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0题,60分)
1. 许多生物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豌豆的紫花和高茎B. 果蝇的红眼与残翅
C. 狗的短毛和卷毛D. 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答案】D
【解析】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详解】A、豌豆的红花是针对于花的颜色,高茎是指茎的高度,不是同种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果蝇的红眼是指眼睛的颜色,与果蝇残翅不是同种的性状,B错误;
C、狗的短毛是指狗毛的长度,卷毛是指狗毛的卷曲度,不是同种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2. 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B. 性状表现相同的生物,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
C.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 猫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不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2、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能产生纯合子和杂合子;3、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详解】A、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A错误;
B、表现性状相同的生物,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例如豌豆的高茎的基因型可能是DD,也可能是Dd,B正确;
C、杂合子自交后代也会出现纯合子,如Aa×Aa→AA、Aa、aa, C错误;
D、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猫的白毛与黑毛属于相对性状,狗的长毛和卷毛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各项采取的实验方法分别是( )
①鉴别一只兔子是否为纯合子
②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
A. 杂交、测交、自交B. 杂交、自交、测交
C. 自交、测交、杂交D. 测交、杂交、自交
【答案】D
【解析】
【分析】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①鉴别动物是否为纯合子的方法是测交;
②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的方法是杂交;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则采用自交法。
综上,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 图表示孟德尔杂交实验操作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操作后要对b套上纸袋
B. ①和②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
C. a为父本,b为母本
D. ①和②是在花开后进行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2、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孟德尔杂交实验操作过程,其中①表示去雄,②表示传粉。
【详解】A、②操作后要对a套上纸袋,A错误;
B、①为去雄,应该在开花前(花蕾期)进行,②为传粉,应该在开花后进行,因此①和②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B正确;
C、a进行了去雄处理,应该为母本,b提供花粉,应该为父本,C错误;
D、①为去雄,应该在开花前(花蕾期)进行,②为传粉,应该在开花后进行,D错误。
故选B。
5.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表两组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
A. 高茎对矮茎为显性
B. F1中的高茎基因型相同
C. 矮茎全部为纯合子
D. 高茎丙和高茎丁的基因型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组别1中的高茎甲×矮茎乙,F1全为高茎,则高茎为显性,A正确;
BD、组别1中的高茎甲×矮茎乙,F1全为高茎,故F1高茎为杂合子,组别2中的高茎丙×高茎丁,F1高茎:矮茎=3:1,亲本高茎丙和高茎丁均为杂合子,基因型相同,F1中的高茎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B错误,D正确;
C、由于矮茎为隐性性状,故矮茎全部为纯合子,C正确。
故选B。
6. 某小组用大小相同、标有D或d的小球和甲、乙两个布袋,开展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布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个布袋中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B. 从甲、乙中各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 统计次数越多,结果越接近DD:Dd:dd=1:2:1
D. 每次抓取小球前,需摇匀布袋,每次抓取后,不需要将小球放回布袋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开展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用甲乙两个布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布袋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布袋内的小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杂合子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模拟性状分离比的实验中,甲、乙布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个布袋中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A正确;
B、由A项分析可知,两个布袋中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从甲、乙中各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正确;
C、样本数据越多,实际值越接近理论值;统计次数越多,结果越接近DD:Dd:dd=1:2:1,C正确;
D、为了保证雌雄配子中不同基因的配子出现的概率相同;每次抓取小球前,需摇匀布袋,每次抓取后,需要将小球放回布袋中,D错误。
故选D。
7. 已知家鼠的正常尾和弯曲尾是一对相对性状,让任意一对弯曲尾雌雄鼠交配,F1雌雄鼠中均有弯曲尾:正常尾=2:1。若让F1雌雄鼠随机交配,则F2中弯曲尾鼠所占的比例为( )
A. 9/10B. 3/4C. 2/3D. 1/2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让任意一对弯曲尾雌雄鼠交配,F1雌雄鼠中均有弯曲尾:正常尾=2:1,说明弯曲尾为显性性状,正常尾为隐性性状,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让任意一对弯曲尾雌雄鼠交配,F1雌雄鼠中均有弯曲尾:正常尾=2:1,说明弯曲尾为显性性状,正常尾为隐性性状,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设弯曲尾由A基因控制,正常尾由a基因控制,则AA致死,Aa:aa=2:1,Aa占2/3,aa占1/3,所以A的概率为2/3×1/2=1/3,a的概率为2/3×1/2+1/3=2/3。让F1雌雄鼠随机交配,F1产生的雌雄配子都是A:a=1:2,由于AA致死,因此F2中Aa的概率为2/3×1/3×2=4/9,aa的概率为2/3×2/3=4/9,因此F2中Aa:aa=1:1,Aa表现为弯曲尾,概率为1/2,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 已知绵羊角的表 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 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C. 若双亲基因型均为Hh,则子孙代有角与五角的数量比例1:1
D. 绵羊得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得分离定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题中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在杂合体(Hh)中,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则无角,这说明在杂合体中,有角基因H的表现是受性别影响的。
【详解】A、双亲无角,如果母本是Hh,则子代雄性个体中会出现有角,A错误;
B、双亲有角,如果父本是Hh,母本是HH,则子代中雌性个体Hh会出现无角,其余子代均为有角,B错误;
C、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雄性个体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3∶1,雌性个体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3,所以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C正确;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在减数分裂过程,等位基因Hh发生分离,D错误。
故选C。
9. 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的过程中运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他研究的过程中,“演绎推理”的步骤是指( )
A. 完成了豌豆的正、反交实验
B. 提出假说,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C. 设计测交实验,预期实验结论
D. 完成测交实验,得到实验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1、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2、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详解】孟德尔观察到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后作出了假说,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进行“演绎推理”过程,C正确。
故选C
【点睛】
10. 玉米植株顶部生有雄花序,中部腋生雌花序。纯种的甜玉米与纯种的非甜玉来实行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种子,但在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王米的籽粒,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玉米只能同株内传粉,非甜为显性
B. 玉米只能同株内传粉,甜为显性
C. 玉米既能同株内传粉又能异株间传粉,非甜为显性
D. 玉米既能同株内传粉又能异株间传粉,甜为显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玉米是单性花,且雌雄同株,纯种甜玉米和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既有同株间的异花传粉,也有不同株间的异花传粉,甜玉米上的非甜玉米,是非甜玉米授粉的结果,而非甜玉米上的没有甜玉米,说明甜是隐性性状,非甜是显性性状。
【详解】玉米是单性花,且雌雄同株,纯种甜玉米和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既有同株间的异花传粉,也有不同株间的异花传粉,甜玉米上的非甜玉米,是非甜玉米授粉的结果,而非甜玉米上的没有甜玉米,说明甜是隐性性状,非甜是显性性状,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 血型检测是亲子鉴定的依据之一。人类ABO血型与对应的基因型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IA、IB、i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B. A型和B型婚配,后代不会出现O血型
C. 从AB型可以看出,IA对IB是不完全性显性
D. IAi和IBi婚配后代出现四种血型是自由组合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类的ABO血型是受IA,IB和i三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IA和IB对i基因均为显性,IA和IB为共显性关系,即两者同时存在时,能表现各自作用。A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AIA和IAi,B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BIB和IBi,AB型为IAIB,O型为ii。
【详解】A、IA、IB、i基因属于等位基因,遗传符合分离定律,A正确;
BD、遗传因子组成为IAi和IBi的个体孕育的子代可能出现四种血型,分别是A型(IAi)、B型(IBi)、AB型(IAIB)、O型(ii),是基因分离的结果,BD错误;
C、从AB型可以看出,IA和IB是共显性关系,C错误。
故选A。
12. 用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在得到的第n代个体中,杂合体所占的比例是( )
A. 1/2B. 1/2nC. 1/2n-1D. 1/2n+1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且无限接近于1,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无限接近于1/2,杂合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3.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 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 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 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遗传规律发现过程中用到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详解】A、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对于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基本无影响,因为杂合子也可用来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A正确;
B、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
C、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很难说准确,D错误。
14. 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白化病为隐性基因控制),女方的弟弟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女方双亲表现正常。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
A. 1/2B. 2/3C. 1/4D. 1/6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且白化病为隐性基因控制,假设用A、a这对基因控制该性状,则所以男方的基因型为Aa;女方的弟弟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女方双亲表现正常,所以女方的基因型为AA或Aa,为Aa的概率是2/3。
【详解】由题意可知,白化病为隐性基因控制,假设用A、a这对基因控制该性状。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所以男方的基因型为Aa;女方的弟弟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女方双亲表现正常,所以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因此,这对正常夫妇生出白化病的孩子的概率是2/3×1/4=1/6,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 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 1:1B. 1:2C. 2:1D. 3:1
【答案】A
【解析】
【详解】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所以A基因频率为2/3,a基因频率为1/3,则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2/3×2/3):(2×2/3×1/3)=4/9:4/9=1:1。因此,本题答案选A。
16. 依据孟德尔定律,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不可能是( )
A. YRB. YrC. RrD. yR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Y和y、R和r是两对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因此,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能产生四种配子,即YR、Yr、yR、yr,不能产生Rr的配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7. 两株豌豆进行杂交,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其中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B、C、D、根据子代中,圆粒:皱粒 =3:1 ,可知,亲本对应的基因型组合为 Rr 和Rr,子代中黄色:绿色=1:1,亲本中黄色和圆粒的基因型为 Yy和yy;因此亲本为YyRr和yyRr。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8.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
B. 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3:1,符合分离定律
C. F1产生遗传因子组成YR的卵细胞和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D. F2出现9种基因型,4种表型的个体,表型比例约为9:3:3:1
【答案】C
【解析】
【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黄色圆粒豌豆实验,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黄色圆粒豌豆YyRr,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能产生4种配子YR∶Yr∶yR∶yr=1∶1∶1∶1。
【详解】A、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即YR∶Yr∶yR∶yr=1∶1∶1∶1,A正确;
B、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3∶1,符合分离定律,说明圆粒和皱粒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正确;
C、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数量比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少,即雄配子多于雌配子,二者之间不成比例,C错误;
D、 F2出现9种基因型,4种表型的个体,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D正确。
故选C。
19. 用两纯种豌豆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到的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下列不属于F2出现该性状分离比的必要条件是( )
A. 亲本必需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
B. F1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C. F1产生的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成活率相同
D. F2中9种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亲本既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也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A错误;
BC、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且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成活率相同,是F2中出现9:3:3:1的基础,BC正确;
D、F2中9种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也是出现9∶3∶3∶1的条件之一,D正确。
故选A。
20. 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如图1),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图1中的F1自交,则F2中与亲本表型不同的个体占3/8
B. 丙个体自交,产生的子代中矮秆抗病个体占1/2
C. 图2中的四种类型中都有纯合子和杂合子
D. 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A
【解析】
【分析】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Z(ddrr)杂交得F1(DdRr),再让F1与玉米丙杂交得到后代比例如图2。根据图2,子代表现高秆:矮秆=1:1,抗病:易感病=3:1,可以判断亲本丙为ddRr。
【详解】A、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Z(ddrr)杂交得F1(DdRr),再让F1与玉米丙杂交得到后代比例如图2。根据图2,子代表现高秆:矮秆=1:1,抗病:易感病=3:1,可以判断亲本丙为ddRr。若图1中的F1自交,则F2中与亲本表型不同的个体(D_rr和ddR_)占3/16+3/16=3/8,A正确;
B、丙个体(ddRr)自交,产生的子代中矮秆抗病(ddR_)个体占3/4,B错误;
C、图2中矮秆易感病个体(ddrr)都是纯合子没有杂合子,C错误;
D、据图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A。
21. 下图表示豌豆杂交实验中F1自交产生F2的结果统计。对此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这个结果能够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
B. 出现此实验结果的原因之一是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C. 根据图示结果不能确定F1的表型和基因型
D. 根据图示结果不能确定亲本的表型和遗传因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F2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9∶3∶3∶1,说明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为YyRr,亲本可能是YYRR×yyrr或YYrr×yyRR。
【详解】A、根据F2中黄色∶绿色=(315+101)∶(108+32)≈3∶1,可以判断黄色对绿色为显性,根据F2中圆粒∶皱粒=(315+108)∶(101+32)≈3∶1,可以判断圆粒对皱粒为显性,A正确;
B、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该性状出现的原因是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引起的,B正确;
C、题中F2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9∶3∶3∶1,说明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C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F2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9∶3∶3∶1,说明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为YyRr,亲本可能是YYRR×yyrr或YYrr×yyRR,即根据图示结果不能确定亲本的表型和基因型,D正确。
故选C。
22. 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基因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图杂交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B. F2三角形果实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7/15
C. Fl的测交后代中三角形果实有3种基因型
D. 让F2中全部三角形果实荠菜自交,子代中卵圆形果实占1/25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中F2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离比为301:20≈15:1,是9:3:3:1的变式,可见荠菜果实的形状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三角形果实的基因型是A_B_、A_bb、aaB_,卵圆形果实的基因型是aabb,F1的基因型是AaBb。
【详解】A、由于F1全为三角形果实,且自交后代果实分离比为15:1,为9:3:3:1变形,可知卵圆形果实的基因型是aabb,F1基因型为AaBb,亲本为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基因型应为AABB和aabb,A正确;
B、F2三角形果实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指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的个体,基因型包括AABB、AABb、AAbb、AaBB和aaBB五种,分别占比是:1/15、2/15、1/15、2/15和1/15,故F2三角形果实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7/15,B正确;
C、F1的基因型是AaBb,F1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个体aabb杂交,后代三角形果实有3种基因型,是AaBb、Aabb、aaBb,C正确;
D、F2中三角形果实的基因型是A_B_、A_bb、aaB_,F2中三角形果实荠菜自交子代能出现卵圆形果实的个体基因型及所占比列为:4/15AaBb、2/15Aabb、2/15aaBb,自交后子代中卵圆形果实占比为4/15×1/16+2/15×1/4+2/15×1/4=1/12,D错误。
故选D。
23. 已知豌豆红花(A)对白花(a)、高茎(B)对矮茎(b )、子粒饱满(C)对籽粒皱缩(c)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 abbCc的两株豌豆杂交所产生的子代中( )
A. 表型有18种,红花高茎子粒饱满植株的比例为 9/32
B. 表型有8种,白花高茎子粒皱缩植株的比例为 1/16
C. 基因型有8种,Aabbcc植株的比例为 1/8
D. 基因型有18种,aa BbCc植株的比例为 1/16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B、AaBbCc、AabbCc三对基因分别计算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共2×2×2=8种,白花高茎子粒皱缩植株(aaB-cc)的比例为1/4×1/2×1/4=1/32,AB错误;
CD、三对基因分别计算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共3×2×3=18种,aa BbCc植株的比例为1/4×1/2×1/2=1/16,C错误,D正确。
故选D。
24. 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离组合互不干扰)。基因型为BbCc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A. BbCCB. BbCcC. bbCcD. Bbcc
【答案】C
【解析】
【分析】解答自由组合问题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据此答题。
【详解】依题意P∶BbCcד个体X”→F1中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3∶3∶1∶1,根据F1中直毛∶卷毛=1∶1可推知亲本杂交组合为Bb×bb,黑毛∶白毛=3∶1可推知,亲本杂交组合为Cc×Cc,因此“个体X”的基因型为bbCc,C正确。
故选C。
25. 天竺鼠身体较圆,唇形似兔,是鼠类宠物中最温驯的一种,受到人们的喜爱。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该鼠的毛色由两对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现有一批基因型为BbCc的天竺鼠,已知B决定黑色毛,b决定褐色毛,C决定毛色存在,c决定毛色不存在(即白色)。则这批天竺鼠繁殖后,子代中黑色∶褐色∶白色的理论比值为 ( )
A. 9∶4∶3B. 9∶3∶4C. 9∶1∶6D. 9∶6∶1
【答案】B
【解析】
【分析】已知B决定黑色毛,b决定褐色毛,C决定毛色存在,c决定毛色不存在(即白色),则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B_C_,褐色个体的基因型为bbC_,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B_cc和bbcc。据此答题。
【详解】有一批基因型为BbCc的天竺鼠,它们交配所得后代为B_C_(黑色):bbC_(褐色):B_cc(白色):bbcc(白色)=9:3:3:1。因此,子代中黑色:褐色:白色的理论比值为9:3:4。
故选B。
26. 香豌豆能利用体内的前体物质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逐步合成蓝色中间产物和紫色素,此过程是由B、b和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如下图所示),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其中具有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只具有蓝色中间产物的植株开蓝花,两者都没有的开白花。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为bbDd的香豌豆植株不能合成中间产物,所以开白花
B. 只有香豌豆基因型为BBDD时,才能开紫花
C. 基因型为BbDd的香豌豆自花传粉,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4∶3
D. 基因型为Bbdd与bbDd的香豌豆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2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及图示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紫花的基因组成是B_D_,蓝花的基因组成是B_dd,白花的基因组成是bbD_和bbdd。
【详解】A、基因型为bbDd的香豌豆植株,缺乏酶B,不能利用白色前体物质合成蓝色中间物质,所以开白花,A正确;
B、由图可知,合成紫色素需要酶B和酶D催化,即需要基因B和D,所以只要是香豌豆基因型为B_D_时,就能开紫花,B错误;
C、基因型为BbDd的香豌豆自花传粉,即BbDd×BbDd,后代中B_D_(紫花)∶B_dd(蓝花)∶(bbD_+bbdd)(白花)=9∶3∶4,C正确;
D、基因型为Bbdd与bbDd的香豌豆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BbDd∶Bbdd∶bbDd∶bbdd=1∶1∶1∶1,则表现型的比例为紫花∶蓝花∶白花=1∶1∶2,D正确。
故选B。
27.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纯合子杂交,子二代中重组性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为( )
A. 3/8B. 5/8
C. 3/8或5/8D. 1/16或9/16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纯合子杂交,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双亲为AABB×aabb,子二代中重组性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为3/8;若双亲为AAbb×aaBB,子二代中重组性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为5/8,C正确。
故选C。
28. 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
A. EeFfGg×EeFfGgB. EeFfGg×eeFfGg
C. eeffGg×EeFfGgD. eeffgg×EeFfGg
【答案】D
【解析】
【分析】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ABC、亲本均为杂合子交配,不属于测交,ABC不符合题意;
D、亲本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交配,D符合题意。
故选D。
29. 假设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是独立分配的,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可用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交配组合是( )
①AaBb×AaBb ②AaBb×aabb ③Aabb×AaBb ④AABB×aabb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①AaBb×AaBb后代出现9:3:3:1及其变式,均可证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①正确;
②AaBb×aabb后代出现1:1:1:1,可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正确;
③Aabb×AaBb 后代出现3:1:3:1,可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③正确;
④AABB×aabb后代只有一种基因型AaBb,不可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④错误;
综上所述可用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交配组合是①②③,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0. 甲、乙、丙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纯合白色籽粒玉米品种,甲分别与乙、丙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结果如表。
根据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则F2玉米籽粒性状比为9红色:7白色
B. 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则玉米籽粒颜色可由三对基因控制
C. 组1中的F1与甲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性状比为3红色:1白色
D. 组2中的F1与丙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性状比为1红色:1白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表可知:甲×乙产生F1全是红色籽粒,F1自交产生F2中红色:白色=9:7,说明玉米籽粒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甲×丙产生F1全是红色籽粒,F1自交产生F2中红色:白色=9:7,说明玉米籽粒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综合分析可知,红色为显性,红色与白色可能至少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假定用A/a、B/b、C/c,甲乙丙的基因型可分别为AAbbCC、aaBBCC、AABBcc。(只写出一种可能情况)
【详解】A、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AaBBCc),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2玉米籽粒性状比为9红色:7白色,A正确;
B、据分析可知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则玉米籽粒颜色可由三对基因控制,B正确;
C、据分析可知,组1中的F1(AaBbCC)与甲(AAbbCC)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性状比为1红色:1白色,C错误;
D、组2中的F1(AABbCc)与丙(AABBcc)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性状比为1红色:1白色,D正确。
故选C。
31. 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四分体都包含4条染色体
B. 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C. 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形成
D. 同源染色体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
【详解】A、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每个四分体都包含2条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A错误;
B、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粒分裂产生的两条染色体,B错误;
C、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形成,C正确;
D、同源染色体携带的信息不一定相同,因为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C。
32. 如图表示某雌性动物减数分裂某时期的一个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2个四分体,8个核DNA分子
B. 图中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
C. 图中1、3可在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子细胞中同时出现
D. 该细胞减数分裂结束后可产生4种生殖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构成的,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详解】A、图中有a与b,c与d各构成1对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四分体,一个四分体4个核DNA,故图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2个四分体,8个核DNA分子,A正确;
B、染色体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B错误;
C、1和3互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分离,不可能进入同一个子细胞,C错误;
D、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最多可以产生1种生殖细胞,D错误。
故选A。
33. 下列是某同学绘制雄性哺乳动物的同一器官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雄性哺乳动物的生殖器官内的精原细胞既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详解】A、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不均等的分裂是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能存在于雄性生物体内,A错误;
B、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且有同源染色体,属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可以存在于雄性生物体内,B正确;
C、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且细胞质是均等的分裂,可以存在于雄性哺乳动物的睾丸中,C正确;
D、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是雄性哺乳动物形成精细胞的过程,D正确。
故选A。
34. 动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
①初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
②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A. ①③④B. ②③④
C. ①②③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是: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是均等分裂,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需要变形才能形成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裂,经过减数分裂,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卵细胞不需要变形。
【详解】①初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进行的是减数分裂,不能再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①错误;
②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形成4个精细胞,②正确;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③正确;
④卵细胞形成后不需要经过变形阶段,而精细胞需要经过变形才能形成精子,④正确。
故选B。
35. 下图中甲、乙表示哺乳动物产生配子的情况,丙、丁为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 乙图一定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C. 丙图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自由组合
D. 丁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见该动物为雄性动物;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甲图细胞含有1对等位基因,产生配子时,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A错误;
B、乙图细胞含有2对等位基因,若2对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a、b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或基因A、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a、B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产生了2种配子(AB、ab),是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的结果(或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的结果);若2对等位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了2种配子(AB、ab),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B错误;
C、丙图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也自由组合,C错误;
D、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没有姐妹染色单体,D正确。
故选D。
36. 下图A、B、C别表示某种生物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是图B
B. 图C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C. 由上图判断该生物为雄性
D. 该生物体细胞中最多含有8条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排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着丝粒)整齐排列,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A、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A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A正确;
B、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着丝粒)整齐排列,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B正确;
C、雌雄动物减数分裂的最重要区别为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因此,图示细胞无法判断该生物性别,C错误;
D、B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可知该生物体细胞数目为4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的最多染色体数是最多的,为8条,D正确。
故选C。
37. 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相应片段分别发生在( )
A. 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D.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等位基因的分离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时,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8. 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可作为判断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B. 上述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所属时期先后排序为③①②④
C. 图③中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对等片段交换
D. 图④中每个细胞染色体数是初级性母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
【答案】C
【解析】
【分析】四幅图为某动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A、①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同源染色题两两配对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次级精母细胞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四个精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因此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可作为判断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依据,A正确;
B、结合A分析可知,上述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所属时期先后排序为③①②④,B正确;
C、图③为初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对等片段的交换,C错误;
D、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初级性母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D正确。
故选C。
39. 生物在繁衍过程中都具有保持遗传稳定性和表现出遗传多样性的特点,这与生物体的某些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下图是某种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哺乳动物的繁衍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②有利于使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出多样性
B. 这种动物雌雄个体的过程②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数目不同
C. 仅由过程②就能保证该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D.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这保证了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详解】A、由于精子和卵细胞都有多种,且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因而会导致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多样性,即过程①受精作用和②减数分裂有利于使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出多样性,A正确;
B、这种动物雌雄个体的过程②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数目不同,通常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的数量远远少于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的数量,B正确;
C、过程①②分别表示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C错误;
D、受精卵是由含有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精子和卵细胞经过相互识别而后融合形成的,因此其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正确。
故选C。
40.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都与性别相关联
B. 各种真核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
C. 性染色体为ZW的生物,W染色体来自父本
D. X、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生殖细胞中表达
【答案】A
【解析】
【详解】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伴随性染色体的遗传而传递给后代的,所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都与性别相关联,A正确;
B、有些生物雌性同体,没有性染色体,如水稻,B错误;
C、性染色体为ZW的生物,W染色体来自母本,C错误;
D、不论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还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能在体细胞中表达,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5题,共40分)。
41. 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阅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_,母本是_________。
(2)操作①叫做_________,操作②叫做_________;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应在_________时操作,操作后要_________处理。
(3)若P皆为纯合子,让F1进行自交,F2的性状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_______,F2中红花的遗传因子组成有________,且比值为_______。F2自交得F3,F3的高茎植株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
【答案】(1) ①. 白花 ②. 红花
(2) ①. 去雄 ②. 异花传粉 ③. 花未成熟 ④. 套袋
(3) ①. 3∶1 ②. AA,Aa ③. 1∶2 ④. 3/5
【解析】
【分析】如图是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其中①为去雄过程,②为人工异花传粉过程。人工异花授粉过程: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小问1详解】
该实验中,对红花植株去雄,白花植株取花粉,可判断父本是白花植株,母本是红花植株。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是去雄,操作②是传粉;由于豌豆为自花传粉且为闭花授粉植物,为确保杂交实验成功,应在要在花药未成熟之前进行;为避免 外来花粉干扰,去雄操作后应进行套袋处理。
【小问3详解】
P皆为纯合子,则F1基因型为Aa,由F1自交得到的F2中基因型比例为AA:Aa:aa=1:2:1,表型比例为红花:白花=3:1,红花的遗传因子组成有AA和Aa,且比值为1:2。F2自交得到的F3中,由AA自交得到的子代全为AA,在F3中占比为1/4×1=1/4,由Aa自交得到的子代有三种基因型,在F3中的占比分别为AA=2/4×1/4=1/8,Aa=2/4×2/4=1/4,aa=2/4×1/4=1/8,由aa自交得到的子代全为aa,在F3中占比为1/4×1,整理后可得F3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4+1/8):(1/4):(1/4+1/8)=3:2:3,表现型比例为红花:白花=5:3,由此可得红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3/(3+2)=3/5。
42. 豌豆种子的子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其中Y对y为显性,R对r为显性)。某一科技小组在进行遗传实验时,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有4种表型,对每对相对性状作出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定律。
(2)亲代基因型:黄色圆粒为________,绿色圆粒为_______。
(3)杂交后代中纯合子的表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
(4)杂交后代中黄色皱粒占________。
(5)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
(6)在杂交后代中非亲本类型的性状组合占________。
(7)若将子代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理论上讲后代中的表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基因分离 ②. YyRr ③. yyRr ④. 绿圆、绿皱 ⑤. 3/8 ⑥. 75 ⑦. 1/4 ⑧.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5:5:3:1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根据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可知,子代中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1:1;推知亲本的两对基因为Yy×yy,Rr×Rr,故亲本的黄色圆粒基因型为YyRr,绿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详解】(1)图中子代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1: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分离定律。
(2)由分析可知,亲代的基因型为YyRr、yyRr。
(3)杂交后代中纯合体有yyRR、yyrr,表现型为绿圆、绿皱。
(4)由图可知:杂交后代中黄色皱粒(Yyrr)占1/2×3/4=3/8。
(5)子代中纯合子只有yyRR、yyrr,故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1/2=1/4,即75%。
(6)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杂交后代黄色圆粒(YyR_)=1/2×3/4=3/8,绿色圆粒(yyR_)=1/2×3/4=3/8,则杂交后代中非亲本类型的性状组合占1-3/8−3/8=1/4。
(7)子代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中,1/3YyRR、2/3YyRr,黄色圆粒豌豆自交:1/3YyRR自交→子代1/3(3/4Y_RR+1/4yyRR)=1/4Y_RR+1/12yyRR;2/3YyRr自交→子代2/3(9/16Y_R_+3/16Y_rr、+3/16yyR_、1/16yyrr)=3/8Y_R_+1/8Y_rr+1/8yyR_+1/24yyrr;总之子代中黄圆豌豆占5/8,黄皱豌豆占1/8,绿圆豌豆占5/24,绿皱豌豆占1/24,所以若将子代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理论上讲后代中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5:5:3:1。
【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运用后代分离比推断法推测亲本的基因型,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43. 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二倍体)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图乙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有(填字母)____,染色体与DNA的比例是1:2的图有(填字母)____。
(2)图甲中B处于____期,C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____。
(3)图甲中B细胞对应图乙中的区间是____。
(4)图乙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图乙中8处染色体与DNA数量加倍的原因是____(填生理过程)。
(5)若某种哺乳动物(基因型AaBb)进行如图甲中C细胞的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型为AB,则由同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产生的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
【答案】(1) ①. A ②. B
(2) ①.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②. 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3)3~4 (4) ①. 5~8 ②. 受精作用
(5)AB、ab、ab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①间期:DNA分子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②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③中期: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其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④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④末期:染色体解螺旋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植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
【小问1详解】
甲图中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的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有A。B细胞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的比例是1:2。
【小问2详解】
图甲中的B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为初级卵母细胞。C细胞发生着丝粒分离且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第二)极体和卵细胞。
【小问3详解】
图乙中,0~8表示的是减数分裂,0~5表示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8位点发生受精作用,8~ 13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图甲中B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乙中3 ~4。
【小问4详解】
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即整个减数第二次分裂均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图乙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5~ 8。图乙中8处由于受精作用使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导致染色体与DNA数量加倍,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数量。
【小问5详解】
图甲C细胞的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的情况下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组成相同,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如图甲中C细胞的分裂,即进行减数分裂可产生两种类型的4个细胞,其中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型为AB,则由基因型AaBb的同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产生的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B、ab、 ab。
44. 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如图所示。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请分析回答:(阴影为患者)
(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性遗传。
(2)Ⅰ2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3)Ⅱ4和Ⅱ5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常 ②. 显
(2) ①. aa ②. Aa
(3)3/8
【解析】
【分析】分析系谱图:图中Ⅱ4和Ⅱ5患病,生了一个不患病Ⅲ3,因此该病为显性遗传;又由于Ⅱ5患病而Ⅲ3表现正常,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小问1详解】
由系谱图中II4和II5都有该病,而其女儿没有该病说明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小问2详解】
I2不患病基因型应是aa,II4患病但其母亲无病,所以是杂合子Aa。
【小问3详解】
II4和II5的孩子有不患病的,说明他们都是杂合子,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3/4×1/2=3/8。
45. 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提出“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起初对此假说持怀疑态度。他和其他同事设计果蝇杂交实验对此进行研究。杂交实验图解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果蝇杂交实验现象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萨顿的假说。根据同时期其他生物学家发现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3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的事实,摩尔根等人提出以下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上述遗传现象得到合理的解释。(不考虑眼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的情况)
(2)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等方法力图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设。以下实验图解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一:
(说明:测交亲本中的红眼雌果蝇来自杂交实验的F1)
①上述测交实验现象并不能充分验证其假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充分验证其假设,需在上述测交实验的基础上再补充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该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子代的基因型:雌性________,雄性________。(提示: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为W、w,亲本从上述测交子代中选取)
【答案】 ①. 支持 ②.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③. 控制眼色的基因无论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测交实验结果皆相同 ④. XwXw、XWY ⑤. XWXw ⑥. XwY
【解析】
【详解】(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的杂交实验支持萨顿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根据时期其他生物学家发现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型的事实,摩尔根做出了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应的等位基因的假说,从而使图F2出现的性状分离比在雌雄个体间的比例不同的现象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2)①分析图
测交实验可知,测交后代在雌雄个体间的性状分离比相同,都是1:1;假如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测交后代在雌雄个体间的性状分离比相同,都是1:1,如果位于X染色体上,测交后代在雌雄个体间的性状分离比也相同,都是1:1,因此该实验不能证明摩尔根提出的“控制颜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
②为了充分验证摩尔根提出的“控制颜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应该选择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进行测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XwXw、XWY,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XWXw(红眼雌果蝇)、XwY(白眼雄果蝇),且比例都1:1。组别
实验
F1性状
1
高茎甲矮茎乙
全为高茎
2
高茎丙高茎丁
高茎:矮茎=3:1
基因型
HH
Hh
hh
公羊的表现型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羊的表现型
有角
无角
无角
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组别
杂交组合
F1
F2
1
甲×乙
红色籽粒
901红色籽粒,699白色籽粒
2
甲×丙
红色籽粒
630红色籽粒,490白色籽粒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原卷版docx、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