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案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必修一》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在《必修二》学习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中化学能与电能等知识的基础上,本节内容理论性很强,学生不能根据日常生活、生产直接得出本节课知识。本节课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对于指导日常生活有很大的作用。本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接着通过实验模拟动画,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原理,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目标:
1、了解原电池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2、 学会写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反应方程式
3、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其中乐趣,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反应方程式。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趣味情景导学
学生平板电脑以强大的人机互动模式、多媒体化的学习方式,集便携性与实用性于一身,无可争议地终结了传统教育电子产品时代,教育电子产品进入以平板电脑为硬件载体的第五代发展时期。 这些电子产品都配有电池,可以不需要外接电源。一块电池用完时可以换另外一块电池,电量用完的电池可以再次充电,反复利用。 你知道这种电池的工作原理吗?请让我们一起学习: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二、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
【动画演示实验】
将锌片和铜片分别浸入盛有H2SO4溶液的的烧杯中。
观察现象
将锌片与铜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并使锌片和铜片不直接接触,再同时浸入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指导学生演示实验并观察总结,回答问题)
现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并指示电子是由锌片流向铜片,在铜片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
结论:发生原电池反应,说明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且锌为原电池的负极,铜为正极。
电极反应式:
负极:Zn- 2e -= Zn2+ 氧化反应
正极:2H+ + 2e- = H2 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2H+ + Zn= Zn2++ H2↑
小结原电池原理
口诀:
原电池分两极,
负极氧化正还原
电子桥上走
离子水中游
电子由负流向正
阳离子向正,阴离子向负
练习
1、课前练习中是原电池反应的写出其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
2、写出下列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
(1)Fe-C ( 稀硫酸)
(2)Cu -Ag (硝酸银溶液)
(3)Al - Mg (氢氧化钠溶液)
(4)Fe-Cu( 稀硝酸)
作业布置
1、思考:家中铁锅炒菜后,若水未擦干,锅中容易出现铁锈,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请联系我们本节课内容回答)
2、用原理Cu + 2 AgNO3 = Cu(NO3)2 + 2Ag 设计一套可以持续供电的原电池。(让学生自己设计装置图,然后用课前备好的实验仪器,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演示给其他人看,然后老师跟同学们提出意见或建议,并总结,最后规范画出该原理科学的原电池装置)
板书设计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2H++2e=H2↑
总反应方程式:Zn+2H+= Zn2++ H2↑
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第一节 原电池一等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第一节 原电池一等奖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学生活动,知识回顾2,教师活动,问题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节 原电池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节 原电池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