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 (含解析)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 第二章 核心素养专项练(二)(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 第二章 核心素养专项练(二)(含解析),共7页。
核心素养专项练(二)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素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1~3题。1.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主要功能是(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净化地表径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3.下列哈尼族文化习俗中,对农业生态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A.新年祭祀树神 B.长街酒宴庆新年C.稻田养鱼 D.土司制度答案 1.A 2.C 3.A解析 第1题,图中森林分布在高海拔区,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①对;净化地表径流,使村落获得清洁的水源,②对;森林没有分布在农田周围,不是为了保护农田,③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是城区绿地的功能,④错。所以选A。第2题,梯田中的农业生产可能污染水源,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选C。第3题,新年祭祀树神,将森林神化,坚定人们保护森林的意识,减少或禁止破坏森林,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选A。(2022·湖南长沙市期末)填充式改造是指在基础设施配套较完善的城区内,对闲置、废弃或未充分利用的土地进行再开发。下图示意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某老旧住宅区,该住宅区建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原住户比例很高。开发商对其进行填充式改造,改善原有公寓楼的内部设施,加装电梯,并在楼顶加建2~3层。据此完成4~5题。4.填充式改造可以( )①改善居住环境 ②扩大城市面积 ③缓解住房压力 ④节约建设用地 ⑤节省建筑能耗A.②③④ B.②③⑤C.①③④ D.①③⑤5.让开发商担心的改造后停车空间不足问题实际上并未出现,最可能的原因是( )A.车辆停放时间短暂 B.住户老龄化较严重C.常住人口数量很少 D.经济水平低,购车少答案 4.C 5.B解析 第4题,填充式改造是对闲置、废弃或未充分利用的土地进行再开发,因而可以缓解住房压力,但不能节省建筑能耗,③正确,⑤错误;对已经发展成熟的城区进行完善式再开发,而不是扩张新的城市用地,因此可以节约建设用地,避免“摊大饼”式扩张造成的城市问题,②错误,④正确;由材料“改善原有公寓楼的内部设施,加装电梯”可知,填充式改造改善了居住环境,①正确。故选C。第5题,由材料可知,该住宅区建于20世纪70年代,且原住户比重较大,推测该住宅区住户中老年人口比例较高(老龄化较严重),私家车少,停车位需求较少,B正确。新加坡丹戎巴葛中心(如下图所示)高290米,集零售、城市公园、豪华酒店、写字楼、图书馆、住宅、地铁交通于一体,使人们衣、食、住、行、游等需求得到全方位、高质量的满足,成为一个超多元的垂直城市综合体。据此完成6~8题。6.新加坡建设垂直城市综合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B.探索城市发展模式C.转变城市服务功能 D.缓解城市交通压力7.丹戎巴葛中心所在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A.交通枢纽区 B.风景旅游区C.高级居住区 D.中心商务区8.零售业最可能位于丹戎巴葛中心的( )A.低层区 B.中层区 C.高层区 D.居住区答案 6.B 7.D 8.A解析 第6题,新加坡为岛国,地狭人稠,受天然条件限制,土地资源是新加坡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新加坡城市规划的重大课题。建设垂直城市综合体的最主要原因是探索城市发展模式。故选B。第7题,据材料可知,新加坡丹戎巴葛中心高290米,集零售、城市公园、豪华酒店、写字楼、图书馆、住宅、地铁交通于一体。该区域建筑物很高,经济活动较为繁忙,最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故选D。第8题,零售业需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地方。丹戎巴葛中心低层区交通便利,来往人口多,租金最高,适合利润高的零售业发展。故选A。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北村,地处“流溪河”和“沙坑涌”两河的夹角冲积平原。周边临近广州环城高速、国道,离白云机场5km,距离中心城区18km,是城郊型村庄。该村原为董、徐两族聚族而居,后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和乡村工业化的发展,村内流动人口增多,社会关系多元化发展,内部空间结构布局演变明显。下图为“北村的空间布局演变图”。据此完成9~10题。9.北村内部空间结构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的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增长 B.交通C.地租水平 D.距离市中心远近10.北村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表明( )A.农业生产空间集中化B.董、徐两姓居民聚居程度提高C.村内功能区分化D.村内生态环境优化答案 9.B 10.C解析 第9题,结合材料中的描述,随着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和乡村工业化的发展,村内人口流动加大,且村内功能分区更加多元化。同时阶段一到阶段二开始出现外围的工业区和北村内部的现代居住区,因此可知影响因素是交通。故选B。第10题,根据各功能区的特征,安排功能区布局,从市中心到郊区依次是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城市地域结构形态受地形、河流影响,平原地区多团块状,山区或沿河地区多条带状、组团状分布。从北村的空间布局演变图可以看出,北村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表明村内功能区分化。故选C。(2022·山东烟台期末)再城镇化是指城市因发生逆城镇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镇化的过程。下图显示西欧四个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平均增长速度。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1984~1989年处于再城镇化阶段的国家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12.促进西欧部分国家再城镇化产生的因素有( )①传统工业的复苏 ②第三产业的发展 ③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④城镇环境质量的改善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11.B 12.C解析 第11题,读图,图中四个国家奥地利、比利时、瑞士城镇化增长速度在1980~1984年为负值,说明只有3个国家出现逆城镇化问题,瑞士在1984~1989年仍是逆城镇化状态,只有奥地利、比利时两个国家1984~1989年城镇化增长速度为正值,出现再城镇化现象,B对。第12题,西欧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工业主要是高技术产业,传统工业产值小,污染重,不会再复苏,①错。经济水平越高,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越大,所以再城镇化的原因可能是第三产业发展,②对。再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后期,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城镇环境质量改善,③错、④对。所以C对。灯光面积占比(灯光区域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与区域城镇化具有明显相关性。下图示意我国长三角地区四省市2000~2020年灯光面积占比的变化。据此完成13~14题。13.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份分别是( )A.安徽省 浙江省 江苏省 上海市B.江苏省 上海市 浙江省 安徽省C.浙江省 安徽省 上海市 江苏省D.安徽省 上海市 浙江省 江苏省14.近五年①省份灯光面积占比变化最可能反映该省份( )A.城镇化速度增长缓慢B.进入逆城镇化阶段C.郊区城镇化进程加快D.处于城镇化的初期答案 13.A 14.C解析 第13题,灯光面积占比越高,说明城镇化水平越高。四条曲线中④一直最高,应为上海市;③次之,应为江苏省;①最低,应为安徽省。A正确。第14题,近五年①省份灯光面积占比增长最快,说明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A错误。安徽省经济较落后,未进入逆城镇化阶段,B错误。城镇化初期发展速度较慢,灯光面积占比增长慢,D错误。2000年以来,尤其是2015年以来,安徽省郊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灯光面积占比增长快,C正确。下图为“某城镇年内风频统计及工业区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对该城镇环境影响最小的工厂是( )A.① B.② C.③ D.④16.该城镇东南部适宜规划( )A.仓储物流中心 B.高档住宅小区C.中心商务区 D.休闲度假区答案 15.D 16.A解析 第15题,石化厂(④)位于河流下游和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镇环境影响最小。第16题,该城镇东南部靠近交通线,位于城区边缘,又有石化厂,不适宜规划布局高档住宅小区、中心商务区和休闲度假区,适宜规划仓储物流中心。读“某城市热岛形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17~18题。17.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B.城市绿地面积小C.城市人类生产、生活释放大量的废热D.城市绿地面积大18.如果该城市的热力环流圈的空间半径为10~15 km,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该城市建设工业卫星城应该距离城市( )A.5~6 km B.12~13 kmC.16~18 km D.100~150 km答案 17.C 18.C解析 第17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热岛是由于市区人类活动量比较大,释放大量的废热所造成的。第18题,卫星城应该建在城市热力环流圈半径范围以外的地方,避免城市热力环流带来的污染物污染卫星城的环境。卫星城与母城联系密切,距离也不宜太远,故C正确。19.(2022·湖南怀化期末)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表1 1949~2018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变化表2 2018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港、澳、台除外)城镇化水平分布状况(1)根据表1绘制中国1949~2018年城镇化过程示意图,并概括中国城镇化特点。(6分)(2)表2体现2018年中国城镇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从表2中任选两个行政区,列举体现其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景观及其所反映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点。(请设计表格完成此题)(6分)答案 (1)绘图如下:特点:城镇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1979年前发展速度较慢,1979年后发展速度较快。(分段描述正确即可)(2)各省级行政区城镇化发展不平衡(3)举例:年份19491959196919791989199920092018城镇人口比例(%)10.618.417.519.926.230.946.659.6城镇化水平80%以上60%~80%50%~60%40%~50%40%以下省级行政区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等10省级行政区安徽、江西等14省级行政区云南、贵州、甘肃西藏自治区省级行政区建筑景观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云南竹楼气候湿热贵州吊脚楼地形崎岖
核心素养专项练(二)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素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1~3题。1.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主要功能是(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净化地表径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3.下列哈尼族文化习俗中,对农业生态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A.新年祭祀树神 B.长街酒宴庆新年C.稻田养鱼 D.土司制度答案 1.A 2.C 3.A解析 第1题,图中森林分布在高海拔区,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①对;净化地表径流,使村落获得清洁的水源,②对;森林没有分布在农田周围,不是为了保护农田,③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是城区绿地的功能,④错。所以选A。第2题,梯田中的农业生产可能污染水源,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选C。第3题,新年祭祀树神,将森林神化,坚定人们保护森林的意识,减少或禁止破坏森林,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选A。(2022·湖南长沙市期末)填充式改造是指在基础设施配套较完善的城区内,对闲置、废弃或未充分利用的土地进行再开发。下图示意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某老旧住宅区,该住宅区建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原住户比例很高。开发商对其进行填充式改造,改善原有公寓楼的内部设施,加装电梯,并在楼顶加建2~3层。据此完成4~5题。4.填充式改造可以( )①改善居住环境 ②扩大城市面积 ③缓解住房压力 ④节约建设用地 ⑤节省建筑能耗A.②③④ B.②③⑤C.①③④ D.①③⑤5.让开发商担心的改造后停车空间不足问题实际上并未出现,最可能的原因是( )A.车辆停放时间短暂 B.住户老龄化较严重C.常住人口数量很少 D.经济水平低,购车少答案 4.C 5.B解析 第4题,填充式改造是对闲置、废弃或未充分利用的土地进行再开发,因而可以缓解住房压力,但不能节省建筑能耗,③正确,⑤错误;对已经发展成熟的城区进行完善式再开发,而不是扩张新的城市用地,因此可以节约建设用地,避免“摊大饼”式扩张造成的城市问题,②错误,④正确;由材料“改善原有公寓楼的内部设施,加装电梯”可知,填充式改造改善了居住环境,①正确。故选C。第5题,由材料可知,该住宅区建于20世纪70年代,且原住户比重较大,推测该住宅区住户中老年人口比例较高(老龄化较严重),私家车少,停车位需求较少,B正确。新加坡丹戎巴葛中心(如下图所示)高290米,集零售、城市公园、豪华酒店、写字楼、图书馆、住宅、地铁交通于一体,使人们衣、食、住、行、游等需求得到全方位、高质量的满足,成为一个超多元的垂直城市综合体。据此完成6~8题。6.新加坡建设垂直城市综合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B.探索城市发展模式C.转变城市服务功能 D.缓解城市交通压力7.丹戎巴葛中心所在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A.交通枢纽区 B.风景旅游区C.高级居住区 D.中心商务区8.零售业最可能位于丹戎巴葛中心的( )A.低层区 B.中层区 C.高层区 D.居住区答案 6.B 7.D 8.A解析 第6题,新加坡为岛国,地狭人稠,受天然条件限制,土地资源是新加坡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新加坡城市规划的重大课题。建设垂直城市综合体的最主要原因是探索城市发展模式。故选B。第7题,据材料可知,新加坡丹戎巴葛中心高290米,集零售、城市公园、豪华酒店、写字楼、图书馆、住宅、地铁交通于一体。该区域建筑物很高,经济活动较为繁忙,最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故选D。第8题,零售业需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地方。丹戎巴葛中心低层区交通便利,来往人口多,租金最高,适合利润高的零售业发展。故选A。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北村,地处“流溪河”和“沙坑涌”两河的夹角冲积平原。周边临近广州环城高速、国道,离白云机场5km,距离中心城区18km,是城郊型村庄。该村原为董、徐两族聚族而居,后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和乡村工业化的发展,村内流动人口增多,社会关系多元化发展,内部空间结构布局演变明显。下图为“北村的空间布局演变图”。据此完成9~10题。9.北村内部空间结构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的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增长 B.交通C.地租水平 D.距离市中心远近10.北村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表明( )A.农业生产空间集中化B.董、徐两姓居民聚居程度提高C.村内功能区分化D.村内生态环境优化答案 9.B 10.C解析 第9题,结合材料中的描述,随着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和乡村工业化的发展,村内人口流动加大,且村内功能分区更加多元化。同时阶段一到阶段二开始出现外围的工业区和北村内部的现代居住区,因此可知影响因素是交通。故选B。第10题,根据各功能区的特征,安排功能区布局,从市中心到郊区依次是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城市地域结构形态受地形、河流影响,平原地区多团块状,山区或沿河地区多条带状、组团状分布。从北村的空间布局演变图可以看出,北村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表明村内功能区分化。故选C。(2022·山东烟台期末)再城镇化是指城市因发生逆城镇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镇化的过程。下图显示西欧四个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平均增长速度。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1984~1989年处于再城镇化阶段的国家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12.促进西欧部分国家再城镇化产生的因素有( )①传统工业的复苏 ②第三产业的发展 ③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④城镇环境质量的改善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11.B 12.C解析 第11题,读图,图中四个国家奥地利、比利时、瑞士城镇化增长速度在1980~1984年为负值,说明只有3个国家出现逆城镇化问题,瑞士在1984~1989年仍是逆城镇化状态,只有奥地利、比利时两个国家1984~1989年城镇化增长速度为正值,出现再城镇化现象,B对。第12题,西欧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工业主要是高技术产业,传统工业产值小,污染重,不会再复苏,①错。经济水平越高,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越大,所以再城镇化的原因可能是第三产业发展,②对。再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后期,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城镇环境质量改善,③错、④对。所以C对。灯光面积占比(灯光区域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与区域城镇化具有明显相关性。下图示意我国长三角地区四省市2000~2020年灯光面积占比的变化。据此完成13~14题。13.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份分别是( )A.安徽省 浙江省 江苏省 上海市B.江苏省 上海市 浙江省 安徽省C.浙江省 安徽省 上海市 江苏省D.安徽省 上海市 浙江省 江苏省14.近五年①省份灯光面积占比变化最可能反映该省份( )A.城镇化速度增长缓慢B.进入逆城镇化阶段C.郊区城镇化进程加快D.处于城镇化的初期答案 13.A 14.C解析 第13题,灯光面积占比越高,说明城镇化水平越高。四条曲线中④一直最高,应为上海市;③次之,应为江苏省;①最低,应为安徽省。A正确。第14题,近五年①省份灯光面积占比增长最快,说明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A错误。安徽省经济较落后,未进入逆城镇化阶段,B错误。城镇化初期发展速度较慢,灯光面积占比增长慢,D错误。2000年以来,尤其是2015年以来,安徽省郊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灯光面积占比增长快,C正确。下图为“某城镇年内风频统计及工业区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对该城镇环境影响最小的工厂是( )A.① B.② C.③ D.④16.该城镇东南部适宜规划( )A.仓储物流中心 B.高档住宅小区C.中心商务区 D.休闲度假区答案 15.D 16.A解析 第15题,石化厂(④)位于河流下游和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镇环境影响最小。第16题,该城镇东南部靠近交通线,位于城区边缘,又有石化厂,不适宜规划布局高档住宅小区、中心商务区和休闲度假区,适宜规划仓储物流中心。读“某城市热岛形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17~18题。17.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B.城市绿地面积小C.城市人类生产、生活释放大量的废热D.城市绿地面积大18.如果该城市的热力环流圈的空间半径为10~15 km,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该城市建设工业卫星城应该距离城市( )A.5~6 km B.12~13 kmC.16~18 km D.100~150 km答案 17.C 18.C解析 第17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热岛是由于市区人类活动量比较大,释放大量的废热所造成的。第18题,卫星城应该建在城市热力环流圈半径范围以外的地方,避免城市热力环流带来的污染物污染卫星城的环境。卫星城与母城联系密切,距离也不宜太远,故C正确。19.(2022·湖南怀化期末)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表1 1949~2018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变化表2 2018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港、澳、台除外)城镇化水平分布状况(1)根据表1绘制中国1949~2018年城镇化过程示意图,并概括中国城镇化特点。(6分)(2)表2体现2018年中国城镇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从表2中任选两个行政区,列举体现其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景观及其所反映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点。(请设计表格完成此题)(6分)答案 (1)绘图如下:特点:城镇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1979年前发展速度较慢,1979年后发展速度较快。(分段描述正确即可)(2)各省级行政区城镇化发展不平衡(3)举例:年份19491959196919791989199920092018城镇人口比例(%)10.618.417.519.926.230.946.659.6城镇化水平80%以上60%~80%50%~60%40%~50%40%以下省级行政区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等10省级行政区安徽、江西等14省级行政区云南、贵州、甘肃西藏自治区省级行政区建筑景观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云南竹楼气候湿热贵州吊脚楼地形崎岖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