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前段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冷敷袋俗称冰袋,在日常生活中有降温、保鲜和镇痛等多种用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作冷敷袋可以利用放热的化学变化
B.制作冷敷袋可以利用吸热的物理变化
C.冷敷袋所装的主要物质可以是冰
D.冷敷袋所装主要物质可以是硝酸铵和水
2.中国的中医中药博大精深。中医用药讲究十八反和十八畏,其中有“硫黄原是火中精硝一见便相争”,硫黄即硫单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固体
B.试管内壁上的硫黄可用二硫化碳清洗
C.过量的硫与铁反应生成,表现了硫单质的氧化性
D.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3.关于NO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放电条件下,和可直接化合生成NO
B.NO气体难溶于水
C.打开盛NO气体的瓶盖,立即看到瓶口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D.NO是红棕色气体
4.电视剧《狂飙》中有不少对广东文化的宣传,下列与广东文化有关的物品中,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的为( )
A.客家黄酒的酒坛B.广东拖鞋文化中的拖鞋
C.醒狮的服装D.广州玉雕的刀具
5.中国首条“生态马路”在上海复兴路隧道建成,它运用了“光触媒”技术,在路面涂上一种光催化剂涂料,可将汽车尾气中45%的NO和CO转化成和。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光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该“光触媒”技术可以杜绝“光化学烟雾”的产生
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6.“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华为Mate系列手机采用的超大容量高密度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
B.原电池中的电极一定要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
C.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
D.原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7.某反应体系前30min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Y
B.M点的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
C.Q点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停止。
D前20min反应速率
8.“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下列关于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碘固体易升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时,①中上部汇集了固体,说明的热稳定性比较好
B.加热时,②中溶液变为无色,冷却后又变红
C.加热时,③中溶液变红,冷却后红色褪去,体现了的还原性
D.四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9.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中所含原子数为4
B.与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
与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
D.50mL16ml/L的浓硫酸与足量的Zn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分子数为0.8
10.实验室常利用难挥发性酸制备易挥发性酸的原理,用浓硫酸与硝石(NaNO3)反应制备反应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从实验室中选无色透明洁净的试剂瓶盛装制得的硝酸
B.反应方程式为:
C.反应温度如果过高,制得可能会呈现黄色
D.曲颈甑不适宜制备沸点过低的物质
11.①10℃时的溶液和的溶液;
②10℃时的溶液和的溶液;
③30℃时的溶液和的溶液;
若同时将它们混合发生反应,,则出现浑浊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
12.氮及其化合物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催化剂a表面发生了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形成
B.催化剂b能改变化学反应路径,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C.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中还原剂为,还原产物为NO和
D.取0.5ml经过上述两个反应后生成NO,消耗的体积为28L
13.为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快慢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快慢的影响
C.综合实验②和③,可得出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适宜反应条件
D.综合实验①、②和③,可得出5%的过氧化氢溶液最适合用于分解制氧气
14.已知X、Y、Z、W(含同一种短周期元素)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W为强酸,X为氢化物,则X至少有两种,且两种的水溶液可能发生反应
B.若W为弱酸,X为单质,则X至少有两种,且两种单质可以相互转化
C.若W为强酸,X为氢化物,W与X反应生成固体,该固体一定为硝酸铵
D.若W为强碱,则X只能为金属单质,且化合物Z中存在离子键和非极性键
15.实验室可利用硫酸厂炉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等)制备聚铁和绿矾,聚铁的化学式,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M的成分是
B.炉渣中FeS与硫酸和氧气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Y,再将溶液Y蒸发结晶可得到绿矾
D.溶液Z的酸性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若溶液过酸,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大
16.科学家开发出水激活新型纸电池,可用于追踪物品的智能标签,其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的纸片上分布着氯化钠晶体,一面印有含石墨薄片的油墨,另一面印有含锌粉的油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锌粉上发生氧化反应
B.从锌粉端迁移至石墨端
C.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D.该电池有质量小、柔韧性好、可重复使用的优点
二、填空题
17.硅、硫、氮等非金属元素在化工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下列物品或设施:
①陶瓷餐具
②门窗玻璃
③水晶镜片
④硅太阳能电池
⑤光导纤维
⑥手机芯片
直接使用了硅单质的是_______(用序号填空)。
(2)写出实验室用Cu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作用均能褪色
①品红溶液
②酸性溶液
③溴水
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⑤淀粉-碘溶液
体现了还原性的是(用序号填空)_______。
(4)氮氧化物(NO、)、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写一种即可)。
(5)如图包含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部分装置的夹持仪器已省略),实验室制备并收集,制备原理为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
(6)选用图B制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18.金属钛硬度大、熔点高、耐腐蚀,易被氧化,被誉为“未来金属”。以钛铁矿(主要成分,钛酸亚铁)为主要原料冶炼金属钛,生产的工艺流程图如图,其中钛铁矿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熔点为1850℃,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时将钛铁矿精矿粉碎后再与浓硫酸反应,其目的是_______,钛酸亚铁()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
(2)滤液Ⅱ中主要物质是,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反应②生成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4)反应③需要在氩气氛围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
(5)CO与反应可制备,由和构成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总反应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若外电路中转移2ml电子,则上述燃料电池所消耗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L。
19.工业上,常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焦炭制得水煤气(主要成分为CO和),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与上述反应相同的是_______。
A.铝粉与氧化铁的反应
B.氯化铵与的反应
C.锌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D.钠与冷水的反应
(2)一定条件下,焦炭和水蒸气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充入He使容器压强增大,提高反应速率
B.,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容器中焦炭的质量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容器中水蒸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3)在体积均为2L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一定量炭粉和2.8ml水蒸气,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的过程如图所示:
①甲容器中,0~1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
②甲容器中,_______(填“<”“>”或“=”下同)。
③反应过程中,两个容器温度:甲_______乙。
(4)乙容器中C点时,CO的物质的量百分数为_______。
20.实验、类比、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已知:Mg可以在中燃烧,生成MgO和C。某课外活动小组根据Mg与的反应,探究Mg与的反应,并探究其产物成分。
Ⅰ.探究Mg与的反应
(1)写出A中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的生成速率,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___________(填序号)。
a.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
d.浓硫酸
(3)补充完成D中的装置图并注明装置内选用的试剂。___________
Ⅱ.探究C中固体产物成分(已知C中Mg完全反应)
(4)将装置C中玻璃管内固体加入下图所示装置a中大试管内,若固体成分只有两种,某同学提出以下三种假设,依据充分反应后的现象,完成下列表格:
(5)为进一步验证假设③中MgS的存在,可将b中试剂换成溶液。若MgS存在,则会产生黑色沉淀,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制作冷敷袋可以利用吸热的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用冰降温或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均为物理变化,选项A不正确,答案选A。
2.答案:B
解析:A项,硫难溶于水,错误;B项,硫易溶于二硫化碳,正确;C项,硫与铁反应生成FeS,反应产物与铁、硫的用量无关,错误; D项,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都只生成二氧化硫,错误。
3.答案:D
解析:
4.答案:A
解析:A.客家黄酒的酒坛属于陶瓷,陶瓷的成分是硅酸盐,故选A;
B.广东拖鞋文化中的拖鞋成分主要是塑料和橡胶,故不选B;
C.舞狮服装的主要成分是各种化纤,是高分子材料,故不选C;
D.广州玉雕的刀具为金属材料,故不选D;
选A。
5.答案:C
解析:A.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故A错误;
B.可将汽车尾气中45%的NO和CO转化成和,则不能将NO完全转化,不能杜绝光化学烟雾,故B错误;
C.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可增大反应速率,故C正确;
D.增大压强,气体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解析:A.华为Mate系列手机采用的超大容量高密度电池,可反复充电,是一种二次电池,故A错误;
B.原电池中的电极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导电的非金属,故B错误;
C.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失电子,是负极,故C正确;
D.原电池放电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选C。
7.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开始X、Y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ml/L,随着反应的进行,X浓度上升,Y浓度下降说明X为生成物,Y为反应物,反应开始到20min时,(X)=(4-2)ml/L=2ml/L,(Y)=(2-1)ml/L=1ml/L,则(x):(Y)=2: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Y2X,故A错误;B.由图可知,反应进行到20min,X、Y浓度不再改变,说明此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M点此时反应向正向进行,则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B错误:C.反应在20min时,达到平衡状态,则Q点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未停止,故C错误;D.前20min反应速率,故D正确。
8.答案:B
解析:A.氯化铵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上部温度低时氨气与氯化氢化合生成氯化铵,则的热稳定性差,故A错误;
B.加热时氨气逸出,溶液的颜色为无色,冷却后氨气溶解,溶液显碱性,遇酚酞变为红色,故B正确;
C.加热后二氧化硫逸出,溶液呈红色,冷却后二氧化硫又将品红溶液漂白,可知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还原性无关,故C错误;
D.①中分解与化合的温度不同,不属于可逆反应,④中碘升华为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B
解析:B.3ml与完全反应生成2ml硝酸和1mlNO,转移的电子数为2,故B正确。
10.答案:A
解析:A.硝酸见光易分解,故应该使用棕色试剂瓶盛装硝酸,故A错误。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D
解析:对比实验①和②,其他条件均相同,区别为是否放入二氧化锰,A正确;对比实验①和③,其他条件均相同,区别为是否加热,B正确;实验②采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实验③采取加热措施,结合实验②和③,可得出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适宜反应条件,C正确;对比实验①、②和③,的质量分数均相同,因此无法知道的质量分数为多少时最适合制取氧气,D错误。
14.答案:C
解析: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D
解析:A.分析可知,锌粉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即锌粉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
B.石墨为正极,阳离子迁移至正极,B正确。
C.正极氧气得电子,C正确。
D.该电池有质量小、柔韧性好的优点,所发生的反应不可逆,不可重复使用,D错误。
17.答案:(1)④⑥
(2)
(3)②③⑤
(4)光化学烟雾、酸雨等
(5);AD
(6)
解析:
18.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或加快酸浸速率或提高的浸出率等;+4
(2)
(3)
(4)隔绝空气,防止、与等反应
(5);11.2
解析:
19.答案:(1)B
(2)BC
(3);>;>
(4)
解析:
20.答案:(1)(浓)
(2)安全瓶;d
(3)
(4)MgO;;溶液不褪色
(5)
解析: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假设
a中现象
b中现象
假设①___________和S
固体不完全溶解,无气泡产生
溶液不褪色
假设②___________和S
固体不完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溶液褪色
假设③MgO和MgS
固体完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___________
东莞东华高级中学2024年高一下学期4月前段考试化学试题+答案: 这是一份东莞东华高级中学2024年高一下学期4月前段考试化学试题+答案,文件包含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前段考试化学试题pdf、东莞东华高级中学高一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高二(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高二(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 Cu-64,1 ml N2,转移0,5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