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14课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展开一、课程标准
了解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的重要变化。
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本课是《历史(基础模块)》(中国历史)教材的的第14课,主要讲述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内容主要包括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科技、明清文化,共三个子目。教材内容主要涉及到明清经济的繁荣促进思想、文化、科技领域的发展变化;体现了经济发展与文化科技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彰显了明清时期的社会特征。
三、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中职学生在初中时期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等史实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影响产生了一定的探究欲求,其理性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增强,希望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
教学策略:教师应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用史料、图片等方式,在深度挖掘历史教材资源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引导学生思考,以期落实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与科技文化等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通过学习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出现西学东渐,涌现出了一批反传统思想的人物,明白认识包容、自信、开放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世界眼光、世界意识对于推动文化交往、文明互鉴的重要价值,培养家国情怀。
2、能力目标:
(1)通过引进考古成果和阅读历史文献,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意义等问题,增强学生分析历史事物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
3、素养目标:
通过学习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出现西学东渐,明白认识包容、自信、开放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世界眼光、世界意识对于推动文化交往、文明互鉴的重要价值,培养家国情怀。
重难点
重点:知道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的重要变化。
难点:理解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等发生重要变化的原因,以及在世界中的发展状态。
六、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提问1:同学们,这是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由清朝画家徐扬所绘制的乾隆时期的苏州城。从这幅画作中,你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图1《盛世滋生图》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同学们觉得繁华,特别像咱们之前学过的《清明上河图》,而画家笔下苏州城只是繁华江南的表现之一。据统计,处于康乾盛世时期的清王朝,其GDP占到全球的40%,拥有当时世界上五分之二的财富。
过渡:为什么当时的社会经济会如此的繁华呢?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导入,通过名画《盛世滋生图》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学习
1.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提问2:请同学们结合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讲解: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为了恢复生产,清朝初期的多位统治者,都把农业放到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
(1)农业:
材料一: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雍正
垦田务农为政之本。 ——乾隆
图2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开荒执照”
材料二:水利一兴,田苗不忧旱涝……康熙十六年命靳辅为河道总督,督修黄、淮和运河。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农民的家庭生活与商品经济体系的联系日益密切……明朝最高人口数字1.2亿,清朝人口数字相继突破2亿、3亿大关,至鸦片战争爆发时已达4.1亿。
——张履祥《补农书》
图2玉米和甘薯
材料四:(乾隆年间)“种棉花之地,约居十之二三”。宁津县“种棉者几半县”。
——白寿彝《中国通史》
图3经济作物
教师解析:根据材料一,雍正和乾隆鼓励开垦农田,可以看出对于农业的重视,随着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当时的政府重视水利设施的修建,为农业提供保障;根据材料三可得出,随着新航路开辟,高产作物传入中国,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根据材料四可得出,明清时期经济作物得到了广泛的种植。
(2)手工业:
材料五: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后来他们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冯梦龙《醒世恒言》
材料六:
图4:陶瓷鉴赏
教师解析:根据材料五 可得出当时的手工工场已经出现了雇佣关系,资本主义得到了萌芽;根据材料六可以得出陶瓷非常的精美,可以体现出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达。
(3)商业
材料七:
图5:商帮住宅
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雍正)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明清晋商资料选编》
材料八:整个明清时期,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约6亿两。自16世纪40年代至19 世纪20年代的280年间,全世界白银相当大的一部分在向中国流动。
——刘军:《明清时期白银流入量分析》
图6明清商业中心
教师解析:根据材料期可知道明清时期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徽商等,由此可以表现出当时明清时期地方经济的发达;根据材料八可得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使得中国的白银储备量大大提升;根据图六可知,与此同时,明清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商业中心。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总结归纳下,清朝前期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体现在哪些方面?
回答:略
①农业方面: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十分注重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大力兴修水利,减少水旱灾害,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粮食产量提高推广种植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②手工业方面: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③商业方面:出现繁荣的工商业市镇;形成一些大的商帮(晋商、徽商为代表)
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贸易活动;白银大量流通。
【设计意图】:通过向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史料,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清朝前期和中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变化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明中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教师过渡:经济的深刻变化推动科技领域的变革,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下一子目——明清科技。
明清科技
提问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图表。指出明清时期科技领域的成就有哪些?并尝试归纳科技成果的特点。
表1明清科技成果图
学生:回答如表格所示: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表格分析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解答:多为总结性著作,部分著作受到西方的影响,且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清朝时期在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成就,便于学生记忆。
教师过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清时期康乾盛世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技产生了璀璨的成果,与此同时,在文化方面也产生了许多瑰宝。
明清文化
(1)陆王心学
材料九: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守仁《答顾东桥书》
材料十: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
教师解析: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思想。①理在心中,要不断自我反省,达到对天理的认知(致良知)。②世界观:“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心即理也)③方法论:“良知”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知行合一)
提问4思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2)异端李贽
材料十五:“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材料十六:“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焚书》
教师解析:(引导学生概括李贽的观点)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材料十七:“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
——黄宗羲
材料十八:“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顾炎武
材料十九:“循天下之公。”
——王夫之
教师解析: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
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
(4)小说与戏曲
提问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归纳明清时期小说与戏曲领域的成就。
学生:回答如表格所示。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材料介绍陆王心学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借助表格,对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形象直观,加深理解。教师借助材料讲述明清思想领域的变化,加深学生理解
提问6:请同学们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为何没有实现社会转型?
学生回答:略
教师解答:明清时期的欧洲已经向着近代社会转型,经济方面出现了工业化,政治方面出现了民主化,思想方面也逐渐理性和科学化。但是此时的中国,虽然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强大的封建专制政体,导致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日益僵化,统治者盲目自大,对外闭关锁国;经济上,虽然农业、手工业持续发展,商品经济繁荣,然而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得小农经济占据了压倒优势;思想方面,出现了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然而未撼动儒学的统治地位;科技方面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科技著作,缺少创新成就,逐渐落后于西方。
【设计意图】:通过问答法,带领学生建立明清时期中西方的比较模型,从而让学生们意识到虽然康乾盛世是值得称颂和自豪的,但是由于明清王朝故步自封,我们逐渐与世界脱轨,从而落后于西方。
新课小结:
从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看,康乾盛世是值得称颂和自豪的,它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上都有显著发展,其盛世局面超过前代任何一次,确实值得赞扬。但从世界历史横向发展来看,在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已经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
(四)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册对应部分,并且思考明清时期封建经济在繁华之后,还会持续吗?并且说明原因。
教、学思维图
1.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2.明清科技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3.明清文化
课后评价与教学反思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给中职学生的历史学习带来重大变革。学生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自主学习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知识,课上由教师引导思考提升认识。核心素养下的课堂应该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注重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应用核心素养思考提升。
本堂课教学过程中最大问题是教材内容较多,留给学生自主探究时间不足,比如在“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这一环节中学生阅读时间还需增加。针对阅读不充分的问题,应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把控课堂节奏以保证教学的完整性,同时也要加强教学设计中问题设置的准确性与精简性。
九、参考书目
1.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张履祥:《补农书》,农业出版社1987年版。
3.冯梦龙:《醒世恒言》,北京联合出版社2014年版。
4.刘军.明清时期白银流入量分析[J].(null),2009,N.66(06):3-9。粉彩镂空转心瓶
部编高教版(2023)第13课 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ls/tb_c403731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3课 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教学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后评价与教学反思,参考书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12课 明朝的兴亡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a href="/ls/tb_c403731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2课 明朝的兴亡教学设计</a>,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9课 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a href="/ls/tb_c403730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9课 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a>,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难点,教学过程,材料二,课后评价与教学反思,参考书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