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上林学校九年级化学三模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4年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上林学校九年级化学三模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4年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上林学校九年级化学三模试题(解析版).docx
    2024年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上林学校九年级化学三模试题(原卷版)第1页
    2024年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上林学校九年级化学三模试题(原卷版)第2页
    2024年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上林学校九年级化学三模试题(原卷版)第3页
    2024年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上林学校九年级化学三模试题(解析版)第1页
    2024年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上林学校九年级化学三模试题(解析版)第2页
    2024年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上林学校九年级化学三模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上林学校九年级化学三模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上林学校九年级化学三模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上林学校九年级化学三模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上林学校九年级化学三模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Fe-56 Cu-64 Ag-108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8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A. 空气B. 过氧化氢C. 液氢D. 硫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空气中没有氢气,不存在氢分子,故A错误;
    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存在氢分子,故B错误;
    C、液氢是液态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故C正确;
    D、硫酸是由硫酸分子构成的,不存在氢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2.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新能源的推广利用,节约了化石燃料
    B. 新型材料的研制,助力航空航天事业发展
    C. 粮食、蔬菜的丰收需要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
    D. 用来制造人造卫星天线的钛镍记忆合金属于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新能源的推广利用,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节约了化石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新型材料质轻、强度大、抗腐蚀性好等,因此新型材料的研制,助力了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故选项说法正确;
    C、粮食、蔬菜的丰收需要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来制造人造卫星天线的钛镍记忆合金,属于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3.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氧气的验满B. 滴加液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称量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内,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不能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托盘天平应遵循“左物右码”的使用原则,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式可表示物质,也可以表示一个该分子,故O2可表示氧气、1个氧分子,选项错误;
    B、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故2O2-表示2个氧离子,选项错误;
    C、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2O表示两个氧原子,选项正确;
    D、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2O2表示2个氧分子,选项错误。
    故选C。
    5.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油锅着火时用水扑灭
    B. 用煮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 用食醋除去水垢
    D. 用干冰对食品进行保鲜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油锅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会加剧火灾蔓延,应用锅盖盖灭,该选项做法不正确;
    B、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做法正确;
    C、食醋中的醋酸能和水垢中的氢氧化镁,碳酸钙反应,可以除去水垢,该选项做法正确;
    D、干冰升华时吸热,导致温度降低,可以用干冰对食品进行保鲜,该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A。
    6.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溶液中含有相同的阴离子
    D.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该事实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解释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解释正确;
    C、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是因为它们在水中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均为氢离子,解释错误;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解释正确。
    故选C。
    7. 如图所示,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打磨干净、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反应开始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铁块逐渐溶解,铁块上有气泡冒出B. 烧杯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C. 烧杯乙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D. 杠杆最终失去平衡,左边低右边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观察到铁块逐渐溶解,铁块上有气泡冒出,选项正确;
    B、甲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于水后溶液呈浅绿色,观察到烧杯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选项正确;
    C、烧杯乙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硝酸铜溶于水后溶液呈蓝色,观察到烧杯乙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选项正确;
    D、烧杯甲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块逐渐溶解,即固体的质量减少,烧杯乙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生成的银附着在铜块上,固体的质量增加,观察到杠杆最终失去平衡,左边高右边低,选项错误,故选D。
    8.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石灰水升高温度有固体析出。A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B、欲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CuSO4杂质,实质就是除去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一般用氢氧根把铜离子转化为沉淀,用钡离子把硫酸根转化为沉淀,故可选用氢氧化钡除去硫酸铜,然后把沉淀过滤掉,可得到纯净的硝酸钠。加入适量Ba(NO3)2溶液,硝酸钡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铜,即除去硫酸铜,引进新的杂质硝酸铜。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铁沉淀,无法用过滤方法将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铁沉淀分开。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CaCl2和NaCl溶液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分别滴加稀盐酸无法鉴别CaCl2和NaCl溶液。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A。
    9. 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检验,观察到a、e装置中白色粉末变蓝(已知: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b装置中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装置a的作用是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B. 装置d减少的质量等于装置e增加的质量
    C. 可在f后放置一个燃着酒精灯用于处理尾气D. 该混合气体一定含有
    【答案】B
    【解析】
    【分析】氢气和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详解】A 、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到水形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所以a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说法正确;
    B、装置d减少的质量是氧化铜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装置e增加的质量是实验中生成的水的质量,二者的质量不相等,说法错误;
    C、由题文可知,f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所以可在f后放置一个燃着的酒精灯用于处理尾气,说法正确;
    D、a装置中白色粉末变蓝,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水分,b装置中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原混合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 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e装置中白色粉末变蓝,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f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即该混合气体一定含有H2O、H2、CO,说法正确。
    故选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
    10. 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某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1)剪纸成花,美育养心。剩余的碎纸屑属于____________(填字母)。
    A. 有害垃圾B. 其他垃圾C. 厨余垃圾D. 可回收垃圾
    (2)趣味篮球,体育强身。篮球赛期间球员需补充含“钾、钙、镁”等无机盐的碱性饮料以防营养丢失。饮料中“钾、钙、镁”指的是____________(填“原子”、“单质”或“元素”)。
    (3)炒菜煮饭,劳育为荣。菜籽油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_____。
    【答案】(1)D (2)元素
    (3)油脂
    【解析】
    【小问1详解】
    剩余的碎纸屑,可以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选D;
    【小问2详解】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饮料中“钾、钙、镁”指的是元素;
    【小问3详解】
    菜籽油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油脂。
    11. 中国科学家为世界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1)屠呦呦因在创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方面的贡献,获得了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个双氢青蒿素分子比一个青蒿素分子多2个_________。
    (2)姜雪峰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评为硫元素代言人,其团队利用焦亚硫酸钠合成有机光电材料分子,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锑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其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
    【答案】(1)氢原子 (2)+4##+4价
    (3)114.8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化学式可知,一个青蒿素的分子中含有22个氢原子,一个双氢青蒿素分子中含有24个氢原子,所以一个双氢青蒿素分子比一个青蒿素分子多2个氢原子,故填:氢原子;
    【小问2详解】
    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硫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则有(+1)×2+ 2x+(-2)×5=0,得x=+4价,故填:+4或+4价;
    【小问3详解】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故填:114.8。
    12. 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研究的性质。
    (1)如图甲,将一小块干冰放进一个塑料袋,将袋口扎紧,一段时间后,塑料袋鼓起。从微观角度分析,塑料袋鼓起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分子的____________增大。
    (2)图乙中,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可得出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对比____________(填数字)处的现象,可证明能与水发生反应。
    【答案】(1)间隔 (2) ①.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②. 2、3
    【解析】
    【小问1详解】
    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易升华,干冰由固态变成了气态的二氧化碳,从微观角度分析,塑料袋鼓起的原因是,分子间存在间隙,二氧化碳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隙变大,故填:间隔。
    【小问2详解】
    图乙中,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可得出CO2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故①填: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图乙中,观察到2处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1、3处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则对比2、3处的现象,可证明CO2能与水发生反应,故②填:2、3。
    13. 医疗上常通过静脉输入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改善低血糖。社会实践小组配制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过程如图1,下表为葡萄糖的溶解度。
    (1)B中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不必化简)。
    (2)关于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用玻璃棒搅拌可加快葡萄糖溶解
    ②B中为葡萄糖不饱和溶液
    ③B中的葡萄糖溶液不能再溶解食盐
    (3)实践小组又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家庭小实验。已知葡萄糖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乙中灯泡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光,丙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____________(填“>”、“=”或“
    【解析】
    【小问1详解】
    20℃时葡萄糖的溶解度为91.8g,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9g葡萄糖,则B中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5.9:50;
    【小问2详解】
    ①搅拌,能增大粒子接触机会,可使葡萄糖快速溶解,故正确。
    ②20℃时葡萄糖的溶解度为91.8g,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9g葡萄糖,B中为葡萄糖的饱和溶液,故错误。
    ③根据②的分析,B中是葡萄糖饱和溶液,但是不是食盐的饱和溶液,则能再溶解食盐,故错误。
    故选①;
    【小问3详解】
    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水是水分子构成的,水溶液中不含能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灯泡不能发光;
    在70℃时,葡萄糖的溶解度为100g,所以100g的葡萄糖能够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降温至20℃时,葡萄糖的溶解度为91.8g,丙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00g-91.8g=8.2g;
    根据分析,甲中丙中水的质量都是100g,甲中溶解100g的葡萄糖,丙中溶解91.8g的葡萄糖,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丙。
    14. 探秘中国古代冶炼技术。
    (1)熔矿结银
    ①冶炼:礁砂(指辉银矿)周围堆架木炭,点燃木炭后鼓风至一定温度,可熔化成铅银团块。“堆架”形式可使木炭充分燃烧,原因是________。
    ②分银:在分金炉中熔化团块,铅熔化渗入炉灰中,银留在上层,可推测出银的熔点比铅_________(填“高”或“低”)。
    (2)采炼金属锡
    ①采矿:“水锡……其质黑色……愈经淘取”,指水中淘取锡砂(锡矿石)。锡砂的主要成分为,其_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
    ②冶炼:“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辅(鼓入空气)熔化。”洪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
    ③使用:古代锡器很少装酸性物质,因为锡能与酸反应。锡(Sn)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见的化合价为,写出金属锡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答案】(1) ①.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②. 高
    (2) ①. 难 ②. 置换 ③. Sn+2HCl=SnCl2+H2↑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堆架”形式可使木炭充分燃烧,原因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②熔化过程中,铅先熔化渗入炉灰中,银留在上层,所以银的熔点比铅高。
    【小问2详解】
    ①水中可淘取二氧化锡,故二氧化锡难溶于水。
    ②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③因为锡(Sn)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见的化合价为+2,故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锡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Sn+2HCl=SnCl2+H2↑。
    15.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分离KCl和混合溶液,得到都只含单一溶质的两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可供选择的试剂有:溶液、溶液、溶液、盐酸、稀硫酸。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试剂b是____________。
    (3)为了检验沉淀B表面残留的少量KCl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步骤②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稀硝酸和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答案】(1)BaCl2+K2CO3=BaCO3↓+2KCl
    (2)盐酸 (3)AgNO3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酸钾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溶液,不会生成新的杂质,所以试剂a是K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K2CO3=BaCO3↓+2KCl。
    【小问2详解】
    由(1)可知,沉淀B是碳酸钡沉淀,加入适量的盐酸,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得到的溶液C只含有氯化钡,故试剂b是盐酸。
    【小问3详解】
    沉淀B表面残留少量滤液是氯化钾溶液,若沉淀B洗涤干净,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应不存在氯化钾,氯化钾能与硝酸银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和硝酸钠。所以为了检验沉淀B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步骤②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的试剂AgNO3和HNO3混合溶液。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3分)
    16. 兴趣小组在跨学科实践课上制作了一台简易化学“制氧机”,原理如图所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中快速产生大量气泡,仓壁变得温热,纯化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已知:过碳酸钠在水中会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1)反应仓中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2)纯化仓中的水除了有吸收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还可起到的作用是______(填序号)。
    ①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②降低氧气温度
    ③加快氧气的生成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从下图中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反应后进行过滤可回收,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催化作用
    (2)①② (3) ①. BC ②. 漏斗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故填:;催化作用。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和图可知,纯化仓中的水具有吸收杂质提纯氧气,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降低氧气温度等作用。故填:①②。
    【小问3详解】
    由于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加热,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从下图中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BC。过滤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故填:BC;漏斗。
    17. 化学兴趣小组以“助力碳中和”为主题,设计并开展了如下项目式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温室效应
    【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阳光照射时,温室气体含量越高环境升温越快。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用塑料瓶A收集一瓶,再用相同的塑料瓶B收集一瓶空气,按图1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标记塑料管内红墨水停留的位置,将装置移至室外,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
    (1)观察到红墨水处于标记位置的______(填“左”或“右”)侧。
    【得出结论】能增强温室效应。
    活动二:碳封存
    (2)用图2装置模拟油气田封存。连接C、D装置,将从_______(填“a”或“b”)端通入装有油的广口瓶中封存,油被压入烧杯中。
    活动三:碳捕集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用NaOH溶液“捕集”,发生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与NaOH能发生反应,小组同学按如图3装置进行实验。

    (4)将注射器1中的NaOH溶液注入装有二氧化碳且拧紧瓶盖的软塑料瓶中,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再将足量的稀盐酸从注射器2注入瓶中,观察到_________现象,证明与NaOH发生了反应。
    (5)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取少量塑料瓶中的液体,滴加酚酞后发现不变色,甲同学认为溶质为氯化钠,乙同学认为不一定。请你设计实验进一步检验溶液中的溶质组成________。
    活动四:研讨低碳行动方案
    (6)下列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的低碳行动方案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衣——尽可能选择华美、艳丽的面料,不用考虑其它
    ②食——提倡光盘行动,降低食物垃圾的产生和处理等
    ③住——及时关闭待机电源,使用节能家电等
    ④行——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短途出行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等
    【答案】(1)右 (2)b
    (3)
    (4)有气泡生成,塑料瓶恢复原状
    (5)取适量塑料瓶中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如果变红,说明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如果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溶质是氯化钠
    (6)②③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因为A瓶中二氧化碳气体,B瓶为空气,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瓶内温度升高,相同条件下,温室气体含量越高环境升温越快,所以A瓶的温度高,压强大,B瓶温度低,压强小,所以红墨水会向右移,故填:右;
    【小问2详解】
    由图2模拟油气田封存CO2可知,将CO2通入装置C中是为了将油从长导管压出,进入装置D中,从而封存CO2,故应从b导管口通入CO2,故填:b;
    【小问3详解】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4详解】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又加入足量稀盐酸,稀盐酸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生成,塑料瓶恢复原状,即可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故填:有气泡生成,塑料瓶恢复原状;
    【小问5详解】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加入足量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需要检测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和盐酸,实验操作:取适量塑料瓶中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如果变红,说明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如果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溶质是氯化钠,故填:取适量塑料瓶中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如果变红,说明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如果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溶质是氯化钠;
    【小问6详解】
    ①衣——尽可能选择环保的面料,可以缓解环境污染,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食——提倡光盘行动,降低食物垃圾的产生和处理等,符合碳中和理念设计的低碳行动,故②符合题意;
    ③住——及时关闭待机电源,使用节能家电等,符合碳中和理念设计的低碳行动,故③符合题意
    ④行——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短途出行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等,符合碳中和理念设计的低碳行动,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②③④。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
    18. 将稀硫酸逐滴加入到装有8g氧化铁固体的烧杯中,烧杯中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
    (2)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100 (2)解:设的质量为x。
    解得x=14.7g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4.7%。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析图像,氧化铁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铁和水,溶液的质量增加,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的质量是100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从饱和石灰水中得到氢氧化钙固体
    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B
    除去溶液中混有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
    C
    制备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过滤
    D
    鉴别和NaCl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稀盐酸
    温度/℃
    10
    2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91.6
    91.8
    92.4
    93.4
    95.7
    100.0

    相关试卷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典籍里的化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