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项复习专题03 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项复习专题03 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含解析)第1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项复习专题03 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含解析)第2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项复习专题03 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含解析)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项复习专题03 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项复习专题03 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含解析),共15页。
    实验装置图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专题突破】
    1.如图所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和光屏。
    (1)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和 光屏 的中心与凸透镜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接下来操作应 D (填写序号)
    A.更换长焦距凸透镜
    B.增加烛焰的亮度
    C.将烛焰移近凸透镜
    D.转动凸透镜方位
    (2)凸透镜位于50cm的位置,将烛焰移动30cm处时,移动光屏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 ,光屏所处的位置是 70cm 。
    (3)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上的像会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1)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与凸透镜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在2f>v>f,由于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说明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与凸透镜的中心可能没有在同一高度上,所以接下来操作应转动凸透镜方位,故选D;
    (2)当蜡烛放在光具座3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说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因此有:
    u=50cm﹣30cm=20cm=2f,
    则凸透镜的焦距f=10cm,光屏所处的位置是在2f处,即在光具座上的位置是:
    50cm+2f=50cm+2×10cm=70cm;
    (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变化规律,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变远,像距变近,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此时像的大小变小;
    故答案为:(1)光屏;D;(2)10cm;70cm;(3)靠近;变小。
    2.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上;
    (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接下来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大小将变 小 ;
    (4)如图乙所示,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照相机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5)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 上 移动。
    【解答】解:(1)为了使所成的像成在光屏中央的位置,实验时,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时,即u=15cm,则f<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3)接下来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他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大小将变小;
    (4)如图乙所示,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移动光屏,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
    (5)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由于过光心的光线,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所以成的像将移动到光屏的上方。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放大;(3)靠近;小;(4)照相机;(5)上。
    3.小强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图装置,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点燃蜡烛后,应调节烛焰、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凸透镜的 同一高度 上,
    (2)将实验器材按图中甲位置放置后,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用此规律工作的是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实验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跑”到图乙所示的位置,若要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下 移(选填“上”或“下”);
    (3)如图甲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向左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B.向左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C.向右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
    (4)小金同学进一步探究:如图丙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2cm/s和1cm/s的速度从图示位置同时匀速向左运动,经过 5 s,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5)图丁是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为大家直播演示“神奇的太空小水球”实验,如图丁是通过水球成 实 (选填“实”或“虚”)像的瞬间。随后,王亚平向水球里注射一个气泡,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水球里竟然形成了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如图戊,注入气泡后,中间部分相当于两个 凹透镜 组成的(选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
    【解答】解:(1)如图,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要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使之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15cm,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光屏的上方,根据穿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若要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3)由甲图可知,在甲图中物距为40.0cm﹣25.0cm=15.0cm,像距为70.0cm﹣40.0cm=30.0cm,换用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后,光屏恰好位于新凸透镜的右侧焦点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故选:D。
    (4)由丙图可知,物距u=15cm,像距v=15cm,
    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2cm/s和1cm/s的速度,同时匀速向左运动,
    则t秒时,物距u′=15cm+(2cm/s﹣1cm/s)t=15cm+1cm/s×t,
    像距v′=15cm+1cm/s×t,
    则可知在移动过程中,要能在不动的光屏上成像,物距必须等于像距,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所以此时u′=v′=2f=20cm,即15cm+t×1cm/s=20cm,解得t=5s;
    (4)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则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以可以看到王亚平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向水球里注射一个气泡,由图可知,中间部分相当于两个凹透镜,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所以水球里形成了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投影仪;下;(3)D;(4)5;(5)实;凹透镜。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如图所示: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0 cm;实验前,应将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调整至同一高度上。
    (2)如图乙所示,光屏上的像应为丙图中的 3 (选填“1”、“2”、“3”或“4”),若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乙所示的A位置 能 (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蜡烛的实像。
    (3)若在凸透镜的中间贴上一片不透明的三角形纸片继续探究,光屏上 D 。
    A.不能成像
    B.能成烛焰不完整的像
    C.能成纸片的像
    D.能成烛焰完整但较暗的像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f=60.0cm﹣50.0cm=10.0cm。
    (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u=15.0cm,满足2f>u>f条件,成倒立放大实像,光屏上的像应为丙图中的3;实像既能呈现在光屏上,也能直接用眼睛观察,当撤去光屏,人眼睛在光屏的位置能看到物体的实像;
    (3)在凸透镜的中间贴上一片不透明的三角形纸片,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其他部分,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完整的像,由于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选D。
    故答案为:(1)10.0;(2)3;能;(3)D。
    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如图甲所示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若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小明只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移到 65.0 cm刻度线时,在光屏上又一次成清晰的像。
    (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只用LED光源替换蜡烛并保持位置不变,且从图中LED光源与透镜之间向左看到LED光源的形状如乙图的左图所示,在光屏上看到的像是乙图中的 ① (填序号)。
    (4)最后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小明换用焦距为7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F光源向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5)生活中,他认为装有水的纯水桶相当于凸透镜,小明又找来一个圆柱形玻璃杯,在玻璃杯后白纸上面水平方向的箭头如图丙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水至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不可能是选项中的 C 。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示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投影仪。
    (2)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15.0cm,像距为30.0cm,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若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当凸透镜移到65.0cm刻度线时,此时物距为30.0cm,像距为15.0cm,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只用LED光源替换蜡烛并保持位置不变,且从图中LED光源与透镜之间向左看到LED光源的形状如乙图的左图所示,此时v>2f,成倒立缩小实像,因此在光屏上看到的像是乙图中的①。
    (4)因为凸透镜f<u<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此时v>2f,根据甲图数据可得等式:
    f<15.0cm<2f;
    30.0cm>2f;
    联解得:7.5cm<f<15.0cm;
    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7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因为所换凸透镜比原来凸透镜焦距小,所以会成像在光屏后面,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增大物距,可将F光源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5)A、图中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放大的,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有可能;
    B、图中的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放大的,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有可能;
    C、图中的像是倒立变粗的像,由于玻璃杯上下的形状是相同的,故像在上下方向的大小是不变的,故C不可能;
    D、图中的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缩小的,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有可能。
    故选:C。
    故答案为:(1)投影仪;
    (2)65.0;
    (3)①;
    (4)远离;
    (5)C。
    6.小保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1)挑选透镜时,小保把两块透镜A、B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甲所示光斑,他应该选择 B (选填“A”或“B”)透镜来进行实验;
    (2)将一块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白纸与透镜平行),改变透镜到白纸的距离s,并测出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图乙的图像,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12 cm;
    (3)如图丙所示,当把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 Ⅱ (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在光屏找到清晰像的基础上,固定蜡烛和光屏不动,将凸透镜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即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4)随着实验不断的进行,蜡烛由于燃烧变短了一点,此时像会成在光屏的 上 半部分;
    (5)图丙中当光屏成清晰的像时,小保拿来爸爸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小保同学发现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会再次清晰,由此可知,小保爸爸的眼睛属于 远视眼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解答】解:(1)图A光斑的中间比较暗,图B中间出现亮斑,所以A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B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所以要选择B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由图乙可知,当凸透镜与白纸间距s=12cm时,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4min,所用的时间最短,说明太阳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到该点的温度最高,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则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即为焦距f=12cm;
    (3)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m﹣15cm=35cm,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故光屏应在Ⅱ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到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4)蜡烛燃烧变短,根据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
    (5)把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为凸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由此可知,小保爸爸的眼睛属于远视眼;
    故答案为:(1)B;(2)12;(3)Ⅱ;照相机;左(4)上;(3)远视眼。
    7.扎西和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扎西和实验小组的同学们通过甲图的方法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后,把蜡烛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缩小 (填“放大”或“缩小”)的 实 (填“实”或“虚”)像。
    (2)扎西在图乙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他在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下,让在光屏上的实像变大些,扎西应当把凸透镜向 靠近 (填“远离”或“靠近”)蜡烛方向移动。
    (3)请在丙图中画出蜡烛在此位置时,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
    (4)实验过程中,飞来一只小昆虫落在凸透镜上,光屏上 不会 (填“会”或“不会”)出现小昆虫的像。
    【解答】解:(1)由甲图知凸透镜焦距为10.0cm,把蜡烛距凸透镜25cm时,物距u=25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成的像越小,故要使所成的像更大,应减小物距,所以使透镜向靠近蜡烛方向移动,同时增大像距,所以光屏要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移动;
    (3)根据光的特殊光线作图如下:
    (4)实验过程中,飞来一只小昆虫落在凸透镜上,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变少,像变暗,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1)缩小;实;(2)靠近;(3)见解析;(4)不会。
    8.(1)如甲图,小明将一块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白纸与透镜平行),改变透镜到白纸的距离s并测出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乙图所示的图象,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12 cm。
    (2)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主光轴 上,这样调整的目的是 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在调整器材高度时,应 点燃 (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3)如丙所示,当把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 Ⅱ (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
    (4)在第(3)问中,当光屏上成清晰像的时候,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若将蜡烛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为了使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则应在透镜前加上适当度数的 近视眼镜 (选填“近视眼镜”、“老花眼镜”)。
    (5)小明在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丁图中的 B 。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当透镜与白纸间距S=12cm时,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4min,所用的时间最短,说明太阳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后该点的温度最高,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则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即为焦距f=12cm;
    (2)在实验前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并在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是凸透镜的主光轴,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在调整器材高度时,应点燃蜡烛;
    (3)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m﹣15cm=35cm,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即Ⅱ区域;
    (4)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若将蜡烛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物距增大了,则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像距要变小,但是使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那就要让光线发散一些,能起到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近视镜是凹透镜;
    (5)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的是实像;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物距变大,像距则变小,且越来越靠近焦点,故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图中的B。
    故答案为:(1)12;(2)主光轴;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点燃;(3)Ⅱ;(4)近视眼镜;(5)B。
    9.物理兴趣小组想知道某只透镜的焦距f为多少和成像规律,做了以下实验:
    (1)他们将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绘出图线甲,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12cm ;
    (2)接着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丙(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 4f (用f表示)。
    (3)晓红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 左 移动(选填“左”或“右”)。
    (4)经“百度”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n,结合乙、丙两图,可知当物距u=1.5f时,n= 2 。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当透镜与白纸间距S=12cm时,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4min,所用的时间最短,
    说明太阳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后该点的温度最高,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则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即为焦距f=12cm。
    (2)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且烛焰、光屏中心和透镜中心在同一高度,即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根据凸透镜的成实像时满足u>f,由图丙可知,随着物距u的增大,物像间距L先减小后增大,当物距u=2f时,物像间距L最小为4f,
    因此,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4f。
    (3)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因此去掉近视镜后,光屏应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即向左移动光屏;
    (4)由图丙可知,当物距u=1.5f时,物像间距L=4.5f,
    根据L=u+v可得,v=L﹣u=4.5f﹣1.5f=3f,
    则放大率n2。
    故答案为:(1)12cm;(2)4f;(3)左;(4)2。
    10.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焦距: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下列“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的操作,比较规范的是 B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3)完成上述操作后,接着实验,则下列给出的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 BCA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多次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重复相关步骤
    B.将蜡烛移到某处,移动光屏,寻找烛焰的像
    C.记录物距、像距的值和像的特点
    (4)某次实验,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5cm时,小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此像是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一现象的应用是制成 照相机 。
    (5)在第四问的情况下,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你认为光屏上 能 (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你作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是 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
    【解答】解:(1)焦距是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由图知,该凸透镜的焦距f=40cm﹣30cm=10cm;
    (2)“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的操作,比较规范的是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这样误差较小;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正确的顺序应是: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透镜和光屏;点燃蜡烛,调节烛焰、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移到某处,移动光屏,寻找烛焰的像;记录物距、像距的值和像的特点;多次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重复上两步;故顺序为BCA;
    (4)由题意知,f=10cm,u=35cm,物距大于2倍焦距,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5)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若将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即此时物体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光屏处于2倍焦距以外,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1)10.0;(2)B;(3)BCA;(4)缩小;照相机;(5)能;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物距u
    像的位置
    像的性质、特点
    与物体在透镜的
    像距范围
    倒、正
    大、小
    虚、实
    u> 2f
    异侧
    f

    相关试卷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专项练习实验06 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专项练习实验06 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含解析),共19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专项练习实验03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专项练习实验03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含解析),共9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专项练习实验01 探究“水的沸腾”(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专项练习实验01 探究“水的沸腾”(含解析),共1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