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六校联合教研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试卷共4页,答题纸4页,共28题.
2.作答前,考生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粘贴考生本人条形码。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草稿纸、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填涂作答选择题部分,用黑色笔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 ,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贾谊《过秦论》)
(3)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微易散。(《老子》四章)
(4)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 , ”。
2.按要求选择,以下逻辑推理中没有逻辑谬误的一项是( )。(2分)
A.老师提倡同学们课余时间多加锻炼身体,小王却说:“为什么要削减学习时间?这样不利于成绩的提高。”
B.小陈注意到近年来学校多出了不少野猫,而与此同时同学们带零食的现象与日俱增,可见同学们带零食导致了野猫的到来。
C.小谢迷上了塔罗牌算命,算出自己月考能考满分。结果成绩出来后发现不及格,由此她幡然悔悟:塔罗牌算命是骗人的。
D.小李说,这次考试后,有些被爸妈狠狠骂的人不是我们班的同学。因为,虽然有些挂科的同学被爸妈狠狠骂了,但这次考试挂科名单里没有咱们班的。
3.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2分)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呦”。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黛玉道:“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刚说到这里,众人知道她是取笑惜春,便都笑问说:“还要怎样?”黛玉也自己撑不住,笑道:“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众人听了,都拍手笑个不住。宝钗笑道:“有趣,最妙落后一句是“慢慢的画’。所以昨儿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是没味的。你们细想颦儿这几句话虽是淡的,回想却是滋味。我倒笑得动不得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宜牙牌令”中,曹雪芹细致描摹了在场众人各异的笑态,对宝钗却不着一字。有人认为薛宝钗此时也笑了,从以上节选部分中可找到的证据有(1)“ ”和(2)“ ”。
4.有人认为此时薛宝钗应是“欲笑而抑住不笑”并提出以下理由,请从中选出你认为最不合理的一项。( )(1分)
A.薛宝钗性格沉厚,处事淡然,一般喜怒不形于色。
B.薛宝钗通晓世情,对捉弄人的促狭之举不以为然。
C.薛宝钗趣味高雅,刘姥姥的笑话不足以令她展颜。
D.薛宝钗与上门求告的刘姥姥同病相怜,难以畅怀。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5—9题。(16分)
经济学该不该讲道德?
卢周来
①加里·贝克尔,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奖得主。贝克尔的一个著名看法是那些敢于违法的人,都是精心算计过,他们认为违法被发现的概率较低,可能被惩戒所造成的损失低于其从违法中所得,所以才会违法。因此,预防犯罪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大惩罚力度,提高个人犯罪的成本,使他们不敢犯罪。
②美国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同样是诺奖得主的阿克尔洛夫却对此持批评态度。他认为,在贝克尔以及他所建构的行为经济学理论中,没能给“名誉以及羞耻感”这样的道德留下任何空间。因此,阿克尔洛夫认为贝克尔的理论是值得质疑的。
③以违章停车为例。按照贝克尔自己的理论,要遏止违法停车,警察必须能够发现所有违章,而且对违章停车的处罚必须特别高,高到连贝克尔这样的高收入者都无法接受。但这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各国对于违章停车的处罚力度都是有限的,而且警力分布的情况也不可能发现所有违章停车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家都是贝克尔这样的想法——我交得起罚款,而且准备在警察一旦发现的情况下就交罚款——那么,违章停车现象将一发不可收拾,整个交通秩序也将荡然无存!
④其实,关于经济学该不该讲道德,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我们知道,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当年的身份是伦理学教授,不仅创作了《国富论》,同时还着有《道德情操论》,而且他本人对《道德情操论》的重视程度盖过前者。为此,经济思想史有所谓的“斯密悖论”之说。然而,主流经济学后来继承的,是斯密关于“人性自利”的说法,并将其发展成为“理性经济人”的假说。在这一假说之下,现实中的人在做经济决策时,只有满足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没有道德上的考虑。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框架,就建立在这一简单的人性假说之上。
⑤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古典经济学最为得势之时,关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说,一度得到生物学界强有力的支持,这就是1976年英国学者理查德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一书的出版。该书认为,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而生物个体只是基因的载体而已。基因的本质是自私的,为了使自身能更多、更快地复制,基因可谓不择手段,并以此控制着生物个体的各种行为。生物个体之间好斗的个性是基因自私性的表现,就连生物个体有时偶尔表现出的利他性,其实也是基因为了自己更好地生存与复制而选择的一种策略。作者道金斯甚至有些嘲讽地说,当我们设法通过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义灌输到他人头脑中时,是因为我们自私的基因让我们有机会去打乱他人基因的计划,以更好实现自己的目的。
⑥有了生物学界关于“自私的基因”理论“加持”,主流经济学更是没有给“道德”留
下任何余地。放在人性自私之后的“假说”二字甚至都被取消或被替换成“事实”,人的一切决策都是冰冷冷的利益算计。当然,前提是只要法律不禁止。或者,即使是法律禁止,只要能在承担违法的成本之外仍然有收益,这种决策仍然是有效率的。同贝克尔违章停车一样。
⑦但是,主流经济学关于“人性自私”这一如此简化的看法及建立在这一看法上的整个框架,一直有质疑的声音。
⑧先是制度经济学关于非正规制度的看法,包括诺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等人都注意到,约束人的行为的,远不止法律(即成文法),还有道德与习俗。而且,道德与习俗的作用,可以极大降低交易成本。相对于道德与习俗调节的范围,法律作用的范围其实要小得多。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大量的是用道德与习俗来规范。只有市场中的正式交易,才需要法律的介入。除非把道德与习俗亦界定为一种“隐性契约”,否则,某些经济学家所谓的“一切皆契约”,无非是一种自我虚妄!
⑨即使是在市场领域,如果只把法律作为规范与约束,而漠视了道德与习俗的作用,同样会导致损失。制度经济学家有一个估算。以2004年为例,在美国由于抢劫、入室盗窃等违法行为造成的现金损失约为160亿美元,而由于经济领域中够不上违法却违反道德的有意误导以及不诚实行为 ,造成的损失高达6000亿美元。由此看来,“法不禁止即可入”,可以最大限度保证交易自由,最大程度发挥经济活力。但这句话不能推向极端。这是因为,在经济生活领域,法律仅仅是划了一条底线。在这条底线之上,还有一大片“灰色地带”,在这个地带,人们的行为可能不违背法律,但可能违反道德。而违反道德的经济行为,仍然可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有删改)
5.第⑨段中“灰色地带”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6.根据本文第④段的内容,下面对“斯密悖论”内容的推断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斯密在他两部著作中的经济观和伦理观自相矛盾。
B.关于经济学该不该讲道德,斯密得不出明确的结论。
C.“理性经济人”的假说与《道德伦理观》中的伦理相悖。
D.人既具有利己心,又富有同情心,人性具有二重性。
7.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贝克尔认为加大惩罚力度,提高犯罪成本能有效地预防犯罪。
B.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为“理性经济人”的假说提供了理论支持。
C.“法不禁止即可入”若推向极端,仍然可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D.制度经济学的学者一直质疑主流经济学关于“人性自私”的看法。
8.阿克尔洛夫是怎样以违章停车为例反驳贝克尔的理论的?(4分)
9.请运用本文的观点来分析阐释下面一则材料。(4分)
有一次,卡尼曼在一小队特种兵中间进行这样一项试验,取消所有与军人职业相关的荣誉,而纯粹提高他们的收入,且收入又与训练成绩及战时业绩高度正相关。结果发现,随着时间推移,这一小队特种兵在训练时出现懈怠,团队合作科目到后面几乎很难进行下去,最后轮到要执行特别危险任务时,其中六人主动退出,他们认为:“即使给我们再多的钱,我也不会干。因为我们是为以色列战斗,而不是为了自己挣钱战斗。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6分)
一天的等待
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的房间关窗时,我们还没有起床,不过我发现他好像生病了,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蹒跚,似乎动一下就会疼痛至死。
“哪儿不舒服了,宝贝儿?”
“头痛。”
“赶快回床上躺着去。”
“不,我没事儿。”
“你先回床上去,我穿好衣服就去看你。”
不一会儿,他穿好了衣服,坐在火炉旁。这个九岁男孩看上去又虚弱又可怜,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烧得很厉害。“上床躺着,”我说,“你发烧了。”“我没事儿。”他说。
医生很快来了,给孩子量了体温。“多少度?”我问医生。“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三种药,是三种不同颜色的胶囊,并交代如何服用。一种是退烧药,一种是止泻药,还有一种是抗酸药。他解释说,流感病菌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能存活。他似乎对流感很在行,还说只要发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只是轻度流感,只要当心别引起肺炎,就没有什么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孩子的体温和服药的时间。
“要不要我读书给你听?”
“好的,您想读就读吧。”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静静地躺在床上,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似乎漠不关心。我大声读起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可我发觉他根本没有听。
“感觉怎么样,宝贝儿?”我问道。“目前为止,还是那样儿。”他说。
我坐在床脚,自顾自地念着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吃另一种胶囊。按理说他应该睡着了,可是我抬头一看,他正神情古怪地盯着床脚。
“怎么不去睡会儿?吃药的时候我会叫醒你。”
“我还是醒着好。”过了一会儿,他冲我说道:“爸爸,要是您觉得心烦的话,就不用在这儿陪我。”
“没有什么可心烦的。”
“不,我是说,如果这事会给您带来烦恼的话,您就不用待在这里了。”我以为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按医嘱给他吃完药,我便出去了。
户外有些寒冷,天空中下着雨加雪,飘洒在地面,形成一层薄冰,那光秃秃的树木、灌木丛、修剪过的树枝、草坪和空地,似乎都被笼罩在寒冰里。我牵着小爱尔兰塞特犬出门,沿着大路和结了冰的小溪往前走,可是,要在光溜溜的冰面上站立行走,真是有点困难。红毛犬连跌带滑,一路趔趄,我也重重地掉了两跤,猎枪都被甩了出去,在冰面上滑出去老远。
一群鹤鹑躲在悬着树枝的高高的堤岸下,被我们惊飞了,我立刻举枪击落两只。有几只仍然栖息在树上,其他大部分都钻进了灌木丛。要想把它们赶出来,你得在生长着灌木丛的土地上跳几下。结果,你在这些又滑又有弹性的树枝上摇摇晃晃,还没站稳时,它们又飞了出来,你很难瞄准。我击落了两只,放跑了五只。不过,我在动身返程时,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不禁窃窃自喜,还剩下许多,改日再来寻觅猎捕。
回到家,家里人告诉我孩子不让任何人进他的房间。“你们不能进来,”他说,“千万不要被我传染。”
我走到他身边,发现他还保持着我离开时的姿势。他面色苍白,但两颊烧得通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我测了他的体温。
“多少?”
“一百来度吧。”我说。其实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刚才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没什么好担心的。”
“我不担心,”他说,“可是我忍不住。”
“不要想。”我说,“放松点儿。”
“我挺放松的。”他说着,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显然,他在极力克制自己。
“喝点水,把药吃了。”
“您觉得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了。”
我坐下来,打开《海盗故事》,读给他听,但看得出来,他根本没兴趣。于是我停下来。
“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还能活多久?”
“你不会死。你这是怎么了?”
“哦,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发烧到一百零二度是不会死的,你真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告诉我,发烧到四十度就活不了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早上九点起,整整一天时间,他都在等死。“你这可怜的宝贝儿,”我说,“哦,可怜的傻宝贝儿,这就像英里和公里的问题。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用那种温度计测,三十七度是正常体温。而用这种温度计测,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您肯定?”“十分肯定。”我说,“这就像英里和公里的换算一样。你知道,就好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换算成多少公里一样。”“哦。”他说。
他紧盯着床脚的目光渐渐轻松了一些,一直绷着的那股劲儿也终于缓了下来。
第二天,他轻松极了,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
(选自《海明威中短篇小说集》)
10.请从文中划直线处分析小男孩误会开始形成的原因。(3分)
11.本文以简约洗练的叙述、言简意赅的对话体现出海明威作品的“电报式”风格。但文中画波浪线处又大洒笔墨,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父亲打猎的情景。这两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2.小说通过父亲视角,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3.海明威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许多“硬汉”形象,在面对困难、厄运时,都表现出一种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你觉得小男孩是“硬汉”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甲】过淮阴县,题韩信庙·其一
【宋】杨万里
来时月黑过淮阴,归路天花舞故城。
一剑光寒千古泪,三家市出万人英。
少年跨下安无忤?老父圯边愕不平。
人物若非观岁暮,淮阴何必减文成①。
【乙】过淮阴县,题韩信庙·其二
【宋】杨万里
鸿沟祗道万夫雄,云梦何销武士功?
九死不分天下鼎,一生还负室前钟。
古来犬毙愁无盖,此后禽空悔作弓。
兵火荒余非旧庙,三间破屋两株松。
【注释】①文成:指张良,张良谥号文成。
14.出版社准备编辑一本古籍,可同时收录两首作品的一项是( )(1分)
A.《白石道人古体诗选》 B.《诚斋先生近体诗选》
C.《石湖居士近体诗选》 D.《淮海居士古体诗选》
15.下列关于两首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途经淮阴县的时令应为仲秋时节。 B.甲诗以张良纳履事反衬韩信胯下之辱。
C.作者对于韩信的总体评价远低于张良。 D.乙诗认为韩信之死利于统一罪有应得。
16.鉴赏乙诗尾联在全诗中的表达作用。(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7—23题。(19分)
①范纯仁,字尧夫,仁宗皇祐元年进士第,调知武进县,以远亲不赴;易长葛,又不往。父没,始出仕,以著作佐郎知襄城县。襄城民不蚕织,劝使植桑有罪而情轻者视所植多寡除其罚,民益赖菜,后呼为“著作林”。
②知襄邑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振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贵。”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
③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素,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④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已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有删节)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捕一人杖之( ) (2)擅发常平粟振贷( )
18.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分)
诏遣使按视( )
A.巡视 B.查办 C.抑制 D.依照
19.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分)
系囚常满( )
A.连接 B.关系 C.关押 D.挂念
20.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
21.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停顿,请用“/”线标出。(3分)
劝 使 植 桑 有 罪 而 情 轻 者 视 所 植 多 寡 除 其 罚
22.简要概括表现范纯仁勤政爱民的具体事迹。(3分)
23.依据对第④画线句的理解,比较范纯仁的观点与孔子所谈“恕”道的异同。(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4—27题。(11分)
栎全轩记
[明]归有光
①余峰先生①隐居安亭江上,于其居之北,构屋三楹,扁之曰栎全轩。君为人坦夷,任性自适,不为周防于人。意之所至,人或不谓为然,君亦不以屑意。以故人无贵贱,皆乐与之处。然亦用是不谐于世。君年二十余,举进士,居郎署。不十年,为两司②。是时两司官,惟君最少。君又施施然③不肯承迎人。人有倾之者,竟以是罢去。
②会予亦来安亭江上,所居隔一水,时与君会。君不喜饮酒,然会即谈论竟日,或至夜分不去。即至他所,亦然。其与人无畛域,欢然而情意常有余,如此也。君好山水,为郎时,奉使荆湖,日登黄鹤楼,赋诗饮酒。其在东藩,谒孔林,登岱宗,观沧海日出之处。及归,则慕陶岘④之为人,扁舟五湖间。人或访君,君常不在家。去岁如越,泛西湖,过钱塘江,登子陵钓台,游齐云岩,将陟黄山,历九华,兴尽而返。
③一日,邀予坐轩中,剧论世事。自言:“少登朝著,官资视同时诸人,颇为凌蹴⑤。一旦见绌,意亦不自释,回首当时事,今十余年矣。处静以观动,居逸以窥劳,而后知今之为得也。天下之人,孰不自谓为才,故用之而不知止。夫惟不知其止,是以至于穷。汉党锢、唐白马之祸,骈首⑥就戮者,何可胜数也?二十四友、八司马、十六子之徒,夫孰非一世之才也?李斯用秦,机、云⑦入洛,一时呼吸风雷,华曜日月,天下奔走而慕艳之。事移时易,求牵黄犬出上蔡东门,听华亭之鹤唳,岂可得□?则庄生所谓不才终其天年,信达生之至论,而吾之所托焉者也。”
④予闻而叹息,以为知道之言。虽然,才与不才岂有常也?世所用楩、梓、豫樟⑧也,则楩、梓、豫樟才,而栎⑨不才矣;世所用栎也,则栎才,而楩、梓、豫樟不才矣。君固清庙明堂之所取,而匠石之所睥睨也。而为栎社⑩,君其有以自幸也夫!其亦可慨也夫!
【注释】①余峰先生:张意,字诚之,号余峰,昆山人。②两司:明代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合称两司,是地方的最高行政司法官署。张意曾官至山东提刑按察使司副使,属正四品大员。③施施然:喜悦自得的样子。④陶岘:唐开元间人,爱好山水,自号麋鹿野人。⑤凌躐:超越。⑥骈首:头并着头。⑦机、云:指陆机、陆云兄弟,均被成都王司马颖杀害。⑧楩、梓、豫樟:喻栋梁之才。⑨栎:喻无用之才。⑩栎社:指张意甘愿做栎社树。神社旁的栎树无用,不被砍伐而能保有长寿。
24.在第③段中的“□”处填入恰当的虚词是( )(1分)
A.矣 B.哉 C.盍 D.夫
25.下列加点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分)
A.于其居之北,构屋三楹,扁之曰栎全轩
B.则庄生所谓不才终其天年,信达生之至论
C.去岁如越,泛西湖,过钱塘江
D.一时呼吸风雷,华曜日月,天下奔走而慕艳之
26.下列说法与本文中所论“知道之言”旨意不符合的一项是( )(3分)
A.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B.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C.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D.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27.通观全文,可以看出余峰先生以“栎全”二字命名轩屋,有何深意?(4分)
三、写作(70分)
28.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有人说人生需要不断尝试做新的事情,也有人说我们反复做的事情成就了我。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六校联合质量教研
期中质量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每空1分)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其脆易泮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2.(2分)C
3.(2分,每空1分)
(1)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2)昨儿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
4.(1分)D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5—9题。(16分)
5.(2分)不违背法律,但违背道德的经济行为。
6.(3分)A
7.(3分)D
8.(4分)
以违章停车为例,首先用违章停车的违法成本不可能高到无法接受来反驳提高违法成本的观点;然后,用事实上各国对违章停车处罚是有限的来反驳该观点;最后,以归谬论证法进行反驳,一旦出现贝克尔所持观点的现象,违章停车将一发而不可收拾。
9.(4分)
特种兵中的这一试验,只纯粹提高经济收入,而取消所有与军人职业相关的荣誉,正是材料中只注重利益上的考虑,最终试验中的士兵出现了懈怠甚至放弃任务的现象,由此可见,单纯提高收入,并不能带来更好的训练结果,甚至是带来了负面结果,损失较大;正是文中完全忽略道德考虑会导致损失这一观点的体现/印证。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6分)
10.(3分)
大夫在楼上为小男孩测体温并告知一百零二度,又下楼向父亲交代孩子病情,而小男孩此时在楼上休息,所在空间错位造成信息差,形成误会;
父亲回到楼上,只是记下孩子的体温和服药时间,并没有向孩子解释病情,交流的隔阂形成误会。
11.(4分)
①户外丰富有趣的景象和屋内男孩安静、单调等待死亡的景象作对比,将父亲打猎的轻松愉快和男孩的紧张恐惧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艺术感染力,表明即便是亲近如父子,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与共感也是如此不易。
②父亲在外悠然自得地打鸟,说明孩子的病情不重,为小说的结局做铺垫。
③宕开男孩的情况不写,而写父亲打猎的情景,留下叙事空白,使小说更具悬念,让读者倍感惦念、揪心;
④延缓叙事节奏,使读者觉得时间过去很久,小男孩孤独地等待一下午,进一步强化“小硬汉”形象。
12.(4分)
①第一人称“我”具有代入感,引发读者和小说人物的共鸣,增加故事的真实感。
②通过“我”的有限视角(限知视角)来展开叙事,既简洁客观地交代了小男孩的肖像、语言、动作,又因“我”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造成留白,形成误会,给予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
③父亲平静对待孩子的病情、虽察觉儿子的异样却未进一步探寻原因、解释温度计算标准等,通过成人视角与儿童认知、心理形成反差,造成父子间的误解,又最终得以澄清误解。
13.(5分)
是。(1分)
①在这篇小说中,小男孩由于温度计算标准知识的缺乏产生对于体温的误解,一整天都在等待“死亡”。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面对死亡这段心路历程是艰难的。
②即使是在这样沉重的压力下,他仍表现出超出他年龄的镇定自若、坚强隐忍:自己生病不忘为父母关上窗户;一整天静静地躺着,一直醒着,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待死亡降临;对于父亲的焦虑与关切,他仅仅用“我没事”、“我不担心”、“我不急”来回应;不允许任何人进房间,不想家人被传染。这些都体现了小男孩优雅的风度,展示了一个小小的“硬汉”形象。
③小男孩第二天“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是对积压一天的恐惧情绪的彻底释放,这种有失优雅恰恰反衬出他在应对生死时的冷静克制。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14.(1分)B
15.(2分)B
16.(5分)
乙诗尾联“兵火荒余非旧庙,三间破屋两株松”,意思是庙宇已经被战火摧毁,只剩下三间破旧的屋子和两株苍松。
内容上,通过写被战火摧毁的庙宇,三间破旧的房屋,两棵苍翠的松柏,描绘了韩信庙的萧瑟凄凉的景象。
情感上,通过描写当下韩信庙的衰颓破败,与前句所追忆的韩信辉煌功绩形成对比,抒发今昔对比的沧桑之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兴衰。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7—23题。(19分)
17.(2分)(1)用杖打(1分);(2)赈济、救济(1分)
18.(1分)B
19.(1分)C
20.(5分)
就这样放了他们,(他们)又要作乱,官府常常等他们因为生病死在监狱中,这是为百姓除害了。
21.(3分)劝使植桑/有罪而情轻者/视所植多寡/除其罚
22.(3分)
①鼓励襄城百姓种桑养蚕,情系民生;
②严处卫士牧马伤农事件,维护百姓利益;
③据理开仓赈济百姓,解决百姓疾苦;
④宽待囚犯,释放并训导罪民,使其改过自新,安抚民心。
23.(4分)
范纯仁训诫子弟要“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就是说要用要求他人的用心来要求自己,用宽容自己的心思宽容别人。孔子所说的“恕”道,强调的行事准则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两者都强调在为人处事时,要能以己推人,将心比心,要在换位思考中,首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进而以此学会如何去包容他人。不同的是,范纯仁侧重强调一种读书人应有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事态度(君子风范),其目的在于借此修身而达到圣贤地位,而孔子侧重强调一种人人可以终遵守的行事准则,与“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合为“忠恕”之道,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4—27题。(11分)
24.(1分)B
25.(3分)A
26.(3分)D
27.(4分)
余峰先生为他的房子取名“栎全轩”是受到庄子所说的无才可以寿终正寝的影响,甘心做一棵无用的栎树,以求享尽天年。暗含有对自己不遇的不平之气,寄寓了因正直而遭排挤、最终罢官的身世之慨。
参考翻译:
栎全轩记
[明]归有光
余峰先生隐居在安亭江边,在他的居室的北面,建造了三间房子,匾额上题名为“栎全轩”。先生做人坦率平易,放纵(自己的)本性使自己畅快,不对别人做周密防范。他的心意表达出来,有的人有时不认为(先生)是正确的,先生也毫不介意。因此人们无论地位高低,都乐于同他相处。但是(余峰先生)也正因为这与世俗不合。先生二十多岁的时候,考中进士,任职郎署。不到十年,(先生先后)任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的长官。那时这两个司的长官中,只有先生最年轻。先生又怡然自乐,不肯奉承迎合别人。(后来)有人排挤他,(他)最终为此罢官离去。
恰逢我也来到安亭江边,住的地方和先生只隔着一条河,(因此,我)时常和先生见面。先生不喜欢饮酒,但是(我们每次)见面便谈论一整天,有时直到半夜还不离去。即使到了别的地方,也是如此。他跟人交往没有成见,总是像这样高高兴兴、情深意长。先生喜欢山水,担任郎官时,奉旨出使荆湖,天天登上黄鹤楼,作诗饮酒。他在山东(指任职山东布政使司。藩,即藩司,明朝地方布政使的别称)的时候,拜谒孔子的墓地,登上泰山,观看沧海日出的地方(泰山玉皇顶东南有观日峰)。等到罢官回家,便景仰陶岘的为人,驾小船泛游于五湖之间。有人拜访先生,先生时常不在家中。去年(他)到了越地,在西湖泛舟,过了钱塘江,登上严子陵钓台(相传为东汉隐士严光钓鱼之处。严光,字子陵),游历齐云岩,打算登黄山,游历九华山,兴尽而归。
一天,(他)邀请我坐在栎全轩中,慷慨激烈地谈论社会上的事情。他自己说:“年轻时入朝为官(朝著,犹朝班),(凭借)任官的品级对待和自己同时的那些人,多有超越(自己的本分)。一旦被罢免,心情上不能自我释怀,回忆起当时的事情,到现在十多年了,处在恬静、安逸(的环境)中来审视(昔日那种)奔波、劳碌(的生活),然后才知道现在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得到了生命。天下的人,谁不自己称(自己)是有才能的人,所以使用它却不知适可而止。正因为不知适可而止,所以才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汉代的党锢之祸(东汉桓帝党锢之祸,士大夫二百余人,被禁锢终身;灵帝时,李膺等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事败,膺等百余人皆被杀,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唐代的白马之祸(唐末朱温掌权,贬逐大批进士出身的官员。大臣三十余人在白马驿被杀,并抛尸于黄河。后人以“白马之祸”比喻士大夫被害。),一同被杀害的,怎么能数得清呢?二十四友、八司马、十六子这些人(二十四友、八司马、十六子皆遭杀戮或放逐),哪一个不是一世奇才呢?李斯被秦国任用,陆机、陆云进入洛阳,一时呼吸如风雷,光华如日月,声名盛极一时,天下的人都奔跑着去敬慕艳羡(他们)。时事起了变化,(他们再想)求得牵着黄狗走出上蔡东门(李斯被行刑前曾对其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再想求得)听华亭的鹤鸣(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记载,陆机被杀时,曾说:“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难道可以做到吗?那么庄子所说的没有才能(的人可以)寿终正寝,确实是通达生命的至理妙论,而这是我所要凭借的啊。”
我听了(这段话)就叹息,认为这是理解人生道理的言论。尽管如此,有才和没有才,哪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呢?(假如)世上用的是楩、梓、豫章,那么楩、梓、豫章(便)是才,而栎木(便)不是才了。(假如)世上用的是栎木,那么栎木(便)是才,而楩、梓、豫章(便)不是才了。先生本来是宗庙朝堂所取用,却工匠轻视,因而(他甘心)做一棵象征神社的栎树,先生大概有可用来使自己幸存的方法吧!这也(是)可以令人感叹(的)啊!
三、写作(70分)
28.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有人说人生需要不断尝试做新的事情,也有人说我们反复做的事情成就了我。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作文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试题通过前后对比,向我们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前者强调尝试,通过尝试不断发现、接触新鲜事物。之所以如此强调尝试,或许是因为只有尝试才能明白自己的优劣,才更有可能走向成功。此外,尝试新事物而意味着积极接受挑战,这需要我们勇敢跨出舒适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会遭遇挫折,但只要跨过这个坎,我们终究可以成就一个多元发展、更为丰富的自我。但有时候过度追求尝试而不懂得坚持,只会让我们浅尝辄止、仅通皮毛。而后一种观点,反复做的事情成就了自己的意思,是指对某一件事的长期坚持、锤炼与不断钻研。对一件事情毫无思考、复制黏贴般的反复做,显然不可能成就一个人,而真正成功的,是那些能在日复一日中不断坚持、日益精深,不断反思总结出成功经验的人。其实,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这两种人生态度并非非黑即白的关系,而是应当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我们的成长。
对此,写作时,可以分别论述这两种观点的正确性与片面看待这些观点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对于勇敢尝试的人,可以强调其多元性、突破舒适圈这两点;对于坚持做一件事的人,可以赞扬其坚持与熟练的特点。此后,可说明指尝试不深耕,容易引入半途而废的歧途,不能深入钻研;只重复做一件事而不去勇敢尝试,容易让我们安于舒适圈,眼界狭窄等。此后,则可结合自身发展,思考怎样才是结合二者扬长避短的最佳选择,如可指出我们在尝试并找到人生方向之后,还更应该有更为清晰、更为长远的人生规划,从而对自己有清晰认知,并朝着理想努力前行,持续深耕等。
立意:
1.在不断尝试中发现自己,在持续深耕中成就自己。
2.持续深耕,精益求精,终有所成。
3.积极尝试挑战,勇敢踏破舒适圈。
上海市闵行区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上海市闵行区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共6页。
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学业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学业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8页,小闵读完材料二后产生了疑惑,赏析第⑧段画线句的妙处,分析四个小标题中“我”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学业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学业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及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应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