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提升练专题02 声光热实验题(含解析)
展开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
1、测量型实验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正确操作,是考查其他实验的基础。熟悉各种仪器及仪表的操作规则是解决这类测量型实验的基础。
2、实验考查中对实验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及实验操作顺序的考查是当前中考考点之一。要快速准确地解决这类问题,必须明确各实验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各实验操作顺序,当然,要在平时真正做过实验,而不是背实验,才能把这类习题回答好。
3、熟练地操作书本上的每一个演示实验是实验复习中的重点,只有这样方能真正提高动手能力。
4、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一些“探索性”“设计性”实验,这类实验不仅能充分反映教师在平时物理教学中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而且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这种题型仍是今后中考的热点。在扎实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方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平时要多加练习。
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实验原理定方向
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
(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
(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
(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
(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
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
(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保证实验步骤的必要性。
3、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等值性
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取值问题,就是对于一个实验中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以通过这个物理量对周围的影响或与别的物理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确定这个物理量的大小,然后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出待测物理量的值。
4、实验的设计性
这种方法是灵活应用物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简单、合理、便于操作的实验过程,然后应用物理公式和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待测物理量的表达式。
5、实验的开放性
这种方法是多向思维、全面考虑、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把各种可能的方法都考虑到。能够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掌握和灵活应用的能力。
类型一、声现象
例1:(2021·山东潍坊·中考真题)一同学从实验室借来带密封条的玻璃罩、抽气泵等器材,分别进行了下列探究,请你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选择“变大”、“变小”或“不变”填入空格中。
(1)将图甲所示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玻璃罩内,抽走罩内气体,闹铃的声音________;
(2)将图乙所示盛有少量热水的烧杯放入玻璃罩内,抽走罩内气体,杯内的水沸腾,杯内水的温度值________;
(3)将图丙所示的装置放入玻璃罩内,抽走罩内气体,试管内外水面的高度差________。
【答案】 变小 不变 变小
【详解】(1)[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将玻璃围罩内的空气抽走,闹钟的响铃将变小。
(2)[2]抽走罩内空气,杯内热水将会沸腾,这是因为液体的沸点受到大气压的影响,抽走罩内空气,罩内气压变小,水的沸点变低,即使是较低温度的热水也开始沸腾了,而在这个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
(3)[3]图丙所示装置是托里拆利实验,试管内外水面高度差与管外大气压有关,将罩内气体抽走,则罩内气压减小,试管内水面会往下降,即高度差会变小。
例2:(2021·上海·中考真题)小明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几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小明又借来一个能够测量声源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答案】 A C A B
【详解】(1)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与横截面积相同,而琴弦的长度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符合要求的实验编号是:A、C.
(2)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应控制琴弦的长度与材料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符合要求的实验编号是:A、B.
类型二、光现象
例3:(2022·江苏淮安·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准备的实验器材有:玻璃板,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铅笔,光屏。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是______;
(2)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玻璃板前观察到蜡烛A的像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
(3)玻璃板后移动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表明像与物______;
(4)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特点时,应多次改变______,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5)撤去蜡烛B,放一光屏到B撤走时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
【答案】 刻度尺 反射 未点燃 大小相等 蜡烛A的位置 虚像
【详解】(1)[1]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是刻度尺,可以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
(2)[2]实验过程中,看到蜡烛A的像是利用光的反射。
(3)[3][4]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表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4)[5]为了得到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应保持平面镜不动,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5)[6]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例4:(2022·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五代时期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______;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___,证实了“影与形无异”;
(3)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直线将物和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发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______,用刻度尺测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综上可得,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_;
(5)蜡烛A的像,是它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而形成的______像。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木板,蜡烛A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通过玻璃板成像。
【答案】 确定像的位置 相等 垂直 对称 虚 仍能
【详解】(1)[1]玻璃板可以反射光,还可以透光,可以看到像的同时还可以看到与像做比较的蜡烛,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确定相等位置。
(2)[2]蜡烛AB等大,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3]由图乙得,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4]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对称,且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由几何关系得,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5)[5]蜡烛A的像,是它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而形成的虚像,它是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
[6]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木板,蜡烛A发出的光线和反射的光线仍能在玻璃板上反射蜡烛A仍能通过玻璃板成像。
类型三、热现象
例5:(2022·湖北·天门市江汉学校八年级期中)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1)①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应按照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安装,甲图中A铁圈的高度是由___________(选填“酒精灯”、“酒精灯的火焰”)决定的;
②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比较图乙中BC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BC段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温度___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③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冰熔化的时间太短,不方便记数据,请你提供一种延长实验时间的方法:___________。
(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①请你指出图丙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
②加热到第3min时水已经沸腾,温度计示数如图丁所示,说明此时气压___________(填“低于”、“高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上面戊图中的___________(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③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有同学拿走酒精灯后,杯中的水又沸腾了一小会,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自下而上 酒精灯的火焰 固液共存 不变 增加冰块的量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 低于 a 不变 见解析
【详解】(1)①[1][2]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最后调整温度计的高度,使其不要碰到容器底,所以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实验器材;加热时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所以要根据其位置决定A铁圈的高度。
②[3][4]图乙中,BC段是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为固液共存状态。
③[5]实验过程中,发现冰熔化的时间太短,可以增加冰的质量或者将酒精灯火焰调小,来延长加热时间。
(2)①[6]由图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的底部,会导致测量结果偏高。
②[7]由图丁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温度,液柱上表面对准了90℃上面第6个小格处,读作96℃,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气压低,水的沸点低,此时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8]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③[9][10]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拿走酒精灯后,杯中的水又沸腾了一小会,因为石棉网有余热,烧杯中的水还能继续吸热。
例6:(2022·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一模)小强对有关热现象进行如下探究:
(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时画出了图像甲,由图像甲可知冰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是______℃;
(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强换用其他装置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水温度升高,是通过______方式增加水的内能。由“温度-时间”图像乙可知,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其原因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结合两次实验图像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
【答案】 晶体 0 热传递 低于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详解】(1)[1][2]由图甲可知:冰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冰的熔点为0℃。
(2)[3]实验中,水从火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
[4]由图可知,由所绘制的乙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8℃,低于100℃,此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3)[5]冰是晶体,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一、实验题
1.(2020·河南·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九年级期中)某物理兴趣小组对热现象的有关实验进行如如下探究: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用同样的热源分别对它们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1)实验前,小明同学应取初温和 ___________的水和煤油进行实验;
(2)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成“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无法用测量工具测出来,本实验是通过 ___________来反映的,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叫 ___________;
(4)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小强用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小强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丙可知,___________的吸热能力强。煤油的比热容为 ___________J/(kg•℃);[c水=4.2×103J/(kg•℃)]
(5)小强在完成实验后,想探究水沸腾的特点,于是继续对水加热,当水沸腾后,他观察到温度计示数
___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不变”),而气泡情况应该和图戊中 ___________相似(选填“a”或“b”)。
【答案】 质量相等 自下而上 加热时间 转换法 水 2.1×103 不变 a
【详解】(1)[1]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前,小明同学应取初温和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进行实验。
(2)[2]因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确保一次调整到位。
(3)[3][4]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无法用测量工具测出来,本实验是通过加热时间长短来反映的,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4)[5]根据小强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丙可知,升高30℃,煤油用时4min,水用时8min,即水的加热时间长,则吸收的热量较多,所以水的吸热能力强。
[6]根据作出的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知,温度升高30℃,煤油用时4min,水用时8min,故水吸收的热量是煤油的2倍,根据Q=cm∆t,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和煤油的比热容之比
SKIPIF 1 < 0
则煤油的比热容
SKIPIF 1 < 0
(5)[7][8]小强在完成实验后,继续对水加热,当水沸腾后,他观察到温度计示数不变;因为水沸腾时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所以沸腾过程中气泡上升变大,故而气泡情况应该和图戊中a相似。
2.(2022·安徽·六安市裕安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是小红“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小红的实验装置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对于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关系;
(2)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3)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和物到玻璃板_____的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填“虚”或“实”)。
【答案】 大小 较黑暗 距离 虚
【详解】(1)[1]实验中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2)[2]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烛焰是成像的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在玻璃板上成像不太清晰,故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下进行。
(3)[3]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便于比较像和物到玻璃板距离的关系。
(4)[4]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当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2022·湖北·武汉市武珞路中学八年级期中)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张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1)硬纸板应选择______(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时如果让光垂直于镜面入射,此时反射角为______度;
(2)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入射到O点,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3)将纸板NOF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则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答案】 粗糙 0 一定垂直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详解】(1)[1]硬纸板应选用粗糙材质,光在硬纸板上发生漫反射,在纸板前不同方位都能看到光的传播途径。
[2]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实验时如果让光垂直于镜面入射,此时入射角为 SKIPIF 1 < 0 ,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为 SKIPIF 1 < 0 。
(2)[3]因法线与镜面垂直,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一定垂直。
(3)[4]当纸板NOF向后折,则呈现反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是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2021·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刻度尺、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此实验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
(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的关系;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的眼要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像;
(5)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位置 2 大小 前 虚 不变
【详解】(1)[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当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所以选择2mm的玻璃板。
[3]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4]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接收光像,可以观察到像与蜡烛B,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4)[5]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5)[6]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5.(2022·北京市西城区德胜中学八年级期中)小德用如图所示实验器材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
(1)他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_____;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_____;
(3)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___________(填字母)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A.推理假设 B.实验验证 C.归纳总结
(4)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真空不能___________。
【答案】 小 大 不能 A 介质 传声
【详解】(1)[1]在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所以声音传播的介质减少,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减小。
(2)[2]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由于声音传播的介质增多,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变大。
(3)[3][4]由于玻璃罩内无法获得真空,所以不能直接得出实验结论,只能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实验结论。
(4)[5][6]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真实的实验是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于是形成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6.(2022·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八年级期中)晓伟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的情况后猜想: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下表是他在实验时选用琴弦的相关数据。
(1)在探究一个物理量是否与多个因素有关过程中,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如果晓伟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材料有关,你认为他应选用表中编号D和________的琴弦。如果晓伟想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是否与琴弦的长短有关,你认为他应选用表中编号C和________的琴弦;
(2)如果选用编号为A、B的两根琴弦,可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________有关;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选择其中一根琴弦,改变琴弦的________,用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测量________。
【答案】 E E 横截面积 松紧程度 频率
【详解】(1)[1]要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该控制琴弦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故对照表中数据可知,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D、E的琴弦。
[2]要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故对照表中数据可知,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C、E的琴弦。
(2)[3]若选用表中编号为A、B的琴弦,对照表中数据可知控制琴弦的材料、长度相同,可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
(3)[4][5]验证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都相同而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可以用同一根琴弦多次改变其松紧程度,用同样大小的力度去拨动琴弦进行实验,用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测量频率。
7.(2022·山东淄博·中考真题)小明用玻璃板、蜡烛、白纸、刻度尺、火柴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他将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前面(如图),分别拿未点燃的蜡烛B、C、D(D与A同粗等高)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他发现只有蜡烛D能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D的位置就是___________的位置,在此位置做好标记,移去蜡烛D,在标记处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承接不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___________像。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相应移动蜡烛D,蜡烛D均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
(2)探究完像和物的位置关系并最终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的结论后,小明分析,小轿车前挡风玻璃安装成倾斜,除了减小风阻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行车安全。这是因为:夜间行车时,如果车内开灯,车内乘客经前挡风玻璃成的像在司机的___________(选填“斜上方”“正前方”或“斜下方”),这样会减小对司机观察路况的干扰。为了行车安全,夜间行车时,车内不宜开灯。
【答案】 蜡烛A的像 虚 相等 斜上方
【详解】(1)[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不点燃的蜡烛D,蜡烛D在A的另一侧,当蜡烛D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 D的位置便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2]移去蜡烛D,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透过玻璃板在光屏上能看到蜡烛A的像。
[3]只有与A同粗等高的蜡烛D能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相应移动蜡烛D,蜡烛D均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2)[4]小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果竖直安装,成的虚像会在正前方,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倾斜安装可以使像成在斜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路况。
8.(2021·河南·林州市第九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小明用酒精灯、烧杯、大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对热现象进行了探究。
(1)小明用图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_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比较图乙中AB段与CD段可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原因是_______。该实验中的加热方式优点是_______。
(2)小明用如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_______。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_______(请写出一条)。
(3)小明用图示中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停止加热,水会停止沸腾,然后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罩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冷水使瓶内水蒸气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导致水面气压减小从而使水的沸点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答案】 固液共存 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 使物质受热更加均匀 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相同 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液化 降低
【详解】(1)[1]冰是晶体,由图1可知,冰在B点开始熔化,在C点完全熔化,BC段表示冰处在熔化过程中,所以此时是固液共存状态。
[2]由图1图像可知,AB段是冰吸热的过程,CD段是水吸热的过程,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比冰用的时间长,吸热多。由 SKIPIF 1 < 0 可知,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故水和冰加热的时间不同。
[3]该实验用的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物质受热更加均匀。
(2)[4]因为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相同,控制实验的无关因素。
[5]由图2可知,图象的FG段温度保持不变,是因为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3)[6][7]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放热液化,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因为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1.02
C
铜
100
0.76
D
尼龙
80
1.02
E
尼龙
100
0.76
控制因素编号
琴弦材料
琴弦的长度L/cm
琴弦的横截面积S/mm2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
30
0.5
D
铜
40
0.5
E
尼龙
40
0.5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难点剖析+真题汇编专题02 声的两种利用途径的辨析技巧(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难点剖析+真题汇编专题02 声的两种利用途径的辨析技巧(含解析),共9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4.1 实验探究题(声光热):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4.1 实验探究题(声光热),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专题41实验探究题声光热教师版含解析doc、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专题41实验探究题声光热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2.1 填空题(声光热):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2.1 填空题(声光热),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专题21填空题声光热教师版含解析doc、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专题21填空题声光热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