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2026届高一月考(一)生物试题卷
(全卷两个大题,共34个小题,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对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B. 豌豆花是单性花,花比较大,杂交时容易操作
C. 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
D. 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完成了受粉
【答案】B
【解析】
【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5)豌豆子代数量多,分析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详解】A、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这样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A正确;
B、豌豆花比较大,杂交时容易人工操作,但豌豆花是两性花,B错误;
C、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易于进行观察,C正确;
D、豌豆花是两性花,在花未开放时,它的花粉会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的柱头上,从而完成受粉,D正确。
故选B。
2. 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桃树的红花和绿叶B. 玉米的黄粒和皱粒
C. 水稻的早熟和晚熟D. 豌豆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
【答案】C
【解析】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桃树的红花和绿叶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玉米的黄粒和皱粒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水稻的早熟和晚熟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豌豆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3. 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型不一定相同B. 杂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均为杂合子
C. 隐性性状就是不能表现出的性状D. 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答案】A
【解析】
【分析】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孟德尔在杂交豌豆实验中,把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表型=基因型+环境。
【详解】A、表型=基因型+环境,所以在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A正确;
B、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一定都是杂合子,也有纯合子,B错误;
C、隐性性状也能表现出来,只是杂合子个体虽然含有隐性基因,但不表现相应的性状,C错误;
D、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D错误。
故选A。
4. 某同学利用下图实验装置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中小球的总数必须相等
B. 小球的两种颜色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C. 从甲或乙小桶中抓取一个彩球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
D. 从甲和乙小桶中各抓取一个彩球组合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而且基因成对存在;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而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雌雄配子数量一般不同,甲、乙中小球的总数不要求相等,A错误;
B、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每个小桶中的两种颜色的小球代表两种基因型的配子,B错误;
C、每个小桶中的两种颜色的小球代表两种基因型的配子,随机从其中一个小桶中抓取一个小球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C正确;
D、从甲和乙小桶中各抓取一个彩球组合模拟的是受精时配子随机结合,D错误。
故选C。
5. 测交法可用来检验F1是不是纯合子,其关键原因是
A. 测交子代出现不同的表现型
B. 测交不受其他花粉等因素的影响
C. 与F1进行测交的个体是隐性纯合子
D. 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直接反映F1配子类型及比例
【答案】D
【解析】
【分析】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F1的基因型,测定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
【详解】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基因型的方法。由于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所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能直接反映F1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故选D。
6. 已知番茄红果(B)对黄果(b)是显性,用红果番茄和黄果番茄杂交,所得F1全为红果,让F1植株自交,共获得200个黄果番茄。从理论上分析,获得的番茄总数为( )
A. 1 200个B. 800个C. 200个D. 400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红番茄和黄番茄杂交后代全为红果”可知,红果是显性性状,黄果是隐性性状。且亲本的组合为BB和bb,子一代全部为Bb。
【详解】由上分析可知,子一代为Bb,自交后代中红果:黄果=3:1,其中黄果有200个,故红果为200×3=600个,番茄总数为600+200=800个。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 卷毛鸡由于羽毛卷曲受到家禽爱好者的欢迎。但是这种鸡无法稳定遗传,两只卷毛鸡杂交总是得到50%的卷毛鸡,25%的野生型,25%的丝状羽的鸡。若需要大量生产卷毛鸡,最好采用的杂交方式是( )
A. 卷毛鸡×卷毛鸡B. 卷毛鸡×丝状羽
C. 野生型×野生型D. 野生型×丝状羽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两只卷毛鸡杂交总是得到50%的卷毛鸡,25%的野生型,25%的丝状羽的鸡,说明卷毛鸡是杂合子,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则亲本卷毛鸡的基因型都是Aa,相互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AA:Aa:aa=1:2:1,符合提供信息中的数据.那么野生型和丝状羽分别是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它们杂交后代全部是卷毛鸡。
故选D。
【点睛】两只卷毛鸡杂交总是得到50%的卷毛鸡,25%的野生型,25%的丝状羽的鸡,说明卷毛鸡是杂合子,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
8. 假设控制番茄果肉颜色红色和紫色的基因用D、d表示,且红色对紫色为显性。让杂合的红果肉番茄自交获得F1,F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番茄自交得F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F2的性状分离比为5∶1
B F2中紫果肉番茄占1/6
C. F2 红果肉番茄中杂合子占1/5
D. F2中能稳定遗传的番茄个体占2/3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让杂合的红果肉番茄(Dd)自交获得F1,F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番茄有DD和Dd两种,比例为1∶2,所以自交后代F2中性状分比离为(1-2/3×1/4))∶(2/3×1/4)=5:1,A正确;
B、根据A解析可知F1亲本DD:Dd=1:2,F2中紫果肉番茄(基因型为dd)占2/3×1/4=1/6,B正确;
C、F2红果肉个体的基因型为(1/3+2/3×1/4)DD∶(2/3×1/2)Dd=3∶2,其中杂合子的占2/5,C错误;
D、F2中能稳定遗传的番茄为DD和dd,其概率为1/3+2/3×1/4+2/3×1/4=2/3,D正确。
故选C。
9. 下图为两个家庭的系谱图,Ⅱ-2与Ⅱ-3婚配生育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
A. 1/4B. 2/3C. 5/6D. 4/9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系谱图:图中表现正常的父母生了患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女孩Ⅱ-1有病,Ⅰ-1应患病,不符合题意,由此可见,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由系谱图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由于Ⅱ-1和Ⅱ-4都患病(aa),因此Ⅰ-1、Ⅰ-2、Ⅰ-3、Ⅰ-4的基因型都是Aa,因此Ⅱ-2和Ⅱ-3是杂合子(Aa)的概率都是2/3,两者生育患病孩子(aa)的概率号2/3×2/3×1/4=1/9,不患病的概率是8/9,男孩概率为1/2,故不患病男孩的概率是8/9×1/2=4/9,D正确。
故选D。
10. 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百分之五十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
A. DD:Dd:dd=2:3:1B. DD:Dd:dd=2:2:1
C. DD:Dd:dd=4:4:1D. DD:Dd:dd=1:2:1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详解】基因型为Dd的一杂合子植株,产生的雌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D∶d=1∶1;因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说明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只有50%的存活率,所以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及其比例为D∶d=1∶50%=2∶1。该植株自交,由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其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DD∶Dd∶dd=2∶3∶1,A项正确,B、C、 D三项均错误。
故选A
11. 某种小鼠的毛色受AY(黄色)、A(鼠色)、a(黑色)3个基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A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并且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AYa个体与AY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基因型
B. 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表现型
C. 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黑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
D. 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A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AYAY胚胎致死,因此小鼠的基因型及对应毛色表型有AYA(黄色)、AYa(黄色)、AA(鼠色)、Aa(鼠色)、aa(黑色),据此分析。
【详解】A、若AYa个体与AYA个体杂交,由于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则F1有AYA、AYa、Aa共3种基因型,A正确;
B、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及表现型有AYA(黄色)、AYa(黄色)、Aa(鼠色)、aa(黑色),即有3种表现型,B正确;
C、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若干只黑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Aa(鼠色),或AYa(黄色)、aa(黑色),不会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C错误;
D、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AA(鼠色),或AYA(黄色)、Aa(鼠色),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D正确。
故选C
12. 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些实验方案,来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可用抗病株×感病株来直接确定
B. 可用抗病株和感病株各自自交来直接确定
C. 如果A中的方案不能直接确定,可用得到的后代继续自交来确定
D. 如果B中的方案不能直接确定,可用得到的后代继续自交来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
【详解】A、抗病株与感病株杂交,若子代有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
B、若抗病株和感病植株都是纯合子,则无法直接依靠抗病株和感病株各自自交来确定,B错误;
C、如果A中的方案不能直接确定,则属于测交的类型,后代一个是杂合子,一个是隐性纯合子,则可继续用得到的后代自交来确定,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为显性性状,C正确;
D、如果B中的方案不能直接确定,则应将得到的后代进行杂交来确定,D错误。
故选C。
13. 如图为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图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离定律发生在①过程,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
B. 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9种,子代遗传因子组成有9种
C. F1中不同于亲本性状表现的个体占全部子代个体的7/16
D. F1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4/16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由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能产生4种配子,说明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中①过程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②过程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
【详解】A、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①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A错误;
B、雌雄配子各有4种,所以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16种,子代遗传因子组成有9种,B错误;
C、由于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该基因型对应的表型在子代中所占比例为3/4×3/4=9/16,故F1中不同于亲本性状表现的个体占全部子代个体的1-9/16=7/16,C正确;
D、亲本为AaBb,子代纯合子为1/4,F1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1/2×1/2=3/4,D错误。
故选C。
14. 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显性,黄色(G)对绿色(g)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则Ttgg与TtGg个体的杂交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依次是( )
A. 5和3B. 6和4C. 8和6D. 9和4
【答案】B
【解析】
【分析】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显性,黄色(G)对绿色(g)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可以用分离定律的思维求解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已知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黄色(G)对绿色(g)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故遵循自由组合定律,Ttgg 与 TtGg 杂交,两对基因逐对考虑即可。已知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黄色(G)对绿色(g)为显性,且两对基因自由组合。让 Ttgg 与 TtGg 杂交,先分析 Tt 与 Tt 这一对基因,子代出现 TT、Tt、tt 这 3 种基因型;高茎和矮茎 2 种表现型;再分析 gg 与 Gg 这一对基因,子后代出现 gg 与 Gg 这 2 种基因型,黄色和绿色 2 种表现型;再将两对基因一起考虑,则后代基因型是 3×2=6(种),表现型是 2×2=4(种)。
故选B。
15. 两株豌豆进行杂交,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其中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B、C、D、根据子代中,圆粒:皱粒 =3:1 ,可知,亲本对应的基因型组合为 Rr 和Rr,子代中黄色:绿色=1:1,亲本中黄色和圆粒的基因型为 Yy和yy;因此亲本为YyRr和yyRr。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 某种名贵花卉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全是紫花植株,F1自交,F2中出现紫花植株、红花植株、白花植株,且其比例为9∶3∶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 F2紫花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4/9
C. F2中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紫花植株D. F2红花植株自由交配,后代中白花植株占1/9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假设控制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 b,已知子代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紫花植株、红花植株、白花植株,且其比例为9:3:4 ,是9:3:3:1的变型,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子代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若红花的基因型为A_bb ,则白花的基因型为aa_ _ ,因此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
【详解】A、假设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为A、a和B、b,已知子一代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紫花植株、红花植株、白花植株、且其比例为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杂合子占8/9,B错误;
C、F2中红花植株(AAbb、Aabb或aaBB、aaBb)自交,后代不会出现A_B_,因此不会出现紫花植株,C正确;
D、F2中红花植株(1/3AAbb、 2/3Aabb或1/3aaBB、2/3aaBb)自由交配,后代中白花植株(aa_ _或_ _bb)所占的比例为2/3×2/3×1/4=1/9,D正确。
故选B。
17. 果蝇中灰身和黑身(A/a)、长翅和残翅(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两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长翅对残翅为显性。将一只灰身长翅雌蝇和灰身残翅雄蝇杂交,得到子代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果蝇灰身对黑身为显性
B. 母本和父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
C. 所得子代中只有灰身长翅果蝇中有杂合子
D. 所得子代中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果蝇杂交产生黑身残翅的概率为1/6
【答案】C
【解析】
【分析】1、灰身与黑身、长翅与残翅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说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子代各种性状的比例可知,灰身:黑身=3:1,长翅:残翅=1:1,所以亲代的两对基因杂交情况为Aa×Aa、Bb×bb,灰身长翅雌蝇与灰身残翅雄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详解】A、根据亲代灰身果蝇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可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A正确;
B、根据子代灰身∶黑身≈3∶1,长翅∶残翅=1∶1,以及亲代的表型可知,母本和父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B正确;
C、后代中除了灰身长翅外,黑身长翅和灰身残翅中也有杂合子,C错误;
D、子代灰身残翅(AAbb、Aabb),产生ab配子的概率为2/3×1/2×1=1/3,黑身长翅(aaBb)产生ab配子的概率为1×1/2=1/2,因此子代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果蝇杂交产生黑身残翅(aabb)的概率为1/6,D正确。
故选C。
18. 某种鼠中,黄色基因A对灰色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型比例为( )
A. 2∶1B. 9∶3∶3∶1
C. 4∶2∶2∶1D. 1∶1∶1∶1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aBb×AaBb分解开来,Aa×Aa的后代为1/4AA,1/2Aa,1/4aa,其中AA致死,故Aa占2/3,aa占1/3,故黄色:灰色=2:1,Bb×Bb的后代为1/4BB,1/2Bb,1/4bb,其中bb致死,故BB占1/3,Bb占2/3,全是短尾,将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可得到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9. 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
A. 1∶3,1∶2∶1,3∶1B. 1∶3,4∶1,1∶3
C. 1∶2∶1,4∶1,1∶3D. 3∶1,3∶1,1∶4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F2的分离比(分离比之和为16)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双杂合(AaBb)。
【详解】ABCD、F2的性状分离比为9∶7,说明F2个体有两种表型,其双显性∶(单显性+双隐性)=9∶7,故F1测交时,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3;F2的性状分离比为9∶6∶1,说明F2个体有三种表型,其双显性∶单显性∶双隐性=9∶6∶1,故F1测交时,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1,说明F2个体有两种表型,其(双显性+单显性)∶双隐性=15∶1,故F1测交时,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0. 小麦粒色受独立遗传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具叠加性,a、b和c决定白色。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
A. 1/64B. 15/64C. 6/64D. 20/64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亲本基因型分别是AABBCC、aabbcc,F1基因型是AaBbCc,F2中Aabbcc、aaBbcc、aabbCc表现型相同,各占2/4×1/4×1/4=2/64,总的概率=2/64×3=6/64,C正确。
故选C。
21. 一个基因型为BbRr(棕眼右癖)的男人与一个基因型为bbRr(蓝眼右癖)的女人结婚,所生子女中表现型的几率各为1/8的类型是 ( )
A. 棕眼右癖和蓝眼右癖B. 棕眼左癖和蓝眼左癖
C. 棕眼右癖和蓝眼左癖D. 棕眼左癖和蓝眼右癖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根据亲代BbRr×bbRr,采用逐对分析法,Bb×bb→1Bb、1bb,即棕眼:蓝眼=1:1,Rr×Rr→1RR、2Rr、1rr,右癖:左癖=3:1,可推出子代有BbR_棕眼右癖(1/2×3/4=3/8)、Bbrr棕眼左癖(1/2×1/4=1/8)、bbR_蓝眼右癖(1/2×3/4=3/8)、bbrr蓝眼左癖(1/2×1/4=1/8)。故所生子女中表现型的机率各为1/8的类型是棕眼左癖和蓝眼左癖,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 小麦子粒色泽由4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C和c、D和d所控制,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就表现红色,只有全隐性才为白色。现有杂交实验:红粒×红粒,所得子代中红粒:白粒=63:1,则其双双亲基因型不可能的是( )
A. AabbCcDd×AabbCcDdB. AaBbCcDd×AaBbccdd
C. AaBbCcDd×aaBbCcddD. AaBbccdd×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意知,A和a、B和b、C和c、D和d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遵循分离定律,因此等位基因对数较多的自由组合问题,可以先分解成若干分离定律问题,对每一个分离定律进行解决,然后再组合成自由组合定律问题。
【详解】A.AabbCcDd×AabbCcDd可以分解成Aa×Aa,bb×bb,Cc×Cc,Dd×Dd四个分离定律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白粒的基因型是aabbccdd,比例是1/4×1×1/4×1/4=1/64,红粒的比例是63/64,A正确;
B、AaBbCcDd×AaBbccdd可以分解成Aa×Aa,Bb×Bb,Cc×cc,Dd×dd四个分离定律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白粒的基因型是aabbccdd,比例是1/4×1/4×1/2×1/2=1/64,红粒的比例是63/64,B正确;
C、AaBbCcDd×aaBbCcdd可以分解成Aa×aa,Bb×Bb,Cc×Cc,Dd×dd四个分离定律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白粒的基因型是aabbccdd,比例是1/2×1/4×1/4×1/2=1/64,红粒的比例是63/64,C正确;
D、 AaBbccdd×aaBbCcDd可以分解成Aa×aa,Bb×Bb,cc×Cc,dd×Dd四个分离定律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白粒的基因型是aabbccdd,比例是1/2×1/4×1/2×1/2=1/32,红粒的比例31/32,红粒:白粒=31:1,D错误。
故选D。
23. 番茄中红色果实(R)对黄色果实(r)为显性,两室果(D)对多室果(d)为显性高藤(T)对矮藤(t)为显性,控制三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红果两室高藤植株甲与rrddTT杂交,子代中红果两室高藤植株占1/2:与rrDDtt杂交,子代中红果两室高藤植株占1/4;与RRddtt杂交,子代中红果两室高藤植株占1/2。植株甲的基因型是( )
A. RRDdTtB. RrDdTtC. RrDdTTD. RrDDTt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三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则三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甲表现型为红果两室高藤,对应的基因型为R_D_T_,甲与rrddTT杂交,子代中红果两室高藤植株占1/2,说明R_D_有对是纯合子,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子,与rrDDtt杂交,子代中红果两室高藤植株占1/4,说明甲的基因型为RrDDTt,甲与RRddtt杂交,子代中红果两室高藤植株占1/2,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4. 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bb:AAbb=2:1,且该种群的每种基因型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
A. 5/8B. 5/9C. 13/16D. 13/18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无论雌性还是雄性,都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Aa:AA=2:1,亲本Aa占2/3,它所产生的配子A占1/3,a占1/3,AA占1/3,它所产生的配子全为A,占1/3,亲本产生的配子中,A占2/3,a占1/3;无论雌、雄均有这两种,均为这样的比例,因此后代AA的概率为2/3×2/3=4/9,aa的概率为1/3×1/3=1/9,Aa的概率为2/3×2/3=4/9,因此子代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4/9+1/9=5/9,故B正确。
故选B。
25.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 )
A. 复制→分离→联会→着丝点分裂
B. 复制→联会→分离→着丝点分裂
C. 联会→复制→分离→着丝点分裂
D. 联会→分离→复制→着丝点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因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复制→联会→分离→着丝点分裂。B正确。
故选B。
26. 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 )
A. 有丝分裂中期
B. 有丝分裂后期
C. 减数第一次分裂
D. 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
2、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减数分裂Ⅰ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减数分裂Ⅰ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Ⅱ前期,染色体散乱的排在细胞中;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减数分裂Ⅱ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
【详解】二倍体生物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会发生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以及形成的生殖细胞都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7. 精细胞的形成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是原始生殖细胞的增殖过程,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
B. ①②过程中均会形成姐妹染色单体
C. ③过程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着丝粒排列在细胞板两侧
D. ①过程中有着丝粒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①表示有丝分裂过程,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得间期,完成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得合成,③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详解】A、①过程是原始生殖细胞的增殖过程,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仍产生精原细胞,A正确;
B、①有丝分裂和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会进行染色体的复制,从而形成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
C、动物细胞没有细胞板,C错误;
D、①有丝分裂过程中均有着丝粒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D正确。
故选C。
28. 如图所示为某生物体内某个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所示分裂过程可发生在睾丸或卵巢中
B. 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C. 该时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交换部分相应片段
D. 该生物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中含2条或4条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该图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
【详解】AB、分析题图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的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故只能发生于睾丸中,不会发生于卵巢中,AB错误;
C、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部分片段发生于四分体时期,而图示为减数分裂Ⅰ后期,C错误;
D、该生物体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减数分裂Ⅱ其他时期细胞中含有2条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29. 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图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
B. 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 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 ④细胞所处时期的前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数目之比为1∶2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细胞染色体为丝状,处于间期。
【详解】A、①细胞中着丝点已经分裂,染色体与核DNA之比为1:1,A错误;
B、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其产生的子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根据分析,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⑤→③→①,C错误;
D、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时期的前一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含有染色单体,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数目之比为1∶2,D正确。
故选D。
30. 如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变化图,下列有关图中A~C段(不含A、C两点)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 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 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比由1∶2变为1∶1
D. 细胞中DNA先复制一次,再平均分配两次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虚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的变化曲线,实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曲线,OA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A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B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C点表示着丝点(粒)分裂。
【详解】A、根据起点和终点的数量变化可知道实线表示的是染色体的数目变化,而虚线表示的是核DNA含量的变化,AB阶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而BD阶段表示减数第二分裂,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BD段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
B、C点着丝点(粒)才分裂,所以 A~C段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
C、A~C段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比一直为1∶2,C点及及以后才变为1:1,C错误;
D、细胞中DNA先复制一次,再平均分配一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再分配一次,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40分。
31. 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和有尾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选育纯种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有尾猫,且无尾猫与有尾猫的比例为2:1。由此推断:
(1)猫的有尾和无尾是一对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有尾,无尾)是显性性状,控制此性状的基因的传递符合遗传规律中的________定律。无尾猫自交,后代总会出现既有无尾猫又有有尾猫的现象称作____________。
(2)无尾猫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有尾猫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无尾猫自交,后代无尾猫与有尾猫的比例为2:1,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让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出现无尾猫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答案】相对性状 无尾 (基因)分离 性状分离 Aa aaAA个体无法存活(或“无尾猫没有纯合的个体”) 1/2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猫的有尾和无尾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于无尾猫自交多代,每一代中总会出现有尾猫,说明无尾是显性性状,控制此性状的基因的传递符合遗传规律中的基因分离定律,出现了性状分离。
(2)无尾猫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AA:Aa:aa=1:2:1,正常情况下,后代无尾:有尾=3:1,现在无尾猫与有尾猫的比例为2:1,说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无法存活,因此无尾猫的基因型为Aa,有尾的基因型为aa。
(3)无尾猫基因型为Aa,有尾猫基因型为aa。因此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出现的基因型以及比例为:Aa:aa=1:1,因此后代出现无尾猫的比例为1/2。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裂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2. 某种植物花的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有红花、粉红花、白花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上述信息可知,_____(填“红花”、“粉红花”或“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最多,其基因型有_____种。
(2)科研工作者将纯种红花植株甲和纯种粉红花植株乙杂交,F1全表现红花,F1自交得到F2的花色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2:3:1。
①植株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
②若让F1测交,则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
③从F2中选取一株粉红花植株丙。请设计一个最简便的实验以确定该植株丙的基因型,并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
【答案】(1) ①. 红花 ②. 6
(2) ①. AAbb ②. aaBB ③. 红花:粉红花:白花=2:1:1 ④. 让植株丙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花的颜色及比例;若子代全为粉红花,则植株丙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出现百花,则植株丙基因型为aaBb。
【解析】
【分析】由题干分析,花的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故遵循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红花的基因型有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粉红花的基因型有aaBB、aaBb,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
【小问1详解】
据表分析可知,红花的基因型最多,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六种。
【小问2详解】
①纯种红花植株甲(AABB或AAbb)和纯种粉红花植株乙(aaBB)杂交,F1全表现红花,F1自交得到F2的花色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2:3:1,说明F1基因型全为AaBb,可知,植株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
②F1的基因型为AaBb,若让F1测交(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杂交),则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AaBb和Aabb):粉花(aaBb):白花(aabb)=2:1:1。
③从F2中选取一株粉红花植株丙(aaBB或aaBb)设计一个最简便的实验以确定该植株丙的基因型,实验思路为让该植株自交,观察后代花色,若植株丙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后代全部是粉红花,若植株丙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值为3/4aaB-、1/4aabb,表现型及比值应为粉红花:百花=3:1。
33. 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相互独立),其显性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如下:
(1)由图可知:植株必须同时具备________和_______基因,才可产生紫色素。
(2)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基因型共有_________种,其中表现为紫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在F2中不同于F1的表型比例为__________,并写出F1测交的遗传图解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A ②. B
(2) ①. 4 ②. AABb、AaBb
(3) ①. 7/16 ②.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甜豌豆花色受两对基因控制,基因A控制酶A合成,从而将白色的前体物质转化成白色的中间物质,基因B控制酶B的合成,从而将白色中间物质转化为紫色素。基因A和基因B分别位于1号和3号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1详解】
紫色素的产生需要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控制,故植株必须同时具备A和B基因,才可产生紫色素。
【小问2详解】
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基因型有4种:AABb、AaBb、AAbb、Aabb;其中表现为紫色的基因型是AABb、AaBb。
【小问3详解】
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F1基因型是AaBb,F2中与F1表现型相同的基因型是A_B_,比例是3/4×3/4=9/16,则与F1表现型不同的比例是1-9/16=7/16。F1测交的遗传图解:
34. 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
(2)图(2)中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3)就图(2)中乙细胞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
【答案】(1) ①. DNA复制 ②.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 ①. 乙、丙 ②. 甲
(3) ①. 8 ②. 1∶2 ③.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④.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小问1详解】
图(1)曲线变化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AB段表示细胞中的染色体由一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的状态变成了一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的状态,因此,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此时细胞中发生了DNA复制,图(1)中CD段表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该过程发生的变化是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由含有2个DNA状态变成了含有1个DNA分子的状态。
【小问2详解】
图(2)乙细胞中的2对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且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包含2个DNA分子,此段时间内染色体∶DNA=1∶2;在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DNA=1∶1,因此,甲、乙、丙三图中,乙和丙每条染色体包含2个DNA分子,属于图(1)中BC段;甲图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包含1个DNA分子,属于图(1)中DE段。
【小问3详解】
图(2)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因而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由于该细胞发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而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由于该细胞将要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而可确定为初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灰身残翅
灰身长翅
黑身长翅
黑身残翅
36%
37%
13%
14%
花色
红花
粉红花
白花
基因组成
A_____B_____、A_____bb
aaB_____
aabb
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月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月考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体褐色脂肪细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