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会考】初中生物 专题13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练习(原卷+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
1.下图是肾小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①的名称是( )
A.肾孟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小球
2.如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入球小动胀,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
B.健康的人结构④中的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④中的葡萄糖重新回到血液的途径是④→⑤→⑥
D.人体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只能以尿液的形式排出
3.如图为研究肾脏的功能时,科学家对健康人的某结构进行微管穿刺,取出少量液体做分析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都是小动脉
B.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C.③内液体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
D.③内液体大部分会随尿液排出体外
4.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尿液的形成及排出途径:①→②→③→④
B.人体每天形成原尿180升、尿液1.5升,因为②的重吸收作用
C.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尿的排出是间歇的,是由于③的作用
D.人体排尿,不仅能排出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5.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其主要原因是( )
A.汗腺排出汗液B.肾脏的控制作用
C.膀胱的储存作用D.肾单位的泌尿作用
6.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①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C.②结构内液体是原尿
D.③结构内的液体是尿液
7.正常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升,而排出的尿液约1.5升,原因是( )
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肾小管的过滤作用D.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
8.火龙果因具有排毒养胃、预防贫血、美白养颜、润肠通便、保护血管等作用,深受人们喜爱。红心火龙果的甜菜红素难分解,大量食用后会引起尿液变红,其排出人体时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
①膀胱 ②输尿管 ③肾脏 ④尿道
A.①→②→⑧→④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9.如表是某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成分的化验数据(单位为g/100mL):由表可知,原尿中能被全部重吸收的物质乙是( )
A.蛋白质B.葡萄糖C.无机盐D.尿素
10.房子不打扫,会产生垃圾。人体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一些代谢“垃圾”,若不及时
清理,就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靠哪些器官来清理这些“垃圾”( )
①肝脏②肾脏③皮肤④肺⑤小肠⑥大肠
A.②③④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
11.血液流经某些器官时,人体内代谢废物能够减少的器官是( )
①肝脏 ②皮肤 ③肾脏 ④肺 ⑤胰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12.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
A.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B.人体出汗时排出的水和无机盐
C.人体排出粪便D.人体排尿时排出的水和尿素
13.下表是某同学在静息和运动条件下,通过不同途径散失水分的数据(单位毫升)。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运动时需及时补充水分
B.静息时可以长时间不喝水
C.汗液可以带走大量热量,维持体温恒定
D.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呼出的水蒸气增多
14.人体排出尿液的意义是( )
①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②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
③提供能量
④提供营养
⑤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②⑤
15.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L,而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排尿意义的阐述中,不恰当的是( )
A.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吸收
B.为维持体内水分的相对平衡,人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一天内形成的原尿量
C.人体排出尿能起到排出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含量的作用
D.被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16.关于皮肤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
A.表皮的生发层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能产生新细胞
B.皮肤内与调节体温相关的结构是汗腺与血管
C.皮肤被划伤后感到疼痛,说明已伤及生发层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D.真皮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柔韧而富有弹性
17.下列有关人体皮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B.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属于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C.皮肤表皮中的生发层细胞可以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D.皮肤受伤出血并感到疼,表明伤及真皮,因为真皮内有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18.如图表示人体皮肤的结构,在炎热的环境中,加快散热依靠其中的( )
A.①和②B.①和④C.②和③D.③和④
19.健康人汗液和尿液分泌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随着温度升高,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
B.尿液分泌量减少,导致尿素积累过多
C.汗液分泌量增多,应及时补充水分
D.只能通过排汗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0.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皮肤对人体起保护作用属于上皮组织
B.汗液是由汗腺分泌的
C.皮肤擦伤后有血液流出,这是因为擦伤了真皮
D.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
21.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错误的是( )
A.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B.效应②可使产热减少
C.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D.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
22.人体通过排泄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以下不属于代谢废物的是( )
A.汗液中的水B.消化道排出的食物残渣
C.呼出的二氧化碳D.尿液中的无机盐
23.若粪尿处理不当会给人们的生活及健康 带来影响。下列有关对粪尿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
A.将粪尿作为肥料直接施在农田中
B.将粪尿放入沼气池生产沼气
C.将粪尿堆在一起,高温下制肥料
D.建立生态厕所,进行无害处理
24.人体排出的尿液和粪便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才能作肥料,主要原因是( )
A.人粪尿中的有机物不能直接被植物的根吸收,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中的无机盐
B.人粪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会污染土壤、水源、农作物,并传播疾病
C.人粪尿中含有除病菌、虫卵以外的有害物质,会污染环境、传播疾病
D.人粪尿中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养分更全、肥效更高
25.人体内的尿素分子都由肝细胞产生,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尿素分子随血液到达肾脏时,至少经过心脏两次
B.尿素分子随尿液排出体外时,一定会经过肾静脉
C.此尿素分子随血液流经肾小管时,被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D.带有尿素分子的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会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二、读图理解题
26.如图表示为血液流经肾单位的生理过程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管和结构f组成,因此结构f是 。
(2)血液从血管① 流出肾小球,与血液a相比,血液b的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 减少了。这得益于肾小球和 内壁的滤过作用。
(3)血液a是 (选填“动脉血”或“静脉血”),血液b是 (选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4)血液b在肾小管处进行 作用。与血液b相比,血液c的葡萄糖含量 (选填“增多”或“减少”)。
(5)原尿在肾小管处最终形成的液体d为 ,暂时贮存在 中,最后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27.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射弧的结构上看,皮肤血管,立毛肌、甲状腺等和支配它们的神经末梢共同组成反射弧中的 ;传出神经是由 集结成束,外面包膜形成的。
(2)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皮肤血管和立毛肌收缩等生理变化,这属于反射 (填“反射类型”)。此反射的神经中枢是 。
(3)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加强,甲状腺的分泌物直接进人腺体内的 ,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从而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生更多的热量。
(4)天气炎热时,人体依靠 分泌汗液来调节体温。
(5)下面是科学家用三只幼年的小白鼠进行激素调节的实验,请据表格分析。
①若甲鼠与丙鼠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变量是 (填“名称”)。
②切除乙鼠的A器官后,乙鼠表现出多种症状:症状①表明,A器官的分泌物有 生长发育的作用;症状③表明,A器官的分泌物有调节 的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
28.肾脏是人体形成尿液,排出废物的重要器官。不当服用某种具有肾毒性的药物,有可能会诱发肾脏疾病。我国某大学研究团队研究成功肾单位芯片,实现了体外模拟肾脏对肾毒性评估,为研究肾脏损伤机制和筛选用药带来新方向。如图甲为肾单位及其相关结构模式图(①~④代表结构,A、B代表形成尿液的过程),图乙为该团队构建的新型肾单位芯片结构示意图(Ⅰ~Ⅳ代表结构,C、D代表装置名称)。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 ] 、肾小囊、肾小管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
(2)研究人员用荧光素钠(表示小分子物质)和荧光葡萄糖(表示大分子物质)制成溶液,以适宜的流速分别从图乙装置血液入口注入,发现只有荧光素钠快速地从Ⅰ进入到Ⅲ,由此推测图乙装置中半透膜的作用类似于图甲中字母 表示的 作用。
(3)若图乙装置中缓冲液出口处葡萄糖含量远低于Ⅲ,则装置D模拟了图甲肾单位中序号 所代表的结构的作用。此时血液出口处物质与血液入口处物质相比 和 的含量明显减少了。
(4)若某人服用药物后出现血尿现象,则该药物的肾毒性有可能损伤的是图甲中序号 代表的结构。若想弄清药物毒性对肾单位造成损伤的情况,可将药物制成溶液从血液入口注入乙装置,一段时间后打开装置,观察 细胞的损伤程度。
29.为研究生物衰老的机制,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有关肾脏衰老的实验。
(1)肾脏的功能是 。研究人员在 下观察小鼠肾脏切片(结果如图)并检测小鼠血浆中尿素浓度。检测数据表明多数老年小鼠血浆中尿素浓度显著高于青年小鼠。这是因为肾小球是由 缠绕而成,老年小鼠的肾小球发生硬化,使肾小球 功能下降,血浆中尿素浓度增高。
(2)为研究物质A在肾脏衰老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物质A的抑制剂注射进入老年小鼠体内。每周3次,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数据如下表。
①本实验中第一、二组的作用是 。
②实验结果说明 。
(3)结合上述研究,请你提出一个希望探究的有关生物衰老的问题。 。
30.冬瓜全身是宝,果肉可烹制成不同的菜肴,果皮和种子可入药,有利尿、止咳化痰等功效,早在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相关记载。我国科研工作者为探究冬瓜皮的利尿作用进行如下实验:制备药汁:将冬瓜皮与水熬煮,制成100mL一份的药汁,若干。
筛选实验对象:11名年龄在23~52岁之间健康的志愿者
实施实验:实验前日晚六点以后,禁食禁水,次日晨起排净夜尿。然后,每位志愿者饮入100mL药汁,半个小时后再饮清水1000mL,需在30分钟内饮完。以后每隔30分钟排尿一次,共排八次。在实验过程中,志愿者要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卧床休息,不参加任何活动。
记录实验结果:记录11名志愿者八次排尿量并计算平均值,见下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代谢产生的多余水分除了通过尿液、汗液排出外,还可以通过 排出。因此,实验中严格要求志愿者 ,以减少对排尿量的影响。
(2)为尽量减小误差,对照组的设置方法是 ,然后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a.实验前一天,选择同一批志愿者饮用100mL清水
b.实验前一天,选择另外11名健康志愿者饮用100mL清水
c.实验同一天,选择另外11名健康志愿者饮用100mL清水
(3)正常人饮水1000~1500mL后,四小时内能在尿中排出饮水量的80%~100%。由实验结果得知,前 次检测中,实验组每次平均排尿量 对照组,此后则相反,说明冬瓜皮发挥了利尿的功效。
四、综合应用题
31.表中的数据是某人的原尿和尿液的样品,请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此人尿液中不应该有的成分是 ,说明在尿的形成过程中,可能是肾单位结构中的 出现了异常。
(2)在尿的形成过程中,原尿是血浆中的成分经过过滤作用在 内形成的。
(3)尿液排出的途径:肾脏中形成的尿液→输尿管→ →尿道→体外。
(4)比较原尿和尿液中的无机盐含量,可以发现二者相差不太多,但尿液中的尿素含量为什么比原尿中的尿素含量高出了许多?
(5)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 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也有重要作用。成分
水
甲
乙
丙
丁
血浆
90
7.00
0.10
0.72
0.03
原尿
99
0.00
0.10
0.72
0.03
尿液
95
0.00
0.00
1.50
2.00
汗液
尿液
呼出气体
静息时
100
1800
300
运动时
2000
500
600
小白鼠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甲鼠
不做任何处理
正常生长发育
乙鼠
切除A器官
①生长发育停滞
②智力减退,精神不振
③怕冷,水肿
丙鼠
切除B器官
血糖浓度升高,出现糖尿
组别
检测指标
第一组
(青年小鼠)
第二组
(老年小鼠)
第三组
(注射物质A抑制剂的老年小鼠)
肾小球硬化率(%)
10~22
38~64
20~54
血浆尿素浓度(×103mg/L)
0.6~1.7
1.5~2.2
1.2~2.0
时间(分)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实验组(mL)
147.5
232.3
300
196.3
74.7
35.4
26.6
22.1
对照组(mL)
76.5
185.5
253.7
193
136.6
73.4
41.6
42.7
主要成分
原尿(克/100毫升)
尿液(克/100毫升)
水
98
96
蛋白质
0.03
0
葡萄糖
0.1
0.03
无机盐
0.72
1.1
尿素
0.03
1.8
【2024会考】初中生物 专题13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练习(原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会考】初中生物 专题13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练习(原卷+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3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练习原卷版docx、专题13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会考】初中生物 专题11 人体的呼吸练习(原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会考】初中生物 专题11 人体的呼吸练习(原卷+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1人体的呼吸练习原卷版docx、专题11人体的呼吸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会考】初中生物 专题10 人体的营养练习(原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会考】初中生物 专题10 人体的营养练习(原卷+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0人体的营养练习原卷版docx、专题10人体的营养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