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题7 辫状水系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题7 辫状水系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河道特点,对人类的影响,大气降水,冰雪川融水,西北干旱半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槽断面宽浅,江心多沙洲,水流散乱,沙洲迅速移动和变形,主流位置迁徙不定的河道称游荡性河道,这种河道平面上水流散乱、形似发辫,称为“辫状水系”,特点是分支多、宽深比大、弯曲度小、散乱无章、变化迅速。
(全国文综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右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由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主要是因为河道不同部位冲淤状况存在差异,导致河槽中的水流散乱,从而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与黄河下游河段相比,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的流量并不大,排除A、B选项;黄河小北干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该河段河流含沙量大,加上该地区地势落差较小,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黄河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受大气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该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大。综上可排除C选项,D选项正确。
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由上题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在顺直、宽浅、落差较小的河道中,易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河水流量的大小与堆积性游荡河道的形成关系较小,但河水流量的季节变化与堆积性游荡河道的形成有关,①错误;有支流汇入的河段,受干流顶托作用的影响,支流挟带的泥沙容易在干支流交汇处淤积,使河道摆动,但黄河小北干流中段与南北两段相比,无主要支流汇入,②错误;
受沿岸地形地貌及岩石抗侵蚀能力的影响,黄河小北干流中段河道较窄,从而导致该河段河道摆动范围较小,③④正确。故选C。
3.(2021·1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 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上、中、下游。该河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右图为疏勒河流域局部图。
(1)疏勒河补给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地下水等,该河中下游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_______区。(3分)
(2)简述甲地河道多分汊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 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较大;山前地形平坦。
(3)说出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3分)
答案 缓解水资源紧缺;补充地下水;减缓土地荒漠化;增加生物多样性。
(2023·广西南宁模拟)山岳冰川常发育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冻结在冰川内部的各种碎屑物随着冰川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冰川谷缓慢地向下移动。在宽阔的冰川谷地,冰川体消融的前端常形成由众多碎屑物堆积而成的冰碛垄并发育出辫状水系。右图是“山岳冰川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冰川体消融的前端A.向海拔低处推进 B.向海拔高处后退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冰川体挟带大量的碎屑物向下滑动,随着海拔降低、气温升高,冰川体前端融化,所挟带的碎屑物在此堆积,碎屑物随着冰川的运动源源不断地在此累积,随着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冰川退缩,碎屑物堆积体在冰川体前端显露出来,形成冰碛垄。因此,在任一条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冰川体消融的前端位置稳定。故选C。
2.与河流三角洲相比,冰碛垄堆积物A.颗粒较小 B.粗细混杂C.大小均匀 D.碎屑表面光滑
冰川消融区堆积的物质由碎屑物组成;大小混杂,缺乏分选性,经常是巨大的石块和细微的泥质物的混合物;碎屑物无定向排列,无成层现象,绝大部分棱角鲜明,故选B。
3.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常发育出辫状水系的原因有①冰川消融量较小 ②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③冰川谷比较宽阔 ④冰川谷地势比较陡峭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辫状水系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流量很不稳定,夏季气温高,冰川消融量大,挟带的各种碎屑物质多,当冰川谷比较宽阔时,冰川消融形成的河流流速变缓,挟带的物质堆积形成沙洲或浅滩。当冰川消融量小时,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因此,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常发育出辫状水系的原因有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和冰川谷比较宽阔,②③正确,①错误。若冰川谷地势比较陡峭,河流流速较快,不易形成辫状水系,④错误。故选C。
(2023·云南昆明模拟)2022年10月6日,位于成都平原的通济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通济堰始建于西汉,距今2 000多年。它以竹篓垒石为堤,灌渠水系呈辫状(下图),彰显了古人“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智慧。每年三月,西河、南河水涨,漫过堤坝,势如一条奔腾戏水的长龙,出现了“堰堤春涨”的盛景。据此完成4~5题。
4.出现“堰堤春涨”盛景的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来自A.地形雨 B.积雪融水C.干渠水 D.岷江河水
三月,我国西南地区尚未进入雨季,A错误;西河、南河发源于北部山脉,三月,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西河、南河水位升高,漫过堤坝,出现了“堰堤春涨”的盛景,B正确,C、D错误。
5.通济堰灌区修建许多辫状支渠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汛期水位 B.扩大灌区范围C.减轻渠道淤积 D.加快干渠流速
岷江水位季节变化大,通济堰灌区修建辫状支渠后,可分散水流,降低汛期水位,减轻洪涝灾害对灌区的影响,A正确;修建辫状支渠与扩大灌区范围无关,B错误;修建辫状支渠后,由于水流分散,干渠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C、D错误。
6.(2023·吉林长春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辫状河流也称作游荡性河流,其主要特点是在整个河流的宽度范围内发育有许多被沉积形成的心滩坝分开的河道,河道宽而浅,时分时合,频繁迁移,游荡不定。下图示意我国某辫状河道的发育过程。
(1)描述阶段Ⅰ~Ⅱ心滩坝A形态的变化并分析原因。(8分)
答案 形态变化:心滩坝A不断变大,尾端不断延长(扩大)。原因:(枯水期)河流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导致心滩坝变大;心滩坝尾端流速相对较慢,泥沙在心滩坝尾部大量沉积,使心滩坝不断向下游生成增大。
(2)说明图中阶段Ⅱ~Ⅲ新增河道形成的原因。(6分)
答案 (洪水期)水量增加,水流速度加快,心滩坝较低处易被洪水漫过,并遭受流水侵蚀,形成新的河道。
(3)推断辫状河道的形成条件。(8分)
答案 根据河道中心滩坝数量众多,可判断得出为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其形成条件是河道平坦,河流流速较慢,含沙量较多。依据心滩坝存在着侵蚀和堆积交替变化的过程,可判断其形成条件是水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7.(2023·山东菏泽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青弋江(图1)位于安徽省南部,发源于黄山山脉,是长江下游地区右岸的一级支流。其从辫状水系到稳定河谷的发育过程(图2)与黄山北麓断层激活和夏季风阶段性减弱高度相关。
(1)描述青弋江从辫状水系到稳定河谷的发育过程。(6分)
答案 伴随地壳上升运动,流水下蚀能力增强,辫状水系逐渐萎缩,开始发育河谷;地壳稳定阶段,河流侧蚀能力增强,河谷逐渐展宽,河漫滩发育;伴随地壳新一轮上升运动,河漫滩裸露形成阶地,河流下蚀形成新的河谷。
(2)分析黄山北麓断层激活对青弋江稳定河谷塑造过程的影响。(4分)
答案 断层激活导致断层面两侧岸体发生位移,加大了青弋江流域的地面坡度;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增强,促进河谷的发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题8 雅丹地貌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地貌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题6 冲积扇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形成过程,地貌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题5 河曲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裁弯取直,2影响,3牛轭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