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冻三尺B.刻舟求剑C.沙里淘金D.钻木取火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干冰;冰水混合物B.氮气;自来水
C.澄清的石灰水;空气D.矿泉水;稀有气体
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可作燃料B.二氧化碳可作灭火剂
C.稀硫酸可用于除铁锈D.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4.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H
②
③
④
⑤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③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⑤
C.②④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③中的数字“60”表示60个碳原子
5.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
B.稀释浓硫酸
C.测定溶液的pH
D.检查装置气密性
6.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
A.B.C.D.
7.如图是我们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酱油呈碱性
B.肥皂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蓝
C.西瓜汁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D.皮肤被蚂蚁蜇入蚁酸,可用牙膏涂抹消肿
8.在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其反应前后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待测值为27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7:9D.丙和丁是该反应的生成物
9.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10.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某固体物质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一定是石灰石
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碱溶液使无色酚酞变红,则使无色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11.模型认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如图是工业制取硝酸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B.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32
C.反应前后金属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丙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12.下列有关pH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pH表示的是溶液中所含酸或碱的质量分数
B.pH的大小与一定溶液中所含或的数量多少有关
C.pH与酸的化学式有关,与溶液中水的含量无关
D.pH与溶液中所含的有关,与无关
13.现有室温下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将10g氯化钠溶于90g水中,可制得该溶液
B.恒温蒸发水可将此溶液转化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C.加入10g氯化钠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溶解氯化钠时,钠离子和氯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14.关于海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元素B.海水中盐的质量分数约为3.5%
C.直接电解海水可获得金属镁D.海水晒盐是化学变化
15.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水膜,从而得到淡水。对于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减少B.溶剂质量增加
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6.小亮同学想要测定在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则待测液必须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 )
A.浓溶液B.稀溶液C.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
17.有20℃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200g,下列操作一定能改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是( )
A.降温至10℃B.温度不变,加入20g该物质
C.温度不变,蒸发掉20g水D.温度不变,加入20g水
18.如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能实现M、N之间相互转化的是( )
A.从N→M:先向N 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升温
B.从N→M:先将N升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后过滤,再将其升温
D.从M→N:先将M 升温,再将其蒸发部分水
19.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Y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中X溶液显酸性
B.图一的转化1和图二的转化1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C.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20.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B.、、
C.、、D.、、
二、填空题
21.《功勋》讲述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精彩故事。
(1)于敏的氢弹梦:于敏参与设计了我国第一颗氢弹,氢弹原料中的氘是一种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 1 的原子,如图示意图能表示氘原子的是______(填字母,下同);
(2)袁隆平的粮食梦:2020年袁隆平团队成功种植了“海水稻”,海水稻硒含量比普通大米高7.2倍,有益于人体健康。这里的硒是指______(填“元素”、“分子”或“原子”);
(3)黄旭华的潜艇梦:黄旭华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为中国核潜艇作出巨大贡献。潜艇供氧的反应原理为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4)孙家栋的卫星梦:孙家栋参与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设计。卫星升空需要用火箭运载,火箭发射时,肼()与四氧化二氮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保持了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2.燃烧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利用的化学反应,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人用木柴燃烧释放的______能烘烤食物,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现在人们利用天然气蒸煮食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60℃,观察到试管______(填序号)中物质开始燃烧,对比试管②和③可获得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23.构建知识网络模型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图1表示酸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图2表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请完成下列问题。
(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_(填微粒的符号)。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则测定结果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任写一种图1中M类物质的化学式______,其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结合成气体、沉淀、水三者之一的过程。某同学为理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两者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绘制了图2。请你在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______;依此类推当图1中⑤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参与反应的微观粒子为______。
24.制造载人飞船和太空舱需要镁合金和钛合金,制备镁和钛流程如下。
结合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可以加入______。
(2)流程②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4)步骤④中氩气作保护气是因为______。
25.将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了以下两个方法。
(1)利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pH变化。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同学是将_____(填序号,下同)。
A.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稀硫酸滴入溶液中
(2)借助于酸碱指示剂。乙同学通过下图所示实验,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明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反应完毕后A烧杯中的溶质一定不含______。
②为了验证反应后A烧杯中的溶质成分,兴趣小组选取了以下试剂进行验证,其中合理的是______。
A.溶液B.C.片D.
选取上述选项中的一种不合理的试剂,说明不可行的原因是______。
(3)兴趣小组的同学又想到了另外的一种方法验证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他的方法是______。
三、实验题
26.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的制备:
A.写出仪器x的名称:______。
B.实验室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选择收集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
(2)二氧化碳的性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A.若要证明b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可在a处放置______做对照实验。
B.写出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C.烧杯里铁皮架的上下层各放置了一根燃着的蜡烛,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推断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_。
27.科学探究和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A、B、C三个学习小组同学根据三个特殊的复分解反应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活动,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析。
【A组】
(1)探究中和反应。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滴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加入稀盐酸(图A),最后溶液为无色。甲同学认为溶液显中性,乙同学认为不对。乙按以下方案进行了实验:
【B组】
(2)探究两种显碱性的溶液是可以反应的。向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再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图B)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丙同学认为溶质是;
丁同学认为溶质是、;
戊同学认为溶质还有一种可能是______,戊同学思考后用以下方案验证了他的猜想。
【C组】
(3)探究两种盐溶液是可以反应的。己同学向试管中加入硫酸钠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钡溶液(图C)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己同学和C组得出结论,这两种盐溶液是可以反应的。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计算题
28.长期使用的花洒、热水壶底部和热水锅炉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项目小组为测定某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水垢样品,分成不同质量的4份于烧杯中,然后分别加入250g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
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冰冻三尺,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刻舟求剑,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沙里淘金,只是分离出黄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钻木取火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析:A、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其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属于纯净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氮气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自来水中含有水和杂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C、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等,属于混合物;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等,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没有可燃性,则不能作燃料,该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则可作灭火剂,该选项说法错误;
C、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则硫酸可用于除铁锈,该选项说法正确;
D、熟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能和酸反应,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4.答案:B
解析:A、①能表示氢原子或者元素,不能表示氢分子。A错误;
B、化学式用于表示物质,③表示碳60、⑤表示氯化钠。B正确;
C、②④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C错误;
D、③中的数字“60”表示一个碳60分子中有60个碳原子。D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B。
5.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地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正确;C、测定溶液的pH值,将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错误;D、先通过长颈漏斗加入液体,使长颈漏斗的末端在液面以下,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观察放入水中的导气管口有无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A、、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该选项错误;
B、、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该选项错误;
C、与、、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该选项正确;
D、、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该选项错误。
故选C。
7.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酱油的pH<7,呈酸性,故A错误;
B、肥皂水的pH>7,呈碱性,能够使得酚酞试液变红色,不是蓝色,故B错误;
C、西瓜汁5<pH<6,苹果汁的3<pH<4,二者均呈酸性。在pH<7时,pH越小酸性越强,故苹果汁酸性强于西瓜汁,故C错误;
D、清除蚁酸可以使用碱性物质,牙膏pH>7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D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因此在密闭容器内,四种物质的总质量不变。100+2+50+5=32+2+86+待测,求得待测为37,故选项A说法错误;
B、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不参与反应,故选项B说法错误;
C、在反应中甲和丙的实际质量之比为68:36,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恒定的,等于计量数乘以化学式量之比(当物质由分子构成时又称为相对分子质量),题中无法知道甲和丙的分子的个数比,则无法求得化学式量之比,故选项C说法错误;
D、丙的质量增加了36g,丁的质量增加了22g,为生成物,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D。
9.答案:B
解析:A、物质的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故加入菜叶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A选项错误;
B、蜂窝煤的多孔可以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煤燃烧的更充分,减少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B选项正确;
C、高层建筑起火,千万不能乘电梯,因为建筑起火很可能造成断电,而且电梯间的通道往往是浓烟和火焰的集中的地方,C选项错误;
D、酒精能和水任意比例混合,用水只会增大火的燃烧面积,反而更危险,正确做法是用湿抹布或者细沙盖灭,D选项错误。
选B。
10.答案:D
解析:A、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及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选项错误;
B、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石灰石,也可能是活泼金属或其他碳酸盐如碳酸钠等,选项错误;
C、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但元素种类不是两种,故不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
D、碱溶液使无色酚酞变红,则使无色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选项正确。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A.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分子个数比,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选项正确;
B.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4×17):(5×32)≠17:32,选项错误;
C.铂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金属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选项正确;
D.丙是一氧化氮,在空气中经过一系列反应会形成硝酸,是形成酸雨的物质,是空气污染物之一,选项正确。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A、pH表示的是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不是溶液中所含酸或碱的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pH的大小与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或的数量多少有关,氢离子越多,pH越小,氢氧根离子越多,pH越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液中水的多少会影响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故溶液中水的多少会影响溶液的pH,故选项说法错误;
D、pH的大小与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或的数量多少有关,氢离子越多,pH越小,氢氧根离子越多,pH越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A、将10g氯化钠溶于9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0g+90g=100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B、恒温蒸发水,可将该溶液转化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加入10g氯化钠,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于水时,钠离子、氯离子向水中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与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热量相等,故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A、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B、海水中富含盐类,盐的质量分数约为3.5%,符合题意;
C、海水制镁时,不能直接电解海水,因为海水中氯化镁含量较少,应先富集氯化镁,然后电解,不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答案:D
解析:分析: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右侧的水减少,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水膜,溶质质量不变,所以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A.经分析知,溶质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B.经分析知,剂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
C.经分析知,溶液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
D.经分析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符合题意。
16.答案:D
解析: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最多能溶解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则待测液必须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故选D。
17.答案:D
解析:A、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若溶解度降低,溶质会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若溶解度升高,溶质不会析出,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一定,不符合题意;
B、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已经是饱和不能继续溶解,即使加溶质质量也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C、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蒸发20g水,相应的溶质也会析出,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比不变,仍是饱和溶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溶解度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那么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符合题意。故选D。
18.答案:C
解析:A、从N→M,即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升温,A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可能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从N→M:先将N升温,A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再加入适量固体A,溶液可能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从M→N:即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先将M降温,有晶体析出,再过滤,能实现M、N之间相互转化,故选项正确。
D、从M→N:即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先将其升温,A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但溶质质量不变,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再将其蒸发部分水,溶液可能会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9.答案:B
解析:A、图一中转化1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转化2为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X为碳酸,碳酸溶液显酸性,故A说法正确;
B、图一的转化1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水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碳酸中氢元素显+1价,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图二的转化1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有单质生成,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故B说法错误;
C、图一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图二中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体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故C说法正确;
D、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含碳物质和含氧物质的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20.答案:C
解析:A、氢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B、钙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三种离子不能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可以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D、氢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答案:(1)A
(2)元素
(3)
(4)水分子;
解析:(1)氘原子的质子数为1,则能表示氘原子的是A。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硒是指元素。
(3)反应前(X除外)有、4O,反应后有、8O、2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则X的化学式为。
(4)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丁表示的是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保持了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答案:(1)热量;
(2)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1)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可以利用热能烘烤食物,故填:热量;
甲烷是,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
(2)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虽然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是白磷不能燃烧;试管②中充满氧气,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可以燃烧;试管③中充满氧气,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故填:②;
对比②和③可知,燃烧必须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3.答案:(1);偏大
(2)(合理即可);
(3)、、;、
解析:(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
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稀盐酸被稀释,酸性减弱,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2)盐酸能与酸碱指示剂、金属单质、碱、盐、金属氧化物等反应,故M属于金属氧化物,氧化铜是由、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为;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其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钠离子和氯离子没有参与反应,故圆圈中为:、、;
当图1中⑤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其实质是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故参与反应的微观粒子是:、。
24.答案:(1)熟石灰或石灰乳或氢氧化钙溶液
(2)
(3)氯化镁或
(4)氩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稳定)
解析:(1)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海水中含有氯化镁,加入石灰乳,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故步骤①中可加入熟石灰或石灰乳;
(2)流程②是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由图可知,步骤④生成了氯化镁,可用于步骤③,可循环利用;
(4)步骤④中氩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隔绝空气,防止金属与氧气反应。
25.答案:(1)B
(2)氢氧化钠或;BCD;硫酸钠和硫酸均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3)取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稀硫酸,再加入碳酸钠溶液,没有气泡产生,则说明硫酸已完全反应,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已完全反应
解析:(1)由图可知,该开始时溶液pH>7,显碱性,最后溶液pH<7,显酸性,则该同学是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2)①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后溶液显无色,而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溶质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
②结合前面分析可知,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硫酸,则只需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即可。
A、氯化钡和硫酸钠、硫酸均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不能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该选项不合理;
B、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则能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该选项合理;
C、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能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该选项合理;
D、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能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该选项合理。
故选BCD。
(3)由于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取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稀硫酸,再加入碳酸钠溶液,没有气泡产生,则说明硫酸已完全反应,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已完全反应。
26.答案:(1)分液漏斗;A;C;气体的密度、是否与空气成分和水反应,是否易溶于水等
(2)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烧杯内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密度大于空气,不可燃不助燃
解析:(1)A、仪器x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B、实验室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不能选择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只能选择C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选择收集装置需要考虑气体的密度、是否与空气成分和水反应,是否易溶于水等;
(2)A、若要证明b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可在a处放置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做对照实验,如果a处不变红b处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即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B、c处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杯内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由此推断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的性质。
27.答案:(1)碳酸钠(合理即可)
(2)碳酸钠、氢氧化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3)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滴加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无色,稀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稀盐酸过量后,溶液仍然呈无色,向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如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稀盐酸过量;
(2)①向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再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后过滤,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当氢氧化钙未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当碳酸钠过量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戊同学的猜想为:碳酸钠、氢氧化钠;
②如戊猜想正确,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③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3)己同学向试管中加入硫酸钠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28.答案:75%。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一组加入10g水垢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0g+10g-256.7g=3.3g;
第二组加入20g水垢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第三组加入30g水垢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如果第三组盐酸充足应产生9.9g二氧化碳,计算数据说明第三组实验时盐酸不充足,所以用第一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
设10g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
解得x=7.5g
则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溶液
有气泡产生
稀盐酸过量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
______
戊同学猜想正确
实验组数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水垢的质量/g
10
20
30
40
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g
256.7
263.4
271.2
281.2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1: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1,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端午时节粽飘香,归纳与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2: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2,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常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的试剂是,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3: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3,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化学试剂,下列试剂实验室保存方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