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题2 地质构造课件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622015/0-17133147611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题2 地质构造课件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622015/0-171331476118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题2 地质构造课件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622015/0-17133147612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题2 地质构造课件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622015/0-1713314761227/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题2 地质构造课件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622015/0-171331476124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题2 地质构造课件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622015/0-171331476126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题2 地质构造课件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622015/0-171331476132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题2 地质构造课件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622015/0-1713314761348/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题2 地质构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题2 地质构造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褶皱,构造地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断层①断层地貌: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形成断层,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断层形成的构造地貌见下表:
②断层地貌的演化(垂直位移)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右图进行理解。
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2022·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1~2题。1.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化石形成于沉积岩中,②砂岩为沉积岩,选B。图中①为沉积物,还没有形成岩石;③大理岩为变质岩;④花岗岩为岩浆岩。
(2022·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1~2题。2.图中甲处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
据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凹陷,是岩层受到挤压变形形成的向斜构造,A正确;甲处南部有断层,但甲所在的地层是向上抬升的,B错误;甲处地下岩石分别为砾岩、砂岩、石灰岩,都是沉积岩,C错误;变质岩是原有岩石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形成的,D错误。
(2020·全国文综Ⅲ)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3~4题。3.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图中地质作用发生的过程为“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灰岩、页岩、粉砂岩→受到内力挤压→岩层弯曲、断裂错位,产生褶皱、断层→地壳抬升→遭受侵蚀→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在地表形成玄武岩”。据此①②③④按时间由早到晚排序是:④①②③,故选D。
(2020·全国文综Ⅲ)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3~4题。4.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读图可知,砂砾石层下方是更为古老的沉积岩层,由于曾遭受过内力挤压,发生了弯曲变形,在褶皱、断层形成之初,地表起伏不平,图中呈现的平坦状态,说明其形成之后遭受了长期的外力侵蚀,故应以外力作用为主,内力作用较弱,地壳运动稳定,在稳定的持续侵蚀后,该地地壳下沉,接受稳定的持续沉积才有了上面覆盖的砂砾石层。故选C。
(2020·北京地理)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结合图例可知,①④是花岗岩,②是安山岩,三者都为岩浆岩,不可能发掘出化石,A、B、D错。③是砂岩,为沉积岩,沉积岩中含有化石。最可能发掘出化石,C正确。
(2020·北京地理)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6.图中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
结合图可看出,乙处岩层出现弯曲,为褶皱,褶皱的岩层出现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晚于褶皱,A正确。图中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没有经过变质作用,B错。图中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错。乙处煤层因断层作用厚度大,D错。所以选A。
(2023·北京海淀区模拟)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和海水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据图推断,该地A.甲断层形成时间晚于三叠纪B.岩层①与②的形成环境相同C.侏罗纪气候干旱,植被稀少D.石炭纪发生过数次海陆变迁
据图可知,三叠纪地层覆盖在甲断层之上,说明甲断层形成时间早于三叠纪,A错误;岩层①为砂岩层,岩层②为黑色泥岩层,两者颗粒物大小不同,砂岩层多为河湖相沉积物,泥岩层多为湖相沉积物,两处形成环境不同,B错误;
侏罗纪地层形成煤层,说明植被茂盛,推知气候湿润适宜植物生长,C错误;从海水深度变化图可知,石炭纪该地海陆变迁频繁,膏盐岩、砂岩层、黑色泥岩交替出现,D正确。
(2023·北京海淀区模拟)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和海水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2.乙处地质构造的主要形成过程最可能是A.侵蚀搬运—断裂下陷—固结成岩B.固结成岩—岩浆喷出—地壳抬升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D.固结成岩—挤压拱起—风化侵蚀
乙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岩层受到挤压向上拱起,不是由于火山活动形成,形成过程中不会出现岩浆喷出、岩浆侵入,B、C错误;乙处地质构造的主要形成过程表现为首先固结成岩,沉积岩地层形成,接着受水平内力挤压拱起,形成背斜,背斜顶
部受张力作用影响,易被风化侵蚀;最后沉积物覆盖,D正确,A错误。
(2023·北京东城区模拟)下图为“松嫩平原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A.铁力处花岗岩形成年代最老B.剖面线西端的岩层为侵入岩C.通肯河与呼兰河间有向斜构造D.林甸处第四纪沉积物厚400 m
结合图例信息,铁力处花岗岩形成年代为古生代,在图中年龄最老,A正确;剖面线西端的岩层为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冷凝形成的,属于喷出岩,B错误;通肯河与呼兰河间有背斜构造,C错误;林甸处第四纪沉积物厚约200 m,D错误。
4.绥化处地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A.古生代岩浆侵入—古生代沉积—抬升侵蚀—下沉第四纪沉积B.中生代沉积—抬升侵蚀—下沉第 四纪沉积—古生代岩浆侵入C.中生代沉积—挤压褶皱—抬升侵 蚀—下沉第四纪沉积D.古生代岩浆侵入—抬升侵蚀—第 四纪沉积—挤压褶皱
由图可知,绥化处地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中生代沉积形成沉积岩,内力作用下岩层受到挤压,形成褶皱,后抬升受外力作用侵蚀,最后地壳再次下沉并接受第四纪沉积,故选C。
(2023·河南开封模拟)右图示意我国某山地甲、乙、丙三处的海拔和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地面至地下岩层的垂直距离)。据此完成5~6题。5.该山最有可能位于A.上海 B.福建 C.青海 D.西藏
图中该山的海拔在700 m左右,属于山地地形,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整体地势较为平坦,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低,所以该山不可能位于上海,A错误。青海、西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整体海拔较高,而该山的海拔相对较低,所以该山不可能位于青海、西藏,C、D错误。福建地区位于东南丘陵,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所以该山可能位于福建地区,故选B。
(2023·河南开封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甲、乙、丙三处的海拔和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地面至地下岩层的垂直距离)。据此完成5~6题。6.该地质构造通常被用来A.勘探油气资源 B.开展滑雪运动C.寻找地下水源 D.研究岩溶地貌
图中该山地甲、乙、丙三处的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从甲到丙先增加后减小,所以同一沉积岩层的海拔从甲到丙先减小后增加,因此可以判断出该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结构有利于储水,所以该地质构造通常被用来寻找地下水源,C正确。背斜结构有利于储存油气,A错误。滑雪运动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与地质构造关系较小,B错误。
岩溶地貌主要受岩层性质以及降水因素影响,与地质构造关系较小,D错误。
(2023·浙江台州模拟)右图为“某地构造油气藏地质图”。完成7~8题。7.图中四处油气藏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 D.④③①②
沉积岩中位置靠下的岩层先形成,位置靠上的岩层后形成。由图判断,④所在岩层形成时位置最靠下,最先形成;③所在岩层位于④所在岩层以上,在①②所在岩层以下,故③形成晚于④,早于①②;①②位于同一岩层,油气应分布于背斜处,即①处,而②处不是背斜,本不应有油气分布,但形成断层后,断面阻隔油气向右侧移动,因此聚集于断层左侧,其形成晚于①。故选D。
(2023·浙江台州模拟)下图为“某地构造油气藏地质图”。完成7~8题。8.有关断层对②处油气藏的影响,评价正确的是A.断面阻隔,便于集聚B.断面较陡,便于运移C.断通地面,不易散逸D.断层藏油,易于开采
断层面阻隔油气向右侧移动,使油气聚集于断层左侧,A正确;断面阻隔油气运移,B错误;断层直通地面时,油气易散逸,C错误;断层附近地质不稳定,不利于开采,D错误。故选A。
(2023·北京门头沟区模拟)下图为“推覆构造示意图”,这种构造通常是断裂之后的一侧岩层自断层面推移过来,上覆于断裂后的另一侧岩层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据此完成9~11题。9.图中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图中岩层层理构造明显,是沉积岩,沉积岩沉积早,年龄老的在下,沉积晚,年龄新的在上,可知③岩层位于原地表最上部,形成最晚。④位于③下部,形成早于③。结合图中岩层相对位置关系可知,①形成早于④。②位于①下部,形成早于①。所以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为③④①②,故选C。
(2023·北京门头沟区模拟)下图为“推覆构造示意图”,这种构造通常是断裂之后的一侧岩层自断层面推移过来,上覆于断裂后的另一侧岩层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据此完成9~11题。10.图中所示断层两侧岩层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对比断层线左上方和右下方同一岩层的位置(如斜线阴影部分岩层)可知,断层线左上方岩层向右上方推移,断层线右下方岩层向左下方推移,故选B。
(2023·北京门头沟区模拟)下图为“推覆构造示意图”,这种构造通常是断裂之后的一侧岩层自断层面推移过来,上覆于断裂后的另一侧岩层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据此完成9~11题。11.图中“飞来峰”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侵蚀B.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C.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D.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题1 全球构造地貌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构造地貌,全球构造地貌,形成的构造地貌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1课时课后测评,共6页。
这是一份专题04 地理事项判读类选择题之地质构造的判读(原卷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