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化学(广东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化学(广东卷)(全解全析).docx
    • 练习
      化学(广东卷)(考试版A4).docx
    • 练习
      化学(广东卷)(考试版A3).docx
    • 练习
      化学(广东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
    • 练习
      化学(广东卷)(答题卡).pdf
    中考化学(广东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01
    中考化学(广东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02
    中考化学(广东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03
    中考化学(广东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01
    中考化学(广东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02
    中考化学(广东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03
    中考化学(广东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01
    中考化学(广东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02
    中考化学(广东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01
    中考化学(广东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01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化学(广东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广东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文件包含化学广东卷全解全析docx、化学广东卷考试版A4docx、化学广东卷考试版A3docx、化学广东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化学广东卷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1、锻炼学生的心态。能够帮助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心态,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2、锻炼学生管理时间。通过模拟考试就会让同学们学会分配时间,学会取舍。
    3、熟悉题型和考场。模拟考试是很接近中考的,让同学们提前感受到考场的气氛和布局。
    中考的取胜除了平时必要的学习外,还要有一定的答题技巧和良好心态。此外,通过模拟考试还能增强学生们面对高考的信心,希望考生们能够重视模拟考试。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广东卷)
    化 学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记载的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楠木制舟B.轧蔗取浆C.沙里淘金D.烧石成灰
    【答案】D
    【详解】A、楠木制舟的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轧蔗取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沙里淘金的构成只是将原有物质进行简单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烧石成灰的过程中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2.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材料大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已达到全球第一。下列物品中,属于用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铝合金门把手B.木制桌椅C.塑料快餐盒D.纯羊毛衫
    【答案】C
    【分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称为三大合成材料。
    【详解】A、铝合金门把手,属于金属材料制成;
    B、木制桌椅,属于木材制成;
    C、塑料快餐盒,属于合成材料制成;
    D、纯羊毛衫,属于天然纤维,不属于合成材料;
    答案:C。
    3.在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屠呦呦B.张青莲C.葛洪D.侯德榜
    【答案】B
    【详解】A、青蒿素的提取方法是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的,不符合题意;
    B、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来卓越贡献,符合题意;
    C、葛洪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不符合题意;
    D、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量溶液的pH B.检查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氢氧化钠
    【答案】A
    【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故图示操作正确;
    B、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故选A。
    5.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棉花、涤纶、羊毛均为天然纤维
    B.毛发、蛋清、皮肤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C.铁、锌、铅都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化肥、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大量使用
    【答案】B
    【详解】A、涤纶是人工合成纤维,不属于天然纤维,故A不符合题意;
    B、毛发、蛋清和皮肤的主要成分均是蛋白质,故B符合题意;
    C、铁和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铅对人体有害,不是必需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合理施用化肥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水体的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下列化学符号的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氮原子:N2B.氧化铝:AlO2
    C.两个钠离子:Na2+D.两个水分子:2H2O
    【答案】D
    【详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就可表示为:2N;故选项错误;
    B、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故选项错误;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钠离子可表示为:2Na+;故选项错误;
    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如水分子,可表示为:H2O,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水分子可表示为2H2O,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稀有气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利用红磷可以测量出空气中氧气含量,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D.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有CO、CO2、SO2、NO2
    【答案】C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稀有气体在特殊条件下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可知,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D、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有CO、CO2、SO2、NO2错误,因为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中国北斗,星耀全球。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高精准度的铷原子钟。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铷的说法正确的是
    A.Rb属于非金属元素B.R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C.Rb原子核里有37个中子D.m的值是37,n的值是1
    【答案】D
    【详解】A、铷带有“钅”字旁,则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A说法错误;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 47,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B说法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铷原子序数为37,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 47,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铷原子质子数为37,,中子数≈85-37=48,故C说法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铷原子序数为37,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铷原子质子数m=37,m=2+8+18+8+n,n=1,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我国载人航天环控生保技术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简易流程如图所示。某项目式学习小组以“探秘支持航天员呼吸的气体环境”为主题调查研究,了解气体环境的成分、O2来源等。回答下面小题
    9.空间站内的气体组成和地表空气基本一致,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10.空间站内,利用太阳能电池电解水可制取氧气,有关电解水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B.正极产生了氧气
    C.产生的氢气循环使用D.电解过程在装置(I)进行
    11.空间站里的氧气源自于电解水,所得氢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甲烷(CH4),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依据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答案】9.A 10.AD 11.A
    【解析】9.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 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 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空间站内的气体组成和地表空气基本一致,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A;
    10.A、电解水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能来自太阳能,此过程中太阳能不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说法错误;
    B、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说法正确;
    C、根据流程图可知,氢气作为装置Ⅱ反应物,装置Ⅲ生成物,产生的氢气循环使用,说法正确;
    D、根据流程图可知,电解过程在装置(Ⅲ)进行,说法错误。
    故选AD;
    11.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说法错误;
    B、由图示可知,原子可以构成分子,说法正确;
    C、由图示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说法正确;
    D、由图示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说法正确。
    故选A。
    【点睛】
    12.下列生活应用或生产活动,蕴含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详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发生了分解反应,故正确;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故正确;
    C、铜有导电性,所以用铜作导线,故正确;
    D、炭炉烧烤时,用扇子扇炉火,提供了更多的氧气,炉火越烧越旺,不是提高木炭的着火点,故错误。
    故选D。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B.B
    C.CD.D
    【答案】D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氨气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将主要物质除去,故A错误;
    B、硝酸铜溶液和硝酸银均能与足量的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将主要物质除去,故C错误;
    C、Na2CO3溶液能与适量的硝酸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故C错误;
    D、硫酸钾能与适量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D正确。故选D。
    【点睛】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4.如图为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B.t2℃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是甲大于乙
    C.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50%
    D.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答案】B
    【详解】A、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降温后,乙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还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t2℃时,溶解度: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该温度下,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是甲大于乙,符合题意;
    C、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是:,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混合溶液中乙的含量较少,蒸发溶剂无法得到较纯净的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探究活动的结论错误的是
    A.图一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氧气的浓度是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B.图二A试管中固体几乎不溶,B试管中固体可溶,溶剂的种类是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又补充了C试管所示实验,溶质种类也是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C.图三分别振荡二个软质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B>A
    D.图三对比A瓶与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答案】C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氧气的浓度,即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故A正确;
    B、A试管中是碘与水和B试管中是碘与酒精,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种类;同学们补充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C,与A进行比较,溶剂都是水,溶质分别是碘和高锰酸钾,因此可以探究的影响因素是溶质种类,故B正确;
    C、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水吸收的二氧化碳最少,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最多,分别振荡三个软质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故C错误;
    D、A瓶比C瓶变瘪的程度更大,图三对比A瓶与C瓶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第 16 小题 5 分,第 17 小题 10分,第 18~21 小题各 10 分, 共 55 分。
    16.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 。
    (2)俗语道“酒香不怕巷子深”,原因是 (用粒子的观点解释)。
    (3)某公司研发了一种以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1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4)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相关的是______(填字母)。
    A.卧薪尝胆B.釜底抽薪C.火上浇油D.煽风点火
    (5)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它的优点是 (合理即可)。
    【答案】(1)供给呼吸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O2
    (4)BCD
    (5)清洁、无污染
    【详解】(1)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呼吸;
    (2)俗语道“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我们可以闻到酒香;
    (3)在该化学方程式中,等号左边有2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4个钠原子,等号右边有2个碳原子、4个钠原子、12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物质X的3个分子中含6个O原子,则每个X的分子由2个O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O2;
    (4)A、卧薪尝胆,是指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原意与燃烧不相关,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釜底抽薪,是指抽去锅底下的柴草,清除了可燃物,达到了灭火的目的,原意与燃烧相关,故选项符合题意;
    C、火上浇油,是指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原意与燃烧相关,故选项符合题意;
    D、煽风点火,是指在燃烧过程中不断地鼓入空气,为燃烧补充了氧气,使燃烧更旺,原意与燃烧相关,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CD;
    (5)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清洁、无污染,是一种理想的能源;
    1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提取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它的使用在全世界“拯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屠呦呦团队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用水浸取后,蒸发水分时,高温下被破坏了呢?于是采用沸点更低的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青蒿素。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于质量为282,确定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
    科学家在青蒿素的研究中进一步发现,一定条件下硼氢化钠能将青蒿素还原生成双氢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4O5),双氧青蒿素比青蒿素的水溶性好。治疗疟疾的效果更好。
    回答下列问题。
    (1)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
    (2)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或“等于”成“小于”)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青蒿素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 。双氢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双氢青蒿素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填序号) 。
    ①确定结构 ②分离提纯 ③人工合成
    (4)“一定条件下硼氢化钠能将青蒿素还原生成双氢青蒿素”,这一变化说明 。
    (5)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也可以采用燃烧法。甲烷(化学式CH4)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甲烷燃烧的产物。
    ①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实验1的目的是 。
    ③实验2,向外抽拉注射器,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1)温度
    (2) 大于 15:22 284
    (3)②①③
    (4)通过化学变化创造出新物质
    (5) CH4+2O2CO2+2H2O 验证甲烷燃烧有水生成 广口瓶中长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屠呦呦采用沸点更低的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青蒿素。所以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温度。
    (2)由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其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由双氢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4O5可知,其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所以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青蒿素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15:22。双氢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由题干信息可知,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是分离提纯、确定结构、人工合成,故填②①③。
    (4)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不是同种物质。“一定条件下硼氢化钠能将青蒿素还原生成双氢青蒿素”这一变化说明通过化学变化创造出新物质。
    (5)①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②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即可证明甲烷燃烧生成水,所以实验1的目的是验证甲烷燃烧有水生成。
    ③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2,向外抽拉注射器,装置内压强减小,将甲烷燃烧产物进入广口瓶中,可以观察到广口瓶中长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8.【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基础实验】

    Ⅰ.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是 ,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 (从A~E中选填字母编号);
    Ⅱ.实验室常用 (填药品)来制取氢气,若用F装置来收集氢气,应从 (填“a”或“b”)端通入气体。
    (2)【跨学科实践】
    小明选用片状的鸡蛋壳和食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玻璃杯,橡皮塞,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图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

    Ⅰ.比较图2中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 (填字母,下同)。
    A.反应过程中可以添加固体药品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Ⅱ.将产生的依次通入如图3所示的装置中,观察到丙中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 ;丁中 ,说明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1) AC 锌粒和稀硫酸 a
    (2) B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充满空气的气球上浮
    【详解】(1)Ⅰ.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发生装置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A,氧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也可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较纯净。故填:;AC。
    Ⅱ.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锌粒和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气体收集;氢气密度比空气小,若用F装置来收集氢气,氢气应从a端通入,空气从b端排出。故填:锌粒和稀硫酸;a。
    (2)Ⅰ.比较图2中甲,乙装置,可知二者的区别在于甲中矿泉水瓶底部有孔,乙没有,将矿泉水瓶放入食醋中,固液接触反应发生产生气体,不需要气体时,将矿泉水瓶移出液体,固液不接触,反应停止,所以甲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填:B。
    Ⅱ.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丁中倒入二氧化碳后,充满空气的气球上浮,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填: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充满空气的气球上浮。
    19.为深度学习酸、碱、盐有关知识,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下列探究活动。

    (1)探究中和反应。
    实验开始后将注射器内的液体缓慢地全部注入烧瓶内,用pH传感器测得烧瓶内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①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②图中点所示溶液中所含溶质是 (填化学式);
    ③下列试剂不能验证反应到达点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锌粒 B.硝酸银溶液 C.无色酚酞试液 D.氧化铁
    (2)探究碱的性质。
    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阅资料】
    I.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Ⅱ.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为探究久置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溶液 (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在上述实验步骤①中,某同学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
    【答案】(1) 和结合生成 /HCl、NaCl BC/CB
    (2) 白色沉淀 /氢氧化钠 部分 否 Na2CO3+Ca(OH)2=CaCO3↓+2NaOH
    【详解】(1)①烧瓶内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也就是酸碱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和结合生成;
    ②图中点所示溶液pH<7,说明溶液显酸性那就是盐酸过量了,所以c中所含溶质是,氯化钠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
    ③能验证反应到达点的是也就是盐酸过量的点,那就是检验盐酸。
    A.锌粒:锌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会看到气泡,可以验证,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银溶液既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也会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不能验证,符合题意;
    C.无色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会变红,但是遇酸性物质或者中性物质均不变色,所以不能验证,符合题意;
    D.氧化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黄色的氯化铁,所以盐酸过量会看到固体溶解和溶液变成黄色的现象,可以验证,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2)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报告:
    ①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根据实验结论:原溶液中一定有,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会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实验现象;
    ②取步骤①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所以说明氢氧化钠还有剩余未变质的,所以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溶液中既有氢氧化钠也有碳酸钠,所以说明其部分变质;
    反思与评价:
    在上述实验步骤①中,某同学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我认为该方案不可行;因为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以及过量的氢氧化钙都是碱性物质会干扰原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检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电解水制氢联合碳酸钙分解制备氧化钙,能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该新方法的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
    (1)传统方法:在高温时分解生成Ca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新方法:i.反应器1:一定的环境及较低温度下,可与反应生成CaO、CO和。CO与的分子个数比为 。
    ii.还可以直接分解。反应器1中CO、CO2的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时,抑制CO2生成的效果最好。
    iii.反应器2:一定条件下,CO与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甲醇(CH3OH),化学方程式为 。
    (3)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的优点有 (写1条)。
    (4)图2为碳元素的价类转化二维图。乙的化学式为 ;反应c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 。
    【答案】(1)
    (2) 1:1 750
    (3)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4) CO
    【详解】(1)CaCO3在高温时分解生成CaO和CO2。化学方程式是。故填:。
    (2)i.由于一定的H2环境及较低温度下,CaCO3可与H2反应生成CaO、CO和H2O。即。所以CO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填:1:1。
    ii.据图可知,在750℃时,一氧化碳含量最高,二氧化碳含量最低,所以在750℃时,抑制CO2生成的效果最好。故填:750。
    iii.一定条件下,CO与H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甲醇(CH3OH),所以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传统方法中碳酸钙分解条件是高温,且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使温室效应增强,所以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的优点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能源等。故填: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4)据图可知,乙是碳元素化合价为+2的氧化物,即一氧化碳,化学式为 CO;丙是碳元素化合价为+4的氧化物,即二氧化碳。反应c 即一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也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1.二氧化锰因应用广泛而备受关注。某研究小组用废旧电池炭包制备纯,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焙烧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过滤Ⅱ后洗涤滤渣,证明滤渣已洗净的方法是 。
    (2)试根据化学方程式求46.0g 通过焙烧最多制得的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3)焙烧的过程中,固体产物的质量和成分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焙烧制取应该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 ℃;若把焙烧46.0g 温度控制在900℃,充分反应后的固体产物质量为 g。

    【答案】(1) 复分解反应
    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氯化钡,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滤渣已洗净
    (2)设制得的MnO2 的质量是x,则
    解得x=34.8g
    答:最多制得的 MnO2的质量是34.8g。
    (3) 300 28.4
    【详解】(1)碳酸钠能与硫酸锰反应生成碳酸锰沉淀和硫酸钠,该反应为两种物质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由于碳酸锰表面有硫酸钠,则若滤渣已洗净,则可证明最后一次洗涤液中不含硫酸钠,而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则可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氯化钡,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滤渣已洗净。
    (2)见答案。
    (3)由图可知,当温度为300℃时,固体全部为MnO2,但固体高于300℃时,固体变为其他,则温度不高于300℃;
    设生成的MnO的质量为x,根据锰元素守恒,则
    解得x=28.4g
    即当温度控制在900℃,充分反应后的固体产物质量为28.4g。
    选项
    生活应用或生产活动
    化学知识
    A
    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发生了分解反应
    B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C
    用铜作导线
    铜能导电
    D
    炭炉烧烤时,用扇子扇炉火
    提高木炭的着火点
    选项
    物质
    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
    A
    氨气(水)
    通入浓硫酸
    B
    硝酸铜(硝酸银)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C
    食盐(纯碱)
    加入适量的硝酸钙溶液
    D
    氯化钾(硫酸钾)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
    有 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②取步骤①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相关试卷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广东卷)(学生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广东卷)(学生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符号的书写正确的是,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中国北斗,星耀全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广东卷)(教师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广东卷)(教师用),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符号的书写正确的是,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中国北斗,星耀全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 这是一份(广东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文件包含广东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doc、广东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doc、广东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版doc、广东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参考答案doc、广东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中考化学(广东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