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一 空气——2024年中考初中化学复习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一 空气——2024年中考初中化学复习检测,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很多同学想亲自做实验,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B.C.D.
2.很多同学想亲自做实验。但局限于教学时间等因素,不少同学只能是“吃过猪肉(学习过)没见过猪跑(做实验)”的情况。即便如此,能干又帅气的你,依然能判断出下列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提示: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等气体的能力超强哟】( )
A.①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B.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③验证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④探究燃烧的条件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D.足量的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
4.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改进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操作均正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最终注射器活塞约停在10mL刻度处
B.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相同
C.本实验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结论
D.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燃烧放出的热量使试管炸裂
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于食品防腐
B.清新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C.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时发生化学变化
D.和粉尘都是空气污染物
6.臭氧()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空气中的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变化是物理变化B.臭氧中的臭氧分子停止了运动
C.臭氧属于纯净物D.臭氧属于稀有气体
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和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可证明氮气不溶于水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白色烟雾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9.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视角。部分含S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如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b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c的化学式是
C.紫色石蕊试液能使d的稀溶液变红
D.a与c反应可生成b和水,该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10.现有m克跟2克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是n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克( )
A.m-nB.m+2nC.m+2-nD.n-2
11.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采用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现加热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一份中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锰(b曲线),分别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化)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A.AB.BC.CD.D
12.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下图)。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热量为)、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量催化剂组成。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烛,火帽为确定每100g氯酸钠需要添加金属粉末的质量[m(金属)],查得下表数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金属)只能采用不同比例的金属和氯酸钠在空气中实验获得
B.m(金属)只能通过氯酸钠分解吸收热量与金属燃烧放出热量进行理论药块计算确定
C.m(金属)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将减小产氧量
D.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小
13.某研究小组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验证实验。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白磷,按图1装置连接好。数据采集开始后,将试管放入热水中恒温加热,引燃白磷;待火星熄灭后,从热水中取出试管,再放入冷水中冷却至室温。压强传感器测定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通过初始压强()与反应结束后的压强(),可以计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说明试管放入热水中,空气受热,压强变大
B.c点时,压强最大,白磷停止燃烧,已消耗全部的氧气
C.d~e段,说明的是试管从热水中取出后,放入冷水中冷却的过程
D.和的压强分别为a和e所对应的压强
14.某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探究浓度、温度等条件对物质燃烧的影响,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点燃蜡烛后伸入广口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到蜡烛瓶内燃烧,白磷不燃烧。
②待蜡烛自动熄灭装置冷却后,时刻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铝盒中的白磷开始燃烧。
(1)图2中0-时间内,曲线下降的原因是_____。
(2)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
(3)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可燃物燃烧氧气必须充足
B.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没有存在
C.蜡烛燃烧需要的最低浓度高于白磷燃烧需要的最低浓度
15.通过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上有一个重要环节为“高流氧呼吸”,其本质和“富氧空气”差不多。化学兴趣小组欲混制“富氧空气”,如图1是某同学设计的某些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仪器a名称: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图 1 中的_______(填装置字母)组装一套制取并收集干燥氧气的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
(3)现准备收集一瓶氧气供铁丝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___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收集氧气便于直接做这个实验,在收集氧气时,应当等到_______时再开始收集气体。若将铁丝改为少量木炭进行实验,木炭燃烧现象_______,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4)如图2为改进收集装置:实验室若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那么二氧化碳气体从_______端进入(填“a”或“b”),检验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5)如图3,用纯氮气和上述实验制取的氧气,混制一瓶(集气瓶容积为250mL)氧气体积分数为40%的“富氧空气”,气体应从图3装置中的_______(选“c”或“d”)管通入,若先通入氮气排出120mL水,再通入氧气排出_______mL水。(集气瓶中水可以不全部排出)
(6)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如图4中装置_______(填编号“甲”“乙”或“丙”)进行测量。
16.某学习小组仿照拉姆塞发现稀有气体的实验原理,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并制备少量氮化镁。(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装置气密性良好,夹持装置已略去,忽略气体密度变化)
已知:①点燃或加热时,镁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固体(其中氮元素为-3价)。
②装置丁内收集到气体的密度为ρg∕mL。
部分实验步骤:
Ⅰ装入药品,连接装置,点燃甲处酒精灯,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Ⅱ.点燃丙处酒精灯,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Ⅲ.停止通入空气,熄灭酒精灯,冷却至室温。
实验测得数据:装置甲、丙硬质玻璃管内固体质量分别增加;装置乙质量增加;最终装置戊量筒里水的体积为VmL。回答问题:
(1)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装置甲硬质玻璃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丙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Ⅰ中点燃甲处酒精灯,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5)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用的代数式表示)。
17.某学习小组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物中有黑色固体。针对这一现象,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探究目的】探究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什么物质反应产生的。
【分析猜想】分析空气中各种成分,寻找猜想依据。
空气成分之一:氧气,与镁反应生成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
空气成分之二:_________,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空气成分之三:水蒸气,打磨光亮的镁带放入沸水中,表面会附有白色固体并产生大量气泡;如果将镁带放到水蒸气中,也会发生上述反应,但产生的不是黑色固体。
因此猜想:可能是镁与氮气或__________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实验一】镁带与氮气的反应
(一)获取氮气
(1)在特定装置内将空气液化,然后升温,先出来的气体就是氮气。这种方法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____________不同,通过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进行获取的,但在实验室条件下空气不易被液化。
(2)以下是实验室获取氮气的方法及装置,其中得到的氮气较纯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二)燃烧镁带,观察现象
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瓶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
(三)实验结论:镁与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将燃着的镁带伸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带剧烈燃烧,瓶内出现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二氧化碳与镁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氧化镁和碳,碳是黑色的固体。
【探究结论】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
【交流与反思】
①仔细观察实验发现,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固体几乎都是白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如果用足量的镁替代红磷进行空气组成的探究实验,实验测得氧气体积分数与氧气在空气中真实体积分数相比较会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解释原因:__________。
18.某同学取1g二氧化锰和100g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物质总质量为99.4g。
(1)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需将质量分数为30%的瓶装过氧化氢溶液稀释到约5%,可能原因是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氮气。
故选:A。
2.答案:A
解析:A、①中变量有两个: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浓度,故不能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A错误;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能进入装置体积就是消耗氧气体积,B正确;
C、右侧烧杯中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正确;
D、白磷和红磷都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能探究燃烧条件,D正确。
故选:A。
3.答案:C
解析: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反应后装置内气体体积为反应前的五分之四,图像错误;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减小,二氧化锰质量不变,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质量分数不再变化,图像错误;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减小,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质量分数不再变化,图像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知,每12份质量的联消耗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气体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图像错误。
故选C。
4.答案:B
解析:A、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则装置中压强减小,注射器中的水会被吸入,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则试管中氧气的体积为
50mL×1/5=10mL,则最终注射器活蒸约停在20mL-10mL=10mL刻度处,该选项正确。
B、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则胶头滴管的水的作用为与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从而使白磷燃烧,与注射器中的水的作用不同,该选项不正确。
C、根据进入的水的体积,则能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的结论,该选项正确。
D、白磷燃烧放热,则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燃烧放出的热量使试管炸裂,该选项正确。
故选:B。
5.答案:A
解析:A、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于食品防腐,故选项A说法正确;
B、清新、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B说法错误;
C、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只是利用气体的沸点不同,将氧气与其他的气体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故选项C说法错误;
D、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A。
6.答案:C
解析:A、氧气转化为臭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
B、臭氧中的臭氧分子在不停运动。错误。
C、臭氧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正确。
D、臭氧不属于稀有气体。错误。
故选C。
7.答案:C
解析:A.氮气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和,其他气体和杂质的体积分数约为1%,故A正确;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证明氮气不溶于水,故B正确;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故D正确。
故选:C。
8.答案:D
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生成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答案:B
解析:根据含硫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可知,a为硫化氢,b为单质硫,c为+4价硫的氧化物,即二氧化硫,d为+6价硫的含氧酸,即硫酸。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A正确;C的化学式为,故B错误;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C正确;a与c反应可生成b和水,即硫化氢与二氧化硫反应可生成硫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故D正确。
10.答案:C
解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的总质量为(m+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总质量,故生成氧气的质量为(m+2-n)g,故选C。
11.答案:C
解析:A.这一反应中催化剂只是加快了反应的速度并不改变生成物的量,故A不正确;
B.反应虽加入了二氧化锰但也不会开始加热就生成氧气,故B不正确;
C.这一反应中催化剂只是加快了反应的速度,a与b产生氧气的量相同,故C正确;
D.反应虽加入了二氧化锰但也不会开始加热前就生成氧气,故D不正确;
答案:C。
12.答案:C
解析:A、m(金属)既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计算确定,错误;B、m(金属)既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计算确定,错误;C、该装置应是利用金属燃烧放出热量,供氯酸钠分解,分解产生的氧气又供给金属燃烧,所以金属的质量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过度消耗氯酸钠分解产生的氧气,正确;D、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大。故选C。
13.答案:B
解析:A、空气受热,压强增大,实验的开始是试管在热水中恒温加热,所以a-b是试管放在热水中时压强的变化情况,此选项正确;B、c点压强最大,且b-c是在极短的时间上升,所以是白磷到达燃点,刚开始燃烧的状态,白磷燃烧放热,所以在短时间内压强会增大,此选项错误;C、c-d是白磷燃烧的过程,氧气被不断消耗,压强减小,实验中白磷燃烧结束后会放冷水中进行冷却,温度降低,压强减小,且到达最后会趋于平稳,所以d-e是试管放在冷水中冷却的过程,此选项正确;D、、对应的分别是初始压强和反应结束后的压强,a点是实验最开始的时候,所以是a所对应的压强,e是实验结束后最稳定的点,所以是e所对应的压强,此选项正确。故选B。
14.答案:(1)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答案合理即可)
(2)引燃白磷(答案合理即可)
(3)C
解析:(1)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所以图2中0-时间内,曲线下降的原因是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故填:蜡烛燃烧消耗氧气。
(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时刻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铝盒中的白磷开始燃烧,所以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滴管中的水反应,放出的热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引燃白磷,故填;引燃白磷。
(3)A.当蜡烛熄灭后,白磷仍然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氧气必须充足”说法错误,故A错误:
B.根据图2并不能确定白磷燃烧结束以后广口瓶内没有氧气存在,故B错误;
C.根据图2及实验现象可知蜡烛燃烧的最低浓度高于白磷燃烧需要的最低浓度,故C正确。
15.答案:(1)长颈漏斗
(2)AE或CE;;分解反应;催化作用
(3)D;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口,若木条熄灭则收集满
(5)d;80
(6)丙
解析:(1)根据仪器的形状,可知仪器a名称为长颈漏斗。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选择A或E;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更干燥,应选择图1中AE或CE的组装一套制取并收集干燥氧气的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两种,属于分解反应;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发生变化,起到催化作用。
(3)进行铁丝燃烧实验时候,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一部分水,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故最好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故选择D装置;在收集氧气时,应当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气体,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木炭燃烧现象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4)实验室若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那么二氧化碳气体从a端进入,检验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口,若木条熄灭则收集满。
(5)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气体应短进长出。图3装置为排水法收集气体,故气体应从d管通入。用纯氮气和上述实验制取的氧气,混制一瓶(集气瓶容积为250mL)氧气体积分数为40%的“富氧空气”,即氮气的占比为60%,氮气和氧气的气体体积比为3:2,若先通入氮气排出120mL水,再通入氧气排出80mL水。
(6)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如图4中装置丙进行测量,液体从长管出去。
16.(1)答案:
(2)答案: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解析: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3)答案:
(4)答案:排出装置内的氧气,防止镁与氧气反应
解析:
(5)答案:
解析:是空气中氧气的质量,是空气中氮气的质量,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最终装置戊量筒里水的体积为VmL,则装置丁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VmL,因为该气体的密度为p g/mL,则该气体的质量为pVg,故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
17.答案:【分析猜想】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实验一】(一)(1)沸点;物理(2)B
(三)镁+氮气氮化镁
【交流与反思】①氧气比氮气化学性质活泼,更易与镁发生反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少②偏大;气体减少的体积包含了与镁发生反应消耗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的体积
18.答案:(1)3.4g
(2)反应剧烈,导致产生的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反应剧烈,造成橡皮塞冲出或爆炸的危险)(合理即可)
解析:(1)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是x。
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是3.4g。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需将质量分数为30%的瓶装过氧化氢溶液稀释到约5%,可能原因是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收集或反应速率太快,导致产生的氧气中含有过多的水蒸气等。A
B
C
D
金属
铁
铝
镁
燃烧放出热量/
4.73
31.02
24.7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迎战2020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空气,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 04 空气 (学生版),共48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 04 空气 (解析版),共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