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天津市南开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答案解析
展开1.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为340m/s
B.物理课本长度约26cm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人的脉搏跳动1次约为2s
2.于娜同学用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如下:8.98cm、8.99cm、8.56cm、8.97cm。那么,更接近于物体真实长度的值是( )
A.8.87cmB.8.88 cmC.8.98 cmD.8.99 cm
3.如图展示的是翟志刚在太空中走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站在舱口处手举五星红旗的情景。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球B.太阳
C.月亮D.“神舟”飞船
4.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可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或路程无关
5.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6.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7.笛子爱好者小亮在午休期间吹起了他心爱的笛子,悠扬的笛声传遍宿舍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悠扬的笛声是笛子振动发出的
B.笛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
C.因为笛声悠扬,所以小亮的笛声不是噪声
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生的音调会改变
8.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9.当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为( )
A.0°B.30°C.45°D.90℃
10.图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
A.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
B.为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间的关系,应多次改变光线AO与ON间的夹角
C.为研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应绕ON前后折转入射光线所在的光屏E
D.如果让光线沿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光路是可逆的
11.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12.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13.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左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大
B.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C.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二.填空(共6小题)
14.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停表所示的时间为 s。
15.歌手能判断出用哪种乐器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鼓在受到击打时会发声,用不同的力量击打,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声音的 特性。
16.一个人面向东站在阳光下,他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的左侧,这时是 (早晨/中午/下午);若他从早晨到现在这段时间内一直站在阳光下,他的影子的长度 (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17.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经10s通过的路程为30m,再经过5s通过的路程为20m,则该物体在后5s内的平均速度为 ,在这15s内的平均速度为 。
18.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 (选填物态变化)变为气体,干冰变成气体时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
19.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若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30°角,那么平面镜与水平面成 角。
三、综合题(共8小题)
20.如图所示,A′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作出平面镜及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1.如图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22.如图1是小明在研究水沸腾时的实验装置图。
(1)观察实验装置图1,操作的错误是: 。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
(2)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2(a)、(b)所示,则图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水停止沸腾,这说明 。
(4)小华和小杰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3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
(5)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4)。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5)。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
24.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某天,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求:
(1)在交通正常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5.小红一家人去桂林旅游,美丽的桂林山水令小红全家人十分陶醉。在两座相距1200米的大山之间,小红爸爸大喊一声,小红听到了好几次回声,心里十分快乐。小红测出了头两次回声时间间隔是5秒,则他们离两座山的距离各有多远?(设声速v=340米/秒)
2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
27.在探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实验小组在长约0.5米的细玻璃管内注入水,管内留有一小气泡,他们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后,用橡皮筋在管上做出等距离(10cm)的记号。在探究过程中,他们观察到下列现象:
小明把玻璃管倒过来左手拿着并尽量保持竖直,看到气泡在上升运动,当气泡开始运动后,小明右手迅速拿起秒表开始测量气泡经过每个橡皮筋的时间,并把路程和时间记录在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1)小明实验时所用的测量工具除了秒表还需要 。
(2)小明看到气泡在上升运动,这是以 为参照物作出判断的。
(3)根据小明记录的下表的数据,判断小气泡所做的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气泡在40cm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m/s。
(4)请在如图做表中画出气泡的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描点画图)。
(5)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较 (选填“快”“慢”),为此,
你认为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需要如何改进 。
(6)小华看着小明,认为他的实验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误差较大,你认为他的操作有什么地方不规范 。
2019-2020学年天津市南开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共13小题)
1.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为340m/s
B.物理课本长度约26cm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人的脉搏跳动1次约为2s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声音只有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才是340m/s。此选项错误;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20cm,在26cm左右。此选项正确;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错误;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1s。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于娜同学用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如下:8.98cm、8.99cm、8.56cm、8.97cm。那么,更接近于物体真实长度的值是( )
A.8.87cmB.8.88 cmC.8.98 cmD.8.99 cm
【分析】首先将4个数据进行比较,哪个偏差较大,哪个就是错误的;去掉偏差较大的,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算出结果,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解答】解:
在8.98cm、8.99cm、8.56cm、8.97cm中,8.56cm测量结果偏差大,所以其中错误的数据是8.56cm,应该去掉;
物体长度为=8.98cm,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长度的测量比较准确的数值应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这是长度测量中常用的测量方法。
3.如图展示的是翟志刚在太空中走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站在舱口处手举五星红旗的情景。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球B.太阳
C.月亮D.“神舟”飞船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了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A、选择地球为参照物,翟志刚和飞船绕地球转动,位置不停的变化,以地球为参照物,翟志刚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B、地球不停的绕太阳转动,飞船绕地球转动,以太阳为参照物,翟志刚的位置不停的变化,以太阳为参照物,翟志刚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C、月亮不停的绕地球转动,飞船不停的绕地球转动,以月亮为参照物,翟志刚和月亮之间不停的发生位置的变化。以月亮为参照物,翟志刚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D、翟志刚和飞船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绕地球转动,以飞船为参照物,翟志刚和飞船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飞船为参照物翟志刚是静止的。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1)掌握运动的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选为参照物,如果作为参照物,这个物体就认为是静止的。参照物不同,结论可能不同。
(2)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
4.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可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或路程无关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而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实际上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是原来的几倍,路程s就是原来的几倍,其速度v=是不变的。
【解答】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让学生明白,不能只站在纯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而应考虑它的物理意义。
5.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分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当发声体的振幅越大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B。
【点评】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尤其是能根据实验的操作特点得出用不同的力是为了改变音叉的振幅,进而改变响度,是解答的关键。
6.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分析】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
【解答】解:由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它是借助了蒸发致冷来使给食物降温的。装置放在通风处,这样即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也增大了水的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使饭菜温度降低,防止饭菜变质。
A、吃冰棒解热,是利用熔化吸热,故A不合题意;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是利用汽化吸热,降低病人体温,故B符合题意;
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
D、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蒸汽的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蒸发吸热致冷的原理,以及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可做出解释。
7.笛子爱好者小亮在午休期间吹起了他心爱的笛子,悠扬的笛声传遍宿舍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悠扬的笛声是笛子振动发出的
B.笛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
C.因为笛声悠扬,所以小亮的笛声不是噪声
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生的音调会改变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介质相同,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3)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4)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解:
A、悠扬的笛声是由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笛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不变,故B错误;
C、悠扬的笛声在午休期间影响了别人的休息,属于噪声,故C错误;
D、吹笛子是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用手分别按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的长度不同、质量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特征、噪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
8.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分析】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形成“白气”;
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液化现象;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解答】解: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形成“白气”,故A错误。
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
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液化现象,故C错误。
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形成“白雾”,不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各种“白气”的形成都与物态变化有关,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白气”的形成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9.当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为( )
A.0°B.30°C.45°D.90℃
【分析】先确定入射角,然后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求出反射角的大小。
【解答】解:因为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所以入射角等于0°,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角为0°。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必须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
10.图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
A.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
B.为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间的关系,应多次改变光线AO与ON间的夹角
C.为研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应绕ON前后折转入射光线所在的光屏E
D.如果让光线沿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光路是可逆的
【分析】(1)实验中应将硬纸板垂直置于平面镜上;
(2)要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应多次改变入射角进行实验;
(3)要研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应将硬纸板接受反射光线的面向后折;
(4)反射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A、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样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现,A说法正确;
B、为使结论更具普遍性,为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间的关系,应多次改变光线AO与ON间的夹角,B说法正确;
C、为研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应绕ON前后折转入射光线所在的光屏F,不能折转E,C说法错误;
D、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如果让光线沿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实验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11.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先观察图象,明确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各是什么,然后结合选项逐一去分析。
【解答】解:
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正确;
B、4s~8s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
D、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4s;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8s,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不同,因此它们的速度不相等;故D错。
故选:D。
【点评】此题要求学生从路程与时间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然后再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的路程、速度等相关物理量;关键是明白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12.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分析】(1)熔化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BC段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过程。
(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
【解答】解:A、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
B、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
D、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中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13.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左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大
B.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C.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
【解答】解:
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不变,故B错误;
C、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故像不动,故C错误;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即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此类题目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属于热点题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填空(共6小题)
14.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2.70 cm,停表所示的时间为 337.5 s。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
由图知: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与6.7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6.70cm﹣4.00cm=2.70cm;
(2)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300s;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停表的读数为300s+37.5s=337.5s。
故答案为:(1)2.70;(2)337.5。
【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15.歌手能判断出用哪种乐器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不同,鼓在受到击打时会发声,用不同的力量击打,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声音的 响度 特性。
【分析】从声音的三个特征分析。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材料和结构不变时,音色不变。
【解答】解:不同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歌手能判断出用哪种乐器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轻敲鼓振动幅度小,响度小;重敲鼓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故用不同的力量击打,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响度。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16.一个人面向东站在阳光下,他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的左侧,这时是 中午 (早晨/中午/下午);若他从早晨到现在这段时间内一直站在阳光下,他的影子的长度 变短 (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分析】理解影子的形成过程,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是影子。
【解答】解: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人面向东方站在太阳下,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自己身体的左侧,光源一定在身体右侧,人面向东方,右侧是南,由此推断当时是中午,若他从早晨到现在这段时间内一直站在阳光下,他的影子的长度变短,因为中午的影子最短。
故答案为:中午;变短。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决实际问题,属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考查学生的能力。
17.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经10s通过的路程为30m,再经过5s通过的路程为20m,则该物体在后5s内的平均速度为 4m/s ,在这15s内的平均速度为 3.33m/s 。
【分析】已知5s通过的路程为20m,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得该物体在后5s内的平均速度,
总路程处于总时间即为在这15s内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该物体在后5s内的平均速度v1===4m/s,
总路程s=30m+20m=50m,
在这15s内的平均速度v==≈3.33m/s。
故答案为:4m/s;3.33m/s。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平均速度,解题时要注意,求平均速度应该用物体的路程除以对应的运动时间。
18.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 升华 (选填物态变化)变为气体,干冰变成气体时 吸收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熔化、汽化和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固、液化和凝华是放热过程。
【解答】解: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二氧化碳气体,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过程,同时吸收大量热量。
故答案为:升华;吸收。
【点评】本题考查物态变化,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不同物态变化的概念。
19.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B ,若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30°角,那么平面镜与水平面成 60° 角。
【分析】(1)先过入射点作出反射光线,然后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根据法线和镜面之间的关系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2)根据角之间的关系求出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使用平面镜是为了让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即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所以,作图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应该是过入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
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正好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所以第二步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
由于法线垂直于镜面,所以第三步作出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2)因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30°,而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90°=120°,则反射角为60°,因法线可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平分,可确定其位置,然后作法线的垂直线就可确定平面镜的位置了,如图所示,平面镜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90°﹣60°=30°,所以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30°=60°,镜面与水平面成60°的角。
故答案为:B;60°。
【点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解决有关光的反射内容的基础,由关计算及作图都要用到光的反射定律,要熟练掌握。
三、综合题(共8小题)
20.如图所示,A′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作出平面镜及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分析】先根据AA′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再根据B点与其像点对称来确定B′,进而得出像的位置。
【解答】解:连接AA′,并作其垂直平分线,即镜面的位置,由B点向镜面画垂线,并延长至等长,得到B的像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利用好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是本题的关键,注意辅助线、虚像用虚线。
21.如图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反射光线好像是由像点发出的,由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像点后,作出射线S′P,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
【解答】解: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P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还可以作出P点的像P′,连接SP′与镜面交于O点,从而确定入射光线和入射点,连接OP画出反射光线。
22.如图1是小明在研究水沸腾时的实验装置图。
(1)观察实验装置图1,操作的错误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触到烧杯底 。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秒表 。
(2)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2(a)、(b)所示,则图 (a)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水停止沸腾,这说明 液体沸腾需要吸热 。
(4)小华和小杰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3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质量 不同。
(5)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4)。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5)。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固液共存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海波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分析】(1)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探究水的沸腾需要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需要测量温度和时间的仪器;
(2)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
(3)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不同质量或体积的水,达到沸腾时所需时间不同;
(5)由图象可知第8分钟时,海波正处于熔化阶段,故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到第10分钟,海波的熔化将停止。
【解答】解:(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在实验中,还需要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除了需要温度计外,还需秒表;
(2)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
(3)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所以b图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所以a图是沸腾时的现象。
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沸腾时要吸热;
(4)不同质量或体积的水,达到沸腾时所需时间不同;
(5)由图象可知第8分钟时,海波正处于熔化阶段,故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是晶体。
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触到烧杯底; 秒表;(2)自下而上;(3)(a);液体沸腾需要吸热;(4)质量; (5)固液共存;晶体。
【点评】此题“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有关实验仪器的调节,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影响水沸腾时间的因素及液体沸腾条件的分析。
2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刻度尺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位置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未点燃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
【分析】(1)本实验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平面镜成像规律,要用到测量工具。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解答】解:(1)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故答案为:(1)刻度尺;位置;(2)未点燃;等效替代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24.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某天,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求:
(1)在交通正常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分析】(1)由交通标志牌可得,到萍乡北站的路程和最快速度,利用v=求到萍乡北站最少时间,进而求出到达萍乡北站的时间,据此选择车次;
(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所选车次到达南昌西所用时间及总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由图知,路程s=30km,限速v=60km/h,
由v=得,驾车到萍乡北站所用的最少时间:
t===0.5h=30min,
他们8:20开车出发,到达萍乡北站的时间为8:50,
由于到站时火车G1692已出发,根据表中信息可知,
爷孙俩最快只能赶上G1482车次。
(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G1482到达南昌所用时间:
t′=10:31﹣9:11=1h20min=1h,
总路程s′=240km,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v′===180km/h。
答:(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爷孙俩最快能赶上G1482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180km/h。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交通标志牌和列车时刻表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25.小红一家人去桂林旅游,美丽的桂林山水令小红全家人十分陶醉。在两座相距1200米的大山之间,小红爸爸大喊一声,小红听到了好几次回声,心里十分快乐。小红测出了头两次回声时间间隔是5秒,则他们离两座山的距离各有多远?(设声速v=340米/秒)
【分析】设这个人到其中一山的距离为s1,则到另一山的距离为s2;
第一个回声传来用的时间t1=,第二个回声传来用的时间t2=,由题知t2﹣t1=5s,据此求s1、s2的大小。
【解答】解:设这个人到其中一山的距离为s1,则到另一山的距离为s2;
由题知,s2=1200m﹣s1,
第一个回声传来用的时间:
t1=,
第二个回声传来用的时间:
t2=,
由题知,t2﹣t1=t2=﹣=5s,
即:﹣=5s,
解得s1=175m,
s2=1200m﹣s1=1200m﹣175m=1025m。
答:小红他们离一侧的山距离有175米,离另一侧的山距离有1025米。
【点评】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求出声音传到峭壁的时间是本题的易错点,也是本题的关键。
2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刻度尺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位置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前 (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像。
(4)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无论怎样移动B,都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
【分析】(1)本实验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平面镜成像规律,要用到测量工具。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若玻璃板未放竖直时,像和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解答】解:(1)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
(4)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像和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1)刻度尺;位置;(2)前;等效替代法;(3)虚;(4)无论怎样移动B,都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27.在探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实验小组在长约0.5米的细玻璃管内注入水,管内留有一小气泡,他们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后,用橡皮筋在管上做出等距离(10cm)的记号。在探究过程中,他们观察到下列现象:
小明把玻璃管倒过来左手拿着并尽量保持竖直,看到气泡在上升运动,当气泡开始运动后,小明右手迅速拿起秒表开始测量气泡经过每个橡皮筋的时间,并把路程和时间记录在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1)小明实验时所用的测量工具除了秒表还需要 刻度尺 。
(2)小明看到气泡在上升运动,这是以 橡皮筋记号 为参照物作出判断的。
(3)根据小明记录的下表的数据,判断小气泡所做的是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气泡在40cm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0.05 m/s。
(4)请在如图做表中画出气泡的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描点画图)。
(5)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较 慢 (选填“快”“慢”),为此,
你认为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需要如何改进 应选用较长的玻璃管,并增加橡皮筋记号间的距离 。
(6)小华看着小明,认为他的实验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误差较大,你认为他的操作有什么地方不规范 当气泡开始运动后,小明右手迅速拿起秒表开始测量气泡经过每个橡皮筋的时间 。
【分析】(1)由表中数据,要测量气泡通过的路程,确定还用到测量工具;
(2)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与橡皮筋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据此回答;
(3)根据表中数据,第1个10cm用时2.3s,第2个10cm用时1.9s,通过相同的距离所用时间不同,据此分析;
从表格可以看出整个的过程中气泡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t=8.0s,根据v=求出气泡在40cm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4)根据描点法作图;
(5)从测量时间的角度分析;
(6)根据题意回答。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要测量气泡通过的路程,故实验时所用的测量工具除了秒表还需要刻度尺;
(2)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与橡皮筋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气泡运动是以橡皮筋记号为参照物的;
(3)根据表中数据,第1个10cm用时2.3s,第2个10cm用时1.9s,根据v=,故小气泡所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从表格可以看出整个的过程中气泡通过的路程s=40cm=0.4m,时间t=8.0s,故气泡在40cm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v===0.05m/s;
(4)根据描点法作图,如下所示:
(5)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较慢,为此,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需要增加气泡运动的距离,故应选用较长的玻璃管,并增加橡皮筋记号间的距离;
(6)当气泡开始运动后,小明右手迅速拿起秒表开始测量气泡经过每个橡皮筋的时间,故做法是不规范的。
故答案为:(1)刻度尺;(2)橡皮筋记号;(3)匀速;0.05;(4)如上所示:
(5)慢;应选用较长的玻璃管,并增加橡皮筋记号间的距离;(6)当气泡开始运动后,小明右手迅速拿起秒表开始测量气泡经过每个橡皮筋的时间。
【点评】本题探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考查所用的测量工具、操作过程、注意事项、操作过程、速度公式的运用、描点法作图、对实验的改进等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10/30 13:47:35;用户:15297698232;邮箱:15297698232;学号:50382024车次
萍乡北开
南昌西到
运行距离
G1346
08:38
09:40
240km
G1692
08:49
10:05
240km
G1482
09:11
10:31
240km
路程s/cm
0
10
20
30
40
时间t/s
0
2.3
4.2
6.1
8.0
车次
萍乡北开
南昌西到
运行距离
G1346
08:38
09:40
240km
G1692
08:49
10:05
240km
G1482
09:11
10:31
240km
路程s/cm
0
10
20
30
40
时间t/s
0
2.3
4.2
6.1
8.0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南开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南开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以下估测数据最符合实际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