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课件)-【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同课异构) 课件 8 次下载
-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解析版) 试卷 7 次下载
- 《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步练习)-【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解析版) 试卷 7 次下载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优质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课件PPT 其他 7 次下载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解析版) 试卷 8 次下载
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获奖教学课件ppt
展开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纪传体,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纪传体,始于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作品《史记》。(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 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它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史记》内容: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
后世评价: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与《汉书》、《东观汉记》并称“三史”;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
粗读课文 感知大意
自主思考:1.本文以写谁为主, 写了哪几个故事?2.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
自主思考:1.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1—2段,廉蔺简介; 3—13段,完璧归赵; 14—16段,渑池之会; 17—21段,负荆请罪。
2.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
精读课文 赏析人物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简介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
自主思考: 明明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为何介绍廉颇的笔墨多余蔺相如?明确:廉颇——上卿 蔺相如——舍人 两人地位悬殊,为下文埋下伏笔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遗:送给 书:信谋:商议 予:给徒:白白地 见:被即:则,就 患 :担心 计:主意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人
“求人可使报秦者”——反衬相如一言以决的胆识,为相如出场作铺垫。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亡走燕:逃到燕国去。何以知燕王:根据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境上:指燕赵两国的边境。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幸:宠幸。于:被乃:却,竟然。束君归赵:把您捆绑起来送还赵国。质,同“锧”,承斧的砧板。宜可使:可供差遣。宜,适宜。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不:同“否”。曲:理屈,理亏。均之二策:衡量这两个计策。均,衡量。之,这。宁许以负秦曲:宁可答应,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奏:进献传以示: 传给… 看美人:秦王的姬妾左右: 侍从人员指示: 指给……看因:于是却:倒退悉:全负:依仗
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布衣:平民以:因为逆:拂逆,触犯乃:就庭:同“廷”, 朝堂严:尊重, 敬畏倨:傲慢急:使…急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破:使……破损案:同“按”,查看特:只,不过乃:才舍:安置传:宾馆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虽:即使决:必定负:违背亡:逃归:使……回于:到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缪公:即秦穆公。缪,同“穆”。坚明约束:坚决明确地遵守信约。约束,信约。间(jiàn):抄小路,与上文“从径道亡”相应。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立:立刻。就汤镬(huò):指接收烹刑。汤,沸水。镬,大锅。孰:同“熟”,仔细。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第11-13段——毕礼而归
嘻:苦笑声。因而厚遇之:趁此优厚地款待他。卒廷见相如:终于在朝堂上接见蔺相如。毕礼而归之:举行完廷见的外交大礼然后送他回国。
自主思考:蔺相如本次外交,是否存在失败的隐患?①若存在失败的结果有哪些?明确:“人璧俱毁”“强取和氏璧”“秦王怒,,杀相如,兴兵攻赵”引发战事
自主思考:蔺相如本次外交,是否存在失败的隐患?②失败后能否引发战事?
拓展链接:“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83年,这时候,秦国的军队还在和魏军作战,楚国还是秦国的首要威胁。秦国还不希望也不可能与赵国产生正面的军事冲突,此时,秦赵之间的斗争更多的表现形式是外交上的斗争。而秦“以城易璧”的提议与其说是倚强凌弱的欺诈行为,不如说是一种外交的试探。因此,秦赵双方争夺的重心不仅在于“和氏璧”本身,更在于外交上的博弈。而蔺相如“完璧归赵”的举动恰以其坚决的态度表明了赵国的原则立场。
自主思考:蔺相如本次外交,是否存在失败的隐患?②失败后能否引发战事?明确:不能。赵国有实力,只是不愿战,并不畏战;秦国虽强,但不愿战。所以蔺相如敢如此冒险。
自主思考:你如何看待蔺相如言行上的矛盾?①“宁许以负秦曲”反映了蔺相如怎样的心理?赵王采取了蔺相如的策略,接下去要考虑什么?由此可以看出蔺相如的什么特点?明确:表面言行与深层心理的矛盾。由此可以看出蔺相如敢表现,有追求。
蔺相如: 足智多谋 英勇无畏 敢于追求
渑池 相会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 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 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 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 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击缶。”秦之群臣曰: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加 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思考: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这样的背景说明了什么?
“其后,秦伐赵……杀二万人” 说明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
秦王为什么主动提出举行这次会晤?赵王为什么“畏秦,欲毋行”
秦王不怀好意,借会晤取得战场上没有取得的东西,所以赵王畏秦诈骗。
渑池相会一方面突出了蔺相如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机智和勇敢,另一方面也写到了廉颇。说一说表现了廉颇怎样的思想性格?
① 正是廉颇“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以军事力量作后盾,挫败了秦方以武力相胁的阴谋。表现了他的勇敢和不畏强暴。②廉颇考虑到渑池会的最坏结果:秦方扣留赵王。以“请立太子为王”击破秦的阴谋。说明他足智多谋谨慎持重,有长远眼光。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如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素:本来,向来 贱:卑贱的
亲戚:内亲外戚,亲:父系家人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 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 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 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始而“宣恶言”,闻蔺相如语即“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罪”,这前后对比说明了什么 ?
说明他的居功自傲是他思想中次要的一面,所以听了蔺相如的那一番话后,十分感愧,立即从计较个人得失的立场转到维护国家利益的正确立场上来,表现了廉颇公忠体国、勇于改过的精神。
思考:全文围绕什么展开?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二 烛之武退秦师优质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17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二 烛之武退秦师优质教学ppt课件</a>,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章,第三章,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小组活动梳理情节,第四章,精读课文赏析人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一 国殇精品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17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一 国殇精品教学ppt课件</a>,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元导读,知人论世,诵读诗文,品味诗文,鉴赏诗文,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百合花获奖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17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百合花获奖教学ppt课件</a>,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媳妇,分析人物形象,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