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三中学九年级中考理科综合第四次模拟考试试卷 -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K-39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共47分。1~19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2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 杭州亚运会上,当地的名小吃“定胜糕”(如图)因其美好的寓意和软糯香甜的口感受到各国运动员的青睐,定胜糕的制作主料是:糯米粉和粳米粉、定胜糕能给运动员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
A. 蛋白质B. 糖类C. 油脂D. 维生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定胜糕的制作主料是:糯米粉和粳米粉,糯米粉和粳米粉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定胜糕能给运动员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糖类。
故选B。
2. 如图。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过滤B. 配制氯化钠溶液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 氧气检验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无玻璃棒引流,液体会溅出,错误;
B、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于配置溶液,错误;
C、该装置没有形成密封体系,装置的气密性无论是否良好,都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不能确定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错误;
D、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检验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内,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正确。
故选D。
3. 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黄铜与纯铜相互刻画,纯铜上会留下划痕
B. 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从早到晚依次为铜、铁、铝
C.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高
D. 回收利用废旧电池中的铅、汞等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纯金属,黄铜与纯铜相互刻画,纯铜上会留下划痕,说法正确;
B、人类使用金属由早到晚的顺序恰好是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越活泼,冶炼越困难,利用的越晚,铜活动性弱于铁,铁的活动性弱于铝;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从早到晚依次为铜、铁、铝,说法正确;
C、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钢的含碳量是(0.03%-2%)比生铁(2%-4.3%)低,说法错误;
D、废旧电池中的铅、汞会污染水体、土壤等,回收利用废旧电池中的铅、汞等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说法正确。
故选C。
4. 《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田七氨酸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构成
B. 1个田七氨酸分子中含有5个氧分子
C. 田七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D. 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8:2:5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田七氨酸是由田七氨酸分子构成,田七氨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构成,错误;
B、1个田七氨酸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不含有5个氧分子,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的总和;田七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5+1×8+14×2+16×5=176,正确;
D、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8):(14×2):(16×5)=15:2:7:20,错误。
故选C。
5. 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参与反应的甲、乙微粒数之比为1:1
B. 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
C. 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化合物
D. 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NF3,乙为Si,丙为SiF4,丁为N2;该反应方程式为:。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与反应的甲、乙微粒数之比为4:3,错误;
B、反应前的氮元素化合价为+3、硅元素化合价为0,氟元素化合价为-1,反应后的氮元素化合价为0,硅元素化合价为+4,氟元素化合价为-1,反应前后氮、硅元素化合价改变,氟元素化合价不变,错误;
C、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Si、N2属于单质;化合物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NF3、SiF4,属于化合物,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化合物,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错误。
故选C
6.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取样,分别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后产生泡沫较多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可以鉴别,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溶解时,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可以鉴别,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加适量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只能使悬浮物沉降,不能除去海水中氯化钠等可溶性物质,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故选D。
7. 常温下,向盛有足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如图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纵坐标表示烧杯中溶液质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t1时烧杯里的固体有Zn、Fe、Cu
B. t2时溶液里的溶质有CuSO4、ZnSO4、FeSO4
C. t3时烧杯里的固体有Fe、Cu
D. t4和t5时溶液里的溶质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向盛有足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锌会先与硫酸铜反应,然后铁再与硫酸铜反应,每65份质量的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增大;每56份质量的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减小;
【详解】A、t1时烧杯里的固体有Zn、Fe、Cu,故选项说法正确;
B、t2时溶液里的溶质有CuSO4、ZnSO4,故选项说法错误;
C、t3时烧杯里固体有Fe、Cu,故选项说法正确;
D、t4和t5时溶液里的溶质相同,都含有硫酸锌、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 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023年环境日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火力发电厂对原煤进行脱硫、控尘处理
B. 采用喷灌或滴灌的方式灌溉农田
C. 露天焚烧塑料垃圾,减少“白色污染”
D. 改进工艺,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A、火力发电厂对原煤进行脱硫、控尘处理,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采用喷灌或滴灌的方式灌溉农田,可以节约用水,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露天焚烧塑料垃圾,会产生污染性气体,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符合题意;
D、改进工艺,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天工开物》中描述的下列情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烧草成灰B. 海卤晒盐C. 南方挖煤D. 斩竹漂塘
【答案】A
【解析】
【详解】A、烧草成灰,包含着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海卤晒盐,过程中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南方挖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斩竹漂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10.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科学中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后,水分子仍然在运动,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B、体温计汞柱上升是由于汞原子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稀盐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溶液中都含有H+,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生活中处处要用到理化知识。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 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以保鲜
B. 在煤炉上放一盆水防止CO中毒
C. 用红外线灯消毒灭菌
D. 使用试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醛会破坏蛋白质,对人体有害,不能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旁边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不符合题意;
C、紫外线能消毒灭菌,红外线不能消毒灭菌。不符合题意;
D、使用试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使试电笔和大地形成通路,如果试电笔接触的是火线,氖管发光。符合题意。
故选D。
12. 分类是认识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有机物:酒精、淀粉、碳酸B. 氮肥:硝酸钾、尿素、氯化铵
C. 晶体:食盐、冰、铁D. 绝缘体:陶瓷、玻璃、大地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做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酒精、淀粉属于有机物,碳酸属于无机物,错误;
B、尿素、氯化铵中营养元素只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硝酸钾中营养元素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错误;
C、食盐、冰、铁都具有固定的熔点,都属于晶体,正确;
D、橡胶、 陶瓷均属于绝缘体,大地属于导体,错误。
故选C。
13. 逻辑推理是一种常用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析出晶体,降温能析出晶体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 原子得失电子后变成离子,质子数没变,所以元素种类也一定不变
C. 水在100℃可以沸腾,沸腾的水一定是100℃
D. 有声音产生一定有物体发生了振动,则物体振动一定能听到声音
【答案】B
【解析】
【详解】A、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溶解度降低,溶解量减少,析出晶体,降温能析出晶体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例如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先形成饱和溶液,继续降温有晶体析出,错误;
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数发生改变,质子数没变,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正确;
C、水在100℃可以沸腾,但沸腾的水不一定是100℃,例如在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的地方,沸腾的水温度低于100℃,错误;
D、有声音产生一定有物体发生了振动,但物体振动不一定能听到声音,例如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时,不能听到声音,错误。
故选B。
14. 如图,对下列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 通过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可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CO2含量的高低
B. 该实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A点容易把门推开,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 桡骨在肱二头肌的牵引下绕着肘关节运动,可视为杠杆模型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通过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可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CO2含量的高低,故A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与氯化钠不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B符合题意;
C、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作用点,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A点容易把门推开,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桡骨在肱二头肌的牵引下绕着肘关节运动,可视为杠杆模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第24小题3分,其他小题每空1分,共31分)
15. 图是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请回答:
(1)①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①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2)实验结束后,要先将②中的导管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______。
【答案】(1) ①. ②.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2)防止石灰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和氧化铜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和氧化铜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①中观察到的现象为:试管内黑色物质变成红色;
【小问2详解】
若先撤酒精灯试管中的气体冷却使试管内的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右边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会倒流入试管,温度较高的试管遇到冷的液体会炸裂,实验结束后,要先将②中的导管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防止石灰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
16. 如图所示为沼气形成及用途的简易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2)厨余垃圾也可作为沼气发酵的原料,下列属于厨余垃圾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瓜果皮核B. 废旧电池C. 矿泉水瓶D. 过期食品
(3)点燃沼气做饭时,是将______能转化为热能,发现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将灶具的进风口______(选填“调大”或“调小”)。
(4)一般池内发酵原料温度保持在10~27℃之间沼气发酵才能正常进行,如低于10℃沼气池就不能正常产气,此时可以在沼气池外加一保温层,主要是由聚苯乙烯塑料和发泡剂等材料混合而成的砂浆,其中聚苯乙烯塑料属于______(选填“合成”或“复合”)材料。
【答案】(1)CH4 (2)AD
(3) ①. 化学 ②. 调大
(4)合成
【解析】
【小问1详解】
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小问2详解】
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
A、瓜果皮核属于厨余垃圾,正确;
B、有害垃圾指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错误;
C、矿泉水瓶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错误;
D、过期食品属于易腐的生活废弃物,属于厨余垃圾,正确。
故选AD。
【小问3详解】
点燃沼气做饭时,甲烷燃烧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发现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氧气不充足,发生了不完全燃烧,应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
【小问4详解】
聚苯乙烯塑料是一种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17.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甲图是同学们利用暖宝宝中的发热剂(主要成分为铁粉、水和食盐等)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______来消耗氧气以达到实验目的的,在实验结束后倒流入集气瓶中的水理论上大约为______mL。
(2)乙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从实验目的和实验安全角度分析,过氧化氢溶液的作用分别是______。
【答案】(1) ①. 铁生锈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 ②. 60##63
(2) ①. 坩埚钳 ②. 产生氧气、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氧气约空气体积的(或21%),在实验结束后倒流入集气瓶中的水理论上大约=(或);
【小问2详解】
a仪器的名称是坩埚钳;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物的温度较高,实验集气瓶内需放少量细沙或液体,以防止反应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从实验目的和实验安全角度分析,过氧化氢溶液的作用分别是产生氧气、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18. 牙膏中的磨料可用轻质碳酸钙制作,某同学设计了利用贝壳制取轻质碳酸钙的转化流程如图。A~G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G可用于农业上选种。请回答:
(1)G的化学式为______。
(2)轻质碳酸钙可制作补钙剂,可预防老年人______。
(3)写出①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写出E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
【答案】(1)NaCl
(2)骨质疏松 (3)
(4)做溶剂(或饮用等,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G可用于农业上选种,则G是氯化钠,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③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复分解反应规律可知,B、F是碳酸钠、氯化钙中一种;反应①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A反应生成,B、E、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则B是氯化钙,F是碳酸钠,A是盐酸;C与D反应生成E和F(碳酸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C是二氧化碳,D是氢氧化钠,E是水,将猜想代入,猜想成立。
【小问1详解】
G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小问2详解】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轻质碳酸钙可制作补钙剂,可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
【小问3详解】
反应①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小问4详解】
E物质是水,可做溶剂(或饮用等,合理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32小题4分,第33小题6分,第34、35小题各7分,共24分)
19. 联欢会上,小亮同学为大家表演了一个魔术:向一个铝制易拉罐中注入一些氢氧化钠溶液,封住罐口,轻轻摇晃,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过一会又迅速鼓起。这一现象引起了大家的兴趣,纷纷想要探秘。
(1)小亮同学告诉大家,易拉罐中事先已装有二氧化碳气体,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易拉罐迅速变瘪的原因______。
同学们继续探究:
【探究一】变瘪的易拉罐为何又鼓起?
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易拉罐重新鼓起来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一种气体,并对产生的气体做出了猜想。
【提出猜想】猜想一:氢气 猜想二:氧气 猜想三:二氧化碳
(2)作出以上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实验验证】
(3)
【探究二】氢气是如何产生的?
分析实验用品后,大家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对比实验:
(4)分别取大小,形状完全相同铝片,经打磨后放入试管中,打磨铝片的目的是______。
(5)实验中取用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x应为______mL。
(6)观察到A试管中有较多气泡,铝片逐渐溶解;B中无变化;C中只有少许气泡,由此可得出结论:实验中的氢气主要是来自______。
【反思提升】
(7)①通过上述探究,我们知道了铝的一条新的化学性质:能与碱溶液反应。
②罐装可乐的包装罐大多为铝制的。但人体摄入过多的铝会造成老年痴呆,特别是在盛放酸、碱性饮料时危害更大。请给易拉罐生产厂商提出一条建议______。
【答案】(1)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3)石灰水不浑浊 (4)除去铝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
(5)10 (6)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7)在铝制易拉罐内壁上覆盖保护膜,避免酸性或碱性饮料液体与铝直接接触(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易拉罐变瘪是因为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易拉罐内气体质量减少,气压降低,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 Na2CO3+ H2O;
【小问2详解】
充满二氧化碳的易拉罐加入NaOH溶液,易拉罐内存在钠元素、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元素间相互结合,可猜想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猜想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小问3详解】
实验结论是猜想一成立,易拉罐中的气体存在氢气,不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因此实验现象是石灰水不浑浊;
【小问4详解】
铝在空气中易形成氧化膜,分别取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铝片,经打磨后放入试管中,打磨铝片的目的是除去铝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
【小问5详解】
根据控制变量的原理,实验中取用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应相同,x应为10mL;
【小问6详解】
察到A试管中有较多气泡,铝片逐渐溶解;B中无变化;C中只有少许气泡,由此可得出结论:实验中的氢气主要是来自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小问7详解】
根据经上探究可知,铝既能酸性物质反应,又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给易拉罐生产厂商建议在铝制易拉罐内壁上覆盖保护膜,避免酸性或碱性饮料液体与铝直接接触(合理即可)。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6小题5分,第37小题6分,第38小题7分,共18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0. 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得氯化钾溶液149g。请计算:
(1)共制得氧气______g。
(2)所得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9.6 (2)解:设反应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所得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所得的氯化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
【解析】
【小问1详解】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过程中氧气逸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共制得氧气=30g-20.4g=9.6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将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B
鉴别软水和硬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
C
鉴别NH4NO3和NaCl
加水,观察温度的变化
D
淡化海水
加适量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
事实
解释
A
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
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后,水分子不再运动
B
体温计汞柱上升
汞原子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D
稀盐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
溶液中都含有H+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将易拉罐中的气体导出,通入澄清石灰水
______。
猜想一成立
用注射器抽取易拉罐中气体,并在针头处放置一燃着的小木条,推动注射器活塞使气体导出
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2024年春湖北省知名中小学教联体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春湖北省知名中小学教联体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春湖北省知名中小学教联体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初中化学原卷版docx、2024年春湖北省知名中小学教联体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初中化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九年级中考一模理科综合试题-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九年级中考一模理科综合试题-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九年级中考一模理科综合试题-初中化学原卷版docx、2024年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九年级中考一模理科综合试题-初中化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2024年九年级中考模拟预测理科综合初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2024年九年级中考模拟预测理科综合初中化学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