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
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
A.杨广B.杨坚C.李渊D.李世民
2.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7世纪起,中国建立的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指的是( )
A.禅让制B.科举制C.世袭制D.九品中正制
3.秦、隋两代均“二世而亡”,存在的时间很短,但都进行了重大的制度创新。属于这两个王朝制度创新的有( )
①皇帝制度
②尊崇儒术
③科举制
④禅让制
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②
4.唐玄宗在位的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贞观之治B.光武中兴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
5.能反映唐朝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是( )
A.B.C.D.
6.“开元时期的长安、扬州、广州等城市,云聚着从海陆丝绸之路来华的胡商蕃客,仅长安就有留居胡人4000〜5000家,许多外商在西市经营店铺,国子监接受了众多外国留学生。”上述材料表明( )
A.唐朝社会开放B.隋朝经济繁荣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政权并立
7.武则天统治时期与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相同点有( )
①都重视经济的发展
②都重用人才
③都实行残暴的统治
④都开拓疆土
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②
8.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被誉为“诗圣”。这位诗人是( )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昌龄
9.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民族交往交融B.社会风气开放C.文学艺术多彩D.中外文化交流
10.“及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隋文帝灭陈B.隋末农民起义C.安史之乱D.唐末黄巢起义
二、填空题
11.__________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__________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12.唐太宗在位时期,大臣__________(人物)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他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了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代__________(人物)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他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13.《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中①处是__________(地名);《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中②处是__________(地名)。
14.隋炀帝时,___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__________(人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扩大了统治基础。
15.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__________”,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6.概括隋朝灭亡的原因。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后是如何进行革新的?这些措施的推行产生了什么影响?
17.唐玄宗即位后是如何进行改革的?他统治后期的政治形势是怎样的?这些形势的发展对唐朝产生了什么影响?
四、材料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炀帝开凿运河,本是惠及百姓、泽被后世、利国利民的工程,但因劳役过于繁重,反而成了一项虐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是运河的开通,对于以后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安作璋《中国运河文化史》
(1)指出图A中的隋朝大运河的历史地位。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对以后中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2)科举制与之前的选官制度有何不同?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我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认识。
19.某校七年级(5)班同学以“影响深远的唐朝”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政治清明】
材料一:太宗即位初年所自觉尊奉的另一个儒家美德就是节俭。他严格地削减了大型公共工程,以减轻民众的劳役负担和赋税。他在即位后几个月内对群臣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这样宣扬节俭和关心民众福利,自然使朝廷的儒臣们高兴,也使他大得民心。
——摘编自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589—906)》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大得民心”的原因。
【经济繁荣】
材料二:唐代商业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关陇西北商业经济区,以洛阳、汴州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经济区和以扬州为中心的江南经济区。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内有市、有坊,市、坊分开。由于国际贸易的发达,唐政府专门设置了“互市监”和“市舶司”,设各国商馆,接待各国商人。南方的扬州,是江南物产的集散地,成都是和扬州一样齐名的大都市。在唐代商业发展中,都市里出现了储蓄和支付钱币的柜坊,与柜坊同时出现的还有“飞钱”,是我国最早的汇兑制度。
——摘编自童贤彬《唐代商业发展特点对当今经济发展的启示》
(2)指出唐朝长安城的特点。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商业繁荣的表现。
【民族融洽】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指出吐蕃首领求婚于唐朝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意义。
【交往活跃】
材料四: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各国景仰向往中国文化,东方各国尤其如此,他们视中国为“东方文化大本营”。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勉励其弟子“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日本人民更是“对中国文化无限向往”,希望“过像汉人那样灿烂的文化生活”。繁荣昌盛的唐朝,在各国人民的心目中,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至今仍有称中国人为唐人的。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从唐朝产生世界性影响中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指的是科举制,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B项正确;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世袭制是王位和爵位的世袭继承,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看重的是门第,而不是才能,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B项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帝国在思想文化上的措施,与秦朝和隋朝无关,②与题意不符,排除AD项;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④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B项。
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唐朝前期经济发展的基础;武则天时期的政策延续和稳定为开元盛世提供了保证;唐玄宗本人的励精图治。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称为“开元盛世”。C符合题意。故选:C。
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劳动工具是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B项正确;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排除A项;唐三彩说明唐朝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排除C项;《弈棋仕女图》说明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开元时期的长安、扬州、广州等城市,云聚着从海陆丝绸之路来华的胡商蕃客,仅长安就有留居胡人4000〜5000家,许多外商在西市经营店铺,国子监接受了众多外国留学生。”分析可知,唐朝开元年间,大量外国人在唐朝经商、居住,还有很多留学生在国子监,甚至有外国人在唐朝做官,说明唐朝社会开放,A项正确;开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号,不是隋朝,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排除C项;唐朝时期不处于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继续发展,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不仅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助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①②是武则天统治时期与唐玄宗统治前期,D项正确;武则天统治时期与唐玄宗统治前期没有实行残暴的统治,③与题意不符,排除AB项;④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B项正确;李白被称为“诗仙”,排除A项;CD项没有被称为“诗圣”,排除。故选B项。
9.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和同开环”反映的是唐朝与日本交往的史实,东罗马金币反映的是唐朝与欧洲国家的交往史实,大食人俑反映的是唐朝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史实,非洲黑人俑反映的是唐朝与非洲国家的交往史实,因此这些文物反映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D项正确;民族交往交融、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多彩在题干图片中未体现出来,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及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李亨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与题干材料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隋末农民起义时,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与题干材料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唐末黄巢起义,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与题干材料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589、618。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12.答案:魏征(魏征)、李白。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期,大臣魏征(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他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了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代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他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13.答案:长安、东京(开封)。
解析: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都城是长安,①处是长安,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都城是东京即开封,②处是东京(开封)
14.答案:进士科、武则天。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15.答案:天可汗、遣唐使。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16.答案: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措施;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人士报考;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影响:使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也促成了隋朝灭亡;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17.答案: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形势:朝政日趋腐败;边疆形势紧张;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影响:引发了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不仅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助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18.答案:(1)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由于大量征调民力,劳役繁重,引发了农民起义,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在隋以后的朝代,大运河继续发挥着贯通南北水路的作用;直到今天,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水路运输的作用。
(2)不同;选拔官吏不再看重门第,更加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影响:提高了官员的素质;扩大了统治的基础;增强了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
(3)认识:隋朝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为之后统一、强盛、繁荣开放的唐朝奠定了经济、政治基础;它对之前朝代形成的政治制度和选官制度进行了创新,极大地影响了后世。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由于大量征调民力,劳役繁重,引发了农民起义,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在隋以后的朝代,大运河继续发挥着贯通南北水路的作用,直到今天,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水路运输的作用。
(2)依据材料“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选拔官吏不再看重门第,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依据材料“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分析可得出,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素质,扩大了统治的基础,依据材料“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分析可知,科举制增强了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进上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为之后统一、强盛、繁荣开放的唐朝奠定了经济、政治基础,它对之前朝代形成的政治制度和选官制度进行了创新,极大地影响了后世。
19.答案:(1)原因:提倡节俭;轻徭薄赋;关心民众福利。
(2)特点: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表现:形成三大商业经济区;出现了商业性的大都市;国际贸易发达;柜坊、飞钱产生。
(3)原因:唐朝高度发展的经济、文化对其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意义:促进了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扩大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4)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文化昌盛;唐代对外交通发达;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启示:要重视人才,以民为本,增进政府对民生的福祉;大力发展经济,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完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一定要处理好民族关系,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
解析:(1)依据材料“太宗即位初年所自觉尊奉的另一个儒家美德就是节俭。他严格地削减了大型公共工程,以减轻民众的劳役负担和赋税。他在即位后几个月内对群臣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这样宣扬节俭和关心民众福利,自然使朝廷的儒臣们高兴,也使他大得民心。”分析可知,唐太宗提倡节俭,轻徭薄赋,关心民众福利。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长安城的特点是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依据材料“唐代商业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关陇西北商业经济区,以洛阳、汴州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经济区和以扬州为中心的江南经济区。”分析可知,形成三大商业经济区,依据材料“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内有市、有坊,市、坊分开。”分析可知,出现了商业性的大都市,依据材料“由于国际贸易的发达,唐政府专门设置了“互市监”和“市舶司”,设各国商馆,接待各国商人。”分析可知,国际贸易发达,依据材料“在唐代商业发展中,都市里出现了储蓄和支付钱币的柜坊,与柜坊同时出现的还有“飞钱”,是我国最早的汇兑制度。”分析可知,柜坊、飞钱产生。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吐蕃首领求婚于唐朝的原因有唐朝高度发展的经济、文化对其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依据材料“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许多少数民族活跃在祖国的边疆,在西域、西南、东北等地建立了政权。他们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唐朝,特别是其前期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较少歧视,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所加强,民族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促进了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扩大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4)依据材料“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各国景仰向往中国文化,东方各国尤其如此,他们视中国为‘东方文化大本营’。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勉励其弟子‘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日本人民更是‘对中国文化无限向往’,希望‘过像汉人那样灿烂的文化生活’。繁荣昌盛的唐朝,在各国人民的心目中,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至今仍有称中国人为唐人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有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文化昌盛,唐代对外交通发达,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要重视人才,以民为本,增进政府对民生的福祉,大力发展经济,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完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一定要处理好民族关系,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等等。
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许多少数民族活跃在祖国的边疆,在西域、西南、东北等地建立了政权。他们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唐朝,特别是其前期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较少歧视,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所加强,民族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关文发《中国古代史普及读本》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