,C内胰岛素浓度比A内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1)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血液流动方向: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脏。
【详解】A.若B为心脏,则A为上下腔静脉流静脉血,或肺静脉流动脉血;C为主动脉流动脉血,或肺动脉流静脉血,A错误。
B.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包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的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因此若B为肾小球,则A、B均为动脉,流动脉血,B错误。
C.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若B为小肠,则从小肠流出的血液是含营养物质丰富和含氧少的静脉血,C错误。
D.图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A→C,则饭后1小时,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故C内的胰岛素浓度比A内高,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流经某些器官时的血液变化。
35. 小秦知道了新疆哈密瓜甜的原因后,想探究夜间温度对苹果含糖量(“糖心指数” 越高,含糖量越高)的影响,于是在家人的帮助下,选取同一果园长势相近的果树,分两组进行探究。依据下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摘果日期越晚,含糖量越低B. 夜间温度升高,含糖量降低
C. 1组含糖量均高于2组D. 1组夜间有机物消耗少于2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新疆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多;题中1组夜间采取保温措施,虽然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但是夜间有机物消耗的叶多,积累的糖分少,因此比2组不进行搭棚处理的低。
【详解】A.结合图片可知,摘果时间越晚,含糖量越高,A错误。
B.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呼吸作用强,消耗有机物多,含糖量少,1组夜间采取盖膜保温,温度升高,含糖量比2组夜间不盖膜的低,由此可知,夜间温度升高,含糖量降低,B正确。
C.结合图片可知,1组含糖量的曲线都是位于2组的下面,因此1组含糖量均低于2组,C错误。
D.1组含糖量均低于2组,说明1组的夜间有机物消耗比2组多,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道题,每空1分,共30分)
36.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我国科学家继培育出“巨型稻”、“海水稻”后,又于2022年实现了水稻在太空中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育,并由神舟十四号带回了世界上第一粒在太空中培育的水稻种子。图甲是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生活史示意图;图乙是发生在水稻叶肉细胞中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表示细胞中的结构,a、b、c表示相关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所示的种子能萌发成②所示的幼苗,是由于种子的结构中有____________,它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其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主要由种子结构中的____________提供。
(2)图甲中,③所示的水稻花为两性花,____________是其主要结构。当水稻花发育成熟时,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子房里的____________发育为种子。
(3)图乙中,A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水稻叶肉细胞通过该结构,可以在有光的条件下,将b和c转变为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气体a____________。在a的参与下,B结构能进行____________,将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为水稻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4)水稻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请从合成和运输的角度,尝试简述种子中有机物的来源: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胚 ②. 胚乳
(2) ①. 花蕊##雌蕊和雄蕊 ②. 胚珠
(3) ①. 叶绿体 ②. 氧气##O2 ③. 呼吸作用
(4)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种子中储存
【解析】
【分析】(1)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和胚,有的有胚乳。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构成,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2)由花发育成果实的过程是:
(3)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光合作用的实质:物质转化,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能量转化,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3)图乙中,A是叶绿体、B是线粒体、a表示氧气、b或c表示水、c或b表示二氧化碳。
【小问1详解】
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包括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由此看出种子中的胚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所以图甲中,①所示的种子能萌发成②所示的幼苗,是由于种子的结构中有胚,它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提供营养物质的是胚乳,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其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主要由种子结构中的胚乳提供。
【小问2详解】
水稻花的主要结构是雌蕊和雄蕊,其原因是能产生生殖细胞,雌蕊的子房里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细胞,雄蕊的花药上有花粉,花粉里有精子。当水稻花发育成熟时,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稻花中的子房将来发育成水稻的果实,子房壁发育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小问3详解】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导管运输的是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图乙中,A表示的细胞结构为叶绿体,叶肉细胞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其他组织器官中,同时释放出a氧气。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是细胞内的能量转化器。所以,在a氧气的参与下,B线粒体能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为水稻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小问4详解】
光合作用的实质:物质转化,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能量转化,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故水稻种子中的有机物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通过筛管运输至花生种子内储存的。
3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赛龙舟(如图甲)是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请回答:
(1)鼓手击鼓时需要运动系统中的骨、___________和骨骼肌的参与。舵手屈肘掌舵时,图乙中的结构___________(填字母)收缩。
(2)桡手奋力挥桨时用力吸气,肋间肌和___________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肺内气压___________。比赛过程中,桡手心跳加快。图丙中代表心脏左心室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___________。
(3)赛龙舟时,运动员情绪高涨、动作整齐划一。这主要是___________调节和___________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赛龙舟的盛景落在眼球的___________上形成物像,人们在欢乐的赛龙舟活动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自信和力量。
【答案】(1) ①. 骨连结 ②. a
(2) ①. 膈 ②. 减小 ③. ④ ④. 主动脉
(3) ①. 神经 ②. 激素 ③. 视网膜
【解析】
【分析】题图中:a肱二头肌,b肱三头肌。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
【小问1详解】
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结。鼓手击鼓时需要运动系统中的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的参与。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所以,舵手屈肘掌舵时,图乙中的结构a肱二头肌收缩,结构b肱三头肌舒张。
【小问2详解】
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可见,桡手奋力挥桨时用力吸气,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不同的血管相连。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因此,图丙中代表心脏左心室的是④,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
【小问3详解】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地位,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眼球中的视网膜,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是眼球内成像的部位。因此,赛龙舟的盛景落在眼球的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38.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生物。左图表示果蝇的发育过程;下图表示果蝇的长翅与残翅在亲代和子代的性状表现,用A、a表示控制显、隐性性状的基因。请分析回答:
(1)果蝇属于节肢动物门、___________纲、双翅目。果蝇的翅型有长翅和残翅,这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___________。根据下图的杂交实验可知,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
(2)小刚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为确定该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还是Aa,让它与残翅雌果蝇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后代,若后代全是长翅,则其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
(3)果蝇的幼虫生长很快,24小时后就会完成第一次蜕皮。对果蝇而言,蜕掉的“皮”不仅是保护身体的“盔甲”,还能起到___________的作用。
(4)25℃条件下,果蝇约10~12天繁殖一代。如左图所示,果蝇的发育过程为___________发育。小刚同学进一步实验:长翅幼虫在25℃环境下发育成长翅果蝇;而在35~37℃环境下,部分长翅幼虫发育成残翅果蝇。由此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基因和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 ①. 昆虫 ②. 相对性状 ③. 长翅
(2)AA (3)防止水分散失
(4) ①. 完全变态 ②. 环境
【解析】
【分析】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控制生物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控制生物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
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显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图中,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
【小问1详解】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果蝇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
果蝇的翅型有长翅和残翅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据图可知,亲代都是长翅,子代出现了残翅,表明残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是显性性状。
【小问2详解】
长翅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或Aa,残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AA个体与aa个体杂交,后代全为显性Aa。Aa个体与aa个体杂交,后代既有显性又有隐性个体。因此,若后代出现残翅果蝇,则这只果蝇基因组成为Aa,若杂交后代全为长翅果蝇,则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
【小问3详解】
昆虫的体表具有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散失作用。但外骨骼不能随身体发育而长大,会限制发育和生长,所以需要定期蜕皮。
【小问4详解】
果蝇的发育经过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
长翅幼虫在25℃环境下发育成长翅果蝇;在35~37℃环境下,部分长翅幼虫发育成残翅果蝇。由于两组长翅果蝇所处的温度不同,导致表现型不同,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而性状的形成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9. “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家战略,本质上是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山东省桑沟湾地区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的“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1)该生态系统是由海带等生物部分与___________部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统一整体。
(2)科研人员监测了养殖区与非养殖区海水的相关指标,以判断该养殖模式的效果。
①据图2可知,该养殖模式可以显著___________表层海水二氧化碳浓度。
②结合图1分析形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浮游植物和___________作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海洋中的___________合成为有机物;贝类食性广泛,通过滤食多种浮游生物和海带碎屑,促进有机物在___________上的传递,也可增加碳的储存;此外,贝类利用碳酸盐构建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所以基本不会被海洋中的分解者分解,从而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了碳的循环。综上所述,“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大气二氧化碳向海洋的扩散,从而助力实现“碳中和”。
【答案】(1)非生物 (2) ①. 降低 ②. 海带 ③. 二氧化碳##CO2 ④. 食物链 ⑤. 抑制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
【小问1详解】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因此该生态系统是由海带等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统一整体。
【小问2详解】
①据图2可知,养殖区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非养殖区海水中二氧化碳浓度。所以这种养殖模式可以显著降低表层海水二氧化碳浓度。
②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图 1中浮游植物和海带作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贝类食性广泛,通过滤食多种浮游生物和海带碎屑,促进有机物在食物链上的传递,也可增加碳的储存。
分解者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贝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所以基本不会被海洋中的分解者分解,产生不了二氧化碳,所以抑制了碳的循环。
2024年广西梧州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广西梧州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广西梧州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广西梧州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广西南宁地区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广西南宁地区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广西南宁地区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广西南宁地区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