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一模】2024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地区)
中考化学(河北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河北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文件包含化学河北卷全解全析docx、化学河北卷考试版A4docx、化学河北卷考试版A3docx、化学河北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化学河北卷答题卡PDF版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1、锻炼学生的心态。能够帮助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心态,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2、锻炼学生管理时间。通过模拟考试就会让同学们学会分配时间,学会取舍。
3、熟悉题型和考场。模拟考试是很接近中考的,让同学们提前感受到考场的气氛和布局。
中考的取胜除了平时必要的学习外,还要有一定的答题技巧和良好心态。此外,通过模拟考试还能增强学生们面对高考的信心,希望考生们能够重视模拟考试。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河北卷)
化学·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黄铜纪念币B.有机玻璃指示牌C.大理石建筑D.碳纤维赛车
【答案】B
【解析】A、黄铜纪念币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俗称有机玻璃,由单体聚合而成,是无色透明(透光率大于92%)具有耐光性的塑料,是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无机材料,不符合题意;
D、碳纤维,指的是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耐高温居所有化纤之首,用腈纶和粘胶纤维做原料,经高温氧化碳化而成,是复合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NaOH固体B.配制NaOH溶液
C.稀释浓硫酸D.干燥O2
【答案】D
【解析】A、称量NaOH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需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操作错误;
B、量筒用于量度液体体积,不能用于配制NaOH溶液,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操作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O2,气体从长管进,短管出,操作正确。
故选D。
3.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稀有气体含量较少,但用途广泛
D.二氧化碳有毒,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答案】D
【解析】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该说法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说法正确;
C.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含量较少,可以用作保护气、作电光源、充气等,用途广泛,故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没有毒,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该说法不正确。
故选:D。
4.化学符号具有独特的学科内涵,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1个铁离子:B.在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C.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两个氮原子:
【答案】B
【解析】A.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1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故1个铁离子可表示为: ,故该选项不正确;
B. 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该选项正确;
C.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氧原子 ,故该选项不正确;
D.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表示为:2N,故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5.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丙物质属于有机物,可用作溶剂和消毒剂
C.丙中C、H、O的质量比为 2∶6∶1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
【答案】B
【分析】甲物质的化学式为,乙物质的化学式,丙物质的化学式为
【解析】A、根据丙的化学式,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错误;
B、丙物质是酒精,属于有机物,可用作溶剂和消毒剂,故正确;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
故选B
6.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KCl固体可溶于水,MnO2不溶于水,因此可以通过加适量水溶解、过滤除去二氧化锰、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固体,故A正确;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其他不可燃不助燃的气体,故B错误;
C、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用来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钾固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硫酸铵,没有任何味道的是硫酸钾,故C正确;
D、NaOH溶于水放热,形成的溶液为无色,CuSO4溶液为蓝色,NaCl溶液为无色,因此可以通过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观察来鉴别三种物质,故D正确。
故选B。
7.在不同温度下,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缓慢加入固体M,测得溶液质量与加入溶质M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溶质M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B.20℃时,A、B、C三点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C
C.30℃时,D点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8.6%
D.30℃时,将D点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应向溶液中再加25g水
【答案】D
【解析】A、在不同温度下,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缓慢加入固体M,至B、C点溶液质量不再发生改变,20℃时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30℃时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说明20℃5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固体的质量>30℃5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固体的质量,故可得出溶质M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B、20℃时,A、B、C三点溶液中至C点溶液质量不再发生改变,则属于饱和溶液的是C,故选项说法正确;
C、30℃时,D点加入固体M的质量为30g,但是在B点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故D点最多溶解20g固体M达到饱和状态,溶剂水的质量为50g,则D点溶液中溶质质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D、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M,则向溶液中再加25g水,此时溶剂质量为50g+25g=75g,75g水中最多溶解30gM物质,D点加入固体的质量为30g,故所得溶液为恰好饱和的溶液,所以30℃时,将D点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应向溶液中再加水的质量大于25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生活中废旧电池集中深埋处理
B.发电厂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放到高空
C.超市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D.实验室含酸废水直接倒入下水道,不会造成污染
【答案】C
【解析】A、废旧电池中含有害物质,深埋处理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选项错误;
B、发电厂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放到高空,不能减少污染气体排放,选项错误;
C、超市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选项正确;
D、含酸废水会腐蚀下水道,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污染,选项错误。
故选C。
9.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披荆斩棘B.刻舟求剑C.火上浇油D.风吹草动
【答案】C
【解析】A、披荆斩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火上浇油,涉及油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风吹草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0.下列关于理化常识的应用中正确的是
A.霉变大米加热后食用 B.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在煤炉旁放一盆水可预防CO中毒 D.用吸管喝饮料时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
【答案】B
【解析】A、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加热后也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
B、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符合题意;
C、CO不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D、用吸管喝饮料时利用的是大气压的原理,人把管中的空气吸出,管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把饮料压入嘴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如图所示,利用水浴给试管中的固体碘加热一会儿后,试管内充满紫色的蒸气。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碘分子数目变多B.碘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
C.碘分子间作用力变大D.碘分子分解为碘原子
【答案】B
【解析】A、固体碘加热一会儿后,试管内充满紫色的蒸气,其是由于碘升华,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B、固体碘加热时,碘分子没有发生改变,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符合题意;
C、固体碘加热时,碘分子没有发生改变,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碘分子间作用力变小,不符合题意;
D、该过程是物理变化过程,不涉及分子裂解为原子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分类是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思想,在理化学习中有重要的应用。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导体:金刚石、食盐水、钢材B.常见的干燥剂:熟石灰、烧碱溶液、浓硫酸
C.晶体:冰、水银、玻璃D.人体必需元素:钙、锌、碘
【答案】D
【解析】A.金刚石不导电,不是导体,故A错误;
B.熟石灰、烧碱溶液不能做干燥剂,生石灰、烧碱固体可做干燥剂,故B错误;
C.玻璃不是晶体,故C错误;
D.钙、锌、碘是人体必需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13.分析和推理是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轻质球A、B靠近时互相排斥,所以A、B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D.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则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B
【解析】A、轻质球A、B靠近时互相排斥,由于同性相斥,所以A、B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故A错误;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故B正确;
C、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的生成,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却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二氧化碳是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C错误;
D、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时,物体还可以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故选B。
14.由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A.甲实验:盖上瓶盖后振荡,软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显酸性
B.乙实验:最左边的试管中铁钉生锈,其它两个不生锈,说明铁钉生锈需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C.丙实验:反复拉绳子,活塞冲出,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D.丁实验:向水平A管中吹气,竖直B管中的水面升高,说明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答案】A
【解析】A、甲实验:盖上瓶盖后振荡,软塑料瓶变瘪,只能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故A错误;
B、乙实验是验证铁生锈的条件实验,铁生锈是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最左边的试管中铁钉生锈,其它两个不生锈,通过对比说明铁钉生锈需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故B正确;
C、丙实验:反复拉绳子,活塞冲出,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即功能够转化成热能,导致容器内气体膨胀,胶塞被冲出,故C正确;
D、丁实验:向水平A管中吹气,导致B管上方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竖直B管中的水面升高,说明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故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28.(3分)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①向装置内依次加入白磷和80℃的水,此时白磷不燃烧;②通入氧气,气球胀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容器内气体压强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强。
(3)对比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答案】(1)4P+5O22P2O5 (2)大于 (3)需要氧气
【解析】(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答案为:4P+5O22P2O5;(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气体膨胀,容器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故答案为:大于;(3)对比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故答案为:需要氧气。
29.(5分)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化学知识,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铁强化酱油是为了补充适量铁元素,以预防 。
(2)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 。
(3)家中的观赏植物绿萝叶片发黄,可适当施用______(填字母)。
A.磷矿粉B.氯化铵C.尿素D.碳酸钾
(4)用墨汁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从古代保存至今而不褪色,是因为碳 。
(5)生活中,常采用 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答案】(1)贫血 (2)降温到着火点一下 (3)BC (4)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5)煮沸
【解析】(1)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食用铁强化酱油是为了补充适量铁元素,以预防贫血,故填:贫血;
(2)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3)氮肥能促进叶色浓绿,家中的观赏植物绿萝叶片发黄,应使用氮肥,氯化铵、尿素中都属于氮肥,故填:BC;
(4)用墨汁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从古代保存至今而不褪色,因为碳单质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接触都容易起变化,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填: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5)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填:煮沸。
30.(5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1)在实验室用实验1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来制取气体,实验后发现收集的气体不纯净,可能的原因是 。
(2)实验2探究了溶质与溶剂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对比B和C的现象,可得出结论 ,X和Y分别为 。
(3)实验3刚开始预热时,c中即有气泡产生,但澄清石灰水不浑浊,原因是 ;证明木炭粉和氧化铜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答案】(1)没有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就收集或集气瓶内没有装满水(合理即可)
(2)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X为水;Y为高锰酸钾
(3)产生的气泡为装置内的空气 a试管内有红色固体出现,c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甲所示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根据收集装置可知气体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不纯净,可能的原因是①没有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就收集;②集气瓶内没有装满水;(2)该实验是为了探究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所以应该设计对照实验,题中对比B和C能得出结论,B和C中的变量是溶质,所以X是水,可得出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性不同,由此可知对比A和B能得出同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中溶解性,则A和B的变量是溶剂,所以Y为高锰酸钾。所以X是水,Y是高锰酸钾;(3)实验3刚开始预热时,c中即有气泡产生,但澄清石灰水不浑浊是因为刚开始产生的气体为原有试管中的空气;证明木炭粉和氧化铜发生反应的现象是a试管内有红色固体出现,c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1.(4分)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D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只有B、E是气体, G、J所属的物质类别相同。请用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为 。
(2)物质F常见的用途是 。
(3)反应①至⑤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C2H5OH (2)作干燥剂或制取熟石灰 (3)置换反应 (4)Na2CO3+Ca(OH)2=CaCO3↓+2NaOH
【分析】A、D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只有B、E是气体,推测为液体可燃物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A为酒精C2H5OH、B为氧气、D为水、E为二氧化碳;碳酸钙高温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C高温得到二氧化碳气体,F为氧化钙;二氧化碳能和碱反应,氧化钙和水生成碱氢氧化钙,G、J所属的物质类别相同,G可以是氢氧化钠、H为碳酸钠、J为氢氧化钙;代入检验推理正确;
【解析】由分析得:
(1)物质A的化学式为C2H5OH。
(2)物质F为氧化钙,常见的用途是作干燥剂或制取熟石灰。
(3)反应①为酒精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②为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③为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④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⑤属于氧化钙和水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4)反应④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1分,满分7分)
35.在滤纸上进行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生成的金属沿着滤纸像树枝一样生长,获得多姿多彩的“金属树”。兴趣小组同学对选用哪种金属制备“铜树”及反应后混合物成分进行了探究。
Ⅰ、金属的选择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Mg、Al和Zn三种金属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铜的原因是 。
(2)实验乙中,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铝片的目的是 ,实验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丙中,推测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说明理由 。
同学们一致认为选择锌与硫酸铜制备铜树较合适。
Ⅱ、反应后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实验甲后得到的混合物A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硫酸锌; 猜想二:硫酸锌和硫酸铜;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解释与结论】
(4)操作I的名称是 ,试剂X是 。
(5)加入稀盐酸后,观察到 ,依据现象得出猜想二正确。
【答案】(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铝、锌排在铜之前,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2)去除铝表面的氧化物
(3)反应前硫酸铜溶液中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4)过滤 氢氧化钠溶液
(5)无气泡生成
【解析】(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Mg、Al和Zn均位于铜之前,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则均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铜;故填: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铝、锌排在铜之前,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2)铝表面有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则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铝片,可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实验乙中,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去除铝表面的氧化物;;
(3)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镁,反应前硫酸铜溶液中含有水,水中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可能是氢气;故填:反应前硫酸铜溶液中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4)操作I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故为过滤;加入试剂X后有蓝色沉淀,故X中应含有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X可能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等;故填:过滤;氢氧化钠溶液;
(5)加入稀盐酸后,观察到没有气泡生成,则说明剩余固体中没有锌,锌和硫酸铜反应完全,生成硫酸锌和铜;滤液加入氢氧化钠,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说明硫酸铜有剩余,故混合液中有硫酸锌和硫酸铜,猜想二成立;故填:无气泡生成。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5分)
36.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30g鸡蛋壳(杂质不参与反应)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样品均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空烧杯质量40g)请计算:
(1)10g鸡蛋壳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3.3
(2)设50g稀盐酸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x。
解得:x=3.65g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解析】(1)由实验1数据可知,实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50g+40g-97.8g=2.2g,由实验2数据可知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80g+40g-126.7g=3.3g,由实验3数据可知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100g+40g-146.7g=3.3g,说明10g鸡蛋壳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故填:3.3。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KCl和MnO2的混合物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检验瓶中气体是否是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钾固体
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鉴别CuSO4、NaOH、NaCl三种白色固体
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观察
实验操作
序号
金属
实验现象
甲
Zn
60min后,滤纸上长出约1.5cm铜树
乙
Al
60min后,滤纸上长出约0.8cm铜树
丙
Mg
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60min后,滤纸
上得到少许细碎红棕色固体
实验次序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鸡蛋壳质量/g
10
10
10
稀盐酸质量/g
50
80
100
m/g
97.8
126.7
146.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河北卷)(学生用),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河北卷)(教师用),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河北卷)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考试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