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中考化学课时练---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课时练---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共7页。
1.(常见盐的俗称、物理性质和用途)下列关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Na2CO3溶液呈碱性
B.NaHCO3固体难溶于水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
D.NaHCO3可用于烘焙糕点
2.(粗盐提纯)下图是某实验小组做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下列有关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④中缺少用玻璃棒引流这一操作
B.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C.上述操作顺序为③①②④
D.当②中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基础通关】
1.(教材变式练)夏海波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Na2CO3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HCl和Ca(OH)2 B.H2SO4和Na2CO3
C.AgNO3 和 BaCl2 D.KCl和CuSO4
3.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单质:硅、水银、铁水
B.盐:碳酸钙、氯化氢、氯化钠
C.酸:硫酸、乙酸、盐酸
D.氧化物:干冰、冰、氧化铁
4.下列各组离子在pH=10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Ba2+、Cu2+、SO42−、Cl-
B.Na+、K+、NO3-、Cl-
C.Na+、NO3-、K+、H+
D.Al3+、NO3-、MnO4-、SO42−
5.化学的特征之一是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因此研究物质的转化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SO4→FeCl2 B.H2SO4→MgO
C.CaCO3→CaO D.Zn→Cu
6.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溶液总质量不变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7.某同学为除去食盐水中的Na2SO4杂质,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为BaCl2溶液
B.Y为Na2CO3溶液
C.Z为稀盐酸
D.步骤③与④可交换
8.(教材拓展练)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经分析,甲、乙两车间的废水中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离子,共有K+、Ba2+、Cu2+、OH-、NO3-、CO32-六种离子,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1)将甲、乙两个车间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变废为宝,既能使废水中的Ba2+、Cu2+、OH-、CO32−等离子转化为沉淀,又可以用上层清液浇灌农田。清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 (填物质的化学式)。
(2)已知甲车间的废水明显呈碱性,则乙车间的废水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
(3)根据以上溶解性表判断,Cu(NO3)2和Ba(OH)2溶液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若能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不能反应,写出理由: 。
【素养提升】
9.(教材拓展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0.为测定某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小组将130 g生理盐水样品与40 g硝酸银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过滤,称得滤液的质量为167.13 g。
(1)反应后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
11.(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下列两个实验:
【实验一】把试管①②中静置后的上层清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最后只得到蓝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1)混合后得到蓝色沉淀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2)混合后所得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实验二】按照下列组合继续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在组合①②③中,组合 无明显现象,但它们的实质不同,为了证明二者实质不同,小夕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无色酚酞溶液。
(4)实验结束后把3个组合反应后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也显无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除酚酞外)的组成可能是 (填具体的溶质组合情况)。
【拓展延伸】
(5)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组合序号②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
参考答案
课时衔接
1.B 2.C
基础通关
1.A 2.D 3.B 4.B 5.B 6.A 7.D
8.(1)KNO3
(2)NO3-
(3)能 Cu(NO3)2+Ba(OH)2Cu(OH)2↓+Ba(NO3)2
素养提升
9.C
10.(1)2.87
(2)解:设该生理盐水样品中的NaCl的质量为x。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x 2.87 g
x=1.17 g
该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g130g×100%=0.9%
答:该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9%。
11.(1)复分解
(2)NaCl、Na2SO4 NaOH
(3)①②
(4)NaCl、Na2SO4(或NaCl、Na2SO4、H2SO4,填写一组正确的组成即可)
(5)取②中少量混合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钡溶液,有沉淀生成;另取②中少量混合后的溶液,溶液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沉淀生成,则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发生反应(合理即可)
解析:(1)将试管①②中静置后的上层清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最后只得到蓝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说明试管①中反应后氢氧化钠一定有剩余,即试管①反应后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试管②中氯化钡不能剩余,否则会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铜可能剩余,也可能不剩余,所以②试管中一定含有氯化铜,所以混合后得到蓝色沉淀一定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所以属于复分解反应。
(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可能剩余,所以混合后所得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Cl;可能含有的溶质是NaOH。
(3)①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现象不明显,②不反应。
(4)溶液显无色,说明一定不显碱性,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由于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在第②个组合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钠和其他物质不反应,所以溶质中还一定含有氯化钠,硫酸可能过量,可能恰好完全反应,所以除酚酞外溶质的组成可能是Na2SO4和NaCl或Na2SO4、NaCl、H2SO4。
(5)方法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钡溶液,有沉淀生成;另取同样的溶液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沉淀生成,则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发生反应。方法二:向少量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NaCl溶液,取少许混合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K2CO3溶液,有气泡产生;另取少许混合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发生反应。
离子
OH-
NO3-
CO32−
K+
溶
溶
溶
Ba2+
溶
溶
不
Cu2+
不
溶
不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过滤
B
除去稀硫酸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C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钙
取少量溶液,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D
除去碳酸钠中的少量氯化钠
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蒸发
组合序号
①
②
③
溶液组合
H2SO4和NaOH
H2SO4和NaCl
H2SO4和Na2CO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精品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111生活中常见的盐解析版docx、111生活中常见的盐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111生活中常见的盐解析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时同步练人教版doc、111生活中常见的盐原卷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时同步练人教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