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 新情境试题对点练 (含答案)
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 新情境试题对点练之八 走进法治天地(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 新情境试题对点练之八 走进法治天地(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2022年6月5日正式施行的《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这规定表明( )
A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 .法律禁止公民在家娱乐健身
C.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D.有了法律就能解决噪声问题
2.为切实做好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推动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实现新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少年法庭巡回审判点职能作用的意见》, 进一步明确少年法庭巡回审判点的工作机制 ,建立职责清单。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社会保护 B .学校保护 C.司法保护 D .政府保护
3.近期,天气回暖,扬州旅游迎来旺季。游客王先生为方便出行,租用了“小黄车”,但因不佩戴安全头盔,被交警依法处以20元罚款。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A .能杜绝一切违法行为的发生
B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 .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D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月10日印发《关于开展“情暖新春共护未来2023年寒假春节期间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活动的通知》,要求做好寒假春节期间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各类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 ,确保其温暖过冬、幸福过节。通知的印发与实施( )
①能促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提升其幸福感
②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③通过正义制度快速提高困境儿童学习成绩
④彰显了社会文明以及党和政府的责任担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这说明了(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司法机关
C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高人民检察院2023年1月31日消息,2022年度永成年人检察十大关键词评选结果揭晓。十大关键词中“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入选。最高检介绍,未成年人文身的潜在和现实危害极大,家长、学校多有反映。2022年6月,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永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从源头上解决此类问题。
材料二
(1)《办法》的出台和相关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些保护?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2)有同学认为,文身是个人私事, 不会影响他人和社会,国务院出台《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多此-举。请你结合材料评析这一观点。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学校以“消防宣传日”为契机, 举行了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
材料二 我国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1)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哪一方面的保护?
(2)你知道哪些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别规定? (写出两部即可)
(3)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我们要怎样做?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陈某,另,15岁,初中尚未毕业就辍学,在外东游西逛,偶然结识了周某(男,19岁,无业青年)俩人成了铁哥们,俩人经常惹是生非,甚至进行盗窃,刚开始,郑某很害怕,但周某说:“小孩千 点坏事没事,最多被派出所叫去批评一下就放了。”郑某抱着这种想法,胆子愈未愈大,逐渐萌发了没钱就去偷、就去抢的念头。2010年3月18日,郑某固偷盗被拘留,后因涉嫌抢劫而被批准逮捕并判了三年有期徒思考:结合走进法治陈某的行为给你哪些警示?
参考答案
C 2.C 3.B 4.B 5.A
6.[知识点]正确对待青春期身体的变化,学会独立思考,对未成年人实行特殊保护的原因,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依法办事的要求,树立法治意识
[答案] (1)政府保护、社会保护。政府保护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社会保护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自控力较弱,易受不良因素影响和不法侵害;②文身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文身事关未成年人将来的前途命运;③国家法律有规定,要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④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接纳欣赏自己;⑤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
[分析]考点考查: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能力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 (1) 小问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政府、社会,需要运用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可链接政府保护。
关键词②:明确规定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从源头上解决此类问题——可链接社会保护。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
本题考查政府保护、社会保护的作用,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2)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文身是个人私事,不会影响他人和社会,国务院出台《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多此-举。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①: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因。
论据②:学会依法办事的要求。
论据③: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接纳欣赏自己,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7.[知识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学会自我保护,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
[答案] (1)材料一:学校保护;材料二:司法保护。
(2)宪法;义务教育法;民法典。
(3)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分析]考点考查: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阐述事实,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详解] (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法律伴我们成长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学校以消防宣传日”为契机,举行了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可链接学校保护的教材知识。
关键词②:我国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可链接司法保护。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3)本题考查,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怎么做,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8.[知识点]依法办事的要求
[答案]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②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②提高道德水平,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
[分析]考点考查:依法办事。
能力考查:分析和描述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调用依法办事的有关知识,从警示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初中生陈某因为交友不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联系依法办事的要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 新情境试题对点练之四 生命的思考(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 新情境试题对点练之十六 崇尚法治精神(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 新情境试题对点练之十八 民主与法治(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