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八颗行星教学课件ppt
展开八颗行星中,地球是从太阳系向外的第三颗行星,其他的行星就像地球的兄弟姐妹一样。
八颗行星有哪些?这些内容有什么特点?
运动速度最快,昼夜温差最大
夜空最亮的行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没有磁场的行星
适合生物生存,是人类的家园
火星的环境与地球最接近
木星不同颜色的条纹是由飓风形成的
土星的光环是由巨型冰块和岩石组成的
天王星“躺”在公转轨道上自转
海王星表面的蓝色是甲烷气体
八颗行星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它们是如何排列的呢?
方法1:按太阳的远近(近→远)。
方法2:按直径的大小。(小→大)
探索二:给八颗行星排序
①将八颗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按比例缩小(1 : 1亿千米)。
②假设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小格,即1.5÷1.5=1。那么,水星与太阳的距离则为0.58÷1.5≈0.4,同理,其他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个别行星数据保留一位小数) 如下表:
②取三张长度相同的纸带,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
长纸带上有多少条折痕?
③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将八颗行星画在纸带上。
需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保证八颗行星都能排列在长纸带上?
④制作好后将制作好的纸带模型,以太阳为中心,按照指示的不同方向粘贴在黑板上。
⑤观察黑板上的纸带模型。对比我们的模型和平时常见的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图片有何不同?
1.在建造模型过程中,各小组是如何处理数据的?有什么体会和发现?
在建造模型的过程中,各小组按照一定的缩小比例计算各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采用的比例不同,处理数据的难易就不同,最终计算得到的数据也不同,制作纸带模型的效率也不同。 处理数据时,以折痕处相邻数字的间距代表1米相对比较简单,并且,最好先确定距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排列在哪个折痕处,从而确定数据缩小的比例,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有行星在纸带上画不下的情况,然后按此比例计算其他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即可。
2.观察全班制作出来的八颗行星位置模型,我们有什么新的认识或问题?
通过观察模型,我们发现各行星之间的距离有远有近。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与地球相距较近,因此人们在地球上可以通过肉眼或望远镜观察到它们的存在。对于距离地球比较远的天王星和海王星,人们是通过计算的方式推测出它们的存在的。 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与我们平时观察图片时的位置差别很大,图片只能体现它们与太阳的远和近,并不是实际的比例关系,如果是以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太阳系的图片,天王星和海王星很难在同一个页面呈现。
一、填空题。1.太阳系有_______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_______运转。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土星、_______、海王星。其中,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2.在用纸带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时,要先处理_______与_______距离远近的数据。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3.日食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a href="/kx/tb_c16192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3.日食教学ppt课件</a>,文件包含33日食pptx、33日食docx、什么是金星凌日mp4、日食mp4、日食的分类和形成原因mp4、视频资料什么是金星凌日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八颗行星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八颗行星获奖课件ppt,文件包含32《八颗行星》课件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pptx、32《八颗行星》教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docx、一分钟了解木星mp4、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八颗行星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八颗行星示范课ppt课件,文件包含新教科版科学六下第2课八颗行星PPT课件pptx、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2课八颗行星教案docx、一分钟了解木星mp4、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