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关于诗词的解读错误的是( )
A.“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造酒杯的青铜,属于合金
B.“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增成卤”,晒盐中获得的NaCl是电解质
C.“煤饼烧蛎房(贝壳)成灰”,该过程中包含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D.“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2.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小苏打显碱性,可用于中和胃酸
B.Na能与水反应,可用于高压钠灯
C.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可用作干燥剂
D.钠单质熔点较低,可用于冶炼金属钛
3.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做有关钠的实验,多余的钠要放回原试剂瓶
B.用pH试纸测新制氯水的pH
C.每次做完焰色试验的铂丝需用稀硫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容量瓶应用蒸馏水洗净、烘干后方可使用
4.如图是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a、b、c、d、e、f均为含氯元素的物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d溶液均具有酸性,且等浓度的a溶液比d溶液的酸性强
B.向部分变质的f中加入浓盐酸,反应中生成的气体既有b又有
C.a和e反应能得到b,且反应不需要加热
D.化合物c的化学式为,可作自来水消毒剂,其在反应中氧化产物为
5.设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个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一定为22.4L
B.常温常压下,1.6g由和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
C.1ml所含质子数为
金属钠在一定量氧气中完全反应生成和,转移电子数可能为
6.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实验室制取少量
B.装置乙: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C.装置丙: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D.装置丁: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HCl
7.下列对实验操作分析错误的是( )
A.配制溶液时,若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则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B.溶解吸热,若配制溶液时直接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所用砝码放在左盘,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偏低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定容中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刻将超出的水吸出,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8.反应物之间的用量不同,往往导致离子反应的书写也不相同,下列离子方程式能正确表示反应的是( )
A.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
B.溶液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
C.溶液中逐滴滴加少量盐酸:
D.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
9.下列对离子共存问题的评价正确的是( )
A.AB.BC.CD.D
10.《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硝()、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火药燃烧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反应每转移6ml电子,则能生成11.2L
C.每生成l1g,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ml
D.该反应中分别被S和硝酸钾氧化的碳原子数之比为1:5
11.将一定量的通入一定浓度的KOH溶液中,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和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1ml
B.的生成是温度升高而引起的
C.该KOH溶液中KOH的质量为5.04g
D.整个反应过程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7
12.相同体积的KI、、溶液,分别通入足量的,当反应恰好完成时,消耗的体积相同(同温、同压条件下),则KI、、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1:1:2B.2:1:3C.6:3:2D.3:2:1
13.经检测,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呈酸性,且其中含有大量、、、、,某化学社团小组成员欲除去废水样品中的和,最终得到中性溶液,设计的方案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剂a为NaOH溶液
B.试剂b和试剂c可以互换加入的先后的顺序
C.将白色沉淀2中置于过量盐酸中,有固体剩余
D.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剩余的,且调节溶液呈中性
14.常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易潮解,升华温度为178℃。某化学活动小组用下列装置制备无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方案只存在1处错误
B.反应开始时,先点燃④的酒精灯,再启动①中反应
C.装置②和装置③的位置不能互换
D.含有的浓盐酸与足量的反应生成
15.向NaOH和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a范围内,只发生中和反应
B.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
D.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二、实验题
16.日常生活及化学实验中,许多反应都发生在溶液之间,溶液的浓度大小对于某一化学反应能否发生、反应产物以及反应快慢等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对于化学学习至关重要。
I.实验室要配制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用托盘天平称取,其质量为_______g。
(3)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加水至液面离容量瓶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③待冷却至室温后,将溶液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
④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4)如果实验过程中缺少步骤⑤,会使配制出的溶液浓度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Ⅱ.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如图所示,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5)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l/L。
(6)取用该盐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__。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B.溶液的浓度
C.溶液的密度D.溶液中的数目
(7)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的稀盐酸。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___mL(保留小数点后一位)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17.实验室用下面装置制备纯净的氯气并进行实验。
(1)有同学将装置A改为装置K(如图所示),装置K的优点是:___________。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C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D中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可用___________检验E中收集的气体,现象是变蓝。该反应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装置F、G中均放置了红色纸片,欲探究氯气是否有漂白性,则F中的红色纸片是___________的。(干燥、湿润、干湿都行、干湿都不行)
(5)已知:显血红色。反应后向H中滴入1滴KSCN溶液变血红色,说明:被___________(选填:氧化、还原)了。
(6)Ⅰ中溶液的颜色发生了三次变化,这三次颜色变化依次为:___________。
(7)溶液J吸收尾气后可得到消毒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该消毒液的酸碱性,请分析评价该同学的做法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8.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某同学写出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未配平):
①
②
③,其中一定不可能实现的是(填序号)_______。
(2)可用于污水的杀菌和饮用水的净化。与在强酸性溶液中反应可制得,被氧化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已知亚硝酸钠()可以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氮气、氯化钠及其它产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4)一定条件下,当溶液中与物质的量比恰好为2:5时,溶液中离子被还原为较低价态,则X元素的化合价变为_______。
(5)将不纯的NaOH样品2g(含少量和水),放入50mL2ml/L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中和剩余的酸又用去40mLlml/L的NaOH溶液。蒸发中和后的溶液,最终得到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
(6)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臭氧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实验室可将氧气通过高压,放电管来制取臭氧:
①在臭氧发生装置中装入氧气100mL,经反应最后气体体积变为95mL(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则混合气体的密度是_______g/L(保留一位小数);
②实验室将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0.896L(标准状况),通入盛有20.0g铜粉的反应容器中,充分加热后,粉末的质量最终变为21.6g。则原混合气中臭氧的体积分数_______。
19.“侯氏制碱法”促进了我国纯碱工业的发展。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并改进侯氏制碱法用碳酸氢铵()和氯化钠为主要原料制备碳酸钠的实验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搅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300℃加热”需用到的仪器除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三脚架外,还有_______。
(3)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检验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
(5)为测定某产品中的质量分数(杂质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连接好实验装置,进行如下操作: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取一定量样品装入广口瓶中
③打开止水夹,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
④关闭止水夹,在干燥管内填满碱石灰,称量干燥管A质量
⑤缓慢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⑥打开止水夹,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再次称量干燥管A质量
X溶液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若没有仪器B,将会使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_______。若样品质量为10.5g,装置中干燥管A增重4.4g,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故A正确;
B.晒盐中获得的NaCl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故B正确;
C.煤饼烧蛎房(贝壳)成灰发生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只包含分解反应,故C错误;
D.雾属于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故选:C。
2.答案:A
解析:A.小苏打溶液显碱性,能与盐酸反应,所以可用于中和胃酸,故选A;
B.Na的焰色为黄色,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可用于高压钠灯,故不选B;
C.氢氧化钠易潮解,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故不选C;
D.钠单质还原性强,可用于冶炼金属钛,故不选D;
选A。
3.答案:A
解析:A.钠性质活泼,与水和氧气反应,属于危险品,做有关钠的实验,多余的钠要放回原试剂瓶,A正确;
B.新制的氯水有漂白性,强氧化性,能使pH试纸褪色,不能用pH试纸测新制氯水的pH,B错误;
C.做完焰色试验的铂丝需用稀盐酸洗净,C错误;
D.容量瓶应用蒸馏水洗净后不需要烘干,D错误;
答案选A。
4.答案:D
解析:D.化合物c的化学式为,可作自来水消毒剂,其在反应中还原产物为,故D错误;
故选:D。
5.答案:B
解析:
6.答案:D
解析:A.实验室制取少量应该用浓盐酸与反应,而且需要加热,A错误;
B.配制稀硫酸应先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稀释,B错误;
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应用饱和的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不能直接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会产生沉淀,C错误;
D.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HCl应该通过饱和的食盐水,不溶于饱和食盐水,HCl能溶于食盐水,D正确;
答案选D。
7.答案:C
解析:
8.答案:B
解析:
9.答案:C
解析:A.强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发生,故A错误;
B.与Fe反应能生成的溶液,显酸性,不能大量存在,也不能存在硝酸根离子,酸性溶液中铁与硝酸根离子反应不生成氢气,故B错误;
C.滴加石蕊溶液显蓝色的溶液,显碱性,发生,不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含大量的澄清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为,还原产物为和,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3,故A正确;
气体体积没有注明是标准状况,故B错误;
1个S能得,2个中N能得,所以能氧化的碳原子数之比为1:5,故D正确。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C
解析:首先,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可知在消耗的量相等的情况下,恰好反应的K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3:2,三种溶液体积相等,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C项正确。
13.答案:B
解析:A.根据流程,先往废水中加入过量NaOH使转化为沉淀,则试剂a为NaOH溶液,A正确;
B.向溶液1中加入过量使转化为沉淀,接着加入过量除去过量的,则试剂b为溶液,试剂c为溶液,试剂c作用为除去过量试剂b,则试剂b和试剂c不可以互换加入的先后的顺序,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白色沉淀2为沉淀和沉淀,将白色沉淀2中置于过量盐酸中,不与盐酸反应,则有固体剩余,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溶液2中存在过量的和,则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剩余的,且调节溶液呈中性,D正确;
故选B。
14.答案:C
解析: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反应需要加热;氯化铝易升华,导出氯化铝的导管太细,容易堵塞导管;装置⑥中氢氧化钠溶液中水易挥发,进入装置⑤使产品变质,共3处错误,A错误;
B.先启动①中反应,通入氯气排净装置内的空气,再点燃④的酒精灯,使氯气在与铝发生反应,B错误;
C.实验中产生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杂质,应该先除去氯化氢后除去水蒸气,故装置②和装置③的位置不能互换,C正确;
D.二氧化锰和浓盐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成稀盐酸,不再生产氯气,故含有14.6g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反应生成的小于0.1ml,D错误;
故选C。
15.答案:C
解析:对NaOH和混合配成的溶液,当滴加盐酸时,先发生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再发生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最后发生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才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利用物质的量的关系并结合图象即可解答。
A.向NaOH和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时,首先是HCl和NaOH反应生成水和NaCl,方程式为;继续滴加时,HCl和发生反应,到a点时,恰好反应完全,a点以后,发生反应,可见在0~a范围内,发生了中和反应和,A错误;
B.ab段发生反应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D.根据C元素守恒可知的物质的量是1ml,其反应产生NaCl消耗HCl2ml,由于混合物与HCl恰好完全发生反应转化为NaCl时共消耗4 ml HCl,则其中含有的NaOH的物质的量是2ml,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的物质的量分别是2ml和1ml,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6.答案:(1)ABC;玻璃棒;500mL容量瓶
(2)5.3
(3)①③⑤②④
(4)偏低
(5)11.9
(6)BC
(7)8.4
解析:(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并转移、振荡、定容、摇匀、装瓶等,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⑤②④,故答案为:①③⑤②④;
(4)如果实验过程中缺少步骤⑤,会导致溶质减少,因此会使配制出的溶液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6)A.根据可知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有关,故A错误;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溶液的浓度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故B正确;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溶液的密度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故C正确;
D.根据可知溶液中的数目与溶液体积有关系,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17.答案:(1)平衡气压,使分液漏斗内液体顺利滴下;
(2)除去氯气中的杂质氯化氢;浓硫酸
(3)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4)干燥
(5)氧化
(6)先变红,后变无色,再变浅黄绿色
(7);该做法不正确,因为pH试纸会被消毒液漂白,无法测定酸碱性
解析:(1)装置K的优点是:平衡气压,使分液漏斗内液体顺利滴下,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C中试剂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杂质氯化氢,D中试剂的名称是浓硫酸;
(3)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E中收集的气体,现象是变蓝,该反应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
(4)装置F、G中均放置了红色纸片,欲探究氯气是否有漂白性,则F中的红色纸片是干燥的;
(5)已知:显血红色,反应后向H中滴入1滴KSCN溶溶,溶液变血红色,说明:被氧化了,生成了;
(6)Ⅰ中溶液的颜色发生了三次变化,这三次颜色变化依次为:先变红,后变无色,再变浅黄绿色;
(7)溶液J吸收尾气后可得到消毒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该消毒液的酸碱性,该做法不正确,因为pH试纸会被消毒液漂白,无法测定酸碱性。
18.答案:(1)①
(2)
(3)
(4)+2
(5)5.85g
(6)①1.5;②50%
解析:
19.答案:(1);复分解反应
(2)坩埚
(3)通入足量;
(4)焰色试验
(5)NaOH溶液;;偏小;没有B将会使A增重偏大,A的作用为吸收生成的,相同质量时碳酸氢钠生成较多,即A增重越多越多,则越少;96.4%
解析:(1)加热搅拌过程中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加热灼烧碳酸氢钠使之分解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三脚架、坩埚;
(3)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可以往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4)检验碳酸钠中的钠离子用焰色试验检验。
选项
离子组
评价
A
强碱性的溶液中:、、、
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因会发生如下反应:
B
与Fe反应能生成的溶液:、、、
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C
滴加石蕊溶液显蓝色的溶液中:、、、
不能大量共存,因会发生如下反应:
D
含大量的澄清溶液:、、、
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因会发生如下反应:
盐酸
分子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
HCl的质量分数:36.5%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83,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83,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