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9.1 压强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
第九章 第1节 压强
1课时
授课教师
XXX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力的示意图,能够准确判断压力与重力,说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体验,能够合理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准确归纳出实验结论。
3.能用类比的方法构建压强的概念,能熟练写出压强公式、单位,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
4.通过小组讨论,能根据压强公式分析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物理现象。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的现象进行解释。
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教学内容,同时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在现象的对比中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菜刀、压路碾子等产生的压强,期望学生在现象的对比中,提升对科学理念本质的认识,在对科学的理解中,获得和发展兴趣。注意把现代科技材料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理解新闻事件和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体会物理知识是有用的,驱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学习兴趣得到发展。
教学准备
铅笔、气球、小桌、海绵、钩码、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滑雪
过渡语:茫茫白雪中的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但一个陷下去了,而另一个却没有,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压力与压力的作用效果
1.压力
多媒体展示图片:如图所示。
思考问题:各个接触面受到的力是怎样的?力的方向怎样?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的重力吗?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图的情况。
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要进行纠正。让同学们思考后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接触面的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分析: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教师总结:由于物体相互接触且挤压而产生的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知识拓展:
(1)压力产生的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而且有挤压作用。
(2)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3)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
(4)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
压力
重力
施力物体
物体
地球
受力物体
物体
物体
大小
决定于形变程度
G=mg
方向
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总是竖直向下
作用点
在接触面上
重心
性质
弹力
引力(重力)
联系: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且两个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
2.压力的作用效果
提出问题:取一支削尖了的铅笔,用两个手指按压笔尖和笔尾,两个手指感觉有什么不同?观察两个手指有什么现象?用一只手掌平压在气球上,用另一只手的食指顶住气球,观察气球如何变化?若用力大一些,会怎样?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
(1)如何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
(2)如何改变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3)设计和进行实验时要控制哪些变量?
学生讨论并制定方案后合作完成实验,分析结论。
进行实验:
甲 乙 丙
收集证据: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
受力面积
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
1
相同
大
明显
2
小
不明显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实验
压力
受力面积
压力的作用效果
1
相同
大
不明显
2
小
明显
归纳总结: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知识点二 压强
过渡问题: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该如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强弱呢?
回答预设:比较压力作用效果需要比较相同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类似于速度的定义,可以用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比值定义压力的作用效果。
归纳总结: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强弱,可以用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比值的大小来表示。
压强概念: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压强公式:p=eq \f(F,S)。
压强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1 Pa=1 N/m2。
知识点三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1.减小压强的方法
思考问题:当我们需要压强小一些时,可采用什么方法?
教师引导:根据公式p=eq \f(F,S)来思考。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然后回答。
教师总结:
(1)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3)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活动:让学生举出实际例子并分析。
(1)坦克很重,不用轮子而装上履带,是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
(2)滑雪者站在雪橇上或脚蹬滑雪板,可以在松软的雪地上滑行,而不会陷入雪中,因为用雪橇或者滑雪板,增大了雪地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小雪地所受的压强。
(3)钢轨铺设在枕木上,是增大地面的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防止破坏路面。
(4)严禁汽车超载,减小质量,从而减小地面所受的压力,减小了压强。
2.增大压强的方法
思考问题: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教师引导:根据公式p=eq \f(F,S)来思考。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然后回答。
教师总结:
(1)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3)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活动:让学生举出实际例子并分析。
(1)菜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减小与菜的接触面积(即受力面积),以便用较小的力就能产生很大的压强,容易把菜切开。
(2)针、箭和斧头等工具都是采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这样容易刺穿物体或砍碎物体。
(3)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增大了压力,增大了压强。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四、板书设计
第1节 压强
一、压力
1.压力的概念:由于物体相互接触且挤压而产生的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所受重力。
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有关。
三、压强
1.压强的概念: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2.计算公式:p=eq \f(F,S)。
3.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 Pa=1 N/m2。
四、减小或增大压强
1.减小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3)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2.增大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3)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教学设计
反思
1.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探究建立压强的概念,在探究中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感官体验,用眼睛看形变的大小,用手指感受疼痛,用大脑去思考设计方案,用嘴巴交流讨论自己的方案,用手进行实验操作。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强化对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理解。课堂中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对物体受到的压力进行分析时,学生将重力与压力混淆,需要进一步对重力和压力的产生途径进行辨析,让学生了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在对压强公式p=eq \f(F,S)的具体应用中,学生对受力面积的判断出错,例如人走路时地面受力面积的变化,已知坦克一条履带和地面接触面积去确定地面的受力面积等。
课题
第九章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1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体验,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及特点。
2.通过小组合作,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并能够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3.通过实验,了解连通器原理,并能解释船闸、水壶等生活中连通器的原理。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熟练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引导学生建立“液柱模式”的物理模型,推导液体压强公式。
教学方法
本节课应从液体的流动性和液体有重力出发,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利用物理模型“液柱”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
本节课采用演示法,科学探究法,假想物理模型法等相结合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折得出结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水、盐水、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底部和侧壁带橡皮膜的饮料瓶、形状不同的容器、矿泉水瓶、皮管、水槽、U形管、四周蒙橡皮膜的立方体、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视频导入:潜入海水中不同深度的潜水员,需穿着不同的潜水服,且深海潜水服要比浅海潜水服更厚重些。
提出问题:为什么深海潜水服要比浅海潜水服更厚重些呢?是不是潜得越深,上面的水越多,水产生的压强越大,所以深海中要穿着更厚重的潜水服?
过渡语:要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液体压强的有关知识。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液体压强的特点
学生活动:感受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往塑料瓶中装水,看到底部的橡皮膜向下凸起,再将胶带拉开,看到水流流出。(说明:塑料瓶底是橡皮膜、侧壁有高低不同的两个孔,被透明胶带封住)
提出问题:液体为什么对容器底有压强?液体为什么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方法点拨:把不容易观察的液体压强(抽象概念)转换成橡皮膜的凸起,运用的是转换法。
活动探究:请将蒙有橡皮膜的透明盒子放入水中,观察盒子,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归纳总结:把小盒子放入水中,观察到各个面的橡皮膜都向里凹陷,下面的比上面的凹陷程度大,说明下面的压强比上面的压强大。
实物展示:如何显示液体的压强?
观察到压强计的U形管中的两液面相平,用手轻压探头的橡皮膜,观察到U形管中的液柱出现高度差,然后再用力压橡皮膜,发现高度差变大。
知识点二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提出问题: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假设:请学生大胆猜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同学们的猜想似乎都有道理。那么怎样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呢?
设计实验:你计划采取什么科学方法来研究自己的课题?
那就请同学们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合作进行设计。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你的实验方案主要解决以下问题:如何选择实验器材?如何使用?实验步骤如何做?如何设计实验表格?
探究一: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深度的关系
控制不变的量是液体的密度和探头的方向,改变的量是液体的深度,观察的是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
次数
液体
深度/cm
探头方向
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
1
水
5
水平向上
2
水
10
水平向上
3
水
15
水平向上
探究二: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方向的关系
控制不变的量是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改变的量是探头的方向,观察的是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
次数
液体
深度/cm
探头方向
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
1
水
10
水平向上
2
水
10
水平向下
3
水
10
朝侧面
探究三: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控制不变的量是液体的深度和探头的方向,改变的量是液体的密度,观察的是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
次数
液体
深度/cm
探头方向
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
1
水
10
水平向上
2
酒精
10
水平向上
3
硫酸铜溶液
10
水平向上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教师组织学生实验,并巡视解决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让大家做好实验,教师给同学们几点温馨提示:
(1)实验中橡皮管不要弯折。
(2)深度是指从液面向下到某一研究点的竖直距离。(3)小组同学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分析论证: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1)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跟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与探头的方向无关。
(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①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③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④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评估交流:在探究中运用了哪些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我们的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探究方案是否可以进一步改进?
知识点三 液体压强的大小
难点突破: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因此只要计算出某一深度液体竖直向下的压强,就知道了这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如图所示,设想水面下h 深处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面积为S,则由压强的定义式可知p=eq \f(F,S) =====ρgh。
归纳总结:
液体压强公式:p=pgh,公式中各字母的含义
p是液体内h深处的压强,单位是Pa;
ρ是液体的密度,单位是kg/m3;
h是深度,是指研究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从推导出来的公式p=ρgh进一步说明:液体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形状均无关。
知识点四 连通器
学生活动:用两支注射器筒和一根橡皮管,组成如图所示的连通器,首先使注射器筒的位置一样高,观察两支注射器筒中液面的高度情况,然后使一支注射器筒的位置较高,另一支注射器筒的位置较低,观察两支注射器筒中液面的高度情况。
提出问题: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为什么总是保持在同一高度?
归纳总结:
(1)连通器的概念: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的特点: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高度。
(3)连通器的原理: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时,各部分中液体所产生的压强相等。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四、板书设计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的压强
1.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2.液体压强计
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液体压强公式:p=ρgh
三、连通器
1.定义
2.特点
3.原理
教学设计
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为什么深海潜水服比浅海潜水服要厚重一些?由此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然后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让学生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分析学生所做的实验,探究出液体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液体压强有大小之分;并以实验现象为依据,猜想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好实验,进行实验,获取数据后分析论证,探究出液体压强的特点;再理论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不足之处:基础较差的同学对理论推导的公式不理解。
课题
第九章 第3节 大气压强
1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生活小实验,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2.通过师生共同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及大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制气压计的探究活动,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服务意识。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难点:解释大气压强现象。
教学方法
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证实大气压强的存在,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大气压强,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托里拆利实验,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借助形象直观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皮碗、玻璃瓶、玻璃管、长滴管、红墨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视频导入: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底层,其中,有许多看似意外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生着: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明显变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处的人知道水加热到80℃左右就沸腾了……
过渡语:同学们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让我们一块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解开这神秘的面纱。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大气压强的存在
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视频说明:空气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匹马都很难把它们拉开。对于这个实验,同学们想试一试吗?现在,我们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来做一做。
学生实验:学生按下图所示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教师总结: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
知识点二 大气压的测量
多媒体展示:托里拆利实验
交流讨论:管内水银为什么不继续下落?
教师讲解:这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的汞柱,也就是说大气压跟760 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学生活动:计算大气压强的值。p=ρgh=13.6×103 kg/m3×9.8 N/kg×0.76 m=1.013×105 Pa。
教师总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1.013×105 Pa,它相当于在1 cm2表面受到10 N的压力。通常人们把760 mm汞柱所产生的压强,叫标准大气压。
讨论交流:大气压作用在一个人手掌上的压力约为500 N,相当于一个质量为50 kg的人站在你手掌上产生的压力。这么大的压力,我们为何感觉不到呢?(因为人体内也存在压强,内外压力相互平衡;另外,人长期生活在大气中,已经适应这种环境了)
实验设疑:
(1)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玻璃管倾斜会怎样?
(2)玻璃管的粗细影响水银的高度吗?
(3)若将玻璃管上提或下压一些,管内外的水银柱的高度差如何变化?
(4)若玻璃管内混有少量空气,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吗?
回答预设:
(1)玻璃管倾斜,水银柱长度增大但竖直高度差不变。
(2)水银的高度差与玻璃管的粗细无关。
(3)高度差不变。
(4)会影响测量的结果,比实际小。
知识点三 大气压的变化
提出问题:大气压数值是否总是不变的呢?
学生活动:取一个瓶子,装入适量红墨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的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空气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拿着它从楼下到楼上,观察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从楼下到楼上玻璃管内水柱变高。
实验结论:随着高度的增大,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会逐渐升高,表明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2,了解大气压对水的沸点的影响。
归纳总结:
(1)离地面越高,大气的密度越小,大气压越小。在海拔3 000 m以内,大约每升高10 m,大气压减小100 Pa。
(2)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 ℃,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四、板书设计
第3节 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的存在
1.大气压的概念
2.大气压的特点
二、大气压的测量
1.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2.标准大气压:p0=1.013×105 Pa
3.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2)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教学设计
反思
本节内容多,大气压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感受不像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么直观,大脑对知识刺激产生的印象不太深刻。
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不明确,课后了解了他们哪些知识未听懂。主要有:(1)大气压到底是怎么产生的?(2)为什么大气压朝向各个方向?(3)为什么大气压等于高为760 mm汞柱产生的压强?这些需要教师作必要的说明,告诉他们本节课知识需要认识到什么程度,至于他们的疑问,有的不需要掌握或者暂时还很难讲清楚。
课题
第九章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验,总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能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升力产生的原因,进一步解释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原因。
3.简单解释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相关现象。
难点:运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所造成的许多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教学中应抓住初中学生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特点,利用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从中认识生活中常见现象和科学技术,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硬币、漏斗、乒乓球、纸片、塑料吸管、水槽、注射器、水、飞机机翼模型、风扇、小木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今天,我们先请四位同学来进行两项比赛。
活动1:硬币“跳高”比赛。
活动2:“漏斗吹球”比赛。(比赛规则:用手掌托着乒乓球,把乒乓球放在翻转的漏斗中,用嘴通过漏斗向下吹气,同时放开手。看到了什么现象?)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教师: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流体的流动速度与压强的关系。同学们的桌子上有乒乓球两个、小木条两根、饮料吸管一支、大号注射器一支、装满水的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一杯水、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两张纸等器材。自由选择器材,做一到二组实验。提示可以用嘴吹气产生气流,用注射器喷射水产生水流,通过一些物体的运动状况来分析判断压强大小的变化。
这里提供几个参考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同学也可以自己设计其他的实验方案。
2.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教师:现在我们的研究活动以小组进行,请大家在小组内积极地讨论、研究方案,积极地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并把你们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全班交流。看看在实验中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开始实验、探究、讨论,教师巡视各组的实验情况。
3.分析与论证
教师:下面进行全班交流,把同学们所看到的、所想到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估计学生会回答到的几种情况:
(1)选择实验装置甲的小组:把两个乒乓球放在两根小木条上,相对靠近一些,用一支饮料吸管向它们中间吹气,两个乒乓球互相靠拢。
(2)选择实验装置乙的小组:在两张纸中间吹气,结果看到两张纸不但没有被吹开反而互相向中间靠近。
(3)选择实验装置丙的小组:用注射器向漂浮在水面上的两只小船间喷射水流,可观察到两只船向中间靠拢。
(4)选择实验装置丁的小组:向管中吹气,可看到水雾从切口处喷出。
因此,同学们认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教师总结: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知识点二 飞机的升力
问题过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高科技产品中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它在飞机的升空中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学们比较这两幅图片,飞机是哪个部分仿照了鸟呢?
教师提问:观察机翼模型,请同学们说出横截面的形状。
学生回答:上凸下平。
教师提问:描述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就仿照它来探索一下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利用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产生呢?
学生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机翼的上方凸起,当气流从机翼经过时,上方的流速比下方大,根据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机翼上方的空气压强比下方小,于是就产生了使机翼上升的力,这就是升力。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四、板书设计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二、飞机的升力
教学设计
反思
本节课通过问题情景的层层深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气氛是开放的、合作的、创新的、平等的,让大家在轻松中学,在动态中学。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3 大气压强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wl/tb_c7765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9.3 大气压强精品教案设计</a>,共2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演示实验,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与分析,播放视频,归纳总结,出示气压计,进行实验,实验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9.1 压强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a href="/wl/tb_c7765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9.1 压强精品教学设计</a>,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内容,课标要求,单元学习目标,单元情境,学习导航,学法指导,学习目标,创设情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压强9.1 压强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压强9.1 压强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深度构建,巩固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