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4地球上的水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616603/0-17131740832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4地球上的水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616603/0-171317408326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4地球上的水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616603/0-171317408328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4地球上的水
展开(2023·全国甲卷)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第1题。
1.推测①②③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 A )
A.淡水湖、下渗 B.淡水湖、蒸发
C.咸水湖,下渗 D.咸水湖、蒸发
[解析] 由材料“题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及巴尔干半岛多石灰岩分布可知,①②③湖泊湖水易沿断层渗漏,以地下径流的形式流入海洋,故①②③湖泊的类型为有进有出的淡水湖,湖水主要输出方式为下渗。故选A。
(2023·浙江1月选考)读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2~3题。
2.P、Q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D )
A.P沿岸降水增多 B.Q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C.Q沿岸降水减少 D.P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3.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D )
A.洋流、洋流 B.纬度、洋流
C.径流、纬度 D.洋流、径流
[解析] 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附近洋流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Q附近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海域有寒流流经,水温降低,海水的蒸发作用减弱,海水盐度升高;Q海域有亚马孙河注入,带来大量的淡水,导致海水盐度降低,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洋流和径流,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4.(2023·浙江6月选考)麦兹巴赫湖是典型的冰川堰塞湖。2022年6月,湖泊不断接纳上游冰川融水,并于7月中旬发生溃决。6—7月期间,能反映湖泊冰水沉积物总量变化过程的曲线是( B )
[解析]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麦兹巴赫湖在6月不断接纳上游冰川融水,融水量大,将上游的物质带到湖泊不断沉积,导致湖泊的沉积物总量不断增加,故C错误;题意显示7月中旬,湖泊发生溃决,导致湖泊水大量流出,湖泊内的沉积物将迅速流出导致湖泊内的沉积物总量迅速减少,故B正确,A、D错误。故选B。
(2023·辽宁卷)沿岸水是河水与海水在沿岸混合而成的水体。受盛行风、海岸线形态、入海径流和海水运动等因素影响,渤海南部沿岸水的盐度、运动范围等季节变化较明显。下图为渤海局部海域1月盐度分布图。完成5~7题。
5.图中甲海域低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D )
A.海域结冰少 B.径流汇入多
C.沿岸水蒸发少 D.沿岸水积聚多
6.1月渤海与黄海海水交换的模式是( B )
A.南进北出 B.北进南出
C.中间进南北出 D.南北进中间出
7.与1月相比,推测7月( D )
A.甲海域与渤海海峡盐度差变小
B.渤海南部沿岸水范围向东扩大
C.渤海与黄海之间海水交换加强
D.渤海南部沿岸水盐度明显降低
[解析] 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海域位于黄河入海口南侧,且海域相对封闭,沿岸水在此积累较多,海水盐度较低,D正确;该海域盐度较低,海水结冰较多,A错误;该地不是位于河流入海口,黄河入海口没有形成低值中心,B错误;海水蒸发不是影响近岸海域盐度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D。第6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月渤海海峡等盐度线北侧向渤海方向凸起,南侧向黄海方向凸起,说明渤海与黄海海水交换的模式是北侧黄海流向渤海,南侧渤海流向黄海,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7题,7月降水增多,陆地径流补给海域增多,沿岸水的盐度降低,导致甲海域与渤海海峡盐度差变大,A错误,D正确;沿岸水主要受陆地轮廓形状限制,7月与1月差异较小,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渤海与黄海之间海水交换强弱变化,C错误。故选D。
8.(2022·上海卷)低纬度寒流和高纬度暖流容易形成大雾,下列洋流流经地区最容易产生海雾的是( D )
A.千岛寒流,日本暖流
B.加利福尼亚寒流,墨西哥湾暖流
C.秘鲁寒流,巴西暖流
D.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大西洋暖流
[解析] 千岛寒流是中高纬度寒流,日本暖流是中低纬度暖流,不符合题意,A错误;墨西哥湾暖流是中低纬度暖流,不符合题意,B错误;巴西暖流是中低纬度暖流,不符合题意,C错误;西澳大利亚寒流是中低纬度寒流,北大西洋暖流是中高纬度暖流,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
9.(2023·浙江6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径流深度是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
材料二 图1为黄河中上游流域略图。图2为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图。
(1)黄河中游地区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_南深北浅__,并指出造成径流深度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 _生产生活用水__。
(2)有专家认为,“南水北调”西线引水有利于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种植业发展。你是否赞同?试从水循环角度,说明你的理由。
_赞同。“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增加黄河中上游水量,进而增加中游流域内的地表径流,有利于区域内的种植业的灌溉;中上游河流流量增大,蒸发量加强,区域内水汽增加,降水量增加,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或不赞同。黄河中上游地区降水总量少,土质疏松,“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可能导致下渗增加,使地下水位抬高,加剧土壤盐碱化,不利于该地种植业发展;径流量增加使水土流失加剧,蒸发量的增加使该区域降水量增加,暴雨与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__
[解析] 第(1)题,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中游地区南部区域支流较多且落差较大,因此径流深度较深,而北部区域支流较少,水量较小,落差相对较小,因此径流深度较浅。两个时期对比下,主要影响其径流深度变化的人类活动是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不断增加,导致径流的水量减少,因此深度变浅。第(2)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先表明观点,再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所选观点。若答赞同,可以从“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工程缓解该地缺水问题与增加降水量的角度分析。若答不赞同,可以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加剧土壤盐碱化与增加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的角度分析。
10.(2023·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极地地区的某些海区,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表层海水的盐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左图为极地地区某海区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右图为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
(1)说明左图所示环流的形成原因。
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受重力作用水体下沉;底层海水盐度更低,密度较小,被下沉的高盐度海水顶托抬升,从而形成图示环流。
(2)分析右图中盛行风减弱对该海区生物资源的影响。
_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__
[解析] 第(1)题,所示环流是因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的密度差异导致的环流。而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读图可知,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受重力作用水体下沉;底层海水盐度更低,密度较小,被下沉的高盐度海水顶托抬升,从而形成图示环流。第(2)题,中低纬地区处于信风带控制区,该地位于大陆西岸,信风为离岸风,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
11.(2022·辽宁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深层地下水的开采超过其恢复和更新能力,会造成中深层地下水补给区的水位低于浅层地下水的水位,改变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方式。某科研团队研究太原盆地中深层地下水的溶解性总固体含量(简称TDS,即每升水中所含的溶解性固体量)分布特征,发现TDS值越高的地方,地下水水位越低。下图示意太原盆地中深层地下水TDS值的分布。
(1)简述该盆地中深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_大气降水下渗;汾河等河流渗漏;浅层地下水下渗。__
(2)说出为保持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应采取的措施。
_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护地下水资源;推进地下水采补平衡的措施;强化取水许可和用水定额管理,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实施节水行动,有序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有序实施地下水取水井关闭工作;完善污水处理排放体系,防止地下水污染。__
[解析] 第(1)题,太原盆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受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夏季降水多,该地风化强烈,裂隙发育较多,大气降水在岩石裸露区直接下渗可补给地下水。汾河等河流水量较大,由于该地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水可通过地层的裂隙,不断补给地下水。由于该地风化强烈,裂隙发育,该地中深层地下水水位较低,浅层地下水通过不断的下渗补给中深层地下水。第(2)题,要严格落实水资源的管理制度,防止中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减少浅层地下水的使用,要严格保护地下水资源。通过雨季回灌,减少地下水开采,推进地下水采补平衡。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强化取水许可制度和用水定额管理,不得任意开采,定额管理可强化水源的有效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要大力实施节水行动,加大宣传,从生活中杜绝水资源的浪费,有序推进节水型城市的建设;培育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减少大水漫灌,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发展。同时要有序的将中深层地下水取水井陆续关闭,防止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中深层地下水其更新速度慢,其污染主要来自城市的污水排放及工厂排放,完善城市污水处理排放系体系,防止因污水排放下渗,造成地下水水质遭到污染。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高考专项练: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高考专项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推测智利竹鱼的生活习性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五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五湘教版,共3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十一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十一湘教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